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皮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瓜蔞皮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說到瓜蔞皮的功效與作用的時候,我們大家先了解一下瓜蔞。瓜蔞是一種果實,具有很高的醫(yī)藥價值,其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等物質,而瓜蔞皮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特別是醫(yī)治疾病上有很好的效果。
瓜蔞皮的醫(yī)藥價值要遠遠高于瓜蔞,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治療疾病的藥物也越來越多,經過高科技的提煉與分解瓜蔞皮也很快被應用到了藥物中來。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瓜蔞皮水煎劑對藥物誘發(fā)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實驗表明:瓜蔞皮水煎劑提前腹腔注射, 能預防氯化鈣誘發(fā)的大鼠室顫;亦可明顯提高哇巴因誘發(fā)豚鼠室性心動過速的閾劑量;能使烏頭堿誘發(fā)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潛伏期延長, 但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差異;瓜蔞皮水煎劑給正常麻醉大鼠腹腔注射, 能明顯延長心電圖的p-R、Q-T、R-R間期。
2、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瓜蔞含致瀉物質, 有瀉下作用。瓜蔞皮的瀉下作用較弱;瓜簍仁所含脂肪油致瀉的作用較強;瓜簍霜的致瀉作用較為緩和。瓜簍乙醇提取物對幽門結扎、5-羥色胺、鹽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損傷有抑制作用, 瓜蔞乙醇提取物對乙酰膽堿造成的小鼠回腸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證明, 瓜蔞煎劑或浸劑對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腸內致病菌, 對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流感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 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膚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4、抗腫瘤作用 體外實驗證明:瓜蔞煎劑及瓜蔞皮和瓜蔞仁的提取物對小鼠腹水癌細胞有殺滅作用。瓜蔞皮的體外抗癌效果比瓜蔞仁好, 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強。從瓜蔞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類白色非晶體性粉末亦有體外抗癌作用, 而子殼和脂肪油均無效。動物實驗表明:瓜蔞對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對腹水癌的作用不明顯。
5、其他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瓜蔞注射劑能顯著抑制ADp和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 其作用強度與劑量有關。瓜蔞注射劑腹腔注射, 亦能顯著降低因冠脈結扎1小時, 再灌23小時后血小板最大聚集集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速率。瓜蔞的有效成分栝樓酸對膠原、二磷酸腺苷和腎上腺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濃度依存性抑制作用。瓜蔞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與抑制血小板環(huán)氧合酶活性及減少TXA2的形成有關。
瓜蔞皮有很好的醫(yī)藥價值,但是在這里提醒患者不宜亂用,一定要遵聽醫(yī)囑,特別是對于孕婦朋友來說,不宜亂用藥物。另外,瓜蔞皮還有食療功效,不管是燉菜,還是做湯都是很美味的,而且對人體也有益處。
ys630.coM延伸閱讀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瓜蔞散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別名】栝樓散
【處方】瓜蔞根2錢,白僵蠶1錢。
【制法】慢火同炒老黃色,為末。
【功能主治】痘,熱極生風,發(fā)搐。
【用法用量】栝樓散(《準繩·幼科》卷五)。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瓜蔞1個(半生半炒),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姜1塊(半生半煨)。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令敗乳自退。主乳初結脹不消。
【用法用量】用酒2碗煎服。少頃,痛不可忍,即搜去敗乳,臨臥再1服,順所患處乳側,臥于床上,令其藥行故也,無生姜,用麥芽。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四
