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之證的茶礬丸方
茶的季節(jié)養(yǎng)生。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癲狂之證的茶礬丸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在電視上都有看到過癲狂癥的人,其實,在生活中也會有這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癲狂之證的茶礬丸方以及癲狂的病因病機,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癲狂茶礬丸
配方:陳細茶、白礬各9克,朱砂3克。
用法:將細茶、白礬研末,以米飯搗為丸,朱砂研細為衣。病發(fā)時服9克,以茶湯或開水送服。
功效:能豁痰清心定驚。主治癲狂之證。
化痰定癇茶丸
配方:生白礬30克,細茶15克,煉蜜適量。
用法:將前二味研細末,和勻,煉蜜為丸,梧桐子大小。日1-2次。成人每次5丸,小孩酌減,用茶湯送服。
功效:有祛風豁痰,定癇止驚作用。主治風痰癇病。
苦參茶散
配方:苦參、茶葉各等分,蜂蜜適量。
用法:苦參、茶葉研成細末,用蜂蜜調(diào)勻,壓成小丸。每日2次,每次10克,用茶水送服。
功效:有清熱,瀉火的功效。適用于癲狂(神經(jīng))病。
癲狂之證的病因
1. 七情內(nèi)傷
多因惱怒郁憤不解,肝失疏泄,膽氣不平,心膽失調(diào),心神擾亂而發(fā)病;或肝郁不解,氣郁痰結(jié),阻塞心竅而發(fā)病;或暴怒不止,引動肝膽木火,郁火上升,沖心犯腦,神明無主而發(fā)病;或肝氣郁滯,氣失暢達,血行凝滯,致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jié),氣血不能上榮腦髓,神機失用而發(fā)病。
2飲食失節(jié)
嗜食肥甘厚味,脾胃運化失司,聚濕生痰,痰濁內(nèi)生,郁而化火,上擾心神,或痰氣互結(jié),阻痹神明,或與瘀血相伍,痹阻心竅,均致神志失常而發(fā)病。yS630.com
3.先天不足
胎兒在母腹中稟賦異常,臟氣不平,生后一有所觸,遭遇情志刺激,則氣機逆亂,陰陽失調(diào),神機失常而發(fā)病。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應該對這個癲狂之證的藥茶配方有了一個自己獨到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種茶飲是比較好的,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療癲狂之證,請仔細閱讀以上的文章哦!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分支,是中醫(y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礬硫丸就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處方】綠礬1兩,倭硫黃1錢,麥粉3兩,黑棗肉2兩。
【制法】上搗勻煉丸。
【功能主治】陽明病,瘀熱在里,熱不得越而成陽黃。癥見但頭汗出,而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腹微滿者,身必發(fā)黃,黃而鮮明,如橘子色,甚則面目金黃,間或口吐黃汁,甚則心中懊憹,或熱痛,溺赤黃濁,舌苔黃膩,糙而起刺,脈右滑數(shù),左弦滯。
【用法用量】每服3-5分,輕者,茵陳蒿湯送下;重者,梔子大黃湯送下。
【摘錄】《通俗傷寒論》卷五
通過小編介紹的礬硫丸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礬硫丸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礬硫丸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這腹瀉是一種非常容易得的病癥,這種病癥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腹瀉的藥茶方以及腹瀉簡單的病因治療方法,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腹瀉的相關(guān)知識吧!
礬茶
配方:綠茶36克,明礬3.6克。
用法:加水濃煎。
功效:3天服完治療腹瀉。
山楂茶
配方:茶葉、焦山楂、石榴皮各適量。
用法:水煮飲用。
功效:治療腹瀉。
腹瀉的治療
病因治療和對癥治療都很重要。在未明確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痛藥及止瀉藥,以免掩蓋癥狀造成誤診,延誤病情。
病因治療
(1)抗感染治療根據(jù)不同病因,選用相應的抗生素。
(2)其他如乳糖不耐受癥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瀉應禁食麥類制品。
慢性胰腺炎可補充多種消化酶。
藥物相關(guān)性腹瀉應立即停用有關(guān)藥物。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腹瀉的藥茶方一定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guān)的認識了吧!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療腹瀉,還是要及時的就醫(yī)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絳礬丸這種方劑。
【處方】皂礬15克(面裹燒紅)杜蒼術(shù)15克 真川樸24克 廣皮18克 炒焦甘草9克
【制法】煮紅棗肉為小丸,姜半夏粉30克為衣。
【功能主治】治濕遏熱伏,發(fā)為陰黃,黃而昏暗,如熏黃色,而無煩渴熱象者。
【用法用量】每服5克或6克,一日二次,淡姜湯送下。
【摘錄】《重訂廣溫熱淪》卷二
【處方】絳礬、厚樸、橘皮、三棱、莪術(shù)、黃連、苦辛、術(shù)、甘草、水莎。
【制法】用醋糊為丸。
【功能主治】黃疸。
【摘錄】《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后篇
【別名】黃病絳礬丸
【處方】皂礬5錢(面裹燒紅),杜蒼術(shù)5錢,真川樸8錢,廣皮6錢,炒焦甘草3錢。
【制法】煮紅棗肉為小丸,姜半夏粉1兩為衣。
【功能主治】濕遏熱伏,發(fā)為陰黃,黃而昏暗,如熏黃色,而無煩渴熱象者。濕熱黃胖,脫力勞傷,腹脹腸紅,食積痞塊,腿足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黃病絳礬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注意】忌食茶面,孕婦忌服。
【摘錄】《重訂廣溫熱論》卷二
【處方】絳礬6兩,厚樸3兩,白術(shù)(炒焦)3兩,茯苓3兩,枳殼(炒焦)2兩,茅術(shù)(炒焦)2兩,廣皮2兩。
【制法】上為細末,米湯泛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濕熱腸紅,脫力勞傷,黃病腹脹,腿足浮腫,食積痞塊,瘧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熟湯送下。
