竻莧菜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竻莧菜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xì)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竻莧菜,詳細(xì)的描述一下竻莧菜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英文名】野莧菜、土莧菜、豬母菜(《福建民間草藥》),野勒莧(《廣西中藥志》),刺刺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莧科植物 刺莧 的 根 或 全草 。夏、秋可采。
【原形態(tài)】刺莧(《臺灣府志》)
【生境分布】野生于荒地或圃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化學(xué)成份】根含黃酮甙、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閩東本草》:"入心、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痢疾,便血,浮腫,白帶,膽結(jié)石,瘰疬,痔瘡,疔瘡,喉痛,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注意】《廣西中藥志》:"虛痢日久及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痢疾:鮮刺莧根一兩,紅糖半兩。酌加水,煎取半碗,飯前服。(《福建民間草藥》)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潰瘍病出血:新鮮竻莧菜根半斤,洗凈切片,加水煎熬3~4小時,去渣濃縮成150~200毫升口服,每天1劑。治療18例,痊愈15例(嘔吐咖啡色液停止,大便轉(zhuǎn)黃,潛血試驗陰性),好轉(zhuǎn)2例(大便轉(zhuǎn)為棕色,潛血試驗弱陽性),無效1例。治愈病例止血時間3天內(nèi)1例,4~6天4例,7~13天10例。
【摘錄】《*辭典》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竻莧菜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竻莧菜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擴展閱讀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xì)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老鼠竻,詳細(xì)的描述一下老鼠竻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老鼠怕(《生草藥性備要》),軟骨牡丹(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 老鼠竻 的 根 及 莖 。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直立稍分枝灌木。莖圓柱形,高0.5~1.5米,淡綠色。葉柄基部具1對短而銳利的刺;葉對生,革質(zhì),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9~14厘米,光亮,邊緣有深波狀齒缺,齒刺狀;葉柄長1厘米以下。穗狀花序頂生,單生,稠密或間斷;花長約4厘米,下承托以苞片1枚和相似的小苞片2枚;苞片卵形,綠色,緊粘,長7~8毫米;萼片4,綠色,長1~1.2厘米;花冠管長約1厘米,上唇退化,下唇淡藍(lán)色,擴展或外彎,里面被毛;雄蕊4,花絲短而粗,花藥1室,有束毛;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2裂。蒴果長2~2.5厘米?;ㄆ诖褐燎锛尽?/p>
【生境分布】生長于潮汐能至的濱海地區(qū)。分布我國南部。
【化學(xué)成份】根、莖含黃酮甙、酚類和氨基酸。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治痄腮,瘰疬,急、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燉肉。外用:研末調(diào)敷。
【摘錄】《*辭典》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老鼠竻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dāng)?shù)氖秤美鲜蟾厡ξ覀兊纳眢w有很多好處。
很多人對中藥竻慈姑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天河芋(《嶺南采藥錄》),刺芋(《廣州植物志》),水竻鉤(《陸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 刺芋 的 根莖 。夏、秋采收,洗凈,曬干或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有刺草本。根莖圓柱形,徑約2.5厘米,有結(jié)節(jié)及硬刺,旁生側(cè)根。葉革質(zhì),長15~45厘米,幼時戟形或箭形,而有闊或狹的基生裂片,老時常寬甚于長,羽狀深裂,基部心形,裂片披針形,長漸尖,有主脈1條,沿背脈有刺;葉柄圓柱形,長60~120厘米,有刺,基部有鞘。佛焰苞長20~35厘米,血紅色。旋扭狀,僅基部張開;肉穗花序長約2.5厘米,結(jié)果時5~10厘米,寬約2.5厘米,密花;花兩性,由上及下開放。漿果倒圓錐形,有棱5~6,如葡萄狀?;ㄆ谙脑?。
【生境分布】生于陰濕山谷、澤地、池塘。分布廣東、廣西等地。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干燥根莖圓柱狀,表皮棕褐色,有隆起結(jié)節(jié)及銳利的硬刺,節(jié)間長約6~7厘米。有殘留側(cè)根痕及向里卷曲的葉柄基部。藥材多切成斜片狀,斷面灰白色或粉紅色,粉性,有許多棕色小點。味麻辣。
【化學(xué)成份】根莖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
【性味】①《陸川本草》:"性涼,味淡。"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治熱病口渴,肺熱咳嗽,小便黃赤,皮膚熱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竻慈姑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雞爪竻在我們的生活中雞爪竻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雞爪竻是什么?
