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脂麻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白脂麻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白脂麻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備好了嗎?
【別名】白油麻(《近效方》),白胡麻(《綱目》)。
【來源】為胡麻科植物 脂麻 的 白色種子 。
【化學成份】種子含水分5.42%、油量52.75%、蛋白質22.69%、粗纖維7.57%、糖類6.30%、灰分5.25%。芝麻油的主要成分為油酸(48%)和亞麻酸(37%),其它成分為硬脂酸和軟脂酸,其中還含有抗氧物質一維生素E和芝麻酚。此外,富含鈣質。其余參見"黑脂麻"條。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潤燥,滑腸。治脾約便難,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外用:搗敷。
【附方】治嘔逆:白油麻一大合,以清酒半升,煎取三合,看冷熱得所,去油麻,以酒頓服之。(《近效方》)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白脂麻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白脂麻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ys630.COm精選閱讀
白麻葉是比較常見的植物,它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就是能夠當菜吃,另外一種就是夾竹桃科,有一定的食療功效,在緩解衰老和降低血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還能夠改善心臟的功能,有一定的降血脂的效果,要注意的是夾竹桃科有一定的毒性。治療蛔蟲病,治療瘧疾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白麻葉的功效與作用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bis sativa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l-3m。莖直立,表面有縱溝,密被短柔毛,皮層富纖維,基部木質化。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長4-15cm,被短綿毛;托葉小,離生,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絲細長,花藥大;雌花簇生于葉腋,綠黃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質,雌蕊1;于房圓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圓形,長4-5mm,質硬,灰褐色,有細網(wǎng)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ㄆ?5- 6月,果期 7一 8月。
【炮制】洗凈、曬干備用。
【性味】辛;有毒
【歸經(jīng)】肺;膀胱;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平喘截瘧;解毒殺蟲。主瘧疾;氣喘;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搗汁,入丸、散。外用:搗敷。
【附方】治瘧疾:大麻葉,不問榮枯,入鍋內,文武火慢慢炒香,連鍋取下,以紙蓋其上,令汗出盡,然后碾為細末,臨發(fā)時以前兩時辰,用茶湯或溫酒濃調下;移患人原睡處,其狀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為末,加入縮砂、丁香、木香、陳皮為末,比麻葉分兩減半,酒糊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濟方》)
【各家論述】
1.《綱目》:按郭文《瘡科心要》烏金散治癰疽療腫、時毒惡瘡,方中用火麻頭同麻黃諸藥發(fā)汗,則葉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濟方》用之截瘧尤可推焉。
2.《唐本草》: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蝎母。
3.《東北藥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4.《中國藥植圖鑒》:夾入煙草中吸之,治喘息。
【摘錄】《中華本草》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混合制成的,白石脂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白石脂散的藥效有哪些吧。
【處方】白石脂(燒令赤)1分,亂發(fā)(燒灰)1分,甘草(炙令赤)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腸僻下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錢匕,米飲調下,早晨,午后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白石脂。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臍瘡赤腫,汁出不止。
【用法用量】熬令微暖,以粉臍瘡,日3-4次。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白石脂(燒)半兩,赤石脂半兩,雄黃1分,乳香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紫靨疔瘡,不疼硬腫,腋下有根如雞卵。
【用法用量】未破者用樸消水調貼,已破有膿者干貼。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處方】白石脂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水瀉形羸,不勝大湯藥。
【用法用量】和白粥,空心與服。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白石脂(真者,用炭煅通紅)。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泄瀉,或便血,或痢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米飲調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白石脂1兩,烏賊魚骨1兩,檳榔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金瘡中風水,久不成痂。
【用法用量】時摻瘡中,以成痂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八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白石脂散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白石脂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白石脂丸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白石脂丸。
【處方】白石脂6兩,芎藭6兩,大薊6兩,伏龍肝6兩,熟干地黃12兩(焙),阿膠(炒令燥)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血五色雜下,或獨赤獨白,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空心、晚食前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白石脂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當歸(銼,炒)1兩,干姜(炮)3分,赤石脂3分,訶黎勒皮3分,陳橘皮(去白,焙)半兩。
