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貝母蘭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彪S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卵葉貝母蘭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卵葉貝母蘭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我們可以采用卵葉貝母蘭來治療很多疾病,還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卵葉貝母蘭的不同藥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小問題。
【別名】有瓜石斛
【來源】蘭科貝母蘭屬植物 卵葉貝母蘭 Coelogyne occultata Hook. f.,以 全草 入藥。秋季采收,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滋陰益腎,養(yǎng)胃生津。用于熱病傷津,潮熱,盜汗,遺精,腰酸無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雖然卵葉貝母蘭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ys630.COm精選閱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貝母蘭。貝母蘭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貝母蘭的相關(guān)知識。
【別名】止血果(《文山中草藥》),石巴蕉、對葉果、果上葉(《云南中草藥選》),小綠芨(《全展選編·外科》)。
【來源】為蘭科植物 傘房貝母蘭 的 假鱗莖 或 全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30厘米。氣生根須狀,淺黃褐色。莖橫走,分節(jié),呈竹鞭狀,節(jié)上生球狀假鱗莖,肉質(zhì),卵形,有棱,直徑15~30毫米,綠色,光滑無毛。每一假鱗莖頂端生葉兩片,革質(zhì),厚而脆,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5厘米,寬2~3厘米,全緣,兩面平滑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梗上有數(shù)枚鞘狀苞片;花白色,直徑約3厘米,左右對稱,唇瓣上有黃斑。果長橢圓形,長約2厘米,具三棱。種子細(xì)小,黃色,鋸屑狀?;ㄆ诖杭?。
【生境分布】生于雜木林中陰濕的巖石上或附生于樹干上。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性味】辛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止血定痛,接骨。治支氣管炎,感冒,骨折,軟組織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爛或研末敷。
【附方】①治支氣管炎,感冒:每用全株五錢至一兩,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貝母蘭,貝母蘭有著怎樣的功效。貝母蘭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對于卵葉寄生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卵葉寄生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卵葉寄生的相關(guān)知識吧。
【別名】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蘿寄生、楓木寄生、雜寄生、寄生
【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卵葉梨果寄生的帶葉莖枝。
【原形態(tài)】灌木,高約1m。嫩枝、葉、花序和花均密被銹色疊生星狀毛和星狀毛;小枝灰色,無毛,具皮孔。葉對生或近對生,革質(zhì);葉柄長6-12mm,被毛;葉片卵形、卵圓形或長卵形,長6-llcm,寬4-7cm,先端圓鈍,有時鈍尖頭,基部圓形,有時淺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星狀毛或無毛,側(cè)脈4-5對,在上面明顯。總狀花序,2-3個胞生或生于小枝已落葉腋部,花序梗和花序軸共長l- 2.5cm,具花7-14朵;花紅褐色或黃褐色;花梗長l-2mm;苞片卵形,花托陀螺狀,長約3mm;副等環(huán)狀,全緣;花冠花蕾時管狀,長且-1.3cm,下半部稍膨脹,頂部卵球形,開花時頂部4裂,裂片近匙形,長3-5mm,反折;花柱線狀,柱頭近頭狀。漿果梨形,黃色,長9-10mm,直徑約3mm,果皮被星狀毛?;ㄆ?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1100m的低山或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油茶、木油桐、木波蘿、白飯樹、普洱茶等植物上。
【性味】辛; 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化痰止咳;解毒。主風(fēng)濕痹痛;咳嗽;痢疾;睪丸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祛風(fēng)濕、消炎的功能。用于痢疾,小兒睪丸炎。
【摘錄】《中華本草》
了解了卵葉寄生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識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過程中運用科學(xué)的方法,讓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對于卵葉水芹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卵葉水芹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水芹、水川芎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卵葉水芹的全草。
【原形態(tài)】卵葉水芹 多年生粗壯草本,高50-70cm。莖下部匍匐,上部直立,分枝,有棱,被柔毛。葉片輪廓廣三角形或卵形,長7-15cm,寬8-12cm,二回三出式羽狀復(fù)葉,末回裂片鞭狀卵形或長圓形,長3-5cm,寬1.5-2cm,先端長漸尖,邊緣有尖鋸齒,兩面無毛。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和側(cè)生,花序梗長16-20cm;無總苞;傘輻10-24,直立或開展;小總苞片披針形;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基圓錐形,花柱直立。雙懸果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4mm,寬約2mm,側(cè)棱隆起,木栓質(zhì),分生果橫剖面半圓形,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ㄆ?-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400-4000m的山谷、林下、水溝旁草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多皺縮成團。莖多分枝,有柔毛。葉多皺縮,完整葉呈卵形至矩圓形,長3-15cm,寬5-12cm,二回三出式羽狀復(fù)葉,小葉鞭狀卵形或長圓卵形,長4-5cm,寬1.5-2cm,先端漸尖或尾尖,邊緣有尖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5-14cm,氣香,味淡。
【功能主治】補氣益血;止血;利尿。主氣虛血虧;頭目眩暈;水腫;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卵葉水芹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卵葉水芹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蚌蘭葉在我們的生活中蚌蘭葉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蚌蘭葉是什么?
