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目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rèn)真地踐行。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鬼目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鬼目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鬼目的相關(guān)。
【別名】來甘(《別錄》),白草子(陶弘景),排風(fēng)子(《綱目》),毛藤果(《百草鏡》)。
【來源】為茄科植物 白英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毛藤"條。
【性味】《別錄》:"酸,平,無毒。"
【功能主治】治目赤,牙痛。
【附方】①治風(fēng)熱上攻,目赤頭旋,眼花面腫:排風(fēng)子(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臥時溫水下。(《圣濟總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鬼目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鬼目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鬼目來治療一些疾病。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鬼蓋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鬼蓋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鬼蓋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別名】地蓋(《別錄》),鬼傘、朝生(陶弘景),鬼屋(《本草拾遺》),鬼菌(《廣菌譜》)。
【來源】為鬼傘科植物 墨汁鬼傘 或 糞鬼傘 的 子實體 。
【原形態(tài)】①墨汁鬼傘
【化學(xué)成份】墨汁鬼傘含異戊胺、苯乙胺、腺嘌呤、6-氧嘌呤、尿狗酸、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組氨酸、精氨酸、膽堿,胍、甜菜堿、尸胺等。又含色氨酸、色胺、核黃素(210國際單位)。
【性味】①《別錄》:"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治小兒癇病,疔腫,惡瘡。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鬼蓋,生垣墻下,叢生,赤,旦生暮死?!侗静菥V目拾遺》:鬼蓋如菌,生陰濕處,蓋黑莖赤,和醋敷馬脊腫。杜正倫云,鬼傘,夏日得雨,聚生糞堆,見日消黑。此物有小毒。
上面是關(guān)于鬼蓋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鬼蓋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yù)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dǎo)下食用。
鬼燈籠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鬼燈籠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虎燈籠、白燈籠(《生草藥性備要》),苦燈籠(《嶺南采藥錄》),紅燈籠、紅羊米青(《陸川本草》),紅花路邊青、夜鬼燈籠、土羚羊(《南寧市藥物志》),崗燈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燈籠草 的 全株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燈籠草(《嶺南采藥錄》)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或曠野間。分布我國南部。
【化學(xué)成份】同屬植物的根含貞桐甾醇、蛇麻脂醇、貞桐酮、貞桐二醇烯酮。葉含殺蠕蟲成分貞桐定。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苦微甘,寒。"
【功能主治】①《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溫?zé)岵?,骨蒸勞熱,咳嗽,小兒急驚風(fēng)。外用治跌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鮮品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以上就是鬼燈籠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鬼燈籠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
中藥鬼點燈,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鬼點燈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小馬耳朵(《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 柔弱斑種草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柔弱斑種草,又名:細莖斑種草。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及山坡。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功能主治】《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止咳,炒焦治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
【注意】有小毒,慎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鬼點燈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鬼點燈的好處了??梢姽睃c燈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椒目是中藥的一種,在某些疾病上對人體有著很好的幫助,而且這類藥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較廣泛,對椒目選擇的時候,需要對椒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進行認(rèn)識,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別名】川椒目(《赤水玄珠》)。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花椒 的 種子 。
