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菌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鶴菌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白鶴菌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白鶴菌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東方栓菌的子實(shí)體。
【原形態(tài)】子實(shí)體木栓質(zhì),側(cè)生無柄或半平伏至平伏而反卷,常呈覆瓦狀疊生,有時左右相連。菌蓋半圓形、近貝殼形或近圓形,(3-12)cm×(4-20)cm,厚3-10mm;蓋面米黃色、紅褐色或灰褐色,有細(xì)絨毛,后脫落至光滑,常有淺褐色、淺灰褐色至深灰褐色的同心環(huán)紋或較寬的同心環(huán)棱,并有放射狀皺紋,近基部有灰褐色的小疣突,有時基部狹小呈柄狀。管口面近白色至淡黃色或淡銹色;管口圓形,每1mm間2-4個,管壁稍厚,不開裂;菌管白色,單層,長2-4mm。菌肉白色,干后白色,質(zhì)韌,孢子長橢圓形,稍彎曲,光滑,無色,有椽突,(7-8)μm×(2.5-3)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樹的腐木上。
【性狀】性狀鑒別:子實(shí)體無柄。菌蓋半圓形或類貝殼形,長徑4-20cm,短徑3-12cm,厚3-10mm。表面米黃色,具細(xì)毛或無毛,有淺棕灰色或深棕灰色環(huán)紋及較寬的同心環(huán)棱,并有放射狀皺紋,邊緣全緣或波狀。管口面類白色或淺銹色,管口圓形,每1mm間3個。木栓質(zhì)。氣微,味淡。
【性味】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清肺止咳。主風(fēng)濕痹痛;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白鶴菌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yīng)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你知道白鶴藤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別名】白面水雞(《陸川本草》),白背絲綢(《生草藥手冊》),白底絲綢(《嶺南草藥志》),綢緞藤、銀背藤(《廣西藥植名錄》),一匹綢(《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 白鶴藤 的 莖葉 。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纏繞藤本。葉卵形至橢圓形,長5~11厘米,寬3~9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渾圓或有時微心形,上面禿凈或近禿凈,下面密被銀色緊貼的柔毛?;ㄐ蛞干蝽斏^狀或傘狀;花序柄長3.5~7厘米,密被銀色柔毛;花柄短,長約5毫米或不及;苞片大,萼片5,矩圓狀卵形或卵形,外面的長9~10毫米,內(nèi)面的較小,外密被銀色柔毛;花冠漏斗狀,白色,長2.7~2.8厘米,外被銀色偃毛,裂片矩圓形,長1.5厘米內(nèi)外;雄蕊5;子房4室,花柱線形。果近球形,徑約8厘米,胭脂色,為卵形凹陷的宿萼所包圍?;ㄆ谇锛?。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我國華南各地。
【性狀】干燥莖葉,莖扭曲,表面暗灰棕色,有縱溝紋,斷面綠白色,有明顯的維管束,淡棕色。葉稍卷曲,質(zhì)脆易碎,表面暗棕色至紫色,背面淺灰綠色,緊貼絲光毛。觸之柔軟。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①《陸川本草》:"苦辛,涼。"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理血祛風(fēng)。治熱咳,痰喘,吐血,崩,帶,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痛,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急、慢性支氣管炎:白鶴蘸(干品)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備注】本植物的根(白鶴藤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辭典》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白鶴藤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yuǎn),可以放心食用。
