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條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毕嘈抨P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單條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對于單條草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單條草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單條草的相關知識吧。
【別名】星宿菜(《救荒本草》),靈疾草(《陜西植藥調查》),小硼砂(《貴州植藥調查》)。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 澤珍珠菜 的 全草 。4~6月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全株無毛。莖高18~60厘米,有時基部稍帶紅色。葉互生,很少對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或線形,長2~4厘米,寬3~10毫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至柄帶有狹翅,全緣或稍呈波狀?;ㄐ虺蕡A錐形的闊總狀,有時密集成傘房狀,果時伸長;苞片線形鑿狀;萼片橢圓狀披針形或線形,漸尖,長約3毫米;花冠白色,長為萼的2倍,裂片橢圓狀倒卵形,較花管稍短;雄蕊附著于花冠上半部,稍短于裂片;花柱與雄蕊等長。蒴果圓形,直徑約3毫米?;ü?~7月。
【生境分布】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山東、山西等地。
【性味】《貴州植藥調查》:"辛,涼。"(有毒)
【功能主治】解熱,涼血,活血。治痔瘡腫毒,跌打傷痛。
【附方】治外傷骨折,止痛:澤珍珠菜三至五兩。搗爛,按傷處大小外敷患處。(《全展選編·外科》)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單條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單條草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單條草,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行。
Ys630.com相關知識
單葉血盆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單葉血盆草可以用來藥用也可以用來食用,而且單葉血盆草的功效和作用是相當全面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破羅子(《峨帽藥植》),反背紅、朱砂草(《貴州民間方藥集》),紅肺筋、紅五匹、血盆草(《四川中藥志》),紅青菜(《貴州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單葉血盆草 的 全草 。5~6月采集開花的全草,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莖的基部斜傾或直立,莖方形,多棱,腋間分枝,紫紅色,有短細毛。葉對生,有時具1或2全裂小葉片;葉片倒卵形至長卵形,長3~10厘米,闊2~6厘米,先端圓形至漸尖,鈍頭,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烏紅色,基部心臟形;葉柄長1~7厘米,近花序處近于無柄。輪傘花序,頂生及腋生,海輪約5朵小花,花徑4毫米;萼鐘形,有細毛,萼齒三角形,先端具小尖;花冠2唇形,上半部紫紅色,下部黃白色;發(fā)育雄蕊2,柱頭2裂,均伸出于花冠外面。小堅果卵形。花期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潮濕地方。分布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止血,清濕熱。治咳嗽吐血,血崩,血痢,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布傷口。
【附方】①治吐血:鮮朱砂草五錢,鮮八爪金龍五分。煎水服,分三次服完。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單葉血盆草,我們知道單葉血盆草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單葉血盆草作為一種調理身體的手段 。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單鞭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單鞭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單鞭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三兩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東方野扇花的根。
【原形態(tài)】東方野扇花 灌木,高0.6-3m。有根莖;小枝具縱棱,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8mm;葉片薄革質,大多數(shù)呈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通常長6-9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葉面中脈常稍被微柔毛,最下1對側脈從葉基或葉柄出發(fā)上升甚長,和中脈成基生三出脈,兩面均明顯,其余側脈僅在上面稍分明;邊緣下曲?;ㄐ蚪^狀,長約1cm,花序軸被微細毛;苞片卵形;雄花3-5或較多,生于花序軸上部,雄花無花梗,有2小苞,萼片闊卵形,花絲長約5mm;雌花1-3或較多,生于花序軸下部,連柄長3-5mm,小苞片卵形,覆瓦狀排列,萼片和末梢小苞形狀相似。核果卵形或球形,直徑約7mm,熟時黑色,宿存花柱2,直立,先端稍外曲,果柄長3-5mm,傘房狀集生于短花序軸上。花期3-9月,果期5-6月或11-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1000m的林下或溪邊。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祛風消腫。主跌打損傷;老傷瘀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單鞭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單鞭應用起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的,其中單花芥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單花芥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別名】無莖芥、高山辣根菜、高山無莖芥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單花芥的根或全草。
