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須草[圖]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yùn)動延生!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biāo),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xì)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龍須草[圖]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龍須草[圖]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龍須草[圖]可以用來藥用也可以用來食用,而且龍須草[圖]的功效和作用是相當(dāng)全面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野席草(《綱目拾遺》),野燈芯草、馬棕根,野馬棕、野燈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鬼尖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燈心草(《安徽藥材》),水通草、秧草根(《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燈心草科植物 擬燈心草 的 全草 。9~10月間,割取地上部分,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匍匐根莖。莖青綠色,線形,高達(dá)50厘米,表面有凸起的條紋。莖上無葉,但于基部有紅棕色、淡黃色或暗黑色的鞘狀鱗葉數(shù)枚?;ㄐ騻?cè)生,成簇狀,傘形或復(fù)聚傘形,有短柄;花被6,2列,淡綠色。萼片狀;雄蕊通常3枚,著生于花被的基部;子房上位,1室,花柱不明顯,柱頭3枚,線形。蒴果長橢圓形,內(nèi)含多數(shù)種子。花期4~6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潮濕地及沼澤邊緣。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產(chǎn)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性狀】干燥的莖,呈扁壓狀細(xì)柱形或線形,長30~50厘米,直徑1~1.5毫米,先端漸尖,近基部稍粗,表面光滑,淡黃綠色,具縱直細(xì)紋理。質(zhì)堅(jiān)實(shí)而柔軟。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但不發(fā)達(dá)。氣無,味淡。以干燥均勻、帶綠色者為佳。
【性味】淡,寒。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泄熱安神。治小便赤澀,熱淋,腎炎水腫,頭昏,齒痛,鼻衄,咽痛,心煩失眠,消渴,夢遺。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
【注意】《飲片新參》:"溲多者勿用。"
【各家論述】①治尿路感染:龍須草、水前草各一兩,土茯苓三錢;或龍須草、小薊草、烏蘞莓各一兩,白茅根二兩。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內(nèi)蒙古中草藥》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龍須草[圖]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龍須草[圖]。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關(guān)閱讀
龍須參[圖]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龍須參[圖]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yuǎn),很多久遠(yuǎn)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龍須參[圖]的記載,龍須參[圖]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來源】為茄科植物 刺酸漿 的 根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莖直立,綠色,有柔毛,上部分枝。葉互生;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帶波狀,有緣毛,葉上面及葉脈上散生細(xì)柔毛,有葉柄?;ㄐ?,單生于葉腋,具柄;萼短鐘狀,5裂,稍肉質(zhì),具有刺狀突起;花冠短,鐘狀,5裂;雄蕊5,著生于花冠的基部;子房2室,胚珠多數(shù)。漿果膨大,綠色,包藏于擴(kuò)大、肉質(zhì)的宿萼內(nèi)。種子甚多,近于扁圓褐色,表面有網(wǎng)紋狀突起.花期夏季。果期秋末。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雜草中。
【性狀】根肉質(zhì),主根圓錐形,基部多分根,呈簇生狀,支根纖細(xì),干燥后淺棕色,表面有皺紋。
【功能主治】《南京民間藥草》:"作補(bǔ)藥,可治虛勞等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京民間藥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龍須參[圖]的詳細(xì)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龍須參[圖]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yàn)橹兴幍臍v史悠久且副作用小。龍須菜[圖]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龍須菜[圖]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海菜(《漳浦縣志》),線菜(《閩志》)。
【來源】為江蘺科植物 江蘺 的 藻體 。
【原形態(tài)】江蘺(《綱目》)
【生境分布】在肥沃、平靜的內(nèi)灣中生長最好。分布我國沿海各地。
【化學(xué)成份】含藻紅朊,并含膽甾醇0.0315%。
【性味】《綱目》:"甘,寒,無毒。"
【功能主治】①《綱目》:"治癭結(jié)熱氣,利小便。"
【摘錄】《*辭典》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guān)于龍須菜[圖]的相關(guān)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龍須菜[圖]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飛揚(yáng)草[圖]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jìn)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大飛揚(yáng)、大乳汁草、節(jié)節(jié)花