【別名】紅蚌蘭葉(廣東中藥》Ⅱ)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 紫萬年青 的 葉 。春、秋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紫萬年青,又名:紫蒀、紫蘭、紅面將軍、血見愁。
【生境分布】多栽培供觀賞。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去瘀。治肺熱燥咳,吐血,便血,尿血,痢疾,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廣東中藥》Ⅱ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蚌蘭葉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蚌蘭葉應(yīng)用起來。
卵葉娃兒藤是一種中藥,卵葉娃兒藤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藥物都是用卵葉娃兒藤作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卵葉娃兒藤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別名】三十六蕩、三十六根、雙飛蝴蝶、老虎須、落地金瓜、藤細(xì)辛
【來源】蘿藦科娃兒藤屬植物 卵葉娃兒藤 Tylophora ovata (Lindl.)Hook ex Steud.,以 根 或 全草 入藥。華南地區(qū)全年可采,長江以南地區(qū)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性味】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散瘀止痛,止咳定喘,解蛇毒。用于風(fēng)濕筋骨痛,跌打腫痛,咳嗽,哮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鮮根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及體弱者忌用。
【備注】(1)全草有毒。服用過量后, 中毒癥狀 為頭暈眼花,嘔吐,四肢無力,麻木,嚴(yán)重者呼吸困難,心跳由強變?nèi)酰詈笠蛐奶V苟劳觥? 急救方法: 先用高錳酸鉀洗胃,注射鹽酸去水嗎啡,口服硫酸鎂,并迅速給予必要救治。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對中藥卵葉娃兒藤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卵葉娃兒藤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寬卵葉山螞蝗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寬卵葉山螞蝗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假山綠豆。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寬卵葉山螞蝗的全株。
【原形態(tài)】寬卵葉長柄山螞蝗 小灌木,高約1m。莖纖細(xì),有柔毛。葉柄長6-13cm,有毛;托葉狹三角形,先端尖;葉4-7叢生于莖中下部;三出復(fù)葉,頂生小葉寬卵形或卵形,長4.5-12cm,寬3-7.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兩面有短柔毛,?cè)生小葉小,略斜。圓錐花序腋生,長達(dá)90cm,有疏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梗長約3mm,結(jié)果時增長;花萼寬鐘狀,萼齒寬三角形,有疏毛;花冠粉紅色,長約5mm;雄蕊10,單體。莢果長達(dá)2cm,莢節(jié)1-2,半三角狀倒卵形,有密生的鉤狀毛?;ㄆ?-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1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緣。
【性狀】性狀鑒別 小枝細(xì)圓柱形,具棱角,有柔毛,可見具長柄的掌狀復(fù)葉4-7枚聚生。小葉3,寬卵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兩側(cè)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淺波狀,表面枯綠色,具短柔毛。質(zhì)脆。有時可見莢果,長可達(dá)2cm,寬3.5mm,具2節(jié),背部彎,密具帶鉤的小毛,節(jié)深凹至腹縫線,果柄長7-10mm。氣特異。
【性味】味微苦;性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利濕退黃。主風(fēng)熱感冒;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熱解表,祛風(fēng)活血的功能。用于風(fēng)熱感冒。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寬卵葉山螞蝗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yuǎn),可以放心食用。
卵葉鱗始蕨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卵葉鱗始蕨的相關(guān)。
【英文名】Ovate-leaf Lindsaea
