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黃花香薷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黃花香薷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備好了嗎?
【英文名】Eriostachys Elsholtzia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毛穗香薷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15-37cm。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四棱形,被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9mm,被長柔毛;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0.8-4cm,寬4-15mm,先端稍鈍,基部楔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或鋸齒狀圓齒,兩面被長柔毛。輪傘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狀花序,長1.5-5cm;苞片寬卵圓形,長1.5mm,先端具小突尖,外被疏柔毛,邊緣具緣毛,覆瓦狀排列;花萼鐘狀,長約1.2mm,外面密被串珠狀長柔毛,萼齒5,三角形,具緣毛,果時花萼增長呈圓筒狀,長約4mm;花冠黃色,長約2mm,外面有毛,邊緣上人緣毛,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稍短,內(nèi)蒙,花絲無毛,花藥卵圓形;子房4裂,花柱內(nèi)蒙,柱頭2淺裂。小堅果橢圓形,長1.4mm,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0-4100m的山坡草地、灌叢中、河谷沙地或高山流石坡。
【性狀】性狀鑒別 莖呈方柱形,長15-40cm,常從基部分枝,表面紫紅色,被短柔毛;質(zhì)脆。葉多卷曲皺縮,展平后呈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0.8-4cm,寬0.3-1.5cm,上面黃綠色,被柔毛;葉柄長0.1-1cm,密被柔毛。頂端常有假穗狀花序,花黃棕色。氣清香,味辛涼。
【化學成份】全草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木脂素內(nèi)酯,有機酸,甾醇類及揮發(fā)油等成分。
【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化濕健胃;殺蟲止癢。主濕滯痞滿食少;腹痛吐瀉;蟲積;疥癬濕癢;陰道滴蟲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研末調(diào)敷衍;呀煎湯洗。
【各家論述】《青藏高原藥物圖譜》:全草:味辛、澀、性溫,無毒。有健胃的功能。外治皮膚瘙癢。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文章介紹的黃花香薷,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正確的進行治療。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黃花香茶菜這種藥材嗎?
【別名】白沙蟲藥、痢藥、爛腳草、臭蒿子、雞蘇
【來源】唇形科 黃花香茶菜 Rabdosia sculponeata (Vaniot) Hara [plectranthus sculponeatus Vaniot],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廣西、四川、云南、貴州。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利濕,解毒。主治痢疾;外用治爛腳丫。
【用法用量】全草1~2兩,煎水服。外用鮮全草搗爛敷患處,或烘干研末,調(diào)菜油搽。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黃花香茶菜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黃花香茶菜。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香薷湯。
【處方】白扁豆(炒)、茯神、厚樸(去粗皮.姜汁炒),各一兩。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寬中和氣,謂榮衛(wèi)。治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時,或冷物過多,或硬物壅駐,或食畢便睡,或驚憂恚怒,或勞役動氣,便欲飲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滯;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沸湯點服,入鹽點亦得,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扁豆(炒)茯神 厚樸(去粗皮,銼,姜汁炒)各30克 香薷(去土)6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感受暑濕,飲食不節(jié),脾胃不和,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胸膈滿悶,霍亂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湯點服,入鹽點亦得,不拘時。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通過本文對香薷湯的介紹,我們知道香薷湯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香薷湯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在中醫(yī)中,中藥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藥材,不少中醫(yī)都會將一些中藥進行配置,給患者服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香薷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中藥。而這種中藥,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下面,將對中藥香薷的性狀、化學成分以及功能主治進行詳細介紹!