【處方】大瓜蔞(連皮搗爛)1枚,粉甘草2錢,紅花7分。
【功能主治】肝氣燥急而脅痛,或發(fā)水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瓜蔞為物,甘緩而潤,于郁不逆,又如油之洗物,滑而不滯,此其所以奏功也。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
【別名】栝樓散、乳香散、瓜蔞乳散
【處方】瓜蔞末1兩,乳香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后骨節(jié)、肌膚熱痛,乳癰,產后吹奶
【用法用量】栝樓散(《衛(wèi)濟寶書》),乳香散(《醫(yī)方類聚》卷二三六引《徐氏胎產方》),瓜蔞乳香散(《醫(yī)醫(yī)偶錄》卷一)
【摘錄】《雞峰》卷十六
【別名】瓜萎乳沒散、瓜蔞乳香散
【處方】瓜蔞1個(連皮搗爛),生甘草5分,當歸3錢,乳香5分(燈芯炒),沒藥5分(燈芯炒),金銀花3錢,白芷1錢,青皮5分。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乳癰。
【用法用量】瓜萎乳沒散(《胎產新書·女科秘要》卷七)、瓜蔞乳香散(《胎產秘書》)。
【摘錄】《傅青主女科·產后編》卷下
【處方】瓜蔞根、薄荷干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乳汁少。
【用法用量】酒調服。先吃羊骨汁1碗,次服藥后再吃蔥絲羊羹,少時微汗出。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三八引《徐氏胎產方》
【別名】栝樓散
【處方】白茯苓(去皮)、天花粉、宣連白扁豆、人參(去蘆)、石膏、甘草節(jié)、寒水石、白術(去蘆)、豬芩各等分。
【制法】為末。
【功能主治】除熱補虛。主盛壯之時,不自謹惜,恣情縱欲,年長腎氣虛弱,惟不能房,多服丹石,真氣既盡,石氣孤立,唇口干焦,精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干實,小便晝夜百十行。
【用法用量】栝樓散(《普濟方》卷一七六)。
【摘錄】《得效》卷七
【處方】瓜蔞(新舊皆可,和椒炒,碎)、川椒20粒,甘草3-4寸(銼),乳香5粒(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上用無灰酒3碗,煮作1碗,去滓溫服。其毒立散,未成即破,已成者,膿自出,皆不用手。
【摘錄】《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
【處方】瓜蔞、貝母、荊芥。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欲出痘疹。
【用法用量】水煎,連3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別名】栝樓散
【處方】黃耆4兩(銼),皂角刺8兩(紅者,拍碎,銼),甘草6兩,牛膝2兩,黃瓜蔞10個(銼)。
【制法】上用蜜1斤,旋入鐺內,炒至紫色,見風吹脆為末,有滓再炒為末。
【功能主治】內消惡肉,生好肉。主
【用法用量】栝樓散(《普濟方》卷二八九)。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三
【處方】瓜萎仁1錢,青皮1錢,石膏2錢,甘草節(jié)5分,沒藥5分,歸尾5分,皂刺5分,金銀花5分,青橘葉(取汁)2匙。
【功能主治】乳癰未潰者。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盞煎。空心服。
【各家論述】瓜蔞仁消毒,青皮疏肝,石膏清胃,甘草節(jié)行瘀,沒藥止痛,歸尾破血,青橘葉解毒。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
【別名】栝樓散
【處方】瓜蔞不拘多少。
【制法】焙干,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腹脹,小便不通,五色痢疾,久不愈。
【用法用量】栝樓散(《普濟方》卷二一0)。
【臨床應用】小便不通:魏(玄阝)知明州時,宅庫之妻患此疾垂殆,隨行御醫(yī)某人,治此藥令服,遂愈。
【摘錄】《百一》卷六,名見《得效》卷六
瓜蔞散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說起瓜蔞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瓜蔞丸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處方】瓜蔞根(薄切,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三消。
【用法用量】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100丸,米飲下。
【摘錄】《濟陽綱目》卷三十三
【處方】瓜蔞根2兩,澤瀉2兩,土瓜根2兩。
【制法】上為末,以牛膝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尿精。
【用法用量】每次服30丸,食前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三
【別名】瓜蔞實丸
【處方】瓜蔞仁、半夏、山楂、神曲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以瓜蔞水為丸。
【功能主治】食積,痰壅滯喘。
【用法用量】瓜蔞實丸(《杏苑》四卷)。
【摘錄】《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處方】瓜蔞子、枳實、陳皮。
【功能主治】胸痞或脅下逆搶心。
【用法用量】取瓜蔞皮稷末熬為丸服。
【摘錄】《脈因證治》卷上
