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蘆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苦蘆骨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苦蘆骨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苦蘆骨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五節(jié)芒、巴茅果、馬兒桿、牛草果ys630.com
【來源】禾本科 苦蘆骨 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以 蟲癭 入藥。
【生境分布】江蘇、安徽、貴州、華南。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理氣,調(diào)經(jīng)。主治小兒疹出不透,小兒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胃寒作痛,筋骨扭傷,淋病。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苦蘆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苦蘆骨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苦蘆骨,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行。
相關(guān)閱讀
黎蘆是一種在中醫(yī)中比較常見的藥材,經(jīng)常被用來治療各種身體疾病,比如說中風、鼻塞、黃疸、瘧疾、頭痛、鼻息肉以及牙疼等,所以說,黎蘆的功效和作用還是很多的,大家千萬不可小看了這種食物。那么,黎蘆怎么可以起到一定的功效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黎蘆的功效作用以及配方。
①治諸風痰飲: 藜蘆十分,郁金一分,為末。每以一字,溫漿水一盞,各服探吐。(《經(jīng)驗方》)
②治中風不語,喉中如曳鋸聲,口中涎沫:
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浮皮,于臍子上陷一個坑子,納入陳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黃色)。同一處搗,再研極細,用生面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溫酒下。(《經(jīng)驗后方》)
③治頭痛不可忍:藜蘆一莖,暴干,搗羅為散,八麝香麻子許,研勻吹鼻中。(《圣濟總錄》吹鼻麝香散)
④治頭痛鼻塞腦悶:黎蘆(研)半兩,黃連(去須)三分。上二味,搗研為散,每用少許,入鼻中。(《圣濟總錄》通頂散)
⑤治黃疸: 藜蘆著灰中炮之,小變色,搗為末,水服半錢匕,小吐,不過數(shù)服。(《肘后方》)
⑥治老瘧久不斷者:藜蘆、皂莢(炙)各一兩,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黃)。依法搗,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九,未發(fā)時一九,臨發(fā)時又一丸,匆飲食。(《補缺肘后方》)
⑦治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則已:大藜蘆末半錢,溫水調(diào)下,以吐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藜蘆散)
⑧治諸瘋瘡,經(jīng)久則生蟲:藜蘆(去蘆頭)、白礬(燒灰細研)、松脂(細研)、雄黃(綱研)、苦參各二兩(銼)。上藥,先搗藜蘆、苦參為末,入豬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綿濾去滓,次入松脂、雄黃、自礬等末,攪令勻,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為度。(《圣惠方》藜蘆菜散)
⑨治鼻中肉漸大,氣息不通:藜聲三分(去蘆頭,搗羅為末),雄黃一分(細研),雌黃一分(細研)。上藥,同研令勻,每用時以蜜調(diào)散,用紙拈干,展藥,點于肉上,每日三度,則自消化,不得涂藥在于兩畔,恐涕落于藥上。(《圣惠方》)
⑩治牙疼:納菱蘆末于牙子L中,匆咽汁。(喀千金翼方》)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蘆莖。
【別名】葦莖(《千金方》),嫩蘆梗(《現(xiàn)代實用中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蘆葦 的 嫩莖 。夏、秋采取。
【化學成份】含纖維素38.64~40.98%,戊聚糖17.27~19.66%,木質(zhì)素32.42~30.36%,灰分2.20~2.00%,水分9.47~7.00%。
【性味】甘,寒,無毒。
【歸經(jīng)】入心、肺。
【功能主治】治肺癰煩熱。(性味以下出《綱目》)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
【附方】治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葦莖二升(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槐仁三十枚,瓜瓣半升。細切,納葦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當有所見吐膿血。(《千金方》葦莖湯)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唐本草》。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蘆莖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yīng)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蘆筒這款方劑。
【處方】佛耳草5分,款冬花5分,鵝管石3分,雄黃3分。
【制法】上藥各為細末。
【功能主治】冷雨搭背,或感風寒,患成冷嗽,遇寒喧而哮喘。
【用法用量】先用熟艾鋪紙上,以前藥分作3分,用蘆管作筒子,燒煙吸入口中,以溫茶常呷1-2口,每1分作3-4夜吸。但嗽稍止,便住吸。
【注意】衄血及熱嗽俱不宜用。
【摘錄】《杏苑》卷五
看了上文對蘆筒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棕葉蘆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棕葉蘆,棕葉蘆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棕葉蘆。
【別名】掃地草、棕葉草
【來源】禾本科 棕葉蘆 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O. kuntze,以 根 、 筍 入藥。
