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枝問荊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從古至今,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密枝問荊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密枝問荊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密枝問荊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密枝問荊的幾個方面。
【別名】小筆筒草、小木賊、筆筒草、馬浮草、馬尾草、眉毛草、接續(xù)草、別合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賊科植物散生問荊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高可達60cm。根莖橫走,黑色,節(jié)和根有黃棕色長毛。莖綠色,直徑2-3mm,分枝多而細密,主枝有棱脊6-10條,棱脊上有1行小疣狀突起。葉退化,輪生,鞘筒狹長,鞘齒披針形,先端尾狀,背部有2棱脊,棱上有小疣狀突起,鞘齒不脫落。側枝纖細,有棱脊4-8條。孢子囊穗圓柱形,長1-4cm,先端鈍,成熟時柄伸長。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空曠潮濕的沙土地上。
【性狀】性狀鑒別 莖長20-50cm,基部分枝,各分枝中空,有棱脊6-20條,粗糙,每節(jié)有細而密的輪生小枝。葉退化,下部聯(lián)合成鞘,鞘片背上有棱脊2條,鞘齒短三角形,黑色,不脫落。氣微,味淡。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明目退翳;接骨。主感冒發(fā)熱;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翳膜遮睛;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密枝問荊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yS630.Com相關推薦
林問荊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英文名】Branched Wood Horsetail,F(xiàn)orest Horsetail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賊科植物林問荊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莖細,黑褐色。春季孢子囊穗的莖褐色,不分枝,有輪生鐘形葉鞘。葉鞘齒膜質(zhì),紅褐色,每2-3齒連接成3-4寬齒,呈卵狀三角形永存。孢子囊穗長橢圓形,有梗,鈍頭,長1.2-208cm;每盾狀孢子葉下有孢子囊6-9個;孢子成熟后,其莖上又生出多數(shù)綠色輪狀分枝,孢子囊穗在脫離后,營養(yǎng)莖再數(shù)次分枝,綠色,展開,莖先端平,棱脊有2行刺狀突起,分枝的葉鞘齒狹披針形,開展。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森林草地及灌叢雜草中。
【性狀】性狀鑒別 莖長20-60cm,每棱脊有2列刺狀突起,輪生分枝發(fā)達,多為數(shù)次分枝。葉鞘齒紅褐色,每2-3齒連接成3-4寬齒,呈卵狀三角形。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全草含紫云英甙(astraglin),楊屬甙(populnin),山柰酚-3-雙葡萄糖甙(kaempferol-3-diglucoside),山柰酚-3,7-雙葡萄糖甙(kaempferol-3,7-diglucoside),山柰酚-3-蕓香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7-rhamnoside),異槲皮素(isoquercetin),槲皮素-3-雙葡萄糖甙(quercetin-3-diglucoside),槲皮素-3-雙葡萄糖-7-葡萄糖(quercetin-3-diglucoside-7-glucoside),槲皮素-3-蕓香糖-7-鼠李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7-rhamnoside),草棉甙(herbacetrin),4,5-二去氫茉莉酮酸(4,5-didehydrojasmon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祛風止痛。主咯血;尿血;淋病;痛風;風濕疼痛;癲癇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于動脈粥樣硬化,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林問荊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林問荊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槐枝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別名】槐嫩蘗(《唐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 槐 的 嫩枝 。
【化學成份】含蕓香甙。
【性味】《綱目》:"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治崩漏帶下,心痛,目赤,痔瘡,疥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浸酒或入散劑。外用:煎水熏洗或燒瀝涂。
【附方】①治崩中或赤白,不問年月遠近:槐枝,燒灰,食前酒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于槐枝的相關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槐枝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密花草。