【別名】栝樓丸
【處方】黃瓜蔞1個,白礬半兩。
【制法】上將白礬入瓜蔞內,固濟,火煅為末,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初病脫肛,鼻梁青脈,唇白,齒根焦黃,久病兩頰光,眉赤,唇焦,多啼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湯送下。
【摘錄】《得效》卷十二
【處方】瓜蔞1枚(用面包裹煨熟,去面用),百部4兩,麻黃2兩,黃芩1兩,杏仁1兩。
【制法】上為末,搗瓜蔞為丸。
【功能主治】積年哮喘,偶觸清寒即發(fā)。此有寒痰宿積于肺而胃氣方實盛,故和緩則相安,更遇外寒觸之,則陽氣郁而忿爭,積寒并發(fā),氣促而喘矣,此病小兒多有之者,不時喘咳,身有微熱。
【用法用量】清晨服。
【各家論述】瓜蔞甘寒滑潤,性質輕浮,入肺能蕩肺中之積熱沉寒,此用面裹煨之者,殺其寒而資其潤,且麥本金谷,亦能補肺而潤燥也;百部苦甘溫,功專入肺,以去沉寒宿冷;麻黃以祛肺寒,非此不澈;黃芩以泄肺火,清膈熱;杏仁破結痰,潤心肺,降逆氣。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七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瓜蔞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瓜蔞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瓜蔞煎大家吃過嗎?瓜蔞煎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用也非常廣泛,那么瓜蔞煎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瓜蔞2兩,茯神1兩,石斛1兩,人參1兩,肉灰蓉1兩,甘草半兩,黃連半兩,當歸半兩,五味子半兩,丹參半兩,知母1兩,胡麻1兩,地骨皮2兩,葳蕤2兩,蜜5合,生地黃汁1升,牛髓1合,淡竹葉50片,生麥門冬汁5合,生姜汁1合。
【制法】以水3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葉4味,去滓取汁1升,和地黃汁、麥門冬汁、牛髓、蜜、姜汁等,入前藥未,攪令勻,又煎成膏,入于銅器中。
【功能主治】虛勞燥渴,四體虛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不拘時候,以粥飲調下半匙。
【摘錄】《雞峰》卷七
【處方】瓜蔞1兩(打碎),當歸1錢,穿山甲1錢,沒藥1錢,乳香1錢,甘草節(jié)1錢。
【功能主治】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水、酒各1鐘,煎服。
【摘錄】《仙拈集》卷三
總得來說瓜蔞煎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瓜蔞湯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瓜蔞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瓜蔞仁、枳殼、青皮、蘇梗、桔梗。
【功能主治】感冒脅痛,表已散,里氣不和作痛,審知是燥痰結飲,脅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別名】栝樓湯
【處方】枳殼4個,厚樸1兩,薤白1兩,瓜蔞1個,桂枝1兩(有熱除此1味)。
【功能主治】胸痹疼痛,痰迷,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栝樓湯(《普濟方》卷一八七)。《普濟方》有生姜半兩。
【摘錄】《婦人良方》卷五
【別名】栝樓湯
【處方】瓜蔞1個(去皮,將瓤與子銼碎),沒藥1錢(研),甘草半兩(生,銼)。
【功能主治】五發(fā):發(fā)腦、發(fā)須、發(fā)眉、發(fā)頤、發(fā)背;癰疽;瘭、痼、癌。
【用法用量】栝樓湯(《普濟方》卷二八八)。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三引周子明方
【別名】青竹茹湯、瓜竹湯
【處方】瓜蔞根4兩(無黃脈者),淡竹茹半斤。
【功能主治】病未平復后勞動,致熱氣攻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風狀,瘥后勞復,陰陽易病,卵腫疼痛,手足不能動。
【用法用量】青竹茹湯(《活人書》卷十七引《百問方》)、瓜竹湯(《醫(yī)學入門》卷四)。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三
【處方】瓜蔞仁6兩,桑白皮1錢,杏仁1錢,半夏1錢,桔梗1錢,紫蘇子1錢,枳殼1錢。
【功能主治】產后咳嗽,痰不易出,左脅疼痛,內熱氣壅,不能伏枕。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產科發(fā)蒙》卷四引《赤水醫(yī)案》
【處方】瓜蔞根(薄切,炙)5兩。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4升,隨意飲。
【摘錄】《濟陽綱目》卷三十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瓜蔞湯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瓜蔞湯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瓜蔞籽是葫蘆科植物栝樓成熟的種仁,秋天的時候把成熟栝樓的種仁取出曬干,就是瓜蔞籽了。瓜蔞籽是中藥的一種,也有人買來泡水,瓜蔞籽有清熱泄火,潤腸通便的功效,適合上火引起的咽喉腫痛,或者吃辣椒,大魚大肉等引起的便秘。瓜蔞籽的功效和作用還有很多,接下來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
