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對節(jié)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彪S著社會的進(jìn)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只有進(jìn)行科學(xué)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dá)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shí)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對節(jié)子葉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白對節(jié)子葉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白對節(jié)子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英文名】Swida macrophylla(Wall.) Sojak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木來)木的葉。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葉對生;葉柄長1.6-3cm,上面有淺溝,基部略呈鞘狀;葉片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8-16cm,寬4-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cè)脈5-7對,弓狀彎曲。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長8-9cm,寬9-11cm;總花梗紅色,花小,白色至黃色;花萼裂片4,齒三角形,外面褐柔毛;花瓣4,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雄蕊4,花藥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花柱短,棍棒表,宿存。核果球形,成熟時藍(lán)黑以,核骨質(zhì),扁球形,兩側(cè)各有1條澆溝及6條脈紋?;ㄆ?-7月,果期8-9月。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通絡(luò);療瘡止癢。主風(fēng)濕痛;中風(fēng)癱瘓;瘡瘍;風(fēng)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白對節(jié)子葉的詳細(xì)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白對節(jié)子葉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西方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中醫(yī)帶來了一些危機(jī)。但中醫(yī)還是有許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蔓荊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白背葉(《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單葉蔓荊 或 蔓荊 的 葉 或 枝葉 。
【化學(xué)成份】蔓荊的細(xì)枝(干)含揮發(fā)油0.11~0.12%。葉(干)含揮發(fā)油0.28%。油含α-蒎烯和莰烯55%,乙酸松油醇酯10%,二萜醇20%。葉中還含紫花牡荊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和一種四羥基甲氧基黃酮-α-D-葡萄糖甙。
【性味】《陸川本草》:"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①《嶺南采藥錄》:"葉,治跌打損傷,搗爛沖酒服,渣外敷;煎服治頭風(fē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搗汁沖酒飲。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蔓荊子葉,蔓荊子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蔓荊子葉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藥對治療疾病上,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因此對藥物選擇上,不可以隨便的疾病,這樣對疾病治療不僅沒有幫助,反而對危害到自身健康,所以對如何選擇藥物呢,也是需要對自身疾病進(jìn)行檢查,這樣會知道,什么樣藥物是最佳之選,蘇子葉是治療疾病其中一種藥物,那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它對解熱作用效果非常不錯,是一個治療感冒放心之選,同時對改善人體頭疼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1、解熱作用:用于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本品能發(fā)散表寒,開宣肺氣,可與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本品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
2、抗菌作用:蘇葉在試管內(nèi)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紫蘇水提物對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和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作用強(qiáng)于黑曲霉和酵母菌。通過實(shí)驗(yàn)研究得出紫蘇水提取物對細(xì)菌、真菌的抑制作用,了解其抑菌特性,為紫蘇提取物在食品天然防腐劑領(lǐng)域中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實(shí)驗(yàn)依據(jù),也為紫蘇的綜合利用開辟一條新途徑??勺麽u油、腌漬物等之防腐劑。
3、對血糖的影響:紫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蘇醛作成肟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較紫蘇油更強(qiáng),將此肟溶于橄欖油中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較緩慢。
通過以上介紹,對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好認(rèn)識,那選擇它的時候,也是可以根據(jù)自身疾病進(jìn)行選擇,但是在使用數(shù)量上,都是需要按照醫(yī)生建議使用,否則使用多了,對自身疾病治療沒有幫助,反而引發(fā)出身體其他問題。
山蒼子葉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山蒼子葉的相關(guān)。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山雞椒的葉。
【原形態(tài)】山雞椒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dá)10m。葉和果實(shí)有芳香氣。根圓錐形,灰白色;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樹皮灰褐色。葉芽無鱗片;幼枝細(xì)長,被絹毛。葉膜質(zhì),互生;葉柄細(xì)弱,長1-2cm;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4-11cm,寬1.2-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綠色,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cè)脈每邊6-10條,纖細(xì),中脈、側(cè)脈在兩面均突起?;ㄏ热~開放,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總花梗纖細(xì),長5-10mm,總苞片4,上有4-6朵小花,淡黃色;花被裂片6,倒卵圓形;能育雄蕊9,排成3輪,第3輪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雌花中退化雄蕊多數(shù),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4-5mm,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mm?;ㄆ?-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向陽山坡、丘陵、林緣灌叢或疏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易破碎。表面棕色或棕綠色,長4-10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羽狀網(wǎng)脈明顯,于下表面稍突起。質(zhì)較脆。氣芳香,味辛涼。
【化學(xué)成份】葉含揮發(fā)油僅0.006%,主為桉葉素(cineole),丁香烯(caryophyllene),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檸檬烯(limonene),γ-欖香烯(γ-elemene),乙酸牻牛兒醇酯(geranyl acetate)等。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理氣散結(jié);解毒消腫;止血。主癰疽腫痛;乳癰;蛇蟲咬傷;外傷出血;腳腫;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水煎溫洗全身。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山蒼子葉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梔子葉產(chǎn)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梔子葉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梔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梔子葉為梔子(學(xué)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葉子,具藥用價值。