【性狀】干燥的種子呈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約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澤,有時表皮巳脫落,露出黑色網(wǎng)狀紋理。種皮質(zhì)堅硬,剝離后,可見乳白色的胚乳及子葉。氣香,味辛辣。
【炮制】篩去灰屑,揀去雜質(zhì),炒出汗(油)用。
【性味】苦辛,寒,有毒。
【歸經(jīng)】《要藥分劑》:"入脾、膀胱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治水腫脹滿,痰飲喘逆。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8分;或入丸、散。
【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附方】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搗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各家論述】①《藥性論》:"椒氣下達,故椒目能治腎虛耳鳴。"
【臨床應(yīng)用】用于平喘:將椒目研粉過篩,裝膠囊或制成片劑內(nèi)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當(dāng)于生藥1~1.5錢。觀察108例氣喘患者(絕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氣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為一療程。結(jié)果平均有效率為94.2%,顯效以上占40.8%。對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別為82.8%、72.3%、93.2%,以平喘療效最高,平均顯效以上達64.1%。10天一療程者其療效比3天一療程明顯增高。藥效維持時間據(jù)21例觀察,最短3小時,最長24小時。副作用:少數(shù)有頭昏、惡心、痰血、熱感,但不影響服藥。
【備注】除上述品種外,同屬植物香椒子的種子亦同等使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由以上對椒目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椒目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鬼白的簡介
鬼臼,植物名,拉丁名 D.Versipoellis(Hance)M.Cheng,別名八角蓮、八角烏。多年生草本,花期初夏。生于山坡、林下等陰濕處。分布長江流域各省??扇胨?功效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但根和根莖含鬼臼毒素、去氫鬼臼毒素。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棕褐色,木質(zhì)化,具粗壯的須狀根。莖直立,高30-50厘米。莖生葉1,有時2,分別著生于莖的近頂處和莖的中部;葉片盾狀,圓形,直徑達30-40厘米,5-9裂,裂片卵狀矩圓形,長5-8厘米,寬5-7厘米,先端銳尖,下面疏生柔毛或無毛,邊緣有針刺狀細齒;葉柄長10-15厘米。傘形花序,花8-10,生于莖頂一葉的葉柄基部,下垂;萼片6,橢圓形,外面有疏長毛;花瓣6,2輪,長2厘米,深紅色;雄蕊6,花絲開張,花藥內(nèi)向:子房上位,1室,柱頭大,盾狀。漿果橢圓形或卵形。種子多數(shù)?;ㄆ诔跸?。
生于山坡、林下等陰濕處。分布長江流域各省。
鬼臼毒素粗品必須精制提純后,使含量達到98%以上時才能達到藥用要求,才可直接用來制成酊劑、軟膏劑、凝膠劑等各種制劑的原料。目前含量達98%以上的鬼臼毒素精品多用于酊劑和軟膏劑的原料藥,因為鬼臼毒素能有效抑制皰疹病毒,抑制細胞中期的有絲分裂,用于病毒性性病。將98%以上鬼臼毒素制成0.5%的酊劑用于治療男女性病,尖銳濕疣療效顯著,已得到實踐證明。
鬼白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祛痰消腫。用于癰腫疔瘡、瘰疬、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用量3-9g。
作用
1、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為末。每服5克,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2、發(fā)寒發(fā)熱,身上長瘡,古代迷信,說這是鬼怪作祟,稱為“射工中人”。用鬼臼葉一把泡苦酒中,搗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兩次。
3、風(fēng)辯護人。用春季采得的鬼臼根葉,焙干,搗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吞服。
鬼白的市場信息
1、鬼白的價格
不詳。各個地方的價格不一樣。
2、鬼白的選購方法
中藥市場選購。
3、鬼白的保存方法
中藥一般是保存在通風(fēng)干燥的地方。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鬼箭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鬼箭羽3分,赤芍藥3分,烏梅肉3分,牛膝3分,白薇3分,白術(shù)3分,當(dāng)歸2分,桂心2分,甘草2分,牡丹皮3分,干地黃3分,人參3分,川大黃4分,虻蟲1分,蒲黃1分,樸消5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脈不通,欲變成勞,寒熱不調(diào),不思飲食,膚膚消瘦,心腹刺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初服10丸,加至20丸,酒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鬼箭羽2分,芍藥2分,白術(shù)3分(炒),當(dāng)歸(洗過,銼,焙)2分,桂心2分,甘草2分,牡丹皮3分,川大黃4分,干地黃3分,虻蟲3分(炒),蒲黃1分半(炒),烏梅肉、人參3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脈不通,欲變成勞,寒熱不調(diào),不思飲食,肌膚消瘦,心腹刺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方中烏梅肉用量原缺。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鬼箭湯”。
【摘錄】《傳家秘寶》
