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酸模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隨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西藏酸模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西藏酸模。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西藏酸模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80-120cm?;~短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0-30cm,寬4-7cm,頂端圓鈍或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瑯O少近心形;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長2-4cm。圓錐花序,大型,頂生或腋生;花兩性,花梗細弱,中下部具關(guān)節(jié);花被片6,排成2輪,內(nèi)輪花被片果時增大,寬卵形,膜質(zhì),長4.5-6mm,寬4-5mm,頂端尖,基部心形,全緣,一部或全部瘤狀突起;雄蕊6;柱頭3,畫筆狀。瘦果卵形,具3棱,長約3mm,褐色,有光澤。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600-4000m的田邊、路旁。
【性狀】性狀鑒別 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7-11cm,直徑達3cm。根頭頂端有莖基殘痕,周圍并可見棕黑色圓點狀突起的須根痕,排列成環(huán)節(jié)狀。根表面黃灰色,具縱皺紋及散在的須根痕。質(zhì)堅韌,難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西藏酸模的根及根莖含尼泊爾羊蹄素(nepodin)及由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組成的游離型和結(jié)合型的蒽醌,其中結(jié)合型占0.80%,游離型占0.24%,總蒽醌為1.04%。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通便;涼血止血;殺蟲止癢。主熱結(jié)便秘;吐血;衄血;便血;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西藏酸模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西藏酸模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相關(guān)閱讀
導讀:中藥酸模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酸模的功效與作用、酸模圖片、酸模的藥用價值、酸模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酸模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酸模簡介酸模圖片酸模的功效與作用酸模的藥用價值酸模的用法與用量酸模的副作用酸模的食用方法酸模的花語酸模簡介
酸模,藥用部分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夏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根莖粗短,頂端有殘留的莖基,常數(shù)條根相聚簇生;根稍肥厚,長3.5-7cm,直徑l-6mm,表面棕紫色或棕色,有細縱皺紋。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粗糙,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
酸模圖片
酸模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泄熱通便;利尿;殺蟲。主吐血;便血;月經(jīng)過多;熱??;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濁;惡瘡;疥癬;濕疹。用于內(nèi)出血,痢疾,便秘,內(nèi)痔出血;外用治疥癬,疔瘡,神經(jīng)性皮炎,濕疹。
1、《本草經(jīng)集注》:療疥。
2、《本革拾遺》:主暴熱腹脹,生搗絞汁服,當下痢。殺皮膚小蟲。
3、《日華子本草》:治小兒壯熱。
4、《綱目》:去汗斑,同紫萍搗擦數(shù)日即沒。
5、《貴州民間方藥集》:利便,解熱,利尿,治五淋。
6、《本草推陳》:治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排便不暢時作輕瀉劑。
酸模的藥用價值
1、治小便不通:酸模根三至四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吐血,便血:酸模一錢五分,小薊、地榆炭各四錢,炒黃芩三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目赤:酸模根一錢,研末,調(diào)入乳蒸過敷眼沿,同時取根三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4、治瘡疥:酸模根,搗爛涂擦患處。(《浙江民間草藥》)
酸模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搗計。外用:適量,搗敷。
酸模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
酸模的食用方法
1、涼拌酸模葉
食材:酸模嫩葉200克、精鹽、味精、醬油、白糖、麻油。