【別名】節(jié)節(jié)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溝繁縷科植物 田繁縷 的 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7-30cm。近直立或漸升,分枝多,淡紅色,具平展的腺毛。葉對生,幾無柄;插葉長約2mm,2深裂,裂片披針形,有撕裂狀小齒;葉片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0.4-2cm,寬2-8mm,邊緣有尖銳的小鋸齒,下面有短毛。花小,多數(shù)簇生于葉腋;花梗長1-2mm;萼片5,狹卵形,長約1.2mm,先端漸尖;花瓣5,淡紅色,狹卵形,約與萼片等長;雄蕊5;花柱5,短。蒴果近球形,長1.2-2mm,裂為5瓣。種子我數(shù),極小。花期幾近全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邊或溪邊草地。
【性味】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尿路感染;癰癤;口腔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含漱。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密花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其實花椒全身都是寶的,無論是花椒本身,還是花椒的枝葉都是具有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但是很多人在生活中使用到的東西都是花椒,很少有人會想到用花椒枝來作為中藥材使用,其實這種樹枝里面也包含了花椒里面的功效和作用,不光如此還有它獨特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就可以很好的去治療一些兒童患上的疾病,只不過這種藥材大部分都是熬制成藥物來進行服用的。
1.花椒治蟲積腹痛,濕疹,陰癢?;ń酚序?qū)蛔殺蟲之功效。常與烏梅、干姜、黃柏等同用,治療蟲積腹痛,足厥逆,煩悶吐蛔等,如烏梅丸(《傷寒論》);單用煎液作保留灌腸,用治小兒蟯蟲病,肛周瘙癢;若與吳茱萸、蛇床子、藜蘆、陳茶、燒鹽同用,水煎熏洗,治婦人陰癢不可忍,非以熱湯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湯(《醫(yī)級》);單用或與苦參、蛇床子、地膚子、黃柏等,煎湯外洗,治濕疹瘙癢。
? ?
2.花椒治中寒腹痛,寒濕吐瀉?;ń沸辽卦铮肫⑽附?jīng),長于溫中燥濕、散寒止痛、止嘔止瀉。常與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療外寒內(nèi)侵,胃寒腹痛、嘔吐等癥;與干姜、人參等配伍,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等,如大建中湯(《金匱要略》);與肉豆蔻同用,可治夏傷濕冷,泄瀉不止,如川椒丸(《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
花椒的化學成分:果皮中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為檸檬烯,占總油量的25.10%,1,8-桉葉素占21.98%,月桂烯占11.99%,還含α-蒎烯,β-蒎烯,香檜烯,紫蘇烯,芳樟醇,愛草腦等。果皮還含香草木寧堿,茵芋堿,單葉蕓香品堿,脫腸草素等。
花椒的藥理作用:花椒具有抗動物實驗性胃潰瘍形成的作用;對動物離體小腸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小劑量時興奮,大劑量時抑制;并有鎮(zhèn)痛抗炎作用;其揮發(fā)油對11種皮膚癬菌和4種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死作用,其中羊毛小孢子菌和紅色毛癬菌最敏感,并能殺疥螨等。
所以當我們的胃部出現(xiàn)疾病的時候就不妨用花椒枝,因為花椒枝可以很好的去治療腹部疼痛的情況,甚至就連胃潰瘍都可以用這種藥材的,這樣中西結合的方法才會讓自己的胃部更加的健康,不會直接刺激到自己的胃黏膜的,甚至是對自己的胃部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防止再次出現(xiàn)細菌的。
柞木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具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柞木枝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體健康情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柞木枝。
【來源】藥材基源:為大風子科植物柞木的樹枝。
【原形態(tài)】柞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大,高2-10m。枝干常疏生長刺,尤以小枝為多。葉革質(zhì),互生,具柄,長3-10mm;葉片廣卵形、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8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無毛,邊緣有鋸齒;側脈4-6對。花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腋生,長1-2cm,有柔毛;萼片4-6,卵圓形;無花瓣;雄花有多數(shù)雄蕊,花盤由多數(shù)腺體組成,位于雄蕊外圍;雌花花盤圓盤狀,邊緣略成淺波狀,子房1室,有2側膜胎座;花柱短,柱頭2淺裂。漿果球形,直徑3-4mm,成熟時黑色,先端有宿存花柱。種子2(-3)顆?;ㄆ谙募尽?/p>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催產(chǎn)。主難產(chǎn);胎死腹中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柞木枝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柞木枝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卡密的簡介