一、性狀
干燥全草,全體被有白色茸毛。莖挺立或稍呈波狀彎曲,長約30~50厘米,直徑約1~3毫米;近根部為圓柱形,上部方形,節(jié)明顯,淡紫色或黃綠色;質(zhì)脆,易折斷。葉對生,皺縮破碎或巳脫落;潤濕展平后,完整的葉片呈披針形或長卵形,長2.5~3.5厘米,寬3~5毫米,邊緣有疏鋸齒,暗綠色或灰綠色。莖頂帶有穗狀花序,呈淡黃色或淡紫色,宿存的花萼鐘狀,苞片脫落或殘存。有濃烈香氣,味辛,微麻舌。以質(zhì)嫩、莖淡紫色、葉綠色、花穗多、香氣濃烈者為佳。
主產(chǎn)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以江西產(chǎn)量大,品質(zhì)佳,商品習稱"江香薷"。
二、化學成分
海州香薷含揮發(fā)油,密花香薷含有揮發(fā)油0.3%,其中主成分為香薷二醇。還含甾醇、酚性物質(zhì)和黃酮甙等。
三、功能主治
發(fā)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diào)中。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fā)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①《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②孟詵:"去熱風,卒轉(zhuǎn)筋,可煮汁頓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③《日華子本草》:"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
④《履巉巖本草》:"截四時傷寒."
⑤《本草衍義補遺》:"治傷暑,利小便。"
⑥《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fā)汗,溫胃,和中。"
⑦汪穎《食物本草》:"夏月煮飲代茶,可無熱病,調(diào)中溫胃;含汁漱口,去臭氣。"
⑧《綱目》:"主腳氣寒熱。"
土香薷的簡介
一年生芳香草本,高達9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紫褐色,多分枝,有短柔毛。葉對生,有細柄,葉面有短毛,下面略呈紫色。夏末秋初開花,假穗狀花序頂生,直立或上部稍彎;花小,密集,偏向花序一側(cè)著生;4個小堅果卵形,棕褐色,包圍于被毛的宿萼內(nèi),萼齒刺狀。
土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治傷風感冒,發(fā)熱,嘔吐,胸膈脹滿,腹瀉,黃疸,小兒疳積。夏季感冒,發(fā)熱無汗,中暑,急性胃腸炎,胸悶,口臭,小便不利。
作用: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滯,內(nèi)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肢節(jié)倦怠,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白扁豆(炒)、厚樸(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點服。
2、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兩,蓼子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
3、治霍亂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樸六兩(炙),生姜十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
4、治暴水風水氣,水腫,或瘡中水,通身皆腫:干香薷一斤,白術(shù)七兩。上二味搗術(shù)下篩;濃煮香薷取汁,和術(shù)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極良。夏取花、葉合用亦佳。忌青魚、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5、治舌上忽出血如鉆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
6、傷暑(暑天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jié),頭痛發(fā)熱,轉(zhuǎn)筋,干嘔,四肢發(fā)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姜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連進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可用黃連(姜汁炒)代替。
7、水腫: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 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shù)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shù)丸。
8、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9、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10、治中暑煩渴 香薷二兩。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服七分,不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1、治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 干香薷五十斤。上一味細銼,內(nèi)釜中,以水淹之出香薷數(shù)寸煮,去滓,清澄之,漸火煎,令可丸,服五丸如梧桐子大,日三,稍加之,以小便利為度。無所思。
12、治小兒白禿,發(fā)不生,汗出,慘痛 濃煮陳香薷汁少許,脂和胡粉敷上。
13、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
14、治多發(fā)性癤腫,痱子 鮮華薺苧適量。搗爛外敷。
15、治皮膚瘙癢,陰部濕疹 華薺苧全草適量。水煎外洗。
16、刀豆香薷飲:刀豆子25克,香薷10克,甘草3克。將以上三味水煎后,加適量冰糖或蜂蜜調(diào)勻,飲服。
土香薷的市場信息
1、土香薷的價格
尚不明確。
2、土香薷的選購方法
干燥全草,帶根或不帶根,長約30~40厘米,莖粗約2~3毫米,表面灰綠色,微顯棕紫色,密被毛茸,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2~3厘米;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黃綠色。葉皺縮,綠色,完整者為卵圓形,表面有短小毛茸。多無花序。氣微香。以葉多、色綠,無花序,去根者為佳。