做法:將酸模葉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洗凈,擠于水切段放入盤內(nèi),加入精鹽、味精、醬油、白糖、麻油,拌勻即成。
2、酸模炒肉絲
食材:酸模葉150克、豬肉100克、料酒、精鹽、味精、醬油、蔥花、姜末。
做法:將酸模葉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洗凈切段。豬肉洗凈切絲。鍋燒熱放人豬肉煸炒至水于,加入醬油、蔥花、姜末煸炒至肉熟,放入料酒、精鹽和適量水炒至入味,加入酸模葉煸炒至人味,點入味精推勻出鍋即成。
酸模的花語
酸模的古名為Rumex,是吸吮的意思。古時候人們˙在旅途中就以吸吮它的葉子來解渴。因此酸模的花語是體貼。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如果是女性,一定充滿母愛,溫柔又善解人意,就像圣母瑪利亞一般。當然,一旦戀愛也是無悔的付出,讓對方感受到濃濃的情意。
以上就是一些酸模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酸模葉是中藥的一種,在某些疾病上對人體有著很好的幫助,而且這類藥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較廣泛,對酸模葉選擇的時候,需要對酸模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進行認識,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來源】為蓼科植物 酸模 的 葉片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酸模"條。
【化學成份】葉含牡荊素、金絲桃甙、蝴蝶梅黃素及維生素C_63毫克%,鞣質(zhì)17.3~36.7%。莖葉含草酸鈣、酒石酸。新鮮植物含草酸0.82%,碳酸鉀63%,維生素C_86~108毫克%。
【性味】《本草拾遺》:"酸。"
【功能主治】《貴州民間方藥集》:"外用消傷腫、瘡毒,治疥癬。"
【附方】①治皮膚濕疹及湯火仿:酸模全草、椿根白皮各二兩,桉樹葉一兩,凍青葉一兩。共為細末,油調(diào)涂。(《常用中草藥配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拾遺》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酸模葉的作用與功效有了一定的認識。文章介紹的幾種作用與功效是比較常見的,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們,對生活有所幫助。
毛脈酸模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毛脈酸模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毛脈酸模的根及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肥厚,多支根;莖高30-120cm,直立,粗壯,具溝槽,全草無毛,中空,微紅色或淡黃色。根生葉與莖下部葉具長柄,柄長可達30cm,具溝;葉片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心形,長8-14cm,基部寬7-13cm,葉形變化幅度較大,先端鈍頭,基部深心形,裂片圓形,表面無毛,下面脈上被糙硬短毛,全緣或微皺波狀;莖上部葉較小,三角狀狹卵形或披針形,基部微心形;托葉鞘 長筒狀,易破裂?;ㄐ驁A錐狀,通常多少具葉,花兩性,花具長小梗,中下部有關(guān)節(jié),花被片6,外花被片卵形,長約2mm,內(nèi)花被片果期時橢圓狀卵形、廣卵形或圓形,長3.5-6mm,寬3-4mm;雄蕊6,花藥大,花絲短;花柱3,側(cè)生。小堅果三棱形,深褐色,有光澤。花果期6-8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
【化學成份】根及根莖含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1]。
【藥理作用】本品根粉水浸液(1g/ml)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次于土霉素,對乙型鏈球菌和白喉桿菌的抑菌效果與土霉素相當[1]。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瀉下;解毒消腫。主熱結(jié)便秘;癰腫瘡毒;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及根莖:內(nèi)服清熱。外用治疥癬及癰腫瘡毒。
【摘錄】《中華本草》
毛脈酸模是一種已經(jīng)存在很久的藥材,在很多中醫(yī)書上都有關(guān)于它的記載,可見毛脈酸模其確實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西藏花椒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西藏花椒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西藏花椒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西藏野花椒
【來源】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果實。
