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jīng)疹的偏方
男性養(yǎng)生偏方。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月經(jīng)疹的偏方”,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月經(jīng)疹這種疾病是女性常見的經(jīng)期疾病,它隨著女性每一個月例假來的時候出現(xiàn),但并不是每一次都會發(fā)生的。只要女性朋友在經(jīng)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多了解一些經(jīng)期并發(fā)癥的治療偏方,對于在月經(jīng)期擺脫月經(jīng)疹的影響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女性朋友遇到月經(jīng)疹可以使用以下介紹的幾種治療偏方。
偏方一
配方:當歸、川芎、白芍、血山根,荊芥,林蘭、浮萍、鵝不食草、旱蓮草、大青葉、松藍、土金茶、貫眾、連翹,蟬脫,生甘草。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
偏方二
配方:藥用地骨皮、白芍、丹皮、生地、赤芍、蟬蛻、牛蒡子、玄參、菊花、白鮮皮、梔子、甘草等。
適合人群:疹色發(fā)紅,感風遇熱后瘙癢加劇,月經(jīng)先期,量多、色紅,常伴有口渴心煩等血熱之象,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薄少,脈數(shù)。
偏方三
配方:防風、蟬蛻、牛蒡子、金銀花、當歸、荊芥、生地、苦參、地膚子、川芎、連翹、甘草等。
注意事項:注意忌食辛熱滋膩之品。
偏方四
配方: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8克,白芍、生姜、炙甘草、麻黃各5克,大棗4枚,杏仁5克)
療效:治療皮膚瘙癢。
只要女性朋友在月經(jīng)期的時候,多注意陰部的衛(wèi)生,注意遠離一些過敏原就可以避免這種疾病的發(fā)生了。如果女性朋友在月經(jīng)期的時候不幸受到月經(jīng)疹的時候,應該先采取一些藥物去控制它后,再去醫(yī)院接受醫(yī)生的檢查,這樣對于病情的惡化就可以控制了。
yS630.Com相關推薦
玫瑰疹通常人們又稱之為幼兒急疹,是一種出疹性傳染病,主要是發(fā)現(xiàn)在嬰幼兒的身上,一般表現(xiàn)為圓形的斑疹,鮮紅色,主要出現(xiàn)在小孩子的胸腹部,有傳染性,尤其是是在一歲以下的小孩子更容易受到這些疾病困擾。而且出現(xiàn)一次之后,不會再生第二次,所以說小兒的玫瑰疹需要做好護理工作。
1、五加皮、大腹皮、浮萍、桑白皮、丹皮、白鮮皮各12克,地骨皮、茯苓皮、扁豆各15克,當歸、陳皮、蟬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玫瑰祛風散
【方藥】生地30克,土茯苓30克,知母10克,黃苓9克,梔子8克,紫草12克,白附子25克,馬錢子5克,荊芥穗6克,透骨草10克,蜈蚣3條,冰片15克【用法】共研細末,加醋、酒比例為3:1,調(diào)勻擦患處,一日6次,7天為一個療程,1到3個療程可以治愈。
3.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桑白皮、連翹、赤小豆、甘草、生姜、大棗)。風偏重者加刺猬皮、稀薟草、蘄蛇;熱偏重者,加生地、丹皮、梔子、紫草、甘草;濕偏重者加苡米、蒼術、土茯苓、茵陳、蟬衣、甘草;血虛重者加當歸、白芍、熟地、白蒺藜、白術、甘草。
雖然說玫瑰疹常見于小孩子的身上,但是同樣也有成年人受到這種問題的困擾,所有說治療個檢查一定要注意,因為它具有傳染性,原本是局部的,但是時間越久就越容易蔓延到個身體其他的部位,所以說一定要注意治療。
癬菌疹是皮膚對所感染皮膚癬菌表現(xiàn)的一種繼發(fā)性變應性炎癥反應。原發(fā)感染灶多由親動物性真菌引起,炎癥反應強烈,如膿癬,浸漬糜爛型或汗皰型足癬等。許蘭毛癬菌也可引起癬菌疹。局部真菌代謝產(chǎn)物具有抗原性,隨著血液循環(huán)到達皮膚,在全身和局部皮膚引起變態(tài)反應。系統(tǒng)治療 有全身癥狀者可口服抗組胺藥。局部真菌代謝產(chǎn)物具有抗原性,隨著血液循環(huán)到達皮膚,在全身和局部皮膚引起變態(tài)反應。長久以來我們積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療的偏方和飲食方式,有這種病情的患者不妨試一下。
偏方1
視不同的損害分別選用和緩的濕敷劑如2%~3%醋酸鉛溶液、復方硫酸銅溶液(達里波液)、2%硼酸水、馬齒莧煎水等濕敷或其他和緩收斂的洗劑、乳劑、泥膏等。中醫(yī)對濕潤糜爛者用祛濕散20g加于甘草油(或植物油)20ml中調(diào)敷,或紫草地榆油膏,10%黑豆餾油氧化鋅油膏外涂。
偏方2
【綠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綠豆25克,鮮百合100克。
制法: 將百合掰成瓣,去內(nèi)膜,綠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調(diào)味。