一、瓜蔞子的功效與作用
1、療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每天可服用五錢的瓜蔞子,大家可以將瓜蔞子制成片劑,并分成三次服用,一般服用到第二十二粒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病癥已有了明顯的改善,當然大家最好是去醫(yī)院做個心電圖,看疾病是否已有所好轉。如果你服用瓜蔞子后覺得胃不是很舒服,不用過于擔心,這是好轉的正?,F(xiàn)象。
2、治療咳嗽酒癖
準備一個已熟透的瓜蔞子,并將杏仁從瓜蔞子內取出來,然后將它們放在一起用火去燒,待它們燒成糊狀時便可做成藥丸,咳嗽酒癖之人每天服用二十粒藥丸,當然大家也可以用白蘿卜湯沖泡藥丸,然后再進行服用,這樣就能使酒后長時間嘔吐的現(xiàn)象得到緩解。
3、其實瓜蔞子是一種不錯的中藥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瓜蔞子泡水喝,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但脾胃虛弱的人建議不要使用,否則很有可能加重病情,造成反作用。二、瓜蔞子和吊瓜子哪個效果好
1、瓜蔞子又被稱為柿瓜、藥瓜、大園瓜等,屬于葫蘆類植物,無論是結成的果實,還是根莖都可以作成藥服用。瓜蔞子的果實稱作全栝樓,根莖稱作天花粉。
2、吊瓜子籽粒大肉多,而且內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等元素,可謂是食用瓜中的佳品。吊瓜子的果實、瓜皮和根莖都可以入藥,在中藥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3、吊瓜子根據(jù)各個中藥詞典的記載,它有著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熟吊瓜子更是采用現(xiàn)代工藝所制成,不僅帶有清香,而且口感獨特,不僅是休閑時刻的好飲品,而且非常適合作為禮品贈送給親朋好友??傊鲜V子和吊瓜子各有各的效果,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選擇。
小編總結:以上就是瓜蔞子的功效與作用和瓜蔞子和吊瓜子哪個效果好的
瓜蔞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在中醫(yī)中比較常見的藥材,可以用來治療人體的多種疾病,緩解人體存在著的各種問題,比如說清肺化痰、潤腸通便、防治動脈硬化等。瓜蔞是由不同的部位組成的,瓜蔞的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藥用價值。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中藥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一、全瓜蔞
清熱散結、潤肺化痰,滑腸通便。皮、仁合用即為全瓜蔞,但現(xiàn)在藥店一般只有瓜蔞皮、瓜蔞仁兩種飲片,如果處方用全瓜蔞,藥店一般配給1/3的瓜蔞皮、2/3的瓜蔞仁。全瓜蔞除兼具皮、仁二者的功效,還能消腫散結,可用于治療乳癰腫痛。
二、瓜蔞皮
即瓜蔞除去瓤及種子的果皮,具有清肺化痰、行氣寬胸的功效,用于治療脘腹脹滿、胸膈痞悶,以及肺熱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近年來還常用治冠心病心絞痛。
三、瓜蔞根(天花粉)
降血脂、防動脈硬化、促進細胞生長、防治貧血、抗輻射,常食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實用科技2003年第10期頁)。天花粉針劑臨床應用中對中期妊娠、死胎、過期流產的引產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四、瓜蔞仁
即瓜蔞的種子,其味潤綿、催補母乳、滋補美容、健胃潤肺、潤腸通便、利壓、寬胸、安心養(yǎng)神、抗菌強身、對離體絨癌細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現(xiàn)代醫(yī)藥學研究證明:瓜蔞仁含不飽和脂肪酸16.8%,蛋白質5.46%,并含17種氨基酸,三貼皂甙,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鐵、鋅、硒等16種微量元素。食用瓜蔞籽,有擴張心臟冠脈,增加冠脈流量作用;對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離體絨癌細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有輔助療效;能提高肌體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瓜蔞酒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瓜蔞酒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瓜蔞2個,穿山甲(酥炙)1錢,甘草6錢。
【功能主治】乳癰,不論已破、未破。
【用法用量】將瓜蔞挖1孔,將藥分裝入瓜蔞內,水、酒各2斤,同煮至1大碗,臨臥熱服,渣搗爛,水,酒再煎,連服。將渣乘熱敷滿乳,用布捆住,蓋被出汗。
【摘錄】《仙拈集》卷三
【處方】瓜蔞(大者)1個。
【制法】切頂,裝入婦人頭發(fā)1團,明礬3錢,將原頂蓋口,黃泥包裹,火煅存性,去泥研末。
【功能主治】腫毒初起。
【用法用量】黃酒送下。未潰者內消,將潰即出膿,收口,重者不過3服。
【摘錄】《仙拈集》卷四引《補遺》
最后提醒下瓜蔞酒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