卡密,中藥名。為蒺藜科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和齒葉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的果實。西伯利亞白刺(《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酸胖、哈莫兒(《內(nèi)蒙古中草藥》)。生于鹽堿灘地、河流及水渠旁、湖盆邊緣的沙地、鹽漬化的低沙地。分布內(nèi)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小果白刺分布于東北、西北以及河北、內(nèi)蒙古等地;齒葉白刺分布于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果熟時采收,曬干。具有健脾胃,益氣血,調(diào)月經(jīng)之功效。常用于脾虛食少,消化不良,氣血兩虧,身體瘦弱,月經(jīng)不調(diào)。
卡密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地上部分含降壓生物堿。
2、功效作用
卡密甘酸微咸,溫。健脾胃,滋補強壯,調(diào)經(jīng)活血。治身體瘦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腹疼痛。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研末為丸、散。
3、臨床應用
3.1、卡密治身體虛弱:卡密一兩,紅糖二錢。水煎服。或研末為丸,每服三錢。
3.2、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虛寒腰痛:卡密一兩,益母草五錢,石榴五錢,肉桂、紅花各三錢。共研細末,蜜丸二錢重,每日二次,每次服一丸。
3.3、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卡密一兩,石榴五錢,肉桂、干姜各三錢。共研細末,每日二次,每次服一錢。(性味以下出《內(nèi)蒙古中草藥》)。
3.4、《內(nèi)蒙古中草藥》:健脾胃,滋補強壯,調(diào)經(jīng)活血。主治身體瘦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腹疼痛。
3.5、《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調(diào)經(jīng)活血,消食健脾。
卡密的市場信息
1、卡密的價格
卡密的價格約為0.58元/克。
2、卡密的選購方法
灌木,高50~100厘米。莖直立或彎曲,多分枝,成叢狀,有時橫臥,小枝灰白色,先端刺狀。葉小,4~6枚,簇生于嫩枝上,倒披針形,肉質(zhì),長6~12毫米,寬2~3.5毫米;葉柄短。聚傘花序頂生,花為黃白色,花瓣及萼5片,稀為4片。果為漿果狀核果,近圓形,熟時暗紅色,果汁暗藍紫色?;ㄆ?~6月。果期7~8月。
3、卡密的保存方法
卡密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密花樹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密花樹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狗骨頭、打鐵樹、大明橘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锩芑涞娜~或根皮。
【原形態(tài)】大灌木,高2-7m。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片革質(zhì),長圓狀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7-17cm,寬1.3-6cm,先端急尖或鈍,稀突然漸尖,基部楔形,多少下延,全緣,背面中脈隆起,側脈不明顯。傘形花序或花簇生,著生于具覆瓦狀排列的苞片的小短枝上,小短枝腋生或生于無葉老枝葉痕上,有花3-10朵,苞片廣卵形,具疏緣毛;花梗長2-3mm;花長(2)3-4mm;萼片卵形,稀圓形,長約1mm,具緣毛,有時具腺點;花瓣白色或淡綠色,有時為紫紅色,基部連合達全長的1/4,花時反卷,卵形或橢圓形,具腺點,里面和邊緣密被乳頭狀突起;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著生于花冠中部,花絲極短,花藥卵形,先端常具乳頭狀突起;雌蕊與花瓣等長或超過花瓣,花柱極短,柱頭伸長,先端扁平。果球形或近卵形,直徑4-5mm,灰綠色或紫黑色,有時具縱行腺條紋或縱肋,冠以宿存花柱基部,果梗有時長達7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50-2400m的混交林中或苔蘚林中。
【性味】淡;性寒
【歸經(jīng)】腎、膀胱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乳癰;瘡癤;疹,膀胱結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用于膀胱結石。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密花樹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密馬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密馬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密馬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來源】為豆科植物 美花兔尾草 的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美花兔尾草,又名:蜈蚣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陰濕處。分布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性味】味甘,性溫平,無毒。
【功能主治】平肝補胃。治頭暈心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錢。
【附方】①治頭暈,心煩:密馬五錢,煎水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密馬,密馬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密馬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黃荊枝。