【原形態(tài)】單花芥,多年生矮小叢生草本。植株光滑無毛。根粗壯,表面多皺縮,常具環(huán)紋,側根少數(shù),纖維狀。莖極短縮,高5-15cm。葉多數(shù),旋疊狀著生于基部,葉片一狀披針形或長匙形,長3-10cm,寬5-8mm,全緣或具稀疏淺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扁平,在基部擴大呈鞘狀?;ù螅瑔紊诨ㄝ闵希ㄝ惚馄?,自莖基叢生,長2-10cm;萼片4,長卵形,長3-5mm,寬2-3mm,內輪2枚基部呈囊狀,具白色膜質邊緣;花瓣4,白色至淡藍色,寬倒卵形,基部稍具爪;雄蕊6,近等長,長4.5-5.5mm;雄蕊1,由2心皮組成,子房橢圓形,長3-3.5mm,寬約2.5mm,花柱細柱形,柱頭不明顯。短角果寬卵形,長4-5mm,寬3-3.5mm,扁平,肉質,冰開裂,邊緣具窄翅。種子5每賓至如歸2行,扁圓形,褐色,長1.8-2mm,寬約1.5mm?;?、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0-5400m的山坡潮濕地、高山草地、林內水溝邊和流水灘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略呈圓柱形,表面皺縮具環(huán)紋。莖長5-15cm,少分枝。葉著生于莖基,多皺縮,展開后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10cm,寬4-8mm,全緣;葉柄較寬,基部成鞘狀抱莖?;ㄝ銋采?,可見類白色的花或短角果。短角果近卵形,長4-5mm,邊緣具窄翅。種子扁圓形,褐色,長1.8-2mm,子葉2片,肥厚,富油性。味辛辣。
【性味】味辛;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主溫熱病發(fā)熱;咳嗽;咯血;四肢浮腫;食物中毒;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6g;亦可煎湯服。外用:適量,研末敷。
【制劑】散劑。
【附方】草烏100g,翼首草20g,藏木香200g,力嘎都60g,莪大夏200g,無莖薺60g,訶子200g,洪連40g,安息香100g。以上共研細粉,有特異臭氣,味苦、澀、微麻。清瘟解熱;用于時行感冒引起的肺部疼痛及瘟疫病引起的發(fā)燒。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單花芥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藥單根木對身體有好處,能夠治療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獨根木、山辣椒樹、艾角青、震天雷
【來源】夾竹桃科狗牙花屬植物 海南狗牙花 Ervatamia hainanensis Tsiang,以 根 和 葉 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干。
【性味】苦、辛,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痛,降血壓。用于高血壓病,咽喉腫痛,風濕關節(jié)痛,胃痛,痢疾;外用治乳腺炎,癤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干根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以上只是介紹了單根木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單參滴丸的主要功效是可以活血化瘀的,因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會因為跌倒損傷或氣血方面的問題,導致氣血循環(huán)不足,那么這個時候必須要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來疏通氣血,調整氣息,同時可有效緩解胸中憋悶,心絞痛,治療冠心病等等,在服藥期間也要了解到不同疾病的用藥原則和注意事項。
主要功效/復方丹參滴丸
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于胸中憋悶,心絞痛。
現(xiàn)代應用/復方丹參滴丸
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鑒別/復方丹參滴丸
(1) 取15丸,研細,進行微量升華,所得白色升華物,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液滴邊緣漸顯玫瑰紅色。
(2) 取40丸,加甲醇10ml,振搖10分鐘,于4℃放置24小時,使聚乙二醇析出完全,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三七皂苷R1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5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熱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 取15丸,加甲醇3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參素鈉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酸(25:1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氨蒸氣中熏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 取15丸,加少量水,攪拌使溶解后用水稀釋至100ml,搖勻,取2ml,加水至25ml,搖勻,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A)測定,在283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單花鳶尾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單花鳶尾進行一番了解。