【來源】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 飛揚(yáng)草 Euphorbia hirta 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體有乳汁。莖基部膝曲狀向上斜升,單一或基部叢生,被粗毛,上部的毛更密,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狀長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1~3厘米,寬0.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偏斜不對稱,邊緣有鋸齒,稀全緣,兩面被毛,下面及沿脈上的毛較密;托葉膜質(zhì),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邊緣剛毛狀撕裂早落。夏季開淡綠色或紫色小花,杯狀聚傘花序多數(shù)排成緊密的腋生頭狀花序;總苞寬鐘形,外面被密生短柔毛,頂端4裂;腺體4,漏斗狀,有短柄及花瓣?duì)罡綄傥?。朔果卵狀三棱形,被貼伏的短柔毛。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山坡、山谷、路旁或叢林下,多見于砂質(zhì)土壤上。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西、廣東、四川、云南等省區(qū)。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黃酮甙類:黃鼠李甙(xanthorhamnin)、槲皮甙,兩種三萜類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此外,尚含肌醇、沒食子酸等。
【藥理作用】1、抑菌試驗(yàn):飛揚(yáng)草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微苦、微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于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附方】1、細(xì)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消化不良,腸道滴蟲:飛揚(yáng)草2~10兩。水煎,分2~4次口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飛揚(yáng)草[圖]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飛揚(yáng)草[圖]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大丁草[圖]作為一種中藥材,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中醫(yī)都是如何利用大丁草[圖]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大丁草[圖]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我們?yōu)榇蠹乙灰唤獯稹?/p>
【別名】小火草、臁草
【來源】為菊科大丁草屬植物 大丁草 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ria (L.)Sch.Bip.],以 全草 入藥。開花前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下生多數(shù)細(xì)長須根,具辛辣味,有春秋二型:春型植株較矮小,基生葉叢生,蓮座狀,有長柄;葉片橢圓狀寬卵形,長2~5.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圓鈍,基部心形,邊緣淺齒狀或基部羽裂。春夏間抽花葶,高8~19厘米,初有白色蛛絲毛密生,后漸脫落。有條形苞葉。頭狀花序單生,直徑約2厘米;邊花舌狀,淡紫色,中央花管狀,黃色。秋型植株高大,基生葉倒披針狀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廣卵形,長5~16厘米,寬3~5.5厘米,基部逐漸變窄成柄,邊緣提琴狀羽裂,頂端裂片卵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圓齒,上面綠色,下面密生白色蛛絲毛。秋季開花,僅有管狀花。瘦果紡錘形,兩端收縮。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溝谷、路旁及林下草叢中。我國南北各省區(qū)均有分布。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止咳,止血。用于肺熱咳嗽,腸炎,痢疾,尿路感染,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外用治乳腺炎,癰癤腫毒,臁瘡;燒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0.3~1兩;外用適量,研末外敷或搗爛敷患處。
【附方】外傷出血:大丁草研末,撒傷口。有一定的止血和消炎效果。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綱目》
可見,大丁草[圖]的藥用價值還是很明顯的。但是大丁草[圖]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判斷一下。
馬鞭草[圖]在我們的生活中馬鞭草[圖]因?yàn)榫哂袠O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馬鞭草[圖]是什么?
【英文名】HERBA VERBENAE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 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 地上部分 。6~8月花開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本品莖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縱溝,長0.5~1m;表面綠褐色,粗糙;質(zhì)硬而脆,斷面有髓或中空。葉對生,皺縮,多破碎,綠褐色,完整者展平后葉片3深裂,邊緣有鋸齒。穗狀花序細(xì)長,有小花多數(shù)。無臭,味苦。
【鑒別】(1)本品粉末綠褐色。莖表皮細(xì)胞呈長多角形或?yàn)轭愰L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氣孔。葉下表皮細(xì)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wèi)細(xì)胞3~5個。腺鱗頭部4細(xì)胞,直徑23~58μm;柄單細(xì)胞。非腺毛單細(xì)胞。花粉粒類圓形或類圓三角,直徑24~35μm,表面光滑,有3個萌發(fā)孔。
