僵蠶和姜黃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僵蠶和姜黃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原料僵蠶10克,姜黃6克,天竺黃3克,蟬衣6克,遠志10克,合歡皮15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三步摩腹健身法安神健腦助延壽
1.摩腹交通心腎:將兩手掌相對搓動約一分鐘,使掌心發(fā)熱。再將掌心緊貼于神闕穴上,使其感到溫熱。然后在肚臍周圍快速摩動,注意速度要快,一只手 累了可以換另一只手。
這樣堅持摩動3~5分鐘,直至肚臍內(nèi)發(fā)熱,并開始向四周發(fā)散為止。這樣做可使心腎交通,有助于安神健腦,提高睡眠質量。
2.揉腹先天后天同補:將兩手掌重疊,以掌心附著在肚臍上,稍用力下按。然后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揉動,其頻率可較摩腹速度慢一些,范圍可由小到大,直至整個腹部。持續(xù)時間最少5分鐘,可起到先天后天同補的作用。
3.晃腹先天后天相互補益:當整個腹部有溫熱感或有氣血流動感時,就可進行晃腹。這時仍是兩掌重疊,旋轉摩動。
所不同的是,當手掌移動到右側腹部 時,左手的四指稍彎曲,用力回拉,右手的掌根用力回推;當按摩到左側時,右手的四指稍彎曲,用力回拉,左手的掌根用力回推。
如此反復,使腹部橫向晃動起 來。這時的動作應緩慢,柔和,不求快,但一定要把動作做到家,大約每分鐘按摩20次。如此堅持晃腹5分鐘即可使先天后天交融,相互滋生和相互補益。
ys630.coM延伸閱讀
僵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經(jīng)常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對咽喉腫痛,風疹都有很好的祛風的效果,還有利咽止癢和明目的作用,經(jīng)常用于治療風熱引起的目赤腫痛,對于迎風流淚者,也可以和桑葉,荊芥等中藥材一起進行治療,效果也是不錯的,另外對于中風引起的半身不遂,引起的口眼歪斜,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僵蠶的作用1.僵蠶含蛋白質、脂肪、體表白粉中含草酸銨。此外,尚含白僵蠶黃色素、溶纖維蛋白酶等。僵蠶醇水浸出液有催眠、抗驚厥作用;僵蠶、僵蛹及草酸銨有抗癲癇作用;其提取物在體內(nèi)外均有抗血凝作用。此外,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輕度抑制作用。2.僵蛹系以蠶蛹為底物,經(jīng)白僵菌發(fā)酵的制成品。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表明,僵蛹與僵蠶功用相似,但僵蛹作用緩和?,F(xiàn)有制成片劑,用于臨床,治療癲癇、腮腺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有效。每片0.3g,成人每日20~30片,分三次口服。3.雄蠶蛾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雄性全蟲。性味咸、溫。歸肝、腎經(jīng)。功能補肝益腎,壯陽澀精。多用于陽痿、遺精、白濁、尿血、創(chuàng)傷、潰瘍及燙傷等證。煎服,5~9g?;蜓心┩谭看?~1.5g。
中藥僵蠶的應用1.用于多種肝風內(nèi)動證。本品類似天麻有息風止痙之效,且藥性平和,故肝風內(nèi)動之痙攣抽搐,不論是熱證、寒證,虛證、實證皆可配伍應用。治小兒急驚風,高熱、神昏、抽搐者,宜與清熱解毒,息風止痙藥物配伍,如《壽世保元》千金散,以之與牛黃、全蝎、黃連等同用。若脾虛久瀉之慢驚風者,四肢抽動,當與黨參、白術等補氣健脾之品配伍。治破傷風之痙攣抽搐、角弓反張,常與祛風止痙類藥物配伍。治癇證發(fā)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者,宜與化痰,息風開竅藥物同用。2.用于風熱目疾,咽喉腫痛,風疹等。本品既有祛風之功,還有明目、利咽、止癢之效。治療風熱目赤腫痛,頭痛,迎風流淚者,常與桑葉、木賊、荊芥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之品配伍。若外感風熱之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者,宜與疏散風熱利咽之品同用。風疹瘙癢者,單用,或與祛風止癢藥物同用。3.用于中風不遂,口眼喎斜。本品有祛風通絡之效。治中風后半身不遂,或風中經(jīng)絡,口眼喎斜、面肌抽動或肢體麻木者,可與化痰通絡、益氣活血之品配伍。4.用于痰核,瘰疬。本品化痰而散結。治痰滯經(jīng)絡郁結化熱之痰核,瘰疬,可與清熱化痰散結之品,如貝母、夏枯草等同用。
導讀:中藥僵蠶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僵蠶的功效與作用、僵蠶圖片、僵蠶的藥用價值、僵蠶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僵蠶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僵蠶簡介僵蠶圖片僵蠶的功效與作用僵蠶的藥用價值僵蠶的炮制方法僵蠶的用法用量僵蠶的副作用僵蠶簡介
僵蠶,中藥名,為蠶蛾科昆蟲家蠶4~5齡的幼蟲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體。多于春、秋季生產(chǎn),將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蠶干燥。
本品略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長2~5cm,直徑0.5~0.7cm。表面灰黃色,被有白色粉霜狀的氣生菌絲和分生孢子。頭部較圓,足8對,體節(jié)明顯,尾部略呈二分歧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外層白色,中間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絲腺環(huán)4個。氣微腥。味微咸。