導(dǎo)讀:中藥白鶴藤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白鶴藤的功效與作用、白鶴藤圖片、白鶴藤的藥用價值等,要想知道更多白鶴藤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白鶴藤簡介白鶴藤圖片白鶴藤的功效與作用白鶴藤的藥用價值白鶴藤的藥用附方白鶴藤簡介
白鶴藤,纏繞藤本。葉卵形至橢圓形,長5~11厘米,寬3~9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渾圓或有時微心形,上面禿凈或近禿凈,下面密被銀色緊貼的柔毛。花序腋生或頂生,頭狀或傘狀;花序柄長3.5~7厘米,密被銀色柔毛;分布我國華南各地。
本品干燥莖葉,莖扭曲,表面暗灰棕色,有縱溝紋,斷面綠白色,有明顯的維管束,淡棕色。葉稍卷曲,質(zhì)脆易碎,表面暗棕色至紫色,背面淺灰綠色,緊貼絲光毛。觸之柔軟。
白鶴藤圖片
白鶴藤的功效與作用
化痰止咳,理血祛風(fēng)。治熱咳,痰喘,吐血,崩,帶,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痛,瘡毒。
1、《本草求原》:葉敷爛腳,化腐瘡。
2、《嶺南采藥錄》:蠱脹,和米與黃糖搗爛煎香食之;腫脹,和蒼術(shù)煎湯熏蒸之。
3、《陸川本草》:葉:治肺熱咳嗽痰喘。
4、《廣西藥植名錄》:消痰,潤肺,止咳,止血。治肺癆,乳癰,水火燙傷。
5、《廣西中草藥》:理血,祛風(fēng),除濕。治跌打損傷,內(nèi)外傷出血及婦女血崩,白帶。
6、《文山中草藥》: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除濕,止咳化痰,調(diào)經(jīng)止血。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疼痛,急慢性支氣管炎。
白鶴藤的藥用價值
全藤藥用,有化痰止咳、潤肺、止血、拔毒之功。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癆、肝硬化、腎炎水腫、瘡癤、乳癰、皮膚濕疹、腳癬感染、水火燙傷、血崩、外傷止血以及治豬瘟等(廣東,廣西)。
【瑤藥】白背綢:根、莖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月經(jīng)過多;葉治白帶,跌打損傷,昏迷不醒《桂藥編》。
【壯藥】棵干蒿:根、莖治月經(jīng)過多,瘡毒,胃痛,感冒,血崩;葉治內(nèi)傷,吐血《桂藥編》。
【景頗藥】Haqzumnui:治夜盲癥《德宏藥錄》。
【傣藥】爬哩悶: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全草配伍治夜盲癥《德傣藥》。
【阿昌藥】無多奴: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哈尼藥】阿鋪區(qū)妮:全草用于脫肛,熱咳,子宮脫垂《版納哈尼藥》。
【基諾藥】河懋坐嚕:全草治風(fēng)濕疼痛,腎炎,吐血,慢性支氣管炎,乳腺炎,膿瘡,濕疹《基諾藥》。
全株(一匹綢):微酸、微苦,涼。祛風(fēng)利尿,化痰止咳,止血活絡(luò),拔毒生肌。用于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風(fēng)濕疼痛,崩漏,帶下病,咳嗽痰喘,跌打損傷;外用于乳癰,瘡癤膿腫,濕疹。
白鶴藤的藥用附方
1、治急、慢性支氣管炎:白鶴蘸(干品)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內(nèi)傷吐血:一匹綢葉、虎杖、旱蓮草、龍芽草各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3、治崩漏:①一匹綢葉、走馬胎葉、龍芽草各一兩,搗爛,水煎服。(《廣西中草藥》)②紫苞銀背藤葉三至四片,研末,酒送服。(《云南中草藥》)
4、治跌打積瘀,經(jīng)絡(luò)不和:一匹綢一兩,水煎沖酒服。(《廣西中草藥》)
5、治白帶:一匹綢一兩,小榕樹須五錢,雞冠花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6、治瘡毒、爛腳:白鶴藤、蒲公英、銀花藤煎水洗之,有消炎、化腐、去毒之效。(《嶺南草藥志》)
7、治咳嗽:白鶴藤1530克,水煎沖冰糖服。