功效: 養(yǎng)陰清熱,除濕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偏方3
【土茯苓大棗煎】
配方: 大棗、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湯。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 飲湯,每日2次。
以上偏方可以根據(jù)個人情況來進行選擇,根據(jù)效果來堅持服用已達到良好效果。蘆薈檸檬銀耳都對病情的緩解有一定的作用。預防上要健全各級防治組織機構(gòu),開展群眾性的衛(wèi)生宣傳教育,廣泛宣傳皮膚癬菌病的傳染途徑和傳染方式以及預防對策和及時徹底治療的必要性,教育廣大群眾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遵守衛(wèi)生保健制度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jié)合的方針,實行一系列體格檢查、隔離、管理和治療制度,爭取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玫瑰糠疹其實就是一種常見的炎癥皮膚病,一說到皮膚病相信很多人都會非常的苦惱,確實因為它不僅影響了美觀,而且還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不舒服的癥狀,而玫瑰糠疹同樣會伴隨著瘙癢難耐等困擾,開始可能是四肢上的,但是不及時的控制和治療,甚至容易蔓延全身,因此必須重視治療。
1.玫瑰糠疹中藥方1-血熱兼濕
【癥狀】周身皮膚出現(xiàn)紅色癢疹,以四肢為多,疹如花瓣狀,中間有白色健康皮膚,其紅 白皮膚界限清楚,紅疹成片而高于皮面,食納、二便正常,舌正苔少,脈緩。
【方藥】干生地30克,當歸9克,赤芍12克,川穹3克,丹參30克,白蒺藜30克,地骨皮15 克,白芷12克,炒地膚子30克,羌活9克,大青葉15克,制香附9克,炒枳殼9克,生甘草6克
2.玫瑰糠疹中藥方2-涼血活血湯
【方藥】生槐花30克,生地黃30克,丹皮15克,白茅根30克,紫草根15克,赤芍15克,雞 血藤30克
【按語】玫瑰糠疹為風熱客于皮膚、血熱化燥所致。本方以槐花、生地黃、白茅根、紫草 根清熱涼血,輔以丹皮,赤芍涼血化瘀,佐雞血藤養(yǎng)血活血。瘙癢強烈者可加白蘚皮、 防風、地膚子;熱甚者可加二花、公英、板藍根。
3.玫瑰糠疹中藥方3-脾肺熱毒湯
【方藥】生地2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板藍根10克,蚤休10克,荊芥10克 ,防風10克,銀花15克,薄荷(后下)5克
【按語】玫瑰糠疹病因多因血熱,復感風熱邪毒,致使熱客血分,風毒郁于肺脾二經(jīng),外 發(fā)肌膚而成。血熱為基本,風熱邪毒外侵為標。故采用涼血消風、清熱解毒之法。以生地 、丹皮、赤芍、紫草涼血分之熱,更兼紫草、板藍根善解血中熱毒;荊芥、防風、薄荷消 肌膚之風熱;以銀花、蚤休清熱解毒。咽喉痛加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瘙癢劇烈加徐長 卿10克。
雖然說一般的玫瑰糠疹有限性,會在一定的時間之內(nèi)自己痊愈,但是要是也有久治不愈的,而且要是在這期間都沒有采取任何的治療措施和方法,那么就容易導致肌膚黑色素的沉淀,變得更加難看,所以說治療問題一定要重視。
幼兒急疹,也叫燒疹或玫瑰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以高熱、皮疹為特點的疾病,多發(fā)生于春秋季,無性別差異。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兒急疹的病因。本病預后良好,均能自愈。
偏方一
地膚子、紫草各15克,煎 15~20分鐘即可,當水變溫后就可以給孩子擦拭身體,減輕孩子的不適,這個方法不論是在出疹前還是出疹后都可以使用。地膚子有清熱,祛濕、止癢的作用,而紫草除了能清熱,還有涼血活血的功效,非常適合玫瑰疹。
偏方二
綠豆50克 白扁豆50克 大米50克
做法:
1、白扁豆洗凈;綠豆、大米用水浸泡2小時備用;
2、將綠豆、白扁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燜煮30分鐘;
3、放入大米,用中火進行燜煮,煮至米粒開花,湯濃粥稠時,調(diào)入冰糖即成。
幼兒急疹的潛伏期大約是10~15天。它雖然是傳染性的疾病,卻很安全,不會象麻疹、水痘那樣廣泛傳染,家中成員同時患上的機會不大。
單純糠疹主要發(fā)病于兒童身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色素減退而導致的皮膚顏色變淺,這種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從而造成自卑心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有很多,有些偏方也能有很明顯的治療效果,以下是幾種效果比較明顯的治療單純糠疹的偏方,希望對患者有所幫助:
偏方一、