僵蠶圖片
僵蠶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疬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1、《本經(jīng)》: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黚,男子陰瘍病。
2、《別錄》:女子崩中赤白,產(chǎn)后余痛,滅諸瘡瘢痕。未之,封疔腫,根當自出。
3、《藥性論》:治口噤,發(fā)汗,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
4、《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并一切風疾,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
5、《本草圖經(jīng)》:治中風,急喉痹,搗篩細末,生姜自然汁調灌之。
6、《醫(yī)學啟源》:去皮膚間諸風。
7、《綱目》:散風痰結核,瘰疬,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痰瘧癥結,婦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兒疳蝕鱗體,一切金瘡,疔腫風痔。
8、《本草正》:治小兒疳蝕,牙齦潰爛,重舌,木舌。
9、《玉楸藥解》:活絡通經(jīng),驅風開痹。治頭痛胸痹,口噤牙疼,癮疹風瘙;燒研酒服,能潰癰破頂,又治血淋崩中。
僵蠶的藥用價值
1、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蠶、全蝎各等分(并生用)。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2、治小兒驚風:白僵蠶、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過)。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以生姜溫水調,灌之。(《本草衍義》)
3、治頭風:白僵蠶(去絲、嘴)、良姜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白梅茶清凋下,臨發(fā)時服。(《百一選方》)
4、治喉閉牙關不開者:白僵蠶,微炒為末,生姜自然汁調下一錢。(《中藏經(jīng)》)
5、治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白僵蠶,焙令黃色,細研為末,酒服。(《圣惠方》)
6、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僵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涂之。(《產(chǎn)乳集驗方》)
7、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魚、僵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8、治腸風下血:僵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一日三服。(《衛(wèi)生雜興》)
9、治重舌、木舌:僵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摻之,誕出為妙。(《積德堂經(jīng)驗方》)
10、下奶:白僵蠶末兩錢。酒調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經(jīng)驗后方》)
僵蠶的炮制方法
1、僵蠶:淘洗后干燥,除去雜質。
2、炒僵蠶:取凈僵蠶,照麩炒法炒至表面黃色。
僵蠶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僵蠶的副作用
1、僵蠶內(nèi)服可致過敏反應,出現(xiàn)痤瘡樣皮疹及過敏性皮疹,停藥后均能消失。
2、少數(shù)患者有口咽干燥、惡心、食欲減少、困倦等反應。
3、由于僵蠶有抗凝作用,故對血小板減少,凝血機制障礙及出血傾向患者應慎用。僵蠶、僵蛹均含草酸銨,進入體內(nèi)可分解產(chǎn)生氨,對肝昏迷患者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僵蠶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白僵蠶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于白僵蠶的小常識吧。
【別名】僵蠶(《千金方》),天蟲(《藥材資料匯編》),僵蟲(《河北藥材》)。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 家蠶蛾 的 幼蟲 感染 白僵菌 而僵死的干燥 全蟲 。收集病死的僵蠶,倒入石灰中拌勻,吸去水分,曬干或焙干。
【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原蠶蛾"條。
【性狀】呈圓柱形,多彎曲而皺縮。長約2~5厘米,直徑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現(xiàn)淺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頭、足及各節(jié)均清晰可辨。體外常雜有絲團纏繞。頭部黃褐色,類圓形。足8對,呈突起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層為白色,顯粉性,內(nèi)有4個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氣,味微咸。以條直肥壯,質堅,色白,斷面光者為佳。
【化學成份】白僵蠶體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銨。