梔子又名水橫枝、黃果子、黃葉下、山黃枝、黃梔子,黃梔,山梔子,山梔,水梔子,林蘭,越桃,木丹,山黃梔。
葉革質(zhì),稀為紙質(zhì),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cè)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厘米;托葉膜質(zhì)。
中國產(chǎn)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河北、陜西和甘肅有栽培;生于海拔10-1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
植物形態(tài)
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
葉對生,革質(zhì),稀為紙質(zhì),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cè)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厘米;托葉膜質(zhì)。
花芳香,通常單朵生于枝頂,花梗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棱,萼檐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1-4毫米,結(jié)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0.6-2.8厘米;花絲極短,花藥線形,長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長約4.5厘米,柱頭紡錘形,伸出,長1-1.5厘米,寬3-7毫米,子房直徑約3毫米,黃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厘米,直徑1.2-2厘米,有翅狀縱棱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dá)4厘米,寬達(dá)6毫米;種子多數(shù),扁,近圓形而稍有棱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ㄆ?-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分布生境
產(chǎn)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河北、陜西和甘肅有栽培;生于海拔10-1 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國外分布于日本、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太平洋島嶼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功能主治】
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主跌打損傷;疔毒;痔瘡;下疳。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內(nèi)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腫,理跌打傷。
2.《本草求原》:洗疳痔疔,散毒瘡;同雞煮,則祛風(fēng)。
【摘錄】
《中華本草》。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梔子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梔子葉具有活血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
無患子葉的簡介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dá)20多米。嫩枝綠色,無毛。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連柄長25-45cm或更長,葉軸上面兩側(cè)有直槽;小葉5-8對,通常近對生,小葉柄長約0.5cm;葉片薄紙質(zhì),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稍呈鐮形,長7-15cm或更長,寬2-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腹面有光澤,兩面無毛或背面被微柔毛。
花序頂生,圓錐形;花小,輻射對稱;萼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大的長約0.2cm,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針形,有長爪,長約0.25cm,外面基部被長柔毛或近無毛,鱗片2個,小耳狀;花盤碟狀,無毛;雄蕊8,伸出,花絲中部以下密被長柔毛;子房無毛。核果肉質(zhì),果的發(fā)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徑2-2.5cm,橙黃色,干時變黑。種子球形,黑色,堅硬?;ㄆ诖杭?果期夏秋。
分布于華東、中南至西南地區(qū)。各地寺廟、庭園和樹邊常見栽培。
無患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富含成分:含無患子皂甙A、芹菜素、山柰酚、蕓香甙、維生素C等。
功效主治:解毒;鎮(zhèn)咳。主毒蛇咬傷;百日咳。《生草藥性備要》:止血;煨食殺蟲、去膩;煮膏藥祛風(fēng)、消腫、拔毒。《廣西中藥志》:燒灰研末吹喉治聲啞?!墩憬炷可剿幹仓尽?治各種喉癥,感冒發(fā)熱,百日咳,白濁,白帶,小兒疳積。
應(yīng)用:
1、配馬勃,相使相助,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作用增強(qiáng),宜用于喉痹咽痛,肺熱咳嗽等。
2、配檳榔,相輔相助,消積殺蟲力量倍增,用于食滯,蟲積療效最佳。
3、配苦參,共奏清熱燥濕,束帶之功,用治濕熱帶下最為適宜。
無患子葉的市場信息
1、無患子葉的價格
尚不明確。
2、無患子葉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葉。種子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5cm。表面黑色,光滑,種臍線形,附白色絨毛。質(zhì)堅硬。剖開后,子葉2枚,黃色,肥厚,疊生,背面的1枚較大,半抱腹面的1枚;胚粗短,稍彎曲。氣微,味苦。
3、無患子葉的保存方法
夏、秋季采,鮮用或曬干。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jìn)行,胡頹子葉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蒲頹葉(《中藏經(jīng)》)。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 胡頹子 的 葉片 。
【性味】《綱目》:"酸,平,無毒。"
【功能主治】治咳嗽氣喘,咳血,癰疽,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0.8~1兩);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一切肺喘劇甚者:蒲頹葉焙研為細(xì)末。米飲調(diào)服二錢匕,并服取瘥。(《中藏經(jīng)》)
【各家論述】《綱目》:"蒲頹葉治喘咳方,出《中藏經(jīng)》,甚者亦效。云有人患喘三十年,服之頓愈。甚者服藥后,胸上生小癮疹作癢,則瘥也。虛甚加人參等分,名清肺散。大抵皆取其酸澀,收斂肺氣耗散之功耳。"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相信一開始對胡頹子葉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掌握了胡頹子葉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雞嗉子葉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雞嗉子葉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雞嗉子葉的幾個方面。
【英文名】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Hutch.
【別名】野荔枝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頭狀四照花的葉。
【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高3-15m。嫩枝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1.4cm,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葉革質(zhì)或薄革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5-10cm,寬2-3.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巾生白色短柔毛,下面極為稠宇航局,中脈在上面稍明顯,下面凸出,脈腋常有凹穴。頭狀花序近球形,約為100朵花聚集而成,直徑約1.2cm,具4白色花瓣狀總苞片,總苞片倒卵形,先端尖,長3-4cm,寬2-3cm;花萼筒狀,4裂,裂片圓而鈍;花瓣4,黃色;雄蕊4;花盤環(huán)狀,略有4淺裂;子房下位,2室。果序扁球形,成熟時紫紅色;總果柄粗壯,長4-7cm?;ㄆ?-6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消積殺蟲;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食積;小兒疳積;蟲積腹痛;肝炎;腹水;水火燙傷;外傷出血;瘡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搽;或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雞嗉子葉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xué)一點(diǎn)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