【別名】黃金條(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黃荊 的 枝條 。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消腫解毒。治感冒,咳嗽,喉痹腫痛,風濕骨痛,牙痛,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關節(jié)炎:黃金條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服。(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經(jīng)過上文對于黃荊枝的介紹,我們對于黃荊枝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黃荊枝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琉璃枝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琉璃枝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琉璃枝的幾個方面。
【別名】撓胡子、鼠李子、黑格令、臭李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小葉鼠李的果實。
【原形態(tài)】小葉鼠李 灌木,高約2m。小枝對生或近對生,紫褐色,初時被短柔毛,后變無毛,光滑,枝端及分叉處有針刺。葉對生或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葉柄長4-15mm,被細柔毛;托葉鉆狀,有微毛;葉片紙質(zhì),菱狀倒卵形或菱狀橢圓形,長1-4cm,寬1-3cm,先端鈍尖或近圓形,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或被疏短柔毛,下面淺綠色,干時灰白,無毛?;▎涡?,雌雄異株,黃綠色,通常數(shù)個簇生于短枝上;萼片4;花瓣4;雄蕊4;雌花花柱2半裂。核果倒卵狀球形,直徑4-5mm,成熟時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萼。種子長圓狀倒卵圓形,褐色,背面有長為種子4/5的縱溝?;ㄆ?-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300m的向陽山坡、草叢或灌叢中。
【化學成份】莖皮中含有黃酮類成分。
【性味】苦;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瀉下;解毒消瘰。主熱結便秘;瘰疬;疥癬;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琉璃枝,原來琉璃枝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瓊枝。
【別名】石華、石花菜、石花、海菜、草珊瑚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翎菜科植物瓊枝的藻體。
【原形態(tài)】藻體紫紅色或黃綠色,夏季藻體背面黃色,腹面紅色,軟骨質(zhì),匍匐重疊,體長10-20cm,不規(guī)則叉狀或羽狀分枝,枝上部斜立,扁平,寬3-5mm,厚1-2mm,有時枝體的下部常有圓錐形齒狀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兩側密生羽狀小枝,枝端及藻體腹面常具有圓盤狀固著器,而以腹面較多。髓部中央有密集的藻絲。四分孢子囊?guī)罘至?。囊果圓形有長柄,單生或2-3個集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大于潮線附近或在0.5-7m深處的碎、死珊瑚上,少數(shù)亦生于低潮帶的珊瑚礁石隙中。
【性狀】性狀鑒別 藻體紫紅色或黃綠色,分枝間相互附著,形成團塊狀。葉狀體背面黃色,腹面紅色,不規(guī)則叉狀分枝,枝扁平,寬3-5mm,厚約2mm。藻體一面常有圓錐形突起,兩側密生羽狀小枝,枝端常有盤狀固著器。氣腥,味咸。
【化學成份】含角叉菜膠(carrageenan),由β-,κ-,ε-,γ-,μ-,υ-角叉菜膠所組成,其主要成分是部分脫硫酸酯κ-角叉菜膠(partially desulfated κ-carrageenan),次要成分是部分脫硫酸酯μ-角叉菜膠,次要成分的多糖鏈中可能還混雜有甲基半乳糖基和丙酮酸縮醛基。
【藥理作用】對大鼠高血脂模型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性味】甘;咸;寒;無毒
【歸經(jīng)】肺;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軟堅散結;解毒。主痰熱咳嗽;癭瘤痰核;痔瘡腫痛或下血;腸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注意】中下焦虛寒者慎服,孕婦慎服。
【附方】《綱目》謂:“石花菜……狀如珊瑚,有紅、白二色”,“白者為瓊枝”。形容其枝狀如珊瑚、美玉一般,故名瓊枝。
【摘錄】《中華本草》
瓊枝在中藥中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了瓊枝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亂吃。
很多人對毛枝卷柏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毛枝卷柏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撥云丹、巖白草、土柏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毛枝卷柏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主莖直立,高達30cm。枝系三角狀卵形,小枝有白色短毛。葉二型,在枝兩側及中間各2行;側葉三角狀卵形,長2-2.5mm,寬0.5-1mm,基部上側圓形,下側貼生在枝上,先端急尖,邊緣全緣;中葉紙質(zhì),披針形,長約1.5mm,寬約0.5mm,基部上側圓形,下側貼生在枝上,先端漸尖,全緣。孢子囊穗單生于小枝頂端,長1.5-3mm;孢子葉寬卵形,長約2mm,寬約1mm,邊緣全緣。孢子囊近球形,大、小孢子囊位置不固定。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在山坡草地或林邊。
【性味】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咳。主黃疸;痢疾;肺熱咳嗽;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毛枝卷柏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shù)氖秤妹戆貙ξ覀兊纳眢w有很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