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岡哇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對于下岡哇,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沒有聽說過也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下岡哇。
【別名】展毛翠雀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展毛翠泠花和大通翠雀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高約30-40cm,基部之上稍密被反曲和開展的白色長柔毛,通常具分枝?;~和近基部葉有稍長柄;葉柄長8-12cm,被開展的柔毛;葉片圓五角形,寬5-6.5cm,3全裂近基部,中央全裂片楔狀菱形,3深裂,二回裂片有1-2人狹卵形或條狀披針形小裂片,側(cè)全裂片扇形,不等2深裂,深裂片又二回細(xì)裂,上面疏被短伏毛,下面沿脈有少許柔毛。復(fù)總狀花序有多數(shù);軸有少許開展的柔毛或近無毛;基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線形或鉆形;花梗長1.5-5cm,被柔毛或無毛;小苞片生形,長0.9-1.8cm,深藍(lán)色或淡藍(lán)色,瓣片寬倒卵形,先端近全緣,或微凹,偶有2裂至中部,腹面基部之上有黃色髯毛;雄憶多數(shù),花絲無毛;心皮3,密被長柔毛。蓇葖果長約1cm。種子四面體形,長約2mm,沿棱有狹翅。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2500-4200m的高山 草地。
【性狀】性狀鑒別:莖圓柱形,較細(xì)弱,少分枝,疏被柔毛,質(zhì)脆,中空。葉多皺縮破碎,濕展后完整者呈心狀五角形,三全裂,全裂片二至三回探裂,末回裂片條狀披針形,疏被柔毛,基生葉和近基部葉具長柄?;ㄋ{(lán)色至藍(lán)紫色,花梗頂端柔毛較密,萼距鉆形,長于萼片,氣微、味微酸略苦。
【化學(xué)成份】展花翠雀花根含展毛翠雀堿(glabredelphine),良定翠雀堿(tatsiensine)。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止痢。主濕熱痢疾;腸炎腹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
【制劑】散劑。
【附方】七味翠雀散:展毛翠雀250g,圓柏子175g,翼首草200g,節(jié)裂角茴香175g,紫菀150g,多腺懸鉤子150g,水柏枝(如缺,可用訶子代)200g。粉碎成細(xì)粉,混勻即得??芍紊俑固弁矗瑸a血,食欲不振,體力衰敗。用于赤痢病??诜看?g,每日2~3次。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下岡哇已經(jīng)有更加深刻的認(rèn)識了吧?其實(shí)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nèi)チ私馑趴梢愿鶕?jù)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固下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固下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qiáng)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固下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蒼術(shù) 肉果(煨)破故紙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虛久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飲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八
【處方】龍骨240克(煅)蒲黃240克(炒黑)
【制法】上藥為末,蜜丸。
【功能主治】治孕婦溺血,久不能止,脈虛澀者。
【用法用量】生地汁下9克。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當(dāng)歸2兩,鹿角霜4兩,茯神1兩5錢,龍骨(煅)1兩5錢,阿膠(蛤粉炒)1兩5錢,川芎7錢,杜仲(鹽水炒)2兩,香附(醋炒)8錢,甘草(炙)1兩,補(bǔ)骨脂(鹽水炒)6錢。
【制法】上為末,以山藥5兩研末,開水泡糊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血道虛滑,不時下漏。
【用法用量】每服7-8錢,早晨酒送下。
【摘錄】《會約》卷十四
【處方】蒼術(shù)1兩,肉豆蔻(煨)1兩,破故紙1兩。
【制法】上為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久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
以上就是對固下丸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固下丸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潤下丸,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南星30克 半夏60克(各依橘紅制法)黃芩30克 黃連30克 甘草(炙)30克 橘紅250克(以鹽15克,水化拌令得所,煮干焙燥)
【制法】為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治痰火內(nèi)郁,咳嗽痰黃,胸膈痞悶,脈滑而沉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湯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處方】陳皮(去白,淡鹽水浸泡,刮,銼,炒)6克 枳殼(炒)桔梗 大半夏(姜湯泡七次)甘草 蘇子(炒)萊菔子(炒)白茯苓各3克
【制法】上為末,神曲糊丸,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咳嗽,痰甚氣弱,不可用攻下藥者。
【用法用量】每次1~2克,白湯下。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四
【處方】南星30克 半夏90克 黃芩 黃連各30克 橘紅15克 白礬9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姜汁、竹瀝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治痰火郁于腸胃,脈滑而沉,變生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溫開水送下。
【摘錄】《證治匯補(bǔ)》卷二
通過本篇文章對潤下丸的相關(guān)介紹,我們可以詳細(xì)的了解到潤下丸對疾病癥狀的緩解。如果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效果不明顯,可以及時的接受治療并咨詢醫(yī)師的建議。在日常堅持鍛煉也是能夠緩解疾病的癥狀的。
斷下散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diǎn)陌生的,其實(shí)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熟干地黃(洗,焙)、當(dāng)歸(洗,焙)、川芎、赤芍藥、黃連(去須)、槐花(炒)、罌粟殼(微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久新血痢,日夜無度。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加粟米1撮,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干姜、地黃、當(dāng)歸、赤芍藥、川芎、黃連、槐花、罌粟殼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久新血痢,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加粟米1撮,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二