8、治瘡癤、皮膚濕疹、腳癬感染:鮮白鶴藤莖、葉適量,煎水洗患處。
以上就是一些白鶴藤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靈芝,草中尚品,有“仙”字之號。白鶴靈芝草,不是靈芝,卻因療效多樣和顯著,而冠以靈芝之名。我國滇、粵、瓊等地皆有分布。以莖葉入藥。春、夏兩季采收,既可鮮用,亦可曬干使用。藥性寒,味甘、略有苦味。接下來,我們了解了解白鶴靈芝草的功效和作用,以求“藥”盡其用。
白鶴靈芝性涼味甘美芳香,主入肺、肝、胃、大小腸諸經(jīng),有降火、潤肝、清肺熱、消炎解毒等功效,為最佳青草茶原料,冷熱飲俱佳。
主治肺熱、熱咳、喘咳、肺結(jié)核、食道結(jié)核、鼻病、支氣管炎、喉炎、肝病,配合巴參、紫蘇、大本豬母乳、魚腥草、六角英、白花蛇舌草、枇杷、金桔、楊桃等水果制精力湯,可治氣管炎,久服可治過敏性氣管諸疾。
治肺癆、肺結(jié)核,除了上述藥草之外,可加丸仔草、金錢薄荷、葉下紅、金線蓮等,加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時現(xiàn)作現(xiàn)喝,極具功效。 治糖尿病可用白鶴靈芝加白豬母乳、云南白藥、土人參、甘薯葉、赤查某,加水果作精力湯,連渣一起服用,每日三餐飯前絞汁服,不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久服還可逐漸減輕癥狀。
治心臟?。河冒Q靈芝加魚腥草、白龍船、車錢草、竹葉菜、楊梅草、天門冬,煮水服用,可兼去濕氣。
治肝病用白鶴靈芝加河蓮豆草、白鳳菜、山茼蒿、赤查某、六角英、紅竹葉、鐵莧等,喝酒族宜添加西瓜、柚子、柳丁等具有解酒毒功效的水果為佳,絞汁現(xiàn)作現(xiàn)喝,比單純的強(qiáng)肝劑有效。
白鶴靈芝還可治胃腸病、潰瘍,能除濕利尿、消腫毒、治濕疹、腳氣,還可當(dāng)?shù)秱鲅夥笾寡妓帯?/p>
1.清熱解毒
白鶴靈芝性涼味甘美芳香,主入肺、肝、胃、大小腸諸經(jīng),有降火、潤肝、清肺熱、消炎等功效,為最佳青草茶原料,冷熱飲俱佳。此外,本品還用于瘡癤癰腫,有解毒消腫之功。
2.收斂止血
白鶴靈芝還可當(dāng)?shù)秱鲅夥笾寡妓?,?jù)先祖指稱,白鶴靈芝也是早期中國療傷圣藥「云南白藥」的主藥之一,可見其療傷止血功效極佳。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本品味澀收斂而性平,具有收斂止血作用,無論屬熱屬寒均可用之。血熱者,配涼血止血藥同用;虛寒性出血者,配補(bǔ)氣攝血、溫經(jīng)止血藥同用。
3.殺蟲止癢
白鶴靈芝屬殺蟲止癢藥,具抗真菌、病毒作用。近年來還用于滴蟲性陰道炎,有殺蟲止癢之功;又用治癌腫及全血細(xì)胞減少等。
4.收澀止瀉
白鶴靈芝既能收澀止瀉止血,又能消積止痢補(bǔ)虛健脾,故對血痢及久病瀉痢,小兒疳積尤宜。可單用或隨證配伍他藥同用。
5.止咳潤肺
白鶴靈芝全草平肝降火,鎮(zhèn)咳止癢,有止咳潤肺的作用。主治肺熱、熱咳、喘咳、肺結(jié)核、食道結(jié)核、鼻病、支氣管炎、喉炎、肝病,配合巴參、紫蘇、大本豬母乳、魚腥草、六角、白花蛇舌草、枇杷、金桔、楊桃等水果制精力湯,可治氣管炎,久服可治過敏性氣管諸疾。
營養(yǎng)價值
白鶴靈芝根含羽扇豆醇,β-谷甾醇,豆甾醇及這兩種甾醇的葡萄糖甙,并含荼醌類化合物:白鶴靈芝醌A、B。莖葉含3,4-二氫-3,3-二甲基-氫-荼并[2,3b]吡喃-5,10-二酮[3,4-dihydro-3,3-二甲基-二氫-荼并[2,3-b]吡喃-5,10-二酮。
1、細(xì)胞毒作用:從本植物根中提取的萘醌類化合物白鶴靈芝醌A、B,具有細(xì)胞毒作用。
2、抗真菌作用:從葉和莖中提取的萘并吡喃衍生物3,4-二氫-3,3-二甲基-二氫-萘并[2,3-b]吡喃-5,10-二酮對小稻枯萎病病原體(真菌)pyriculariaoryzae有強(qiáng)抗真菌作用,其ED50為0.4×10-6(0.4ppm);對此真菌孢子萌發(fā)的抑制率,在10×10-5(100ppm)時為82.3%。
3、現(xiàn)代研究研究顯示,白鶴靈芝可治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還對抗心絞痛,在改善心電圖、血脂、改善甲皺微循環(huán)和眼底動脈硬化性改變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療效。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rèn)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亮菌。
【別名】假蜜環(huán)菌、假蜜環(huán)蕈
