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防風花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松葉防風花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松葉防風花,那么松葉防風花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英文名】Seseli yunnanensis Franch.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松葉西風芹的花。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光滑無毛。根圓柱形,不分枝或1-2分枝,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味略甜,根頸粗短,殘留眾多短小葉鞘纖維。莖單一,中部以上有少數(shù)分枝,圓柱形,粗2-4mm,光滑無毛?;~2至多數(shù);葉柄長至18cm,葉片稍革質(zhì),略帶粉綠色,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第一回羽片分裂處呈關(guān)節(jié)關(guān),橢圓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長2-12cm,寬2-12mm,偶至4cm,全緣,邊緣反曲,近平行脈3-10條,表面葉脈稍突起,背面葉脈顯著突起;莖中部葉與基生葉相似,裂片稍狹,上部葉線形,常不分裂;序托葉短小,線形。傘輻5-7,長1.5-3.5cm;小總苞片6-10,基部聯(lián)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傘形花序有花12-18;花瓣黃色或淡黃色,近方形、長圓形或腎形,有3條棕紅色脈紋,以中間一條最顯著;萼齒細尖;花柱基圓錐形,較厚,有缺裂。分生果卵狀長圓形,略帶紫色,橫剖面略呈五角形,背棱細,稍突起;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2,合生面有油管4?;ㄆ?-9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理氣止痛。主頭痛;脘腹痛;骨節(jié)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松葉防風花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擴展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松葉防風葉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松葉防風葉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英文名】Seseli yunnanensis Franch.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松葉西風芹的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光滑無毛。根圓柱形,不分枝或1-2分枝,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味略甜,根頸粗短,殘留眾多短小葉鞘纖維。莖單一,中部以上有少數(shù)分枝,圓柱形,粗2-4mm,光滑無毛?;~2至多數(shù);葉柄長至18cm,葉片稍革質(zhì),略帶粉綠色,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第一回羽片分裂處呈關(guān)節(jié)關(guān),橢圓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長2-12cm,寬2-12mm,偶至4cm,全緣,邊緣反曲,近平行脈3-10條,表面葉脈稍突起,背面葉脈顯著突起;莖中部葉與基生葉相似,裂片稍狹,上部葉線形,常不分裂;序托葉短小,線形。傘輻5-7,長1.5-3.5cm;小總苞片6-10,基部聯(lián)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傘形花序有花12-18;花瓣黃色或淡黃色,近方形、長圓形或腎形,有3條棕紅色脈紋,以中間一條最顯著;萼齒細尖;花柱基圓錐形,較厚,有缺裂。分生果卵狀長圓形,略帶紫色,橫剖面略呈五角形,背棱細,稍突起;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2,合生面有油管4。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主風熱感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松葉防風葉的詳細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松葉防風葉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松葉在我們的生活中松葉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松葉是什么?
【別名】豬鬃松葉(《圣惠方》),松毛(《簡便單方》),山松須(《生草藥性備要》),松針(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松科植物 油松 或 馬尾松、云南松 等的 葉 。全年可采,以臘月采者最好。采后曬干,放置干燥處。
【性狀】干燥的松葉呈針狀,長約12~18厘米,粗約0.1厘米,兩葉并成一束,外包有長約0.5厘米的葉鞘,呈黑褐色。中央有長細溝,表面光滑,灰暗綠色,質(zhì)輕脆,臭微。
【化學成份】馬尾松葉含揮發(fā)油(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等)、黃酮類(槲皮素、山柰酚等)、樹脂。
【性味】①《別錄》:"味苦,溫。"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治風濕痿痹,跌打損傷,失眠,浮腫,濕瘡,疥癬。并能防治流腦,流感,鉤蟲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葉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腳弱十二風,痹不能行:松葉六十斤,細切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釀五斗米,如常法;別煮松葉汁以漬米并饋飯,泥釀封頭,七日發(fā)。澄飲之取醉。(《千金方》松葉酒)