【別名】雞捶竻(《廣州植物志》),塘角魚竻(《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 雞爪竻 的 全株 。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直立有刺灌木,高2~5米。幼枝常被毛;刺對生,生于葉腋內(nèi),粗壯而直,長5~15毫米。單葉對生,矩圓形,有時卵形,長4~10厘米,寬1.8~4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渾圓,邊全緣,上面禿凈,下面被小柔毛或沿脈上有疏粗毛,紙質(zhì);具短柄;托葉基部闊,先端錐尖,長3~5毫米,被粗毛。聚傘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長約2.5毫米,被粗毛;花冠白色,高腳碟狀,外面禿凈,管柔弱,長1.2~2厘米,裂片矩圓形至披針形,長4~8毫米。漿果球形,徑約10毫米,禿凈,頂有一落萼的環(huán)狀疤痕。花期秋、冬。
【生境分布】生于村邊或園旁。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微苦甘澀。"
【功能主治】《南寧市藥物志》:"去瘀生新,收斂。治痢疾。搗敷爛瘡、跌打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雞爪竻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藥材,但它的藥性和作用還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與自身情況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上再食用。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rèn)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火秧竻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霸王鞭(《廣州植物志》),阿黎樹、羊不揩、龍骨刺(《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火虹、火巷、美澤大戟(《除害滅病愛國衛(wèi)生運動手冊》),楊丫(《嶺南草藥志》),金剛樹、純陽草、千年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火焰、臭松、苔哥刺(《梧建中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金剛纂 的 莖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直立、肉質(zhì)、禿凈灌木或喬木,高可達(dá)7米,含白色乳汁。樹皮灰白色,有淺裂紋;老枝圓柱狀,或鈍三至六角形;小枝有3~5條厚而作波浪形的翅,翅的凹陷處有一對利刺。單葉耳生;少而小,具短柄,由翅邊發(fā)出,肉質(zhì);倒卵形,先端渾圓,長8~12厘米,寬3~4厘米,全緣,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較淺。聚傘花序由3個總苞構(gòu)成。具短柄,生于翅的凹陷處;總苞半球形,直徑約1厘米,黃色;花單性,無花被,雌雄花同生于總苞內(nèi);雄花多數(shù),有1具柄的雄蕊,通常有極小的苞片;雌花無柄,生于總苞的中央,僅有1個3室的上位子房,花柱分離,2裂。蒴果球形,徑約1厘米?;ㄆ?~4月。
【生境分布】生于村舍附近或園邊,多栽培作觀賞及綠籬用。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福建等地。
【炮制】去青皮,切片,炒透至焦黃。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消腫,通便,殺蟲.治臌脹,急性胃腸炎,腫毒,疥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入丸劑,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臌脹:火秧竻膠(莖梗割開流出之白色膠)、炒米粉、百草霜。上三味和勻為小丸,曬干,朱砂為衣。大人服-錢,小孩服七分,用山楂、砂仁、白芍煎水送服,隔日清晨服一次。服后待瀉四、五次時,可服溫白粥則瀉止。戒鹽及鹽制食品一百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通過本篇文章對火秧竻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火秧竻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鹧砀叺膬r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火秧竻的重要性。
在現(xiàn)代生活中,對于各種中草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白竻薳是很常見的一種,那么究竟白竻薳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們一塊來看看。
【別名】白茨葉(《分類草藥性》),白竻花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 白竻 的 嫩枝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刺三甲"條。
【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
【功能主治】治癰腫,療瘡,疥癩,創(chuàng)傷,胃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湯洗或搗敷。內(nèi)服:煎湯,3~5錢。
【附方】①治腿膿瘍:鮮白竻薳適量,和冷粥搗爛敷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白竻薳有了一定的了解,白竻薳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南蛇竻根的作用有哪些?南蛇竻根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南蛇竻根。
【來源】為豆科植物 南蛇竻 的 根 ,全年可采。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治外感發(fā)熱,痧癥,風(fēng)濕骨痛,瘡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廣西中草藥》:"非實熱者忌服。"
【附方】治諸骨哽喉:南蛇竻根切片,含于口中,徐徐吞咽口水。(《廣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南蛇竻根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露兜竻蔃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露兜竻蔃進(jìn)行一番了解。