【英文名】rhizome of Uniflower Iris
【來源】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單花鳶尾的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5-40cm。植株基部圍有黃褐色的老葉殘留纖維及膜質的鞘狀葉。根莖細長,二叉分枝,節(jié)處略膨大,棕褐色。須根細,生于節(jié)處。葉條形或披針形,花期長5-20cm,寬0.4-1cm,果期長30-40cm,先端漸尖,基部鞘狀?;ㄇo纖細,中下部有1枚莖生葉;苞片2,內含1花;花藍紫色,直徑4-4.5cm,外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內花被裂片條形或狹披針形;雄蕊3,長約1.5cm;花柱分枝扁平,與內花被裂片等長;子房長約5mm。蒴果圓球形,直徑0.8-1cm,有6條明顯的棱?;ㄆ?-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緣、林中曠地,多成片生長。
【性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瀉下行水。主水腫;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研末。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的功能。主治咽喉腫痛、黃疸、肝炎、通便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單花鳶尾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單花鳶尾。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單頭紫菀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單頭紫菀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喉風草、百條根、牛舌草、打風草、野白菊
【來源】為菊科植物 陀螺紫菀 的 全草 。夏、秋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基部帶紫紅色,有縱棱,并疏生短毛?;咳~花后雕落;中部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12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呈圓耳狀,無柄,半抱于莖,邊緣具細齒,兩面具短硬毛。頭狀花序單生于莖的上部葉腋;總苞倒圓錐形,苞片多層,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邊緣略帶紅色;花雜性,舌狀花雌性,白色或略帶碧紫色;管狀花兩性,黃色。瘦果倒卵形,冠毛白色?;ㄆ?~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低山坡、丘陵疏林下、灌叢中及路邊草地。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痢,止癢。
【附方】①治感冒發(fā)熱:單頭紫菀全草五錢。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上面對單頭紫菀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單頭紫菀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單頭紫菀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檸條的簡介
檸條,又叫毛條、白檸條,為豆科錦雞兒屬落葉大灌木飼用植物,根系極為發(fā)達,主根入土深,株高為40-70厘米,最高可達2米左右。老枝黃灰色或灰綠色,幼枝被柔毛。羽狀復葉有3-8對小葉;托葉在長枝者硬化成長刺,長4-7毫米,宿存;葉軸長1-5厘米,密被白色長柔毛,脫落;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圓形,長3-10毫米,寬4-6毫米,先端圓或銳尖,很少截形,有短刺尖,基部寬楔形,兩面密被長柔毛。
花梗長10-16毫米,關節(jié)在中部以上,很少在中下部;花萼管狀鐘形,長7-12毫米,寬5-6毫米,密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花冠黃色,長20-25毫米,旗瓣寬卵形或近圓形,瓣柄為瓣片的1/4-1/3,翼瓣長圓形,先端稍尖,瓣柄與瓣片近等長,耳不明顯;子房無毛。莢果披針形或長圓形狀披針形,扁,長205-305厘米,寬5-6毫米,先端短漸尖。 檸條葉簇生或互生,偶數(shù)羽狀復葉。葉軸、托葉脫落或宿存而硬化成針刺?;▎紊?蝶形花冠,黃色,少有帶紅色。莢果橢圓形或腎形,膨脹或扁干,頂端尖。
種子橢圓形或球形。樹皮黃灰色、黃綠色或黃白色;種子紅色?;ㄆ?-6月。果期7月。
適生長于海拔900-1300米的陽坡、半陽坡。主要分布于中國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等地。
檸條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根:微辛,溫。全草和花:甘,溫。
功能主治:全草和花:滋補養(yǎng)血。種子:止癢,殺蟲。主治高血壓,頭暈:檸條花4錢,黃蓬花3錢,水煎服,每日2次;或鮮檸條根0.8-1兩,水煎服。心慌,氣短,四肢無力,疲乏:檸條根3-5錢,蘑菇2錢,水煎服。月經不調:全草15-25克,水煎服。神經性皮炎,牛皮癬,黃水瘡:檸條籽熬油外搽,或將檸條籽燒炭存性,研末撒于瘡面。
應用:
1、治月經不調。檸條全草,水煎服。
2、治宮頸癌,乳腺癌。檸條二至四兩,水煎服,每日一劑;同時用檸條液沖洗陰道,或用檸條注射液局部封閉,每日一次,使癥狀有所緩解。
檸條的市場信息
1、檸條的價格
檸條種子報價50元。
2、檸條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本品多皺縮?;ㄝ噻姞?長7-12mm,萼齒三角形;花冠蝶形,黃色,長20-25mm,旗瓣寬卵形或近圓形,瓣柄為瓣片的1/4-1/3,翼瓣長圓形,先端稍尖,瓣柄與瓣片近等長,耳不明顯,子房無毛。
3、檸條的保存方法
檸條種子成熟不一致,因種類、地區(qū)、地形以至同一株上不同的方向等成熟有先后之分。因此,一般多分期采收。成熟的種子是莢果果皮變硬稍干,種子無漿并能分成豆瓣,呈現(xiàn)出種子成熟時所固有的色澤。采收以手摘英果的方式進行。采收莢果后應及時干燥、脫粒。種子應放置在通風干燥下保藏。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黑漢條,那么黑漢條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羊食子、羊屎條、灰貓條