【別名】金花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鱗始蕨科植物卵葉鱗始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陸生蕨類,植株高可達(dá)57cm。根莖橫走,密被紅褐色鉆形鱗片葉近生;葉柄四棱形,長達(dá)25cm,栗色至暗栗色,有光澤;葉片草質(zhì),一或二回羽狀,長方形,若為二回羽狀則呈線狀披針形,長約30cm,寬約3cm,如基部二回羽狀則寬約8cm;羽片26對以上,基部的對生,上部的互生,遠(yuǎn)離,斜展,具短柄,卵狀三角形,長1-1.5cm,寬1-1.2cm,先端急尖,鈍頭,基部心形,多少不對稱,邊緣有嚙蝕狀細(xì)牙齒,基部1-2對羽片常為二回羽狀,長達(dá)10cm,寬約1.5cm,有小羽片7-12對,下部的卵圓形,頂部羽片不分裂,急尖;葉軸四棱形,光滑;葉脈二叉分枝。孢子囊群線形,沿葉的上緣和外緣連續(xù)著生,囊群蓋線形,膜質(zhì),棕色,全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230m的灌叢中。
【性味】淡;澀;涼
【歸經(jīng)】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止血。主痢疾;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淡、澀、性涼。有止血、止癢、止痢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痢疾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就是卵葉鱗始蕨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卵葉鱗始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你知道獨葉山蘭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別名】山茨菇、小白芨、山慈菇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小山蘭的假鱗莖。
【原形態(tài)】小山蘭,多年生附生草本。假鱗莖扁球形,數(shù)個相連,生于纖細(xì)的根狀莖上,干后淡黃色,稍透明,具1-2圈環(huán)紋,被稀疏纖維,頂生1葉。葉片狹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5cm,寬2.5cm,先端急尖,基部收窄成短柄。花草頂生于假鱗莖上,長達(dá)50cm,被3枚筒狀鞘;總狀花序具多數(shù)花,小苞片小;花黃褐色,花被張開;萼片近等大,中萼片狹長圓形,長約8mm,側(cè)萼片鐮狀長圓形;花瓣比萼片稍短窄;唇瓣3裂,側(cè)裂片近三角形,中裂片近腎形;蕊柱纖細(xì),在基部擴大。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谷灌叢下或混交林下。
【性味】味甘;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癰腫疔毒;瘰疬;蛇咬傷;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獨葉山蘭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yuǎn),可以放心食用。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認(rèn)為,倒卵葉五加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倒卵葉五加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rèn)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別名】老虎刺、蛇不過、倒刨牛、母豬刺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倒卵葉五加的根或莖。
【原形態(tài)】直立灌木。小枝無毛,節(jié)上有刺1-2個;刺細(xì)長下彎,基部不膨大。葉有5小葉,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細(xì)長,長2.5-5cm,有時枝上部的近于無柄,無毛,無刺;小時片倒卵形,長2.5-5cm,寬1.5-2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下面黃綠色或灰白色,邊緣近全緣或先端有數(shù)個鋸齒,側(cè)脈約4對,網(wǎng)脈上面下陷;無小葉柄或幾無小葉柄。傘形花序1-2個或幾個頂生在長枝上或短枝上,直徑3-4cm,有花多數(shù);總花梗、花梗均無毛;萼無毛,邊緣有5小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先端尖,開花時反曲;雄蕊5;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果實橢圓狀卵球形,有5棱,花柱宿存?;ㄆ?-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灌叢和山坡路邊。
【化學(xué)成份】含多種生理活性成分,如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丁香甙(syringin),黃酮甙,多糖類等。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補腎寧心;舒筋活絡(luò)。主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陽痿;失眠多夢;健忘;風(fēng)寒濕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倒卵葉五加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倒卵葉五加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