【制法】上為末,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洞泄。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白石脂18銖,烏賊骨18銖,禹余糧18銖,牡蠣18銖,赤石脂半兩,干地黃半兩,干姜半兩,龍骨半兩,桂心半兩,石韋半兩,白蘞半兩,細辛半兩,芍藥半兩,黃連半兩,附子半兩,當歸半兩,黃芩半兩,蜀椒半兩,鐘乳半兩,白芷半兩,芎藭半兩,甘草半兩(1方有黃柏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36疾,胞中痛,漏下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酒送下,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婦人經(jīng)癸不調,總以溫理血氣為主?;蛞蛐魏嬂涠杞^不行,或因房勞過劇而亡脫無度,詳推治例,必于固脫劑中兼散干血,庶兩得之。所以赤石脂丸雖用石脂,必兼姜、桂、椒、萸辛溫散結,則石脂無兜澀結痛之虞,然非當歸。丹皮不能使血歸經(jīng),非白蘞、防風不能杜風祛熱,更須半夏以清中焦營氣之源,雚蘆以除癥瘕之積,所謂標本兼該之治也,白石脂丸雖取白以固氣,必兼赤以固血,其禹余糧等味則與白堊丸相仿,彼用歸、芍,此用芎、地猶退藁本而進白芷之義也。
【摘錄】《千金》卷四
【處方】白石脂1兩(煅赤,于地上出火毒,細研如粉),肉豆蔻(面裹煨,令焦,去殼)半兩。
【制法】上為末,和勻,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胃氣,固大腸。主脾臟虛冷泄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通過小編介紹的白石脂丸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白石脂丸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白石脂丸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白石脂湯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白石脂湯。
【處方】白石脂4兩,龍骨3兩,當歸2兩,桔梗2兩,女萎4兩,白頭翁4兩,黃連2兩,干姜3兩。
【功能主治】發(fā)背已潰,而下不住。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2合,去滓,服8合,日3次,夜1次。
【摘錄】《鬼遺》卷三
【處方】白石脂1兩,蜀漆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牡蠣(煅)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客杵吐利。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空心、午后分溫2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七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白石脂湯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導讀:中藥白石脂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白石脂的功效與作用、白石脂圖片、白石脂的藥用價值、白石脂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石脂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白石脂簡介白石脂圖片白石脂的功效與作用白石脂的藥用價值白石脂的用法與用量白石脂的副作用白石脂的食用方法白石脂簡介
白石脂為礦物硅酸鹽的白陶土,與赤石脂類同,惟色白或帶淡紅、淡黃色。成分在比例上稍與赤石脂相異。一般認為以色白細膩粘舌無泥土、砂石等雜質為佳。
本品為不規(guī)則塊狀。粉白色或類白色,有的帶有淺紅色或淡黃色斑紋或條紋;條痕白色。體較輕,質軟,用指甲克刻劃成痕。斷面土狀光澤。吸水性強,舔之粘舌,嚼之無沙粒肝感;具土腥氣,味微。
白石脂圖片
白石脂的功效與作用
澀腸;止血;固脫;收濕斂瘡。主久瀉;久?。槐缆?;遺精;瘡瘍不斂。
1、《本經(jīng)》:主黃疸泄痢,腸辯膿血,陰蝕下血亦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
2、《別錄》:養(yǎng)肺氣,厚腸,補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澼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
3、《藥性論》:澀大腸。
4、《日華子本草》:治瀉痢,血崩帶下,吐血衄血,并澀精淋瀝,安心鎮(zhèn)五臟,除煩療驚悸,排膿治瘡癤痔漏,養(yǎng)脾氣,壯筋骨,補虛損。
5、《珍珠囊》:固脫。
白石脂的藥用價值
1、治小兒水痢,形羸不勝大湯藥:白石脂半大兩,研如粉,和白粥空肚與食。(《子母秘錄》)
2、治小兒瀉清水不止:白石脂一分,白龍骨一分。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芥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至五十丸,紫蘇木瓜湯下,日進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百一選方》白龍丸)
3、止便膿:白石脂,得厚樸并米汁飲。(《藥對》)
4、治冷痢,食不消化及有白膿,日夜無節(jié)度:白石脂、干姜各八分。上二味搗篩為末,以沸湯和少許面薄糊和藥,并手捻作丸,如食法。(《外臺》)
5、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石脂細末,熬溫撲臍中,日三。(《獨行方》)
白石脂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白石脂的副作用
有濕熱積滯者忌服。
1、《本草經(jīng)集注》:燕屎為之使。惡松脂。畏黃芩。
2、《藥性論》:惡馬目毒公。
3、《蜀本草》:畏黃連、甘草、飛廉。
4、《日華子本草》:畏黃芩、大黃、官桂。
白石脂的食用方法
白石脂粥
原料:白石脂(研末)1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煮粳米粥,臨熟,入白石脂末,攪煮幾沸??崭狗场?/p>
功效:澀腸,止血。治小兒水痢不止、體弱形贏者。
宜忌:溫熱積滯者忌服。
來源:《子母秘錄》
以上就是一些白石脂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麻蕡。
【別名】麻勃(《本經(jīng)》),麻藍、青羊、青葛(《吳普本草》)。
【來源】為??浦参? 大麻 的 幼嫩果穗 。
【性味】辛,平,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鎮(zhèn)痙。治痛風,痹證,癲狂,失眠,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分。外用:搗敷。
【注意】體虛及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藥物圖考》:"麻蕡有毒,臭氣甚濃,入口嚼嘗,先時無味,后則微辛而麻。《本經(jīng)》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其活血之功用可知矣。于貧血癥當酌加黃芪(肺結核癥禁黃芪)、當歸、鐵劑等藥;若兼干嗽宜去黃芪,加潤肺之藥;若偏枯痛風痹癥,須與烏頭、馬錢子等藥并施;如頭痛宜佐芎藭、蔓荊子、羌活之類;若療癲狂、花癡,須加莨菪等藥;調經(jīng)宜與當歸、木香、羌活并用;膚癢宜佐蛇床子、石膏、大黃、蝦蟆草、芥穗等藥。""此藥常服致癮。"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上面是關于麻蕡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麻蕡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