【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 亮菌 Clitocybe tabescens (Scop. ex Fr.)Bres. [Armiooarialla tabescens Scop. ex Fr.]。
【生境分布】分布于江蘇。
【炮制】現(xiàn)已采用液體深層發(fā)酵培養(yǎng),從培養(yǎng)物中提取分離得一種新的香豆素化合物——假蜜環(huán)菌甲素。制成注射劑供用。(原菌株采自發(fā)光柳樹朽木)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主治膽囊炎,肝炎。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江蘇《醫(yī)學(xué)科學(xué)研究學(xué)術(shù)報告資料選編》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亮菌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yīng)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在現(xiàn)代生活中,對于各種中草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帚菌是很常見的一種,那么究竟帚菌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們一塊來看看。
【別名】笤帚菌、紅掃把
【來源】藥材基源:為珊瑚菌科真菌美麗枝瑚菌的子實(shí)體。
【原形態(tài)】子實(shí)體群生。分枝多,淺肉色至肉色,分枝末端檸檬黃色,高7-30cm,直徑6-15cm,下部多叉分枝,常具縱向小皺紋,分枝末端圓鈍或近尖削。菌柄3-6m高,直徑2.5-6cm,基部淺灰白色。菌肉脆,白色或淺色,受傷后先變?yōu)榧t褐色,后變淺黑色,味苦。擔(dān)子具4小梗。孢子長橢圓形,赭石色,略粗糙,具1-3個小油滴,(8-15)cm×(4-6)c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林中地上,偶生于針葉林中地上。
【化學(xué)成份】從美麗枝瑚菌孢子分離到蛋白質(zhì)結(jié)合多糖(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藥理作用】美麗枝瑚菌對小白鼠肉瘤S180及艾氏癌的抑制作用在60% 。
【性味】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理氣和胃。主胃氣不舒;納少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1.5-3g。
【注意】《滇南本草》:“多食令人氣凝,少食舒氣?!?/p>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帚菌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梓菌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硬殼層孔菌的子實(shí)體。
【原形態(tài)】硬殼層孔菌 子實(shí)體多年生,側(cè)生無柄。菌蓋大多扁平,罕為蹄形,(8-17)cm×(10-21)cm,厚3-6cm;蓋面皮殼很硬,暗褐色至黑色,光滑,有棱紋,邊緣鈍。管口面白色至米黃色;管口小,圓形,每1mm間4-5個;菌管多層,每層長約3-5mm,近白色至淺米黃色。菌肉木質(zhì),硬,白色,后漸變?yōu)椴韬稚?,?-8mm。孢子卵圓形,無色,光滑,(6-8)μm×(4-5)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櫟樹等枯立木上。
【性狀】性狀鑒別 子實(shí)體無柄。菌蓋多扁平,貝殼形,長徑10-21cm,短徑8-17cm,厚3-6cm。表面具皮殼,暗褐色或黑色,光滑,有同心環(huán)紋。管口面類白色,管口圓形,每1mm間4-5個??v剖面可見菌管多層。木質(zhì)。氣微,味淡。
【功能主治】定驚;止血;祛風(fēng)止癢。主小兒急慢驚風(fēng);咯血;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有關(guān)梓菌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梓菌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