【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絳礬丸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大家都知道硫礬丸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硫黃4兩,明礬4兩(2味同入罐中,用豆腐漿煮1日夜,去腐渣,再慢火熬至干燥,連罐埋地下3尺,3日后取出,成紫金色,下層有泥渣不用),茯苓3兩,山藥3兩(2味同煮,曬干,露1宿),當歸(酒洗,炒燥)4兩,白蒺藜(酒浸1宿,炒燥)4兩,烏藥(略炒)3兩,半夏(水浸1宿,入姜汁2兩,明礬5錢,角刺1兩同煮,用水煎干)3兩,杏仁(去皮尖,焙)1兩半,陳皮(去白)2兩,小茴香(炒燥)1兩。
【制法】共為細末,用膠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痧癥,發(fā)則叫喊暈死。山嵐瘴氣。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清晨鹽湯送下,臨臥白湯送下。
【摘錄】《痧書》卷二十五
通過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硫礬丸的制作方法。其實,在生活中,通過方劑來養(yǎng)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
馬齒礬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馬齒礬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馬齒礬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別名】馬齒礬石丸
【處方】馬齒礬1斤。
【制法】上藥燒半日,以棗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胎寒??啼,驚癇腹脹,不嗜食,大便青黃。并大人虛冷內(nèi)冷,或有實不可吐下。
【用法用量】馬齒礬石丸(《圣濟總錄》卷一七一)。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皂礬煅赤,最散氣血結(jié)滯。
【摘錄】《千金》卷五
對于馬齒礬丸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著作中,礬砒丸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明礬半斤,白砒4兩。
【制法】上為細末,火煅過,煙盡為度,為末,滴水為丸。
【功能主治】痢疾,水泄,胃脘痛,癬疥,坐板及黃水瘡等。
【用法用量】痢疾,冷水送下7丸;水泄,木瓜湯送下7丸;胃脘痛,炒梔子湯送下;久患足上頑瘡,擂末搽之;筆圈癬,皮略擦破,用末搽之;9種心痛,牡蠣粉冷水調(diào)服7丸;疥瘡、坐板及黃水瘡,用臘豬油調(diào)搽。
【注意】忌搽頭上瘡,及服熱物。
【摘錄】《虺后方》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礬砒丸有了很多的了解吧,礬砒丸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礬砒丸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丹礬丸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黃丹1兩,枯礬2兩。
【制法】以銅杓熔黃蠟1兩,入丹、礬末,乘熱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久痢,諸藥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一
【處方】黃丹1兩,白礬2兩。
【制法】銀罐中煅通紅,為末,入臘茶1兩,不落水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五癇。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茶清送下。久服其涎自便出,服1月后,更以安神藥調(diào)之。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六
上文是對丹礬丸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丹礬丸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蠟礬丸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蠟礬丸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蠟礬丸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南星1兩,大半夏1兩,明礬1兩2分(半熟半生)。
【制法】上為末,好黃蠟2兩化開候溫,入前未攪勻,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年風痰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臥時好酒送下。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一
【處方】黃蠟1兩,白礬6分。
【制法】將蠟熬化稍冷,入礬末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諸般瘡毒,不拘生在何宮。
【用法用量】瘡在上,服1兩;在下,服7錢,小兒減半;酒和開水送下。初起即消,已成即潰。
【注意】忌蔥3日。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三
【處方】黃蠟1兩,枯礬1兩,乳香1錢,沒藥1錢,雄黃2錢。
【制法】上為末,熔蠟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護衛(wèi)心膜,消解諸毒。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視瘡上下蜜水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四
【處方】黃蠟1斤,明礬8兩(研末),朱砂8錢(研細)。
【制法】上先以蠟熔開,入明礬末,攪和投水中,眾手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護心膜,防毒氣攻心。主發(fā)背癰疽,并一切腫毒。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黃蠟1兩,枯礬5錢,乳香1錢5分(去盡油),沒藥1錢5分(去盡油)。
【制法】后3味共為細末,即用黃蠟為丸。
【功能主治】喉風穿腮出膿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開水送下。
【摘錄】《玉鑰》卷上
【處方】生白礬2兩,白及1兩(一方無白及;一方有琥珀3錢)。
【制法】上為細末,用黃蠟4兩熔化,去凈滓,入藥末為丸。
【功能主治】護膜托里,解毒化膿。主
【用法用量】白滾水送下1錢,日3次。
【摘錄】《寒溫條辨》卷四
【處方】鬧羊花(酒拌,9蒸曬)、草烏(酒浸,炒)、白礬、黃占(溶化)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加蜜少許為丸,如卜子大。
【功能主治】癘風。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酒送下。
【摘錄】《解圍元藪》卷四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蠟礬丸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