【生境分布】華南至西南。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筍2~3斤,切細水煎服,每日1劑。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始載于《種子植物名稱》。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棕葉蘆,我們知道棕葉蘆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棕葉蘆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皋蘆,詳細的描述一下皋蘆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過羅、拘羅、物羅(《南越志》),瓜蘆(陶弘景),苦艼(《南越筆記》)。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 皋蘆 的 葉 。
【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全體與茶相似,惟枝干較粗大。葉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5~7厘米,鋸齒緣。花腋生,白色,比茶花略大;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花梗長。蒴果扁圓形?;ㄆ谇锛?。
【生境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①陶弘景:"苦澀。"
【功能主治】治頭痛煩熱,喉痛,淋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
【注意】《綱目》:"胃冷者不可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陶弘景:瓜蘆,木亦似茗,苦澀,取其葉作屑煮飲,即通夜不睡。
皋蘆不僅有多種功效,而且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多種食用方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四烏鲗骨一蘆茹丸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四烏鲗骨一蘆茹丸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烏賊魚骨丸(《圣濟總錄》卷一五三)、烏魚骨丸(《宜明論方》卷一)。
【處方】烏鲗骨四份 蘆茹一份
【制法】以雀卵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益精補血,止血化瘀。治血枯。胸脅支滿,不思飲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頭暈?zāi)垦?,二便出血,月事漸少以至經(jīng)閉。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時用鮑魚汁送服。
【備注】本方治證為肝腎精血虧損所致,方中烏鲗骨補腎益精,收斂止血,并可通血脈,治女子血閉;蘆茹活血通經(jīng),治女子經(jīng)水不通;麻雀卵能益精血,調(diào)沖任;鮑魚汁養(yǎng)肝化瘀。組合成方,共奏益精補血,止血化瘀之效。
【摘錄】《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十一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四烏鲗骨一蘆茹丸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四烏鲗骨一蘆茹丸的認識會更加清晰。四烏鲗骨一蘆茹丸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習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dǎo)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蘆筒散。
【處方】款冬花、官桂(去皮)、鵝管石、井泉石、甘草(炙)、白礬。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久新咳嗽,氣急有痰,或咯血。
【用法用量】3歲1字,藕計調(diào)下,杏仁湯亦得。10歲以上,蘆筒內(nèi)吸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七引《全嬰方》
【處方】鐘乳石半錢,白礬(枯)2錢,人參(去蘆頭)3錢,佛耳草3錢,甘草(炙)2錢,官桂(去粗皮)2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年深日近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夜臥抄在手內(nèi),竹筒子吸咽后,用茶清送下,頻用。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處方】冬花、井泉石、鵝管石、鐘乳石、官桂、甘草、白礬、佛耳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一切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錢,竹筒子吸吃,日3次。立效。
【摘錄】《宣明論》卷九
對于蘆筒散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yīng)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蘆吸散這款方劑。
【處方】款冬花 川貝母(去心)肉桂 甘草(炙)各9克 鵝管石15克(煅)
【制法】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溫肺壯陽,化痰定喘。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
【用法用量】以蘆管吸少許,噙化咽之,二日五至七次。
【注意】肺熱者禁用。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處方】肉桂、明雄黃、鵝管石、款冬花、粉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寒痰凝結(jié)肺經(jīng),喘嗽氣急,午后發(fā)寒。
【用法用量】以蘆管挑藥,輕輕含之,吸入喉內(nèi),徐徐以清茶過口。
【摘錄】《玉案》卷四
【處方】款冬花、佛耳草、甘草、桂心、鵝管石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肺受風寒,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吹少許入咽,嗽止。
【摘錄】《醫(yī)學啟蒙》卷四
其實用蘆吸散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