【處方】鬼箭羽1兩,川芒消1兩,柴胡1兩(去苗),水蛭1分(炒微黃),虻蟲1分(炒令微黃,去翅足),川大黃3分(銼,微炒),赤茯苓3分,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牡丹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脈不通,手足心熱,腹?jié)M喘急,不欲睡臥,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以上就是對鬼箭丸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鬼箭丸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鬼羽箭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鬼羽箭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黑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寧市藥物志》),黑骨草、羽箭(《廣東中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 鬼羽箭 的 全草 。秋季采收。去凈雜質(zhì),曬至半干,收回堆放,用麻布包蓋覆,燜兩天后,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45厘米。根短小,不發(fā)達。莖纖細,中空,圓柱形,上端略呈四方形,單生咸稍分枝,被灰白色直立或伏生的短毛。葉對生,根生葉呈闊倒卵形或卵形,長約2.5~5厘米,先端鈍,全緣,兩面均被短柔毛;莖生葉疏離,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鈍,全緣或有齒,上部的葉狹小,互生;下面主脈微突出,兩面均被短毛;葉柄極短或無。花紫藍色,排列成四棱形或矩圓形的穗狀花序,長不及2.5厘米;苞片2,三角狀披針形或闊卵形,內(nèi)外均被粗糙短毛;萼5裂,裂片線形,外被伏生短毛;花冠管長約為萼的2倍,喉部密生粗長毛,先端5裂;雄蕊4,內(nèi)藏,花絲淺紫色,丁字藥,黑色;雌蕊1,花柱棒狀。蒴果矩圓形,扁壓,先端漸尖,萼宿存,室背開裂,內(nèi)有黑色細小的種子數(shù)十枚。花期5~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郊野的矮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湖南等地。產(chǎn)廣西、廣東等地。
【性狀】干燥全草,黑色或黑褐色,稍被白毛。莖中空;根生葉卵形或倒卵形,莖生葉線形。頂端常帶有花序或果實。氣微,味微苦。以色烏黑、梗細嫩者為佳。
【性味】①南寧市藥物志》:"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斑痧,傷寒,癲癇,皮膚風(fēng)毒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
【注意】《廣西中藥志》:"體虛寒及孕婦忌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以上就是鬼羽箭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鬼羽箭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
不認(rèn)識鬼燈籠根的朋友們不會了解鬼燈籠根有什么功效和作用,鬼燈籠根是一種中藥材,很多人都只是在形態(tài)上認(rèn)識,所以很難了解到鬼燈籠根真正能夠帶給人們的身體哪些好處,這些需要我們深入去認(rèn)識鬼燈籠根這種藥材了。
【別名】土骨皮(《陸川本草》)。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燈籠草 的 根 或 根皮 。秋季采。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治感冒發(fā)熱,咳嗽,咽痛,衄血,赤痢,瘡疥,瘰疬,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治血瘙身癢:鬼燈籠根皮五錢,豬肉皮四兩。水煎服。(《陸川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由以上對鬼燈籠根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鬼燈籠根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鬼代丹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鬼代丹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鬼代丹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別名】神讓散
【處方】無名異(研)、沒藥(研)、乳香(研)、自然銅(醋淬、研)、地龍(去土)、木鱉子(去殼)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打著不痛。主
【用法用量】神讓散(《普濟方》三○五引《德生堂方》)。
【摘錄】《宣明論》卷十五
【處方】乳香、沒藥、自然銅、無名異、骨碎補、地龍、土鱉蟲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臨刑拷打不痛。主
【用法用量】臨刑用好老酒化1丸。如不打,吃蔥即解;吃素者,甘草湯解。
【摘錄】《惠直堂方》卷三
看了上文對于鬼代丹的介紹,我們對于鬼代丹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鬼箭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鬼箭湯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處方】鬼箭、白蘞、白術(shù)(一作白蒺藜)、礬石(熬令汁枯)、甘草(炙),各一兩。防風(fēng)(去叉),二兩。
【功能主治】治風(fēng)疹,累醫(yī)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粟米粉二錢匕,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兼用粉粉身。一方以溫水調(diào)藥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鬼箭羽5兩(銼碎)。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乳汁不下,或汁少。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六
【處方】鬼箭羽(如雞子大)1塊,甘草1尺(炙,銼),麻黃(去根節(jié)煎,抹去沫,焙干)4兩,石膏(如雞卵)1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入心腹攣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臨臥各1服。
【注意】慎外風(fēng)。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七
【處方】鬼箭1兩,白蘞1兩,白術(shù)1兩,礬石(熬令汁枯)1兩,甘草(銼,炙)1兩,防風(fēng)(去叉)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粟米粉2錢匕,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兼用粉身。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一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鬼箭湯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yīng)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對于鬼毛針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鬼毛針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茶褐小皮傘
