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鄙钤絹碓胶?,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酸藤木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酸藤木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酸藤木吧。
【別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陸川本草》),透地龍(《南寧市藥物志》),雞母酸,酸醋木、海底龍(《廣西藥植名錄》),入地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紫金??浦参? 酸藤果 的 根 及 枝葉 。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酸藤果"條。
【化學(xué)成份】根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
【性味】酸澀,平。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齒齦出血,脾虛泄瀉,跌打瘀痛,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以上就是對酸藤木的詳細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酸藤木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酸藤果的簡介
別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陸川本草》),透地龍 (《南寧市藥物志》),雞母酸,酸醋木、海底龍(《廣西藥植名錄》),入地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長1-3m。葉互生;葉柄長5-8mm;葉片堅紙質(zhì),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3-4cm,寬1-1.5cm,稀長達7cm,寬2.5cm,先端圓形、鈍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背面常有薄白粉,中脈隆起,側(cè)脈不明顯。
總狀花序,腋生或側(cè)生,生于前年無葉枝上,長3-8mm,被細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輪苞片;花梗長約1.5mm,有時被微柔毛,小苞片鉆形或長圓形,具緣毛,通常無腺點;花4數(shù),長約2mm;花萼基部連合達1/2和1/3,等片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具腺點;花瓣白色或帶黃色,分離,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圓形或鈍,長約2mm,具緣毛,里面密被乳頭狀突起,具腺點。
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基部與花瓣合生,花絲挺直,花藥背部具腺點;雌蕊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較花瓣略長,子房瓶形,花柱細長,柱頭扁平或幾成盾狀。果球形,直徑約5mm,腺點不明顯。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
生于海拔100-1800m的草叢、灌叢或林下。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酸藤果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強壯補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陸川本草》:消炎,殺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齦炎、瘡癤潰瘍等。并解大茶藥毒、木茹毒、巴豆毒。《南寧市藥物志》:殺蟲,消腫,消食。外治跌打毒瘡,爛瘡。內(nèi)服治內(nèi)外痔瘡(并外洗), 喉痛,腳氣痛(堡狗腳食)。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瘀止痛, 收斂止瀉。治跌打瘀痛,腸炎腹瀉,咽喉腫痛。
應(yīng)用:治胃酸缺乏,齒齦出血。鮮酸藤果二至三錢。水煎服。
酸藤果的市場信息
1、酸藤果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酸藤果的選購方法
漿果圓球形,熟時紅色或紫黑色,干后黑褐色,直徑5-6mm,平滑,或有縱皺宿條紋和少數(shù)腺點。氣微,味酸,甜。
3、酸藤果的保存方法
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收,蒸熟,曬干。
紅背酸藤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紅背酸藤的相關(guān)。
【別名】頭林沁(《廣州植物志》),酸藤木(《陸川本草》),黑風(fēng)藤、風(fēng)莓、酸藤(《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 酸葉膠藤 的 根 及 葉 。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曬干。葉多臨用時采新鮮品。
【原形態(tài)】木質(zhì)藤本。枝柔弱,老枝暗棕色,新枝上部淡綠色,下部帶紅色。葉對生,闊橢圓形,長4~7厘米,寬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紙質(zhì),無毛,上面深黃綠色,下面被粉,羽狀網(wǎng)脈背面凸出且呈粉紅色;葉柄長1~2厘米。聚傘花序生于枝頂,花序柄具柔毛;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花小,粉紅色;萼5裂,裂片卵形,長約2毫米,外面被柔毛,內(nèi)面具鱗片;花冠鐘形,管長約2.5毫米,5裂,裂片橢圓形,與冠管等長;雄蕊5;子房上位,矩圓形,被短毛,花柱短,柱頭2裂。蓇葖果2枚?;ㄆ?月。
【生境分布】生山地雜林中。分布長江以南各地。
【化學(xué)成份】葉含游離酒石酸約1.7%,酒石酸鉀約5%。
【性味】《陸川本草》:"味酸,性涼。"
【歸經(jīng)】《廣西中藥志》:"入肝經(jīng)。"
【功能主治】①《陸川本草》:"消炎、殺菌,去腐穢。治口腔炎,喉炎,牙齦炎,瘡癤潰瘍。解大茶藥毒、木茹毒、巴豆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8錢;或搗汁。外用:煎水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紅背酸藤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紅背酸藤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紅背酸藤來治療一些疾病。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山藤藤果,那么山藤藤果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果實。