【含量測定】取本品粗粉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粗粉測定水分(附錄Ⅸ H 第一法)],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無水乙醇3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無水乙醇補(bǔ)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5ml,蒸干,殘?jiān)檬兔?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約2分鐘),傾去石油醚液,殘?jiān)舆m量無水乙醇微熱使溶解,轉(zhuǎn)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品溶液1μl與2μl,分別交叉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已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薄層掃描法)進(jìn)行掃描,波長:λs=525nm,λ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炮制】除去殘根及雜質(zhì),洗凈,稍潤,切段,曬干。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用于癥瘕積聚,經(jīng)閉痛經(jīng),瘧疾,喉痹,癰腫,水腫,熱淋。
【用法用量】4.5~9g。
【貯藏】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別錄》
通過本篇文章對馬鞭草[圖]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馬鞭草[圖]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馬鞭草[圖]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馬鞭草[圖]的重要性。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dāng)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蝦須草[圖]。
【別名】綠綠草、沙小菊
【來源】菊科 蝦須草 Sheareria nana S. Moore,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云南、貴州。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疏風(fēng)。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貴州草藥》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蝦須草[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蝦須草[圖]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蝦須草[圖],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
龍常草[圖]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龍常草[圖]吧。
【英文名】Manchurian Beakgrain
【別名】粽心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木科 龍常草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龍常草 多年生草本。基部具短根莖及被鱗片之芽體,須根細(xì)弱。稈直立,細(xì)弱或較粗,高70-120cm,具5-6節(jié),節(jié)間粗糙,節(jié)下具微毛。葉鞘短于節(jié)間,密被微毛;葉舌質(zhì)厚,長約1mm,先端截平或不規(guī)則的齒裂;葉處扁平質(zhì)薄,線狀披針形,下面粗糙,上面通常密被短毛,長15-30cm,寬6-20mm。圓錐花序長12-20cm。分枝直立與主軸貼生,基部者多孿生,主枝長達(dá)7cm,通常不再分枝,各具27-個小穗;小穗含2-3朵小花,長4.5-7mm,小穗軸節(jié)間被微毛,長約1.8mm;穎膜質(zhì),第1穎長1.5-2mm,具1脈,第2穎長2-3mm,具1-3脈;第1外稃長4.5-5mm,具3條明顯的脈,脈上稍粗糙,內(nèi)稃與外稃近等長,脊上部具纖毛;穎果長約4mm,黑褐色,其錐形先端呈乳黃色?;ā⒐?-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和草地。
【性味】味咸;溫;無毒
【功能主治】主輕身;益陰氣。主療痹寒濕
【各家論述】1.《名醫(yī)別錄》:生河水旁,狀如龍芻。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龍常草[圖]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龍常草[圖],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龍膽草[圖]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龍膽草[圖]能正確科學(xué)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yàn)椴煌乃幉亩际菗碛兄约邯?dú)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英文名】RADIX GENTIANAE
【別名】龍膽、苦膽草、膽草
【來源】本品為龍膽科植物 條葉龍膽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 龍膽 Gentiana scabra Bunge 、 三花龍膽 Gentiana triflora pall 或 堅(jiān)龍膽 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的干燥 根 及 根莖 。前三種習(xí)稱“龍膽”,后一種習(xí)稱“堅(jiān)龍膽”。春、秋二季采挖,洗凈,干燥。
【性狀】龍膽: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長1~3cm,直徑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莖痕或殘留莖基,周圍和下端著生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根圓柱形,略扭曲,長10~20cm,直徑0.2~0.5cm;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上部多有顯著的橫皺紋,下部較細(xì),有縱皺紋及支根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色較淺,呈點(diǎn)狀環(huán)列。氣微,味甚苦。
【鑒別】(1) 本品橫切面:龍膽 表皮細(xì)胞有時殘存,外壁較厚。皮層窄;外皮層細(xì)胞類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內(nèi)皮層細(xì)胞切向延長,每一細(xì)胞由縱向壁分隔成數(shù)個類方形小細(xì)胞。韌皮部寬廣,有裂隙。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zhì)部導(dǎo)管3~10 個群束。髓部明顯。薄壁細(xì)胞含細(xì)小草酸鈣針晶。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干燥。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歸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用于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強(qiáng)中,濕疹瘙癢,目赤,耳聾,脅痛,口苦,驚風(fēng)抽搐。