方藥:消風散加減。生地15克,當歸15克,荊芥10克,蟬衣6克,丹皮12克,銀花10克,連翹12克,牛蒡子12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瘙癢甚者,加白鮮皮、地膚子。風熱重者,加重銀花、連翹、牛蒡子用量。發(fā)熱甚者,加石膏、知母。
偏方二、
方藥:驅(qū)蛔湯Ⅰ號加減。檳榔10克,使君子10克,苦楝根皮6克,木香10克,烏梅10克,黨參10克,白術10克,陳皮12克,茯苓15克,砂仁4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大便秘結(jié)者,酌加大黃、火麻仁。蟲積重癥,加重烏梅、使君子用量。另加川椒。
偏方三、
生地20克,苦參10克,蛇床子、白芷9克,地膚子野菊花12克、紫花地丁10克
以上治療單純糠疹的偏方所使用的藥材均是藥性溫和的中藥,患者用以上偏方治療疾病不會給身體帶來負擔,可以長期食用用以預防單純糠疹,但是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請立即去醫(yī)院就診,以便及時改變治療方法,更好地治療單純糠疹。
玫瑰糠疹是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好發(fā)于軀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數(shù)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狀鱗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續(xù)6~8周而自愈。但也有經(jīng)久不愈的情況,由于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誤治療后容易遺留難看的色素沉著。
偏方一
【魚腥豆帶湯】
配方: 綠豆30克,海帶20克,魚腥草15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湯,去魚腥草,加白糖適量調(diào)味。
功效: 清熱解毒。
用法: 飲湯食豆和海帶。每日1次,連服7日。
偏方二
【綠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綠豆25克,鮮百合100克。
制法: 將百合掰成瓣,去內(nèi)膜,綠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調(diào)味。
功效: 養(yǎng)陰清熱,除濕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偏方三
【莧菜蕹菜湯】
配方: 馬齒莧、生蕹菜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用法: 飲服,每日1次。
偏方四
【土茯苓大棗煎】
配方: 大棗、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湯。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 飲湯,每日2次。
玫瑰糠疹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全身癥狀,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患者,可有發(fā)燒。
石棉狀糠疹主要是發(fā)生在頭皮的一種疾病,它的外表跟石棉的形狀是比較像的,所以在生活中發(fā)生石棉狀糠疹是很容易的。石棉狀糠疹對于頭皮的傷害是比較嚴重的,它對于頭發(fā)的稀疏程度也有一些影響,而且頭發(fā)會呈現(xiàn)白色,所以對于這種疾病,患者在生活中應該要采用正確的治療偏方去治療它。
偏方一
【配 方】川黃連,蜂巢,凡士林。
【制用法】將黃連研極細;蜂巢研末,再加凡士林,文火溶化,攪拌成油膏,先用2%溫鹽水洗凈患處,后涂油膏。注意不可用熱水燙,越燙越壞。
【功 效】散風祛濕。治療濕疹。
偏方二
【配 方】綠豆粉、香油各適量。
【制用法】將綠豆粉炒成黃色,晾涼,用香油調(diào)勻,敷患處。
【功 效】清熱,祛濕。用治濕疹流黃水。
偏方三
【配 方】青魚膽、黃柏等份。
【制用法】將青魚膽剪破,取膽汁,與黃柏粉末調(diào)勻,曬干研細。用紗布包裹敷于患處。
【功 效】清熱解毒。用治皮膚濕疹久治不愈者。
偏方四
【配 方】車前草,龍膽草,羊蹄,烏蘞莓,黃柏,地膚子,明礬,野菊花。
【制用法】碎成粗末,煎水洗患處,1日2次。
【功 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用治急性肛門濕疹。
對于石棉狀糠疹這種疾病主要是發(fā)生在兒童和青少年的身上,它對于孩子的頭皮有影響,從而會導致孩子的頭發(fā)生長不好。身為媽媽的你們,應該要在生活中知道如何去治療這種疾病,讓你們的寶寶更好的避免石棉狀糠疹的影響。
對于毛發(fā)紅糠疹這種疾病的癥狀,可能很多朋友在生活中病不能夠正確的去區(qū)分它。其實,毛發(fā)紅糠疹主要是指頭皮出現(xiàn)了紅腫和瘙癢的癥狀,它看起來跟手腳患上了濕疹的差不多的,所以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頭發(fā)出現(xiàn)這種癥狀的時候應該要引起重視,因為這種疾病對于頭發(fā)的傷害是很大的。