【原形態(tài)】山葡萄 木質(zhì)藤本,長達15m。幼枝初具細毛,后變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12cm,被柔毛;葉片寬卵形,長4-17cm,寬3.5-18cm,先端尖銳,基部寬心形,3-5裂或不裂,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短毛?;▎涡裕菩郛愔辏瑘A錐花序與葉對生,長8-13cm,花序輪具白色絲狀毛;花小,雌花內(nèi)具5個退化雄蕊;雄花內(nèi)雌蕊退化;花萼盤形,無毛;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色。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緣。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煩熱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現(xiàn)在知道山藤藤果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山藤藤果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xué)問哦。
山藤藤秧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山藤藤秧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山藤藤秧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野葡萄、山葡萄
【來源】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 黑水葡萄 Vitis amurensis Rupr.,以 根、藤、果實 入藥。秋季采根及果實,夏季采藤,曬干。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根、藤:祛風(fēng)止痛。用于外傷痛,風(fēng)濕骨痛,胃痛,腹痛,神經(jīng)性頭痛,術(shù)后疼痛。
【用法用量】根、藤:1~3錢,果: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全展選編·外科》
雖然山藤藤秧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酸藤果的藥用價值
別名:酸蔃子、酸藤頭、酸強子、信筒子、咸酸果。
功用主治:根、葉可散瘀止痛、收斂止瀉、治跌打腫痛、腸炎腹瀉、咽喉炎、胃酸少、痛經(jīng)閉經(jīng)等。
果可食,強壯補血。獸醫(yī)用根、葉治牛傷食膨脹、熱病口渴。
藥材:本品呈球形或橢圓球形,直徑3~8mm,表面綠棕色或灰紫色,常有皺紋。頂端留有花柱殘基,下端常附長2~5mm的果梗及小的宿萼。果皮質(zhì)脆易剝離;種子常被棕色種皮,種仁質(zhì)堅硬,橫切面黃白色,角質(zhì)樣,外側(cè)并可見種皮鑲?cè)肱呷榈幕y。氣微,味淡,久嚼有辣麻感。
化學(xué)成分:含紫金牛酚Ⅰ、Ⅱ(ardisinol Ⅰ,Ⅱ),紫金牛素(ardisin)、巖石菜內(nèi)酯(dergenin)、信筒子醌(embelin)、酸金牛醌(rapanone)及槲皮甙、揮發(fā)油等。
酸藤果的副作用
尚不明確。
酸藤果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書籍記載:
1、據(jù)《晶珠本草》記載:酸藤果殺蟲,提升胃溫。果實淡紅色,搖時有響聲,狀如豆?!缎螒B(tài)比喻》記載:酸藤果莖細長,葉灰色,小,粗糙;花藍紅色,小;果實如霜殺的豆粒,味酸甘。功效能治蟲病?!队嬎闳赵轮啞酚涊d:酸藤果味辛、銳,殺蟲,治灰色浮腫,性銳能致瀉。據(jù)查證,本品與《晶珠本草》記載相符。
2、《陸川本草》:消炎,殺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齦炎、瘡癤潰瘍等。并解大茶藥毒、木茹毒、巴豆毒。
3、《南寧市藥物志》:殺蟲,消腫,消食。外治跌打毒瘡,爛瘡。內(nèi)服治內(nèi)外痔瘡(并外洗), 喉痛,腳氣痛(堡狗腳食)。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瘀止痛, 收斂止瀉。治跌打瘀痛,腸炎腹瀉,咽喉腫痛。
選方:
1、驅(qū)蟲散:鐵棒錘100g,酸藤果550g,訶子200g,木香100g,藏菖蒲100g,麝香50g,以上六味藥除麝香另研細外,其余共研細粉,過篩,同麝香細粉混勻即得。功效驅(qū)蟲。用于頭蟲、牙蟲、體內(nèi)寄生蟲、蟯蟲、皮膚蟲等。對癘蟲、癘性腸絞痛有特效。用開水沖服。
2、石榴子、蓽茇、胡椒、干姜、短尾鐵線蓮、小米辣、肉豆蔻、小豆蔻,草果、酸藤果、草玉梅、大托葉云實、光明鹽、紫硇砂、紅塊糖,共研,開水送服??稍錾富?治療培根病。
3、七味酸藤果散:酸藤果、阿魏、紫鑛、大蒜、天仙子、肉豆蔻、廣棗等。共研細末。羌活煎汁送服,可治心蟲病。
4、肉桂、干姜、蓽茇、胡椒、短尾鐵線蓮、小米辣、酸藤果、阿魏、紫硇砂、紅糖。共研為散,內(nèi)服。主治培根降于大小腸。
5、白硇砂、紫硇砂、酸藤果、牛尾蒿炭等。共研細末,以紅糖為丸,內(nèi)服。用于蟲積痞塊。
斑鳩木分布在我國的廣西、廣東、福建、云南等地。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斑鳩木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斑鳩木的功效與作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谷疏林中或林緣,或攀援于喬木上。
【性味】
味甘;苦;性涼。
【原形態(tài)】
茄葉斑鳩菊,直立藤狀灌木或上喬,高8-12m。枝開展或有時攀援,圓柱形,密被黃褐色絨毛或綿毛。葉互生;具短柄,粗壯,長1-2cm,有密絨毛;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16cm,寬4-9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或有疏鈍齒,側(cè)脈7-9對,細脈稍平行,網(wǎng)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密被貼生短毛,下面淺綠,密被淡黃棕色柔毛或曲柔毛。
頭狀花序多數(shù),徑5-6mm,在葉腋葉枝端排成復(fù)傘房序;花序梗長4-6mm,密絨毛;總苞半球形,直徑6-8mm,總苞片4-5層,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6mm,先端極鈍,外面被密絨毛;花托平,具小窩孔;花冠管狀,粉紅色或淡紫色,長約6mm,管部細。瘦果4-5棱,無毛,稍扁平,長2-2.5mm;冠毛淡黃色,2層,外層極短,糙毛狀,長約8mm?;ㄆ?1月至翌年4月。
【別名】
月中風(fēng)、空心癍麻、白沉沙、硬骨過山龍、威蝦花、夜?fàn)颗!谆?、大過山龍。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祛風(fēng)止癢。主咽喉腫痛;肺結(jié)核咳嗽;咯血;支氣管炎;胃腸炎;風(fēng)濕痹痛;外傷出血;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根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葉、莖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風(fēng)濕:一、月中風(fēng)葉,煲水洗患處。二、月中風(fēng)根一兩。浸酒一斤,隨量飲。(《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②治皮膚痕癢:月中風(fēng)梗一斤,煲水四斤,加醋少許,洗患處。(《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各家論述
《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祛風(fēng)濕,止癢。治產(chǎn)后風(fēng)濕骨痛,皮膚痕癢。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斑鳩木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斑鳩木具有潤肺止咳、祛風(fēng)止癢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