3、土香薷的保存方法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花香散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花香散的相關(guān)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罌粟殼(制)1兩,陳皮(去白)1兩,粉草1兩,厚樸半兩,青皮1分,白姜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正脾去積,和氣暖中。主婦人、男子、小兒陰陽不和,冷熱相搏,積而成痢,或赤或白,赤白相雜,日夜無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甚不可忍;水瀉腸鳴,腹痛,或熱毒中傷,或寒氣久積。
【用法用量】每服2錢,赤痢,甘草湯調(diào);白痢,陳米飲調(diào);赤白相雜,紫蘇湯調(diào);冷瀉,陳米飲調(diào);熱瀉,新井水調(diào);俱空心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一
上面已經(jīng)詳細為大家推薦了花香散,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導讀:中草藥香薷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香薷的功效與作用、香薷圖片、香薷的藥用價值、香薷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香薷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香薷簡介香薷怎么讀香薷圖片香薷的功效與作用香薷的藥用價值香薷的藥用附方香薷的配伍應用香薷的副作用香薷的栽培技術(shù)香薷簡介
香薷,中藥名,為唇形科、香薷屬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須根。莖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鈍四棱形,具槽,無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麥稈黃色,老時變紫褐色。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穗狀花序,花梗纖細,近無毛,花萼鐘形,花冠淡紫色,花絲無毛,花藥紫黑色?;ㄆ?~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內(nèi)、河岸,海拔達3400米。以枝嫩、穗多、香氣濃者為佳。
香薷怎么讀
香【拼音】:xiāng;薷【拼音】:r。
香薷圖片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汗解暑,和中結(jié)濕,行水消腫。主夏月外感風寒;內(nèi)傷于濕;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脘腹疼痛;嘔吐腹瀉;小便不利;水腫。用于暑濕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小便不利。
1、《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2、孟詵:去熱風,卒轉(zhuǎn)筋,可煮汁頓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3、《日華子本草》: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
4、《履巉巖本草》:截四時傷寒。
5、《本草衍義補遺》:治傷暑,利小便。
6、《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fā)汗,溫胃,和中。
7、汪穎《食物本草》:夏月煮飲代茶,可無熱病,調(diào)中溫胃;含汁漱口,去臭氣。
8、《綱目》:主腳氣寒熱。
香薷的藥用價值
【藥名】香薷
【入藥部位】唇形科植物江香薷或華薺苧的帶根全草或地上部分。
【藥材炮制】揀去雜質(zhì),用水噴潤后,除去殘根,切段,曬干即得?!独坠谥苏摗罚悍膊傻茫ㄏ戕福ジ羧~,細銼,暴干,勿令犯火。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功效】發(fā)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主治】風寒感冒,水腫腳氣。
【用法用量】煎服,3~9g。
【禁忌】表虛者忌服。
香薷的藥用附方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滯,內(nèi)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肢節(jié)倦怠,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白扁豆(炒)、厚樸(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點服。(《局方》香薷湯)
2、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兩,蓼子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圣濟總錄》香薷湯)
3、治霍亂腹痛吐?。荷戕福ㄇ校┮簧?,小蒜一升(碎),厚樸六兩(炙),生姜十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救急方》香薷湯)
4、治暴水風水氣,水腫,或瘡中水,通身皆腫:干香薷一斤,白術(shù)七兩。上二味搗術(shù)下篩;濃煮香薷取汁,和術(shù)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極良。夏取花、葉合用亦佳。忌青魚、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術(shù)丸)
5、治舌上忽出血如鉆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6、傷暑(暑天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jié),頭痛發(fā)熱,轉(zhuǎn)筋,干嘔,四肢發(fā)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姜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連進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可用黃連(姜汁炒)代替。