【炮制】白僵蠶:揀去絲毛,洗凈灰土,曬干。炒僵蠶:用麩皮撒于熱鍋中,侯煙冒起,倒入僵蠶,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僵蠶100斤,用麩皮10斤)
【性味】辛咸,平。
【歸經(jīng)】入肝、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疬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①《藥性論》:"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附方】①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蠶、全蝎各等分(并生用)。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臨床應用】①治療糖尿病
【備注】此外,用白僵菌接種于蠶蛹,使發(fā)病而成僵蛹,可代白僵蠶供藥用,參見"僵蛹"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1.《本經(jīng)》。
以上就是的白僵蠶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白僵蠶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來調理了。
說到養(yǎng)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養(yǎng)生辦法,畢竟天氣不同,情況也不一樣,人體需求的物質也不同,而中藥方劑也是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姜黃散。
【處方】川姜黃(成片子者)120克 蓬莪術 紅花 桂心 川芎各30克 延胡索 牡丹皮 當歸各60克 白芍藥9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子臟久冷,月水不調,及瘀血凝滯,臍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75毫升,酒75毫升,煎至100毫升,熱服。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處方】姜黃
【制法】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紅酒調下,連二三服。以通為度。
【摘錄】《活幼口議》卷二十
【處方】姜黃3分,牡丹3分,當歸3分(銼,微炒),虻蟲1分(炒微黃,去翅足),沒藥1分,水蛭1分(炒令黃),劉寄奴3分,桂心3分,牛膝1兩(去心)。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血不盡,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
【處方】姜黃2兩,大附子1兩(炮),赤芍藥半兩,芫花1分(醋浸過,炒令黃色),丹皮1分,紅藍子半兩,郁李仁1分(去皮),荊三棱半兩,沒藥1分,木香1分,柳桂半兩(去皮)。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血臟久冷,腹疼痛,小便濃白泔。
【用法用量】每服1大錢,如腹痛,用當歸、沒藥酒煎服,水7分,酒3分,同煎及7分,熱服。
【摘錄】《博濟》卷三
【處方】姜黃(如無,以川芎代)、細辛、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諸般牙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擦2-3次,鹽湯灌漱。
【臨床應用】牙疼:胡長文給事之父,牙疼不可忍,面腫。偶無姜黃,檢《本草》,川芎亦治牙,遂代之。坐間,便見腫消疼止。后用川芎亦驗。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別名】姜黃湯
【處方】姜黃1兩,當歸1兩(銼,微炒),熟干地黃1兩,艾葉1兩(微炒),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姜黃湯(《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姜黃半兩,丁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調順榮氣。主室女月水滯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經(jīng)脈欲來先服此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姜黃1兩,牡丹皮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烏藥(銼)1兩,生干地黃(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血塊,攻筑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溫酒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姜黃(切碎,炒干)1兩,蒲黃(微炒)1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塊攻沖,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生地黃自然汁調下,日3夜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姜黃、檳榔(銼)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心痛。
【用法用量】溫酒調下,1-2歲兒每服半錢匕,余以意加減。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四