【原形態(tài)】攀援性灌木,高1m。嫩枝微柔毛,其后幾無毛,暗灰色,著生短小而下彎的皮刺。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紙質(zhì),連葉柄長10-15cm;葉柄長1-2.5cm,葉柄及葉軸表面下陷成小溝狀,被短柔毛,并著生短小而下彎的刺;小葉柄極短;小葉片9-15,卵形、廣卵形或為長圓的卵形,長2.5-5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突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銳鋸齒,齒縫及葉背上有粗大的腺點,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側(cè)脈10-14對,未達葉緣連結(jié)成網(wǎng),脈網(wǎng)甚密,向兩面微凸起。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花軸及花梗幾無毛,有時著生短小而下彎的皮刺。果梗渾圓,長5-8mm,心皮常為4數(shù)。蓇葖果未成熟時近圓球形,直徑4-5mm,成熟時果瓣較大,徑6-7mm,果皮棕褐色,果皮上的油點干后因凹陷而呈窩穴狀,灰黑至褐黑色。種子圓球形,黑色,有光澤。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常綠闊葉林中。
【性味】辛;溫;小毒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燥濕殺蟲。主寒濕傷中;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痢疾;蛔蟲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g。
【摘錄】《中華本草》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西藏花椒作為一種中藥材,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方醫(yī)學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中醫(yī)帶來了一些危機。但中醫(yī)還是有許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西藏雞爪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雞爪草、金蓮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毛茛狀金蓮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毛茛狀金蓮花,多年生草本。植株全部無毛。莖高4-18cm,不分枝?;~3-10,莖生葉1-3,生莖下部,柄長3-13cm,基部有鞘;葉片圓五角形,長1-2.5cm寬1.4-4.2cm,基部深心形,3全裂,中央全裂片寬菱形或菱狀寬倒卵形,二回細裂,末回裂片近鄰接或分開,有尖牙齒,側(cè)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裂近基部。花單生莖頂;萼片5-8,黃色,干時多少變綠色,倒卵形或扇狀倒卵形,長1-1.5cm,寬1-1.8cm;花瓣多數(shù),匙鄭州要形,長4.5-6mm;雄蕊多數(shù),長5-7mm;花藥長圓形,長2.5-3mm;心皮7-9。聚合果直徑約1cm,萵葖果,長約1cm,喙長約1mm。種子橢圓形,長約1mm,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900-4100m間的山地草坡、水邊草地或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莖不分枝,多被包裹在基生葉柄的葉鞘內(nèi)。葉青棕色,濕潤展平,五角形,長1.1-2.5cm,寬1.4-4cm,3全裂,裂片再細裂,小裂片人1-2枚三角形銳齒,兩面無毛;葉柄長3-13cm,基部膨大呈鞘狀?;ò櫩s,濕潤展平,圓形,直徑2.2-3.6cm,萼片5-8,黃綠色,倒卵形,長1-1.5cm,寬1-1.7cm;花瓣棕色,匙狀線形,長4.5-6mm;雄蕊多數(shù)。氣微,味辛。
【性味】味甘;辛;性溫
【歸經(jīng)】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濕;散寒。主風濕麻木;關(guān)節(jié)疼痛拘攣;雞爪風;淋巴結(jié)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2g。
【摘錄】《中華本草》
西藏雞爪草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方,也可單獨使用,但西藏雞爪草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西藏花椒種子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西藏花椒種子的幾個方面。
【來源】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種子。
【原形態(tài)】攀援性灌木,高1m。嫩枝微柔毛,其后幾無毛,暗灰色,著生短小而下彎的皮刺。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紙質(zhì),連葉柄長10-15cm;葉柄長1-2.5cm,葉柄及葉軸表面下陷成小溝狀,被短柔毛,并著生短小而下彎的刺;小葉柄極短;小葉片9-15,卵形、廣卵形或為長圓的卵形,長2.5-5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突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銳鋸齒,齒縫及葉背上有粗大的腺點,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側(cè)脈10-14對,未達葉緣連結(jié)成網(wǎng),脈網(wǎng)甚密,向兩面微凸起。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花軸及花梗幾無毛,有時著生短小而下彎的皮刺。果梗渾圓,長5-8mm,心皮常為4數(shù)。蓇葖果未成熟時近圓球形,直徑4-5mm,成熟時果瓣較大,徑6-7mm,果皮棕褐色,果皮上的油點干后因凹陷而呈窩穴狀,灰黑至褐黑色。種子圓球形,黑色,有光澤。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常綠闊葉林中。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主水腫;腹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認識西藏花椒種子,大家可以多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應該怎樣去使用西藏花椒種子這種藥物。