【用法用量】3~6g。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1)配以柴胡、山梔、黃芩,則清肝瀉火;配木通、車前子、澤瀉,則清利濕熱;配黃連、牛黃、鉤藤,則瀉火定驚;配茵陳、郁金、黃柏,則利濕退黃。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介紹了龍膽草[圖]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龍膽草[圖],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龍舌草[圖]。
【別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萵苣、龍爪草、海菜
【來源】水鱉科水車前屬植物 水車前 Ottelia alismoides (L.)pers.,以 全草 入藥。春夏采全草,洗凈曬干。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解毒利尿。用于肺熱咳嗽,肺結(jié)核,咳血,哮喘,水腫,小便不利;外用治癰腫,燒燙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綱目》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龍舌草[圖]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車前草[圖]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車前草[圖]吧。
【英文名】HERBA pLANTAGINIS
【來源】本品為車前科植物 車前 plantago asiatica L.或 平車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 全草 。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
【性狀】車前:根叢生,須狀。葉基生,具長柄;葉片皺縮,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或?qū)捖研?,長6~13cm,寬2.5~8cm;表面灰綠色或污綠色,具明顯弧形脈5~7條;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波狀淺齒。穗狀花序數(shù)條,花莖長。蒴果蓋
【鑒別】本品葉的表面觀:車前 上、下表皮細(xì)胞類長方形,上表皮細(xì)胞具角質(zhì)線紋。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xì)胞3~4個。腺毛頭部2細(xì)胞,橢圓形,柄單細(xì)胞。非腺毛少見,2~5細(xì)胞,長100~320μm,壁稍厚,微具疣狀突起。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曬干。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歸肝、腎、肺、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用于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9~30g;鮮品30~60g,煎服或搗汁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車前初以種子入藥,始載于《本經(jīng)》,《別錄》并用葉及根?!侗静萁?jīng)集注》云:"人家路邊甚多。"《本草圖經(jīng)》云:"……今江湖、淮甸、近京、北地處處有之。春初生苗,葉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長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細(xì),青色微赤;結(jié)實(shí)如葶藶,赤黑色。"并繪"滁州車前子"圖。據(jù)形態(tài)確為車前科植物車前。
雖然車前草[圖]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大肺經(jīng)草[圖]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dāng)?shù)氖秤么蠓谓?jīng)草[圖],由于很多的人對于大肺經(jīng)草[圖]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肺經(jīng)草、烏豆草、反背紅
【來源】為傘形科變豆菜屬植物 大肺經(jīng)草 Sanicula lamelligera Hance及 尖葉肺經(jīng)草 S. stapfiana Wolff,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全草,洗凈,扎把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1. 大肺經(jīng)草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主根明顯或不明顯而朵分枝,黑棕色;根狀莖極短,一至數(shù)枝,直立?;~柄長6~7.5厘米,基部具擴(kuò)大葉鞘;三出復(fù)葉或僅葉片三全裂,中間小葉近于倒卵形,頂端三裂,兩側(cè)小葉斜橢圓形,常又2裂,基部斜寬楔形,邊緣具不等粗齒裂,裂齒先端有刺毛,小葉柄長3~4毫米或無,葉柄與葉下面帶紫紅色。夏初抽出花葶1至數(shù)朵,每花葶具數(shù)片葉狀總苞,近頂端有1~3次聚傘狀疏長分枝,分枝頂端各有一傘形花序;花白色或淡紫色,雜性,小傘形花序中央有兩性花或雌花一朵,邊緣均為雄花;花萼明顯,萼片條狀披針形,宿存。雙懸果卵形或稍扁,有刺,果棱不明顯。
【性味】甘、辛,微溫。
【功能主治】散寒止咳,行血痛經(jīng)。用于風(fēng)寒咳嗽,百日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腰痛。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對于大肺經(jīng)草[圖]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大蝎子草[圖]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大蝎子草[圖]的幾個方面。
【別名】大蕁麻,大荃麻、蝎子草
【來源】蕁麻科蝎子草屬植物 大蝎子草 Girardinia palmata (Forsk.) Gaud.,以 全草 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辛,涼。有毒。
【功能主治】祛痰,利濕,解毒。用于咳嗽痰多,水腫。外用治瘡毒。
【用法用量】鮮品0.5~1兩;外用適量煎水洗。
【備注】(1)蜇毛其有毒成分為高濃度的酸類,能刺激皮膚引起燒痛,紅腫,有如蕁麻疹癥狀??捎梅试硭蛱K打水洗滌,內(nèi)服苯海拉明25毫克,日服3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蝎子草[圖]是一種已經(jīng)存在很久的藥材,在很多中醫(yī)書上都有關(guān)于它的記載,可見大蝎子草[圖]其確實(shí)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