【處方】姜黃1兩,甘草1兩,羌活1兩,白術2兩。
【功能主治】臂痛,非風、非痰者。
【用法用量】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二
【處方】姜黃8兩,白術8兩,生姜(去皮,細切)3升,當歸(切)10兩,陳曲末2升,大麥糵末2升,生地黃(細切)3升,桃仁(去皮尖,雙仁)2升,杏仁(去皮尖雙仁)2升,青橘皮(湯浸去白,切)3升。
【制法】用木杵臼搗如泥,納甑中鋪勻,以面封之,勿使泄氣,蒸熟,并甑置屋下3日,開,出藥曬干,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冷癖,血塊虛脹,月經(jīng)不調,瘦弱不能食,面無顏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調下,1日2次,取利為度。若煉蜜為丸亦得,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
【注意】10日內(nèi)忌生冷難消化物,過10日百無所忌。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姜黃8兩(醋浸,炒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脈沉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調下。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產(chǎn)后污血不盡,新血又虛,故腹痛,胸悶,惡露經(jīng)久不盡焉。姜黃一味,性能行散血氣,醋浸炒黑又能祛血中之濕,以止多郁人污血之漏血也。為散,米飲調下,使污血去盡,則郁結頓開,而新血自生,經(jīng)脈完復,何患惡露不凈,腹痛胸悶不除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姜黃3分,檳榔半兩,干漆(搗碎,炒令煙出)半兩,石灰(搗末,炒令黃色)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九種心痛,發(fā)動無時,及蟲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五
【處方】沒藥1分,川姜黃末3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腹疼。
【用法用量】以水、童子小便各1盞,入藥煎至1盞半,分作3服,通口服;約行5-7里,再進1服即止。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十
【處方】姜黃(微炒)1兩,當歸(切,焙)1兩,木香半兩,烏藥(微炒)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煎茱萸醋湯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姜黃2兩,滑石2兩,木通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五般淋。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7分,溫下,1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四
【處方】干姜1兩,大黃1兩,生姜1兩,皂角刺9個。
【功能主治】內(nèi)毒。
【用法用量】用酒1碗,水1碗,同煎至一半,去滓溫服。滓用酒、水各1碗,再煎溫服。須用瓦器煎。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五
【處方】生姜(切)4兩,生地黃(切)8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室女經(jīng)脈虛冷,月水來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姜黃1兩,當歸(切,炒)1兩,蒲黃1兩,桂(去粗皮)1兩,生干地黃(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塊,(疒丂)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下,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川姜黃(成片子者)4兩,蓬莪術1兩,紅花1兩,桂心1兩,川芎1兩,延胡索2兩,牡丹皮2兩,當歸2兩,白芍藥3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血臟久冷,月水不調,臍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半盞,酒半盞,煎至7分,熱服。
【摘錄】《婦人良方》卷一引《專治婦人方》
以上就是關于姜黃散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姜黃散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僵蠶湯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好末茶30克 白僵蠶30克
【功能主治】治喘嗽,喉中如鋸,不能睡臥。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放碗內(nèi),傾沸湯150毫升,用盞蓋定。臨臥再添湯點服。
【摘錄】《瑞竹堂經(jīng)驗方》卷二
【處方】好茶末1兩,白僵蠶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嗽喘,喉中如鋸,不能睡臥。
【用法用量】放碗內(nèi),用盞蓋定,傾沸湯1小盞,臨臥再添湯點服。
【摘錄】《瑞竹堂方》卷二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僵蠶湯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