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飲食起居話養(yǎng)生】
8月7日迎來立秋節(jié)氣,標志涼爽的秋季將到來。養(yǎng)生保健專家提醒,值此時節(jié),大家在生活各方面應該有所講究,起居宜早臥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凍,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飲食和防護。
作息:早臥早起預防血管疾病
養(yǎng)生保健專家張東生說,立秋時節(jié)在起居上,應做到早臥早起。早臥可調養(yǎng)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fā)病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
穿衣:春捂秋凍提高抵抗力
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yǎng)生保健諺語。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秋凍不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還可引申為秋季的一種養(yǎng)生法則。例如睡覺時不要蓋得太多,以免導致出汗傷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凍的養(yǎng)生法則,可長期堅持。
飲食:貼秋膘和啃秋補充營養(yǎng)
立秋這天,很多地方有用秤稱人的習俗,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在炎熱的夏天,人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立秋后,秋風漸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最好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
立秋除了貼秋膘,我國民間還流行啃秋。城市里的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村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下、樹蔭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西瓜啃,抱著山芋啃,抱著玉米棒子啃??星锸惆l(fā)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據說可以防止腹瀉。在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防護:暑氣難消小心秋老虎發(fā)威
立秋一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秋天從此就開始了。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跨度都很大,這就決定了各地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區(qū)仍處于炎熱之中,因此,民間有秋老虎之說。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xù)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氣象專家提醒說,秋后一伏熱死人,立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qū),天氣依然酷熱,暑氣難消。為了預防中暑,天文和氣象專家建議大家保證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以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出門時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仁丹等防暑藥品。
編輯推薦
11月7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冬,標志著冬季即將來臨,此時,對人體而言,新陳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是易引發(fā)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關節(jié)炎疾病發(fā)作的季節(jié)。專家表示,冬季養(yǎng)生要避寒就溫、保護陽氣,使陰陽相對平衡。因此冬季養(yǎng)生為預防疾病的發(fā)作或加重,要從飲食起居、身體精神全面入手。
飲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yǎng)中尤為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天氣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tǒng),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還可多吃雞、甲魚、羊肉、桂圓、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yǎng)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同時,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時節(jié)是心血管病的高發(fā)期,這個時候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比如飲食中適當多吃些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的發(fā)生。
精神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yǎng)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fā)泄出來,以保持心態(tài)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郁情緒的一
運動
冬季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陜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王世杰主任強調,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加泻粑到y(tǒng)疾病的中老年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fā)疾病發(fā)作,而老年人室外運動更應注意保暖。
起居
中醫(y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而陽氣對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養(yǎng)切記養(yǎng)藏陽氣。專家強調,一要早睡晚起: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fā)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二要注意衣著: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
春季養(yǎng)生重在順應春天陽氣升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具體可以從飲食、起居、精神和運動等方面進行養(yǎng)生。今天小編總結了一個簡單的春季養(yǎng)生攻略合理飲食、夜臥早起、適量運動,供熱愛養(yǎng)生的朋友學習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一、合理飲食:清淡為宜
對于春季養(yǎng)生來說,飲食調養(yǎng)的作用亦舉足輕重。馬建總結出如下幾點:
1、飲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經常出現舌苔發(fā)黃、口苦咽干等情況,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癥狀的人可吃些敗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2、辛甘之品--助春陽。稍微有些辛味的東西,如蔥、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養(yǎng)春氣的食物。唐朝《千金方》有句話叫二三月易食韭.食用這些東西,對人體春季陽氣生發(fā)很有好處。
3、少酸增甘--保脾胃。春季為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宜適當進食辛溫升散之品,而生冷黏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因而在春季應適量吃些甜品,少吃酸味食物。
4、黃綠蔬菜--防春困。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清醒頭腦很有裨益。
5、細選食物--少疾病。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后,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由此,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塔菜、芥藍、西蘭花等新鮮蔬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功效;胡蘿卜、菠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擁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侵襲。
6、胃腸疾病--要當心。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易在春天發(fā)作,飲食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堿等物質豐富的肉湯、雞湯、魚湯、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這些食物有較強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氣體產生腹脹,增加胃腸負擔。
7、祛痰養(yǎng)肺--保平安。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fā)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yǎng)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減輕癥狀。
值得一提的是,多喝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可在早餐或晚餐中進食一些溫腎壯陽、健脾和胃、益氣養(yǎng)血的保健粥,如雞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豬肝粳米粥等。此外,適當食用蔥姜蒜,又叫食物中的速效感冒片,能有效預防感冒,也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11月7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冬,標志著冬季即將來臨,此時,對人體而言,新陳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是易引發(fā)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關節(jié)炎疾病發(fā)作的季節(jié)。專家表示,冬季養(yǎng)生要避寒就溫、保護陽氣,使陰陽相對平衡。因此冬季養(yǎng)生為預防疾病的發(fā)作或加重,要從飲食起居、身體精神全面入手。
飲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yǎng)中尤為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天氣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tǒng),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還可多吃雞、甲魚、羊肉、桂圓、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yǎng)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同時,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時節(jié)是心血管病的高發(fā)期,這個時候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比如飲食中適當多吃些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的發(fā)生。
精神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yǎng)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fā)泄出來,以保持心態(tài)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郁情緒的一
運動
冬季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陜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王世杰主任強調,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加泻粑到y(tǒng)疾病的中老年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fā)疾病發(fā)作,而老年人室外運動更應注意保暖。
起居
中醫(y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而陽氣對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養(yǎng)切記養(yǎng)藏陽氣。專家強調,一要早睡晚起: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fā)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二要注意衣著: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立秋時節(jié) 4招飲食起居養(yǎng)生方法》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yinshiqijuhuayangsheng/">飲食起居話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