【各家論述】《本草匯言》:"松毛,去風濕,療癬癩惡瘡之藥也。性燥質(zhì)利,炒黑善去風濕,頑癬濕爛,浸漬不干,并敷冬月凍瘡。生取搗爛作丸,能治大風癩疾,或歷節(jié)風痛,或腳氣痿痹,或頭風頭痛等證。以上數(shù)病,凡關(guān)風濕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虛風燥致病者禁用之。"
【臨床應用】①預防感冒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上文就是對松葉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水松葉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水松葉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水松葉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水松須(《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杉科植物 水松 的 葉 ,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詳"水松皮"條。
【性味】①《生草藥性備要》:"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①《生草藥性備要》:"與山松須同,治周身骨節(jié)痛,擂粉煎餅服之,酒送下。又能止癢殺螆。"
【附方】①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高血壓:水松枝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通過對水松葉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水松葉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松針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植物,松針不僅可以用來食用,而且還具有藥用價值,有些人患有腳氣,是可以用松針來治療的,而且松針還具有祛濕的功效,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吃松針是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還能提高我們自身的免疫力,但是松針不能盲目的食用,是需要懂得食用松針的方法才可以。
對治療腦中風、動脈硬化、對血壓可雙向調(diào)節(jié)。性功能減退、高血脂、糖尿病、便秘、青年人的經(jīng)常感冒、青春痘、過敏性鼻炎、肥胖等有特殊的療效。長期飲用松針,能全面調(diào)節(jié)人體機能,軟化血管,增加血管彈性,使人身體組織年輕化,對心惱血管疾病,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失眠,便密,脫發(fā),肥胖,青春痘,陣發(fā)性頭痛,睡眼質(zhì)量不高等等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做松針汁,把鮮松針約50克冼凈,切或剪成寸段,放在榨汁機里,兌適量白開水或礦泉水攪拌、打碎,把汁倒出來喝。剩下的松針渣子,放在砂鍋里,兌上500毫升水,大火燒開后小火煮上約15分鐘左右后,把湯倒出來當茶喝。榨取鮮松針汁,大量的維生素都保留了下來;經(jīng)過水煎的松針湯,雖然維生素有部分損失,但抗衰老的松針黃酮卻被提取出來了。
由于個人體質(zhì)以及病因、病狀的不同,感受松針的效果也不同,據(jù)調(diào)查,有20%的人效果不顯著。同時有兩種以上病癥者,有的癥狀效果顯著,有的癥狀效果不顯著,這也是正常的、喝松針茶,要遵循漸進的原則。有的人適應松針茶喝得濃一些,有的人適應松針茶喝得淡一些,每個人要找到自己的適應點。不適應松針茶的味或排斥這種口味的,可先喝得淡一些,適應后開始加濃,有好的反應后,再喝得談一些,以利長期調(diào)養(yǎng)。
松葉異名:豬鬃松葉、松毛、山松須、松針,松葉又名松針,只有松葉大小之分,亦不大。
松針提取物可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高粘血癥、糖尿病、心絞痛、心律失常、腦動脈硬化、老年癡呆、突發(fā)性耳聾等。松樹提取物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找到的最佳的復合型的抗氧化物質(zhì),松樹制濟是最強效的自由基清洗劑,是維生素E的50倍,是維生素C的20倍。
松樹提取物對人體的主要功能
1、防止器官老化和病變。
2、增強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保護重要生命臟器的血供。
3、加速血液循環(huán),特別是加強毛細血管,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血氧供給。
4、防止皮膚老化,減少斑點。
5、解除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性疾病。
松樹藥用的代表部位是松針,松針的藥用成分高于松樹的其他部位,不但含有大量生物黃酮類物質(zhì)、前花青素,還富含葉綠素、多種維生素。松針提取物可用于擴張動脈血管,增加紅血球攜氧能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毛細血管的機能,提高免疫力,增加荷爾蒙的分泌,強精,使身體的組織年輕化。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撬扇~酒。
【處方】青松葉,一斤。
【炮制】青松葉一斤,細挫如豆,木石臼中搗令汁出,用生絹囊貯。以清酒一斗浸二宿,近火煨一宿;或無酒止用水浸,亦可。
【功能主治】治中風口眼歪斜,亦治三年中風不較者。
【用法用量】初服半升,漸加至一升,頭面出汗即止。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松葉500g 白酒1000ml
【炮制】將松葉切碎,與酒同煎;煮取300ml,候溫備用。
【功能主治】祛風,止癢,解毒。主治風疹癮疹。
【用法用量】日夜服盡,處溫室中,衣蓋出汗即愈。
【摘錄】《普劑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松葉酒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松葉酒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防風是一種可以治風止痛的藥物,這種藥物不僅是可以祛風止汗,還可以治療各種咽喉疾病的。一般而言,防風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的,不止上述我們介紹的這些,希望看了下面的介紹之后,能夠?qū)Υ蠹以诜里L的使用上有所幫助。
功效作用
1、我們說起防風一藥可能對其功效與作用不是特別了解,其實顧名思義,防風的意思在中醫(yī)功效上就是屬于治風止痛的藥物類型??梢造詈獗恚帜莒顫裰雇?。