看完了本文對斷下散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xué)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shí)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葉下珠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葉下珠簡單的介紹一下。
【別名】珍珠草、葉下珍珠、葉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
【來源】為大戟科油柑屬植物 葉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全草,去雜質(zhì),曬干。
【性味】微苦、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明目,消積。用于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jié)石,腸炎,痢疾,小二疳積,眼角膜炎,黃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傷口周圍。
【備注】(1)治療腸炎腹瀉及細(xì)菌性痢疾,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配合老鸛草一兩同用。在治療夜盲癥時,可用鮮草一兩至二兩,加鴨肝二、三個同燉湯,熟后,吃鴨肝及湯。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葉下珠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葉下珠應(yīng)根據(jù)自身的實(shí)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柴胡下熱湯由于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混合而成,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備受人們關(guān)注。那么到底柴胡下熱湯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為了讓您更加詳細(xì)的了解柴胡下熱湯,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為您詳細(xì)的介紹一下。
【處方】柴胡3兩,黃芩3兩,澤瀉3兩,升麻3兩,芒消3兩,玄參6兩,淡竹葉(切)1升,生地黃(切)1升,干姜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肝勞。熱悶,關(guān)格不通,精神不守,氣逆上胸,熱炎炎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平旦分3服。
【注意】忌蕪荑。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在通過上文對柴胡下熱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jìn)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所有的藥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項(xiàng)和適用人群后,才可以進(jìn)行服用。對于中藥方劑斷下湯來說也是一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赤石脂15克 龍骨180克 當(dāng)歸6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滑泄久而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雞峰普濟(jì)方》卷十三
【處方】罌粟殼(炙)14個(去瓣)草果1個(不去皮,炒)白術(shù)3克 甘草(炙)1.5克 茯苓3克
【制法】上銼為散,作一劑。
【功能主治】主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7片,大棗7個,煎至300毫升,分二次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處方】人參2兩(去蘆頭),烏賊魚骨2兩(燒灰),當(dāng)歸(洗,焙)2兩,熟干地黃(洗,焙)1兩,艾葉(醋炒)1兩,川芎7錢半,阿膠(蛤粉炒成珠子)7錢半,干姜半兩(炮)。
【功能主治】沖任氣虛,崩中漏下,經(jīng)脈不調(diào),每遇月候?qū)⑿?,臍腹腰腳先痛,漸減飲食,四肢乏力及帶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處方】茯苓1錢,白術(shù)1錢,甘草半錢,草果(連皮)1枚,大罌粟殼14枚(去筋萼,剪碎,醋浸,炒燥),木香半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分作2服,每服加生姜5片,大棗3個,大烏梅3個,食前煎服。
【摘錄】《直指》卷十四
【處方】罌粟殼(炙,去瓣)14個,草果1個(不去皮,炒),白術(shù)1錢,甘草(炙)半錢,茯苓1錢。
【制法】上為散,作1劑。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
【用法用量】水1大碗,加生姜7片,大棗7個,煎至1大盞,分2服,空腹服。
【摘錄】《三因》卷十二
【處方】赤石脂5錢,龍骨6兩,當(dāng)歸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滑泄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三
【處方】草果(連皮)1個,白術(shù)1錢,茯苓1錢,甘草半錢。
【制法】上(口父)咀,用大罌粟殼14枚,去筋膜并萼蒂,剪碎用醋淹,炒燥為粗末,同前作1劑。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及休息痢疾。
【用法用量】水2大盞,加生姜7片,大棗、烏梅各7個,煎至1大盞,分2服服之。
【摘錄】《易簡方》
斷下湯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jī)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斷下丸。
【處方】神曲(微炒)吳茱萸(綠色者,泡洗七遍)各30克
【制法】上二味,為細(xì)末。用米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暴瀉。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百一選方》卷六
【處方】枯白礬60克 華陰細(xì)辛45克(去枝、葉、土,凈稱)訶子皮60克 干姜90克(炒,銼)龍骨90克 赤石脂90克(桃花色者,火煅)黑附子(炮裂,去皮,尖,不辣者)30克 酸石榴皮(用好醋浸軟,炒令干)60克 牡蠣(用鹽泥封固,火煅通赤為度)60克
【制法】上研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泄瀉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時用濃煎陳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八引《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處方】香連丸加訶子、龍骨、烏梅。
【功能主治】久痢滑脫。
【摘錄】《退思集類方歌注》
【處方】神曲1兩(微炒),吳茱萸(綠色者揀凈,泡洗7遍)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酸米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暴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神曲丸”。
【摘錄】《百一》卷六引孫盈仲方
【處方】白龍骨1兩,干姜1兩,白茯苓1兩,牡蠣1兩,伏龍肝1兩,黃耆1兩(生),厚樸1兩,烏梅肉1兩,黃牛角腮1兩(燒灰),海螵蛸1兩,赤石脂(炒,淬醋,研)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dú)馓撊?,漏下五色,淋瀝不斷。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霜梅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二一
【處方】頭二蠶沙(炒)3兩,黃荊子(炒)2兩,海螵蛸(研,去甲)1兩,樗根白皮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燥中宮之濕。主濕熱白崩。
【用法用量】午后服。
