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筋姑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隨著社會的進(jìn)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七筋姑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七筋姑的作用有哪些?七筋姑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七筋姑。
【別名】搜山虎、剪刀七、竹葉七、對口剪
【來源】百合科 七筋姑 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et Mey.,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西北、河北、山西、河南、湖北、西南。
【功能主治】有小毒。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勞傷等癥。
【用法用量】1~3分,泡酒服。
【注意】此藥宜單獨(dú)使用,不宜與他藥合用。服用過量會引起腹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七筋姑,我們知道七筋姑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七筋姑作為一種調(diào)理身體的手段 。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漆姑草的簡介
漆姑草,別名牛毛粘、瓜糙草、蛇牙草、牙齒草、沙子草、大龍葉、羊地草、小葉米粞草、踏地草、風(fēng)米萊、蝦子草、大龍草、蟲牙草、地松、鼻藥、地蘭、胎烏草、虎牙草。
一年生小草本,高5-20厘米,上部被稀疏腺柔毛。莖叢生,稍鋪散。葉片線形,長5-20毫米,寬0.8-1.5毫米,頂端急尖,無毛。花小形,單生枝端;花梗細(xì),長1-2厘米,被稀疏短柔毛;萼片5,卵狀橢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