2、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項強,目?;铦?,風寒濕痹,骨節(jié)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中風,麻疹難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3、至于祛風解痙方面,則力量較弱,如用治破傷風,本品只能作為輔助藥,不能獨任其功。
可配合使用的藥物
1、因它微溫而不燥,藥性較為緩和,故又可用于風熱癰盛、目赤腫痛、咽喉不利等癥,可與荊芥、薄荷、連翹、山梔、黃芩等同用。
2、荊芥與防風常同用于祛風解表,有如麻黃配桂枝以發(fā)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須的作用。但荊、防發(fā)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較為緩和。至于荊、防兩藥相比,則荊芥發(fā)汗之力較強,而防風祛風止痛之功較好。
食用方法
1、防風炒用可減緩它祛風的力量,有止瀉的功效,可用于腹瀉。防風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見血色清淡者,與溫經(jīng)止血的炮姜相比,則功用相似而力較遜。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其實是很多的,一般來說,防風解表主要是祛風為長,這樣不僅可以散風寒,又可以發(fā)散風熱,和荊芥的作用是一致的,所以,這兩種藥可以互相的進行配合應用。效果是很不錯的。
防風的作用與功效都有什么呢,對這樣問題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而且對這樣的藥物在使用上,也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防風對治療疾病也是有著很好效果,而且它治療的疾病種類也是比較多,因此在生活中,對這樣的藥物也都是能夠經(jīng)??吹剑@樣的藥物在使用上,也是不能隨意的進行。
那防風的作用與功效具體都有什么呢?也是有著很多方面,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不過對這樣藥物選擇的時候,也是要正確的進行使用,對一些不良的使用方法,也是要避免出現(xiàn)。
防風的作用與功效:
1、能發(fā)汗,又能止汗 “用防風必兼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見《本草求真》),“若屬外感證,用麻桂嫌熱、嫌猛;用銀翹嫌寒時,荊防用之最宜”(見《施今墨對藥臨床經(jīng)驗集》),可見荊芥與防風相配有達腠理、發(fā)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輔相成。張元素治四時外感,表實無汗用防風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湯);劉河間治三焦實熱用防風配荊芥、硝、黃等(防風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濕熱之劑,后者乃表里雙解之劑。防風配黃芪、白術(shù),即玉屏風散。方中黃芪實衛(wèi),得防風則使邪去而外無所擾,得白術(shù)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內(nèi)有所據(jù)。所謂“發(fā)在芪防收在術(shù)”,內(nèi)外兼顧,誠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筆者用本方加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烏梅,治自汗、盜汗,均獲佳效。
2、能止瀉,又能通便 防風配柴胡、羌獨活等,能散風勝濕,升清止瀉。即《內(nèi)經(jīng)》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濕勝則濡瀉”是也。吳鞠通取補中益氣湯加防風,升清陽以止瀉。孫一奎治瀉取蒼術(shù)防風湯,亦以防風能升脾陽而止瀉。臨床常見有因脾胃之虛,怠惰嗜臥,肢體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頻數(shù)者,用升陽益胃湯(《脾胃論》),每奏捷效。若因外傷風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瀉者,用痛瀉要方(《醫(yī)方集解》引劉草窗方),取防風能舒脾瀉肝勝濕,為引經(jīng)之要藥。 防風配枳實 (殼)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風順氣丸用防風升脾之清氣,配枳殼、大黃以寬腸順氣,治中風而引起的風秘、氣秘,使清陽升而濁陰降。王好古用防風合蒼術(shù)、甘草為末(神術(shù)散),加生姜、蔥白煎服,治內(nèi)傷冷飲,外感寒邪而無汗者。筆者臨床取本方加枳殼(實)、麥芽治心下虛痞,以行氣除滿,消食去滯。
3、能止血,又能通經(jīng) “ 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經(jīng)驗后方》)。正因防風能升脾之清陽,炒黑,則入血分增強止血之效?;苯峭?《和劑局方》)方中用防風配槐角、地榆、枳殼等,治諸痔、脫肛及腸風下血。筆者臨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側(cè)柏葉、荊芥、枳殼)加防風、升麻、大黃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極細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飲湯調(diào)服。不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氣分,一舉兩得。但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以及氣虛、陰虛者非宜。
4、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
通過以上介紹,對防風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一些了解,它對止血上效果非常不錯,同時對一些體質(zhì)虛弱,愛出汗的人,也是最佳之選,對這些人群疾病治療上,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所以他都是不錯之選,利于疾病得到改善。
關(guān)節(jié)疼痛的原因,大家知道多少呢?可能很多人被此病癥折磨了許多年,都沒有找到病根所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藥酒方,防風松葉酒。治療關(guān)節(jié)疼痛的,防風松葉酒的效果不錯,有興趣的朋友來看防風松葉酒的用法!