【摘錄】《婦科不謝方》
【處方】杞子1兩,覆盆子1兩,車前子1兩(炒),煅龍骨1兩,煅牡蠣1兩,黨參1兩,茯苓1兩,淮山藥1兩,杜仲1兩(酒炒),柴胡1兩,赤石脂1兩,生地黃1兩,棉花子仁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2-3錢,白術(shù)泡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通過以上介紹,對斷下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斷下丸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下蟲丸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下蟲丸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苦楝根皮(酒浸,焙)貫眾 木春 桃仁(浸,去皮,焙)蕪荑(焙)雞心檳榔各6克 鶴虱(炒)3克 輕粉1.5克 干蝦?。ㄖ私梗?克 使君子(略煨,取肉)50枚
【制法】上藥為末,飛面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疳蛔諸蟲。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天明時用清肉汁送下。
【摘錄】《直指小兒方》卷三
【處方】苦楝皮(去外粗皮,用根皮為上,樹皮次之)
【制法】上一味為末,面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蟲積。
【用法用量】如欲服藥,宜戒午飯,輔時預(yù)食油煎雞卵餅一二個,待上床時,滾白湯化下二丸。至五更取下異蟲為效。
【摘錄】《征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八
看了上文對下蟲丸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shí)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biāo)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yán)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qiáng)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jī)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guān)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葉下紅這種藥材。
【別名】細(xì)黃金稍、白骨丹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線萼金花樹的枝葉。
【原形態(tài)】灌木,高1-2m。莖圓柱形,分枝多,幼枝密被微柔毛及黃色小腺點(diǎn)。葉對生;葉柄長3-28mm,密被微柔毛及小腺點(diǎn);葉片紙質(zhì),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4-19cm,寬1.5-7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具細(xì)波狀齒,葉上面無毛,下面被黃色小腺點(diǎn);基脈5條,花兩性,4數(shù);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被微柔毛及小腺點(diǎn);花梗長1-3mm;花萼漏斗形,具四棱,長約5mm,密被小腺點(diǎn),裂片線狀三角形,長1-1.5mm;花瓣紫紅色,卵形,近圓形至倒卵形,長約2.5mm;雄蕊4,花絲長7-10mm,被微柔毛,花藥線形,長約8mm,彎曲,基部呈羊角狀叉開;子房半下位,卵形,先端具4小突起,被小腺點(diǎn)。蒴果橢圓形,4縱裂,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長約5mm,直徑約4mm,被小腺點(diǎn),先端常冠宿存萼片?;ㄆ?-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或水旁。
【性狀】性狀鑒別:莖枝圓柱形,幼枝密被微柔毛及黃色小鱗片。葉對生,黃褐色,多皺縮破碎,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或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長4-14cm,寬1.5-5cm,全緣或具細(xì)波狀齒。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通經(jīng);解毒。主水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傷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葉下紅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葉下紅應(yīng)根據(jù)自身的實(shí)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葉下花因?yàn)橛兄邇r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jìn)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jìn)行了解,你準(zhǔn)備好了嗎?
【別名】追風(fēng)箭
【來源】為菊科兔耳風(fēng)屬植物 白背兔耳風(fēng) Ainsliaea pertyoides Franch. var. albo-tomentosa Beauv.,以 全草 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除濕止痛,行氣活血。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淋巴結(jié)炎;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備注】(1)另有報導(dǎo),本品之根,可治哮喘。用法:葉下花根1兩,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加紅糖少許為引,連服數(shù)劑。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葉下花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青灰葉下珠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青灰葉下珠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青灰葉下珠的功效與作用進(jìn)行認(rèn)識。
【英文名】all-grass of Greyblue Leaf-flower
【來源】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青灰葉下珠的根。
【原形態(tài)】形式青灰葉下珠 落葉灌木,高2-4cm。枝無毛,小枝細(xì)弱。葉互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長2-3cm,寬1.4-2cm,先端具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ù厣谌~腋;單性,雌雄同株;無花瓣;雄花數(shù)朵至10余朵簇生,萼片5-6;雌花通常1朵,生于雄花叢中,子房3室,柱頭3。漿果球形,直徑6-8mm,紫黑色,具宿存花柱;果柄長4-5mm。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800m的山坡疏林內(nèi)或林緣。
【性味】辛;甘;溫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健脾消積。主風(fēng)濕痹痛;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小兒疳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青灰葉下珠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jìn)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青灰葉下珠運(yùn)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