西藏圓柏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西藏圓柏進行一番了解。
【來源】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大果圓柏的枝葉和種子。
【原形態(tài)】大果圓柏,喬木,高達30m,稀呈灌木狀。樹冠綠色、淡黃綠色或灰綠色;樹皮裂成不規(guī)則薄片脫落;分枝不密,一回分枝圓柱形,二至三回分枝近圓柱形或四棱形。鱗葉綠色或黃綠色,交叉對生,稀3葉交叉輪生,長1-3mm,先端鈍或鈍尖,背面拱圓或上部有鈍脊,腺體明顯,位一葉背中部,條狀橢圓表或條形;刺葉常生于幼針形,長4-8mm,上面凹,有白粉;中脈下面拱凸,沿脊有細縱槽。雌雄異株或同株,雄球花近球形,雄蕊3對,花藥2-3,藥隔近圓形。球果卵圓形或近圓球形,成熟前綠色或有黑色小斑點,熟時紅褐色、褐色至黑色或紫色,內(nèi)有種子1顆,種子卵圓形,微扁,基部圓,兩側(cè)或中上部有2-3鈍縱脊,表面具4-8個較深的樹脂槽。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800-4600m的林中或組成鈍林。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肺炎;膽囊炎;瘡癤;炭疽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西藏圓柏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西藏角蒿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西藏角蒿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別名】角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藏波羅花的根及種子。
【原形態(tài)】藏波羅花 矮小宿根草本,高10-20cm。根肉質(zhì),粗壯,粉6-11mm。葉基生,平鋪于地上,為一回羽狀復葉;葉軸長3-4cm;頂端小葉卵圓形至圓形,長及寬為3-5(-7)cm,先端圓或鈍,基部心形,側(cè)生小葉2-5對,近無柄,卵狀橢圓形,長1-2cm,寬約1cm,粗糙,具泡狀隆起,有鈍齒?;▎紊?-6朵生于葉腋中抽出縮短的總梗上;花梗長6-9mm;花萼鐘狀,無毛,長8-12mm,口部直徑約4mm,萼齒5,不等大;花冠細長,漏斗狀,長4-5(-7)cm,中部直徑8mm,花冠筒橘黃色;雄蕊4,二強;子房棒狀,2室,柱頭扇形,2片開裂。蒴果近于木質(zhì),彎曲或新月形,長3-4.5cm,具4棱,先端銳尖,淡褐色,2瓣開裂。種子2列,橢圓形,長約5mm,寬約2.5mm,下凸起,上面凹入,近黑色,具不明顯細齒狀周圍及鱗片。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出沙質(zhì)草甸及山坡礫石墊狀灌叢中。
【性味】味甘;淡;性溫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血。主久病虛弱;產(chǎn)后乳少;頭暈;貧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西藏角蒿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西藏角蒿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西藏角蒿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西藏水黃連,詳細的描述一下西藏水黃連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狹序唐松草的根莖及根。
【原形態(tài)】狹序唐松草,多處生草本,高40-80cm。全株無毛。莖直立,上部分枝。葉互生;葉柄長約12cm,基部有狹鞘;插葉薄膜質(zhì);葉為三至四回三出復葉;葉片長約15cm;小葉草質(zhì),楔頭腦 倒卵形、寬菱形或近圓形,長0.8-2.2cm,寬0.8-3cm,先端圓或鈍,基部寬楔形、圓形或淺心形,3淺裂或深裂,邊緣有粗齒,兩面脈近平,網(wǎng)脈不明顯。花序似總狀,有稍密的花;花兩性,花梗長1-2mm;萼片4,花瓣狀,橢圓形,長2.5-3.5mm,寬1-1.5mm,白色或帶黃綠色,早落;花瓣無;雄蕊7-10,長約4mm,花絲上部比花藥窄,下部絲狀,花藥橢圓形,長約0.7mm,先端有短尖;心皮4-8,花柱長,拳卷,柱頭生于腹面。瘦果扁卵球形,長約2.5mm,有6-10條縱肋,無柄或有格短的柄、宿存花柱長1-2mm,拳卷?;ㄆ?-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3600m的山地草坡、林邊或疏林中。
【化學成份】根莖含鶴氏唐松草堿(hernandezine),隱品堿(cryptopine),黃連堿(coptisoine),異粉防已堿(isotetrandrine),小檗堿(berber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肝;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肝;止痢。主瘡癰腫毒;濕熱黃疸;痢疾;結(jié)膜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西藏水黃連的功效作用等已經(jīng)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西藏水黃連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