防風松葉酒主治因風濕侵襲的關(guān)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步履艱難。
【來源】
《太平圣惠方》
【配方】
松葉(十月初采)160克,麻黃、防風各30克,制附子15克,獨活30克,秦艽、肉桂各20克),牛膝36克,生地30克,醇酒1.5公斤。
【制法】
將上藥搗碎細,和勻,用紗布包盛,用酒浸于凈器中,封口,春秋7日,冬14日,夏5日,日滿開取,去渣備用。
【主治】
因風濕侵襲的關(guān)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步履艱難。
【用法】
每次溫飲1小杯(約10毫升),每日3次。
說明:服酒期間勿食有毒、滑利、動風之物。
關(guān)節(jié)疼痛的偏方
川烏粥緩解關(guān)節(jié)痛
材料:生川烏頭約5克,粳米50克,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
做法: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 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
白芍桃仁粥緩解關(guān)節(jié)痛
材料:白芍20克,桃仁15克,_60克。
做法: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毫升;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
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簡單的外治法
熱水泡澡或泡腳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在401左右的熱水中泡澡,會感覺身體 完全放松,壓迫隨之減少,疼痛也可獲得緩解。也可以在晚上用熱水泡個腳,水溫同樣在40弋左右即可,但熱水應能浸至踝關(guān)節(jié)以上,時間在15分鐘左右,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
藥酒浴
飲辣椒酒,并用淸潔棉球蘸酒擦抹患病關(guān)節(jié),至發(fā)紅、發(fā)熱為止,每日2次。
關(guān)節(jié)保健操
放松頸部,頭向上下運動;慢慢向左右轉(zhuǎn)動;向兩側(cè)屈,耳朵盡量貼向肩部。肩關(guān)節(jié)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動一次,做圓形運動;雙手握在一起放在頭 后,雙肘盡量向后拉。手腕上下、左右活動。雙腿自然站立,分別向前、后、左、右活動膝關(guān)節(jié),踝關(guān)節(jié)、趾關(guān)節(jié)。
結(jié)語:有防風松葉酒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防風松葉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了。防風松葉酒能治療關(guān)節(jié)疼痛,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病癥。有關(guān)他的原因,上述也列舉了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酒與養(yǎng)生文化,在中國已經(jīng)源遠流長,藥酒就是酒和養(yǎng)生的重要結(jié)合。如何選用藥酒,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松葉酒(一)這種藥酒。
松葉酒(一)——(痹證)
痹者閉也,阻閉不通之意。痹證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guān)節(jié)發(fā)生酸痛、麻木、重者、屈伸不利,甚或關(guān)節(jié)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古代對痹證的論述,除最常見的“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外,還有骨痹、筋痹、脈痹、肌痹、皮痹、五臟痹、血痹、歷節(jié)、痛風、周痹、腸痹及八風十二痹等,名目繁多,但其基本病理則一。痹證的治療以宣通為主,并根據(jù)具體病瘀互結(jié),阻痹經(jīng)絡關(guān)節(jié)者,助以化痰祛瘀;日久腎虛精虧,真元不足者,必以益腎填精,培補正氣。由于痹證常纏綿日久,反復發(fā)作,難以根治,而酒有辛溫宣通之性,又可助蠲痹諸藥之力,酒力引藥可直達血脈諸節(jié),故藥酒治痹療效卓著,且寓治于膳,可長期飲用,備受病家歡迎。因此,藥酒已成為痹證治療的重要手段。古今醫(yī)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研制出了許多療效很高的藥酒配方,這里介紹的配方,基本上反應了藥酒治痹之大概。值得注意的是,治痹藥酒中一些重要的藥物,如大辛大熱的附子、川草烏、馬錢子等,由于毒性較大,過量服用易導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而使用時切切不可過量,以免發(fā)生意外。
(《備急千金要方》)
【配方】松葉六十斤。