偏方一
材料:黨參15g,蒼白術15g,茯苓10g,山藥15g,陳皮10g,赤芍1g,丹參15g,雞血藤15g,胡麻子10g,白蘚皮15g,如有熱時加生地、丹皮、白茅根等涼血藥,或用溫經(jīng)湯加減,或內(nèi)服蒼術膏。
用法:昆明山海棠去皮根劑每天20g水煎分3次服,雷公藤去皮根劑20g,水煎每天3次,或每天服雷公藤1~1.5mg/㎏,分2~3次口服,但需檢查腎功。
偏方二
材料:當歸30 g,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荊芥穗、防風各15 g,何首烏、黃芪各12 g,玄參、當歸各9 g,甘草6 g。水煎服。
偏方三
材料:桂枝6 g,浮萍6 g,麻黃6 g,防風10 g,當歸6g,雞血藤10 g,赤芍10 g,白花蛇舌草15 g。水煎服。
毛發(fā)紅糠疹這種疾病在生活中,只要患者堅持去使用一些治療偏方或者去醫(yī)院治療,很快就可以治療完善的。然而,對于文章介紹的治療毛發(fā)紅糠疹的偏方,建議患者在生活中應該要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病情況和頭皮的敏感型來選擇它。
毛發(fā)紅康疹是指一種少見的慢性鱗屑性炎癥性皮膚病,以黃紅色鱗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為特征。
偏方一
加味蒼術膏,開水沖服,每次1匙,每日2-3次。
偏方二
消風丸,每次服9g,每日2次。
偏方三
雷公藤多甙片,每日1-1.5mg/kg,分3次口服,連服2-3個月。
偏方四
清涼膏外涂,每日2次。
偏方五
紫草膏合硫黃水楊酸軟膏外涂,每日2次。
偏方六
針刺取風池、血海、三陰交、脾俞、太溪,用瀉法。
患者頭皮先出現(xiàn)較厚的灰白色糠樣鱗屑,隨后面部出現(xiàn)黃紅色干性細薄鱗屑,類似于干性脂溢性皮炎,繼而可泛發(fā)全身。皮疹的臨床特征為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性融合成糠秕狀鱗屑性棕紅色斑片或斑塊,對稱分布。
在婦科疾病中,崩漏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癥狀,特別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中較為多見,與婦女身體氣虛血瘀有一定關系。下面介紹 的偏方有一定的療效。
1.三七治崩漏
三七研細末,每日服1.5?3克,一日2次。
功效:散淤止血,消腫定痛。
2.大黃去火止血
具體的使用方法是:準備生大黃30克,將其研成粉末,每次1.5克,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如服藥后腹瀉次數(shù)較多者,可改為每日
2次; 明顯腹痛腹瀉時,則停服。同時中等量以上出血,予以補液、禁食1~2天;大量出血時,予以補血。
3.芙蓉牡蠣巧治經(jīng)血過多
a.牡蠣瘦肉粥
材料:鮮牡蠣250克,豬瘦肉100克,淀粉、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牡蠣洗凈切成片,豬瘦肉洗凈切成薄片,然后將牡蠣片和豬瘦肉片拌上淀粉,放人開水鍋中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燉,至肉
熟爛時加精鹽調(diào)味即成。佐餐食用,飲湯吃肉。
功效:此方有滋陰健脾,益氣補體的功效,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所致的月經(jīng)過多。
b.芙蓉蓮蓬飲
材料:木芙蓉花15克,蓮蓬15克,冰糖15克。
做法:以上前2味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入冰糖,代茶頻飲。
功效:此方具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的功效,適用于月經(jīng)過多。
這兩個偏方雖然主治相同,但是可以依照不同的體質(zhì)狀況進行選擇。脾虛、腸胃不太好的女性朋友可以選擇第一種,體內(nèi)有濕熱之氣,經(jīng)期內(nèi)有水腫現(xiàn)象的女性朋友可以選擇第二種,對癥而治,更加有效。
4.材料:準備小薊頭10個,綠豆21粒。
用法:綠豆破四、六瓣與小薊頭水煎,每日一劑,—次服下,連服三劑。
5.枸杞燉羊肉,美味中調(diào)節(jié)月事
材料:羊腿肉1000克,枸杞5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整塊用開水煮透,放冷水中洗凈血沫,切塊;鍋中油熱時,下羊肉整塊,用開水煮,姜片煸炒,熗鍋翻炒后倒人枸杞子、淸湯(2000毫升),食鹽,蔥,燒開,去浮末,文火煮15小時,待羊肉熟爛,去蔥、姜,入味精即可。
用法:食肉喝湯
治療月經(jīng)崩漏的首要便是止血,以防出現(xiàn)眩暈虛脫。在控制住血流量之后,要根據(jù)治其本的原則,安心調(diào)養(yǎng)身體,益氣補血之后方可徹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