【來源】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安絡(luò)小皮傘菌素。
【原形態(tài)】子實體小型,菌蓋寬5-10cm。初期半球表,后平展,中央凹陷,具放射狀條紋,灰褐色、荼褐色、紅褐色至深紫褐,中央色深,成熟時色淺。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直生,不等長,稀疏。菌柄細長,光滑,長0.3-4cm,直徑約1mm,脆骨質(zhì),黑褐色至黑色,上部淡黃色,生在基物上的根比生在菌索上的柄短。根狀菌索特別發(fā)達,脆骨質(zhì),栗黑色至黑色,頂端色淺,為淡黃色,光滑,直徑0.5-1mm,長可達150cm,分枝或不分枝。孢子近卵,形無色,透明,(6-7.9-9)μm×(3-4.5)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枯枝落葉上。
【栽培】1.生物學(xué)特性 安絡(luò)小皮傘的子實體群生或散生。子實體在每年5-10月,當(dāng)林下溫度為15-28℃時均可生產(chǎn),但在6-8月氣溫為22-26℃時生長旺盛.子實體和根狀菌索皆需較高的溫度,但子實體在下雨或雨后生出。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只適于菌絲體生長,不能形成子實體和菌索。
【化學(xué)成份】安絡(luò)小皮傘菌絲,菌索中含甘露醇(mannitol),膽甾醇乙酸酯(cholesteryl acetate),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纈氨酸(valine)等,還從菌絲體中分離出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櫚酸(panlmitic acid),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 acid),對羥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 )及小麥黃素(tricin),另含腐殖酸(humic acid)。
【藥理作用】安絡(luò)小皮傘浸膏劑24g/kg小鼠灌胃給藥有非常顯著的抗電休克作用。熱板法試驗證明還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安絡(luò)小皮傘中羥基桂皮酸成公腹腔注射,小鼠扭體法也證明具有鎮(zhèn)痛作用。并能對抗苯異丙胺而顯示鎮(zhèn)靜作用。從安絡(luò)小皮傘中提取的粗多糖,含葡萄、甘露糖和果糖,純化后得六個級分,其中經(jīng)進一步提取得到的多糖B1和B2,能促進神經(jīng)組織和纖維結(jié)締組織的炎癥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組織營養(yǎng)狀況,恢復(fù)神經(jīng)功能。小鼠急性毒性試驗表明 對羥基肉桂酸小鼠腹腔注射的LDO為1273.5mg/kg。亞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顯示,安絡(luò)小皮傘浸膏劑大鼠每日灌胃給藥量為成人口服量的120倍,連續(xù)20d,見一般健康狀況良好,外觀和活動無明顯變化,心、肝、脾、肺、腎病理學(xué)檢查未見顯病損。
【性味】微苦;性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定痛。主跌打損傷;骨折疼痛;偏頭痛,各種神經(jīng)痛,腰腿疼痛,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5g;或浸酒、研末。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溫。有止痛、消炎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疼痛、坐骨神經(jīng)痛、三叉神經(jīng)痛、偏頭痛、眶上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麻痹、腰肌勞損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鬼毛針,我們知道鬼毛針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鬼箭散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鬼箭羽3兩,瞿麥1兩,葵子1兩,石韋1兩(去毛),滑石3兩,木通1兩(銼),榆白皮2兩(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脬轉(zhuǎn),不得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別名】鬼箭羽散
【處方】鬼箭羽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桂心半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箭3分,獨活3分,芎藭3分,薏苡仁3分,蛇床子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血游風(fēng),遍身瘙癢不止。
【用法用量】鬼箭羽散(《普濟方》卷三一七)。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鬼箭羽1兩,琥珀1兩,牛李子1兩,當(dāng)歸1兩(銼碎,微炒),穿山甲1兩(涂醋炙令黃),桂心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積聚氣,心腹脹痛,經(jīng)絡(luò)滯澀,四肢疼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
【處方】鬼箭羽半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微炒),桂心半兩,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牛膝半兩(去苗),琥珀1兩(細研),土瓜根半兩,水蛭1分(炒微黃),川樸消1兩,虎杖3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虻蟲1分(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久不通,經(jīng)數(shù)年以來,羸瘦少食,諸方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差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鬼箭散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