【來源】忍冬科莢蒾屬植物 黑漢條 Viburnum utile Hemsl.,以 根、全株 入藥。四季可采,以9~10月采根或全株較好,鮮用或曬干。
【性味】酸、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活絡,涼血止血。用于痢疾,痔瘡出血,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黑漢條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黑漢條的食用也要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參條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參條進行一番了解。
【英文名】panax ginseng C.A.Mey
【別名】人參條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shù)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小葉柄長1-3cm;小葉片披針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葉較小,長2-4cm,寬1-1.5cm,上部3小葉長4.5-15cm,寬2.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沿葉脈有稀疏細剛毛,下面無毛。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花梗長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圓球形;花小,直徑2-3mm;花萼綠色,5齒裂;花瓣5,淡黃綠色,卵形;雄蕊5,花絲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離。果實為核果狀漿果,扁球形,直徑5-9mm,多數(shù),集成頭狀,成熟時呈鮮紅色,種子2顆,乳白色,直徑4-5mm,扁平圓卵形,一側平截?;ㄆ?-6月,果期6-9月。
【功能主治】補氣;生津止渴。主體虛乏力;津傷口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只是介紹了參條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重影響,學習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糯米條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Chinese Abelia
【別名】茶條樹、小榆蠟葉、小垛雞、山柳樹、毛蠟葉子樹、水蠟、白花樹
【來源】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糯米條的莖葉。
【原形態(tài)】糯米條 薄葉多分枝灌木,高達2m。嫩枝被微毛,紅褐色,老枝樹皮縱裂。葉對生,有時3枚輪生;葉柄長1-5mm;葉片圓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長2-5cm,寬1-3.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稀疏圓鋸齒,上面疏被短毛,下面沿中脈及側脈的基部密生柔毛。聚傘花序生于小枝上部葉腋,由多數(shù)花序集合成一圓錐花簇;總花梗被短柔毛,果期光滑;花芳香,具3對小苞片;萼筒圓柱形,被短柔毛,稍扁,具縱條紋,萼檐5裂,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約5mm,果期彎紅色;花冠白色至粉紅色,漏斗狀,長1-1.2cm,外具微毛,裂片5,圓卵形;雄蕊4,伸出花冠;花柱細長,柱頭圓盤形。果長約5mm,具短柔毛,冠以宿存而略增大的萼裂片。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于海拔170-1500m的山地。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濕熱痢疾;癰疽瘡癤;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流石破天驚;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生品搗汁。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茶條樹,江西、湖廣山坡極多。叢生,高尺許,赭莖,近根有刺。附莖對葉,葉如郁李葉而短小。梢端開五瓣小筒子花,似芫花而白,未開時作赭色筒子,一簇百余,不甚鮮明,夏開,至深秋猶有之。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糯米條以及糯米條的特點,可以知道糯米條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在現(xiàn)代生活中,對于各種中草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條參是很常見的一種,那么究竟條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們一塊來看看。
【別名】雪條參、紅條參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傘狀絹毛菊的根。
【原形態(tài)】傘狀絹毛菊 多年生草本,肉質,高5-18cm;具木質根狀莖。葉柄具疏長硬毛;基生葉多數(shù),暗紫紅色,下部葉卵形,上部葉披針形或條形,長3-12cm,寬0.8-5cm,先端圓鈍,具短絨毛或無毛,邊緣具鋸齒,葉片下部有時具小裂片。頭狀花序密集,梗長1.5-8cm,具1-4小葉或披針形苞片;總苞長15-20mm;外層總苞片2-4,寬條形,與內層等長或稍短,內層總苞片10-15,披針形,先端急尖,邊緣膜質,具疏硬毛或無毛;舌狀花黃色,長12-20mm,舌片先端5齒裂,筒部長5.5-9mm。瘦果,狹長圓形,暗褐色,長3-6mm;冠毛白色?;ü?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400-3900m的高山、草地或石坡。
【性味】味苦;甘;性溫
【功能主治】補益氣血。主身體虛弱;頭暈;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雖然條參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