【制法】上件口父咀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釀五斗米,如常法,別煮松葉汁以漬米并噴飯,泥釀封頭,七日發(fā)。
【主治】腳弱十二風,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數(shù)劑,及眾治不得力,服此一劑便能遠行,不過兩劑。
【用法】澄飲之取醉。
說明:《普濟方》同上。
關(guān)于上文所介紹的松葉酒(一)的一些小常識,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相信會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
藥酒其實是很多人喜歡喝的一種保健酒,而且不同的藥酒,對于身體的滋補保健作用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你知道松葉浸酒(四)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松葉浸酒(四)——(痹證)
(《永樂大典》)
【配方】松葉七斤,獨活十兩,麻黃(去根、節(jié))十兩。
【制法】右都細剉,入生絹袋盛,以酒五豆斗,入甕密封漬之,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候日足。
【主治】除一切風攣,跛 疼悶,手不上頭,腰痛強直,兩腳 疼,頑痹不能久立,半身不遂,頭風耳聾目暗,見風淚出,鼻不聞香臭,唇口生瘡,惡疰流轉(zhuǎn),如錐刀所刺,皆悉主之。
【用法】每溫飲一小盞,日三。
閱讀完上面的關(guān)于松葉浸酒(四)的內(nèi)容,我深深的覺得先人的智慧真是偉大,能夠發(fā)明出把中藥材和酒結(jié)合在一起的藥酒,而且在對病癥的治療上還能有這么好的效果。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覷。
防風草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現(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防風草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別名】落馬衣、假紫蘇、馬衣葉(《生草藥性備要》),稀薟草、土防風(《嶺南采藥錄》),四方莖、臭草(《廣西中獸醫(yī)藥植》),臭蘇頭、鴨兒蔑(《陸川本草》),穢草(《南寧市藥物志》),大篾草、大羊古騷(《廣西中藥志》),排風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臭蘇(《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防風草 的 全草 。夏、秋間割取全草,洗凈,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高1~2米,被茸毛。莖4棱。單葉對生,闊卵形至卵形,長4~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齒,基部近圓形,兩面均有茸毛,具細小腺點;葉柄長1.5~3厘米。花輪生,在下部為腋生,在上部可排到頂端而成長總狀花序,密生或間斷,直徑2.5厘米;萼淺綠色,管狀,長7~8毫米,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內(nèi)外面均有短毛;花冠管狀,長1.5厘米,粉紅色,2唇,5裂齒,上唇直立,全緣,下唇闊,擴展,內(nèi)面有短毛;雄蕊4枚,突出,花藥連貼,其較長的一對為1室,較短的一對為2室,縱裂;雌蕊1,柱頭2裂。小堅果4個,圓形,黑褐色,平滑?;ㄆ?~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曠野、村邊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干燥全草,長1~1.5米。莖草質(zhì),四棱形,粗可達5毫米。表面棕色或紅棕色,被毛,尤以棱角處為多;質(zhì)硬,斷面纖維性,中央有白色的髓。葉多皺縮,邊緣具鋸齒,上面灰棕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有毛,質(zhì)脆,易破碎。有時可見密被毛茸的花序,花多脫落,僅留灰綠色的花萼,往往包有1~4枚小堅果。氣微,味淡微苦。以葉多、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成份】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還原糖、鞣質(zhì)。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治感冒身熱,嘔吐,腹痛,筋骨疼痛,瘡瘍,濕疹,痔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熬湯,3~5錢;浸酒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百節(jié)筋骨疼痛:豨薟草十蒸九曬,和蜜為丸服。(《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了解了防風草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識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