【別名】勒角蔃(《嶺南草藥志》),露兜根(《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露兜樹科植物 露兜樹 的 根 及 根頭 。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化學(xué)成份】根含酚類、氨基酸、糖類。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功能主治】治感冒,溫?zé)幔窝?,腎炎,尿路感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對露兜竻蔃的作用與功效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文章介紹的幾種作用與功效是比較常見的,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們,對生活有所幫助。
露兜竻花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露兜竻花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露兜竻花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xì)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路頭花(《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霹兜樹科植物 露兜樹 的 花 。夏季采收,曬干。
【化學(xué)成份】花含揮發(fā)油;油中含甲基苯乙基醚65.97%,二戊烯8.31%,d-芳樟醇18.71%,乙酸苯乙酯3.48%,檸檬醛1.82%及硬脂萜,苯乙醇,酞酸酯等。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甘,寒。"
【功能主治】①《陸川本草》:"治疝氣,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附方】治感冒咳嗽:露兜竻花一至三錢,或果三至五錢,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有關(guān)露兜竻花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露兜竻花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慎。
露兜竻心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露兜竻心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為露兜樹科植物 露兜樹 的 葉芽 。
【性味】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麻疹,發(fā)斑,丹毒,暑熱癥,牙齦出血,惡瘡,爛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遠(yuǎn)年爛腳有蟲:路兜竻心,和黃豆搗爛敷之。蟲山即愈。(《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以上講述了露兜竻心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jié)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刺莧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刺莧、野莧菜、野刺莧、假莧菜、豬母刺、白刺莧
【來源】莧科莧屬植物 刺莧 Amaranthus spinosus L.,以 全草 或 根、莖、葉 入藥。夏秋采挖,分別曬干備用。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用于痢疾,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痔瘡便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癤腫膿瘍。
【用法用量】1~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刺莧菜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刺莧菜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銅莧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金銀蓮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水生植物。莖沉水,圓柱形。葉片浮于水上;葉柄長1-2cm,葉片近革質(zhì),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3-18cm,基部心形,下面密生腺體,全緣;具不明顯的掌狀葉脈?;ǘ鄶?shù),簇生節(jié)上,花梗細(xì)弱,長3-5cm;花萼長3-6mm,5裂至基部,裂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花冠輻狀,白色,基部黃色,長7-12mm,分裂至近基部,冠筒短,具5束長柔毛,裂片卵狀橢圓形,腹面密生流蘇狀柔毛;雄蕊5,著生于冠筒上,與裂片互生,花藥箭形;子房圓錐形,無柄,長約2mm,花柱粗壯,柱頭2裂,裂片三角形,腺體5,著生于子房基部。蒴果橢圓形,長3-5mm。種子近球形,膨脹?;?、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1600m的地區(qū)。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皺縮,光滑無毛。莖圓柱形,不分枝,形如葉柄,先端單生一葉。葉片近圓形,長3-11 cm,基部深心形,全緣;革質(zhì)。氣微,味辛。
【性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生津養(yǎng)胃。主小便短赤不利;口干;口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銅莧菜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說起鐵莧菜我們都不陌生,鐵莧菜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鐵莧菜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別名】人莧、血見愁、海蚌含珠、撮斗裝珍珠、葉里含珠、野麻草
【來源】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 鐵莧菜 Acalypha australis 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全草,去泥土,曬干。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積,止痢,止血。用于腸炎,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小兒疳積,肝炎,瘧疾,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子宮出血;外用治癰癤瘡瘍,外傷出血,濕疹,皮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鐵莧菜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yīng)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