7、水腫: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shù)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shù)丸。
8、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9、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香薷的配伍應用
1、配白術(shù)
本品辛而微溫,上能宣肺氣、開腠理、達皮毛,下能通三焦、利水道,有徹上徹下之力;白術(shù)甘溫,功專健脾運濕,安定中州,二者相伍配對,以香薷宣上導下。通利水濕為主,輔之以白術(shù)燥濕行水,合為宣散安中,利水消腫之良劑。用于脾虛兼挾風邪犯肺所致的通身悉腫、小便不利之病癥。多用治急性腎炎浮腫。
2、配藿香
本品辛溫芳香,為發(fā)汗解表之上品,又能化濕和中,故有夏月麻黃之稱;藿香辛溫而不燥,化濕又能發(fā)表,善治暑濕為患,兼有醒脾之功。二藥配用,治夏令感冒挾濕,癥見發(fā)熱惡寒、胸悶、嘔吐、腹痛等證。
3、配杏仁
本品發(fā)汗解表,入肺、胃經(jīng),佐杏仁之苦降,助香薷開泄肺氣,以逐暑濕之邪,香薷性剛強,杏仁性柔潤,二藥合用,剛?cè)嵯酀纫酥蜗募撅L寒感冒表實證。
4、配白扁豆
本品辛微溫而芳香,有發(fā)汗解暑之功;扁豆健脾化濕和中,有消暑之效。二藥配用。治暑令感寒吐瀉,外感內(nèi)濕,癥見身熱無汗、頭痛、口渴、吐瀉腹痛的夏令傷暑癥。
5、配厚樸
香薷辛溫苦,有和中化濕之功;厚樸辛苦溫,有除濕寬腸之用,二藥配用,性味從辛、從燥、從苦組成,而能消食積、散痰濕,對有濕有滯有積者適宜,可治夏季暑濕泄瀉、霍亂腹痛吐利。
香薷的副作用
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1、《本草從新》:無表邪者戒之。
2、《得配本草》:火盛氣虛,陰虛有熱者禁用。
香薷的栽培技術(shù)
1、選地
香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堿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谷類、豆類、蔬菜為好。
2、整地
翻地20厘米,翻前施入農(nóng)家肥,壟作行距40厘米一50厘米,或作成平畦。由于種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細。
3、播種
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宜播方式有條播或撒播。具體播種時間由香蕉上新時間來決定。春季播種在終霜結(jié)束前6天8天為好,為了市場均衡供應,可以每10天一15天播種一批;為了冬季上市,播種時間應在初霜期前80天一90天。為了一次出全苗,播種的要保征土壤一定的濕度,覆土要淡,要鎮(zhèn)壓。
4、田間管理
苗出齊后及時間苗,株距2厘米一5厘米;壟作的要及時中耕除草;撒播的、小行距條播的要及的人工拔草,也可用拿撲凈或禾草克化學除草劑防治禾本科染草;地力較高的地塊可以不追肥,地力差的在苗高15厘米造硝酸被一次。干旱適當灌水。
5、種子采收
采種可以沒采種田;也可以在生產(chǎn)田中選穗大健壯的母株,當上部花序的下那種子已經(jīng)成熟開始落地的,在早晨輕輕割掉,放在塑料上晾曬3天一5天即可脫粒。采種時間很重要,割早了種子沒成熟,割晚了種子都落地了。每畝可產(chǎn)籽24公斤。
以上就是一些香薷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香薷散是什么你知道嗎?香薷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白扁豆(微炒)、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香薷(去土)一斤。
【炮制】右粗末。
【功能主治】治臟腑泠熱不調(diào),飲食不節(jié),或食腥、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jié),或路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于三焦,傳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于,腸胃虛弱,因飲食變亂于腸胃之間,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發(fā)者,有發(fā)熱頭痛,體疼而復吐利虛煩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轉(zhuǎn)筋拘急疼痛,或但嘔而無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脈欲絕,或煩悶昏塞而欲死者,此藥悉能主之。
【用法用量】每三錢,水一盞,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連吃二服,立有神效,隨病不拘時。
【備注】《活人書》方不用白扁豆,加黃連四兩碎,以生姜汁同研勻,炒令黃色,名曰黃連香薷散。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香薷湯(《圣濟總錄》卷三十八),香薷飲(《仁齋直指卷三)、三物香薷飲(《醫(yī)方集解》)。
【處方】白扁豆(微炒)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熟)各250克 香薷(去土)50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除濕和中。治暑月乘涼飲冷,外感于寒,內(nèi)傷于濕,惡寒發(fā)熱,頭痛頭重,無汗,胸悶不舒,或四肢倦怠,腹痛吐瀉,口不渴,舌淡苔白膩,脈浮濡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酒少許,煎至10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連吃二服。
【備注】方中香薷發(fā)表散寒,祛暑化濕為君;厚樸化濕行滯,寬中理氣為臣;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為佐;煎時加酒活血通陽,使藥力通行全身,則邪除而正復。冷服可免藥入作吐。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別名】黃連香薷飲(《丹溪心法》卷一)。
【處方】厚樸(去皮)60克 香薷(穗)45克 黃連60克(后二味,入生姜120克同杵,炒令紫色)
【制法】上搗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夏月外感風寒,飲食不節(jié),脾胃升降失常,致成霍亂吐利,腹痛轉(zhuǎn)筋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慢火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用新汲井水浸極冷,頓服之。藥冷則速效也。
【注意】煎服時不得犯鐵器。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看完了上文對于香薷散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窍戕竿琛?/p>
【處方】香薷(去根.一兩) 紫蘇(去麄梗.五錢) 干木瓜(五錢) 藿香葉(洗去砂土.五錢) 茯神(去木.五錢) 甘草(炙.赤色.二錢半) 檀香(二錢半) 丁香(二錢半)
【炮制】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三十丸。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煩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惡心,口苦舌干,肢體困倦,不思飲食,或發(fā)霍亂,吐利轉(zhuǎn)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至二丸,細嚼,溫湯送下,或新汲水化下。小兒每服半丸,不拘時候。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香薷(去土)紫蘇(用莖葉,去粗梗)干木瓜各30克 丁香 茯神(去木)檀香(銼)藿香葉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30克作30丸。
【功能主治】治傷暑伏熱,躁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惡心,口苦舌干,肢體困倦,不思飲食,或發(fā)霍亂,吐利轉(zhuǎn)筋。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溫湯或新汲水下。小兒服半丸,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在通過上文對香薷丸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你知道黃香薷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別名】香薷、寸薷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黃香薷 的 全草 。中秋前采收地上部分,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木.根須狀。莖高10~30厘米,節(jié)甚長,節(jié)上具分枝。葉對生,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2~4.5厘米,寬0.3~0.9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漸尖。上半部邊緣有疏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并有極微小的腺點,無毛;幾無柄。假穗狀花序,頂生,長2.5~6厘米;苞片膜質(zhì),具紫色多睫毛的縱脈,邊緣有錐刺狀齒,覆瓦狀排列;花小,米黃色,開向花序的一側(cè)面。小堅果極細小,留于宿存的花萼內(nèi)?;ㄆ?~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陽處。分布福建、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辛,香,性微溫,無毒。
【歸經(jīng)】入肺、胃、大腸三經(jīng)。
【功能主治】清暑熱,利小便,除胸滿,理煩渴。治中暑下痢,發(fā)熱口渴,心煩脅痛,口臭,舌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
【摘錄】《*辭典》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黃香薷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可以放心食用。
偏方的種類很多,功效也各不相同,我們會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讓這些偏方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它們的作用,起到養(yǎng)生的功效。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偏方香薷飲的用法和做法等。
香薷飲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料】香薷10克 厚樸5克 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適量)
【制法】將香薷、厚樸剪碎,白扁豆炒黃搗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時。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濕。適用于夏季感冒,夾暑濕證。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香薷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關(guān)于它的相關(guān)訊息也可以經(jīng)??吹?,所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香薷圓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香薷(去土)、紫蘇(莖葉.去粗梗)、干木瓜,各一兩了。丁香、茯神(去木)、檀香、藿香葉、甘草(炙),各五錢。
【炮制】右為細末,煉蜜和圓,每兩作三十圓。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躁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惡心,口苦舌干,肢體困倦,不思飲食,或發(fā)霍亂,吐利轉(zhuǎn)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至二圓,細嚼,溫湯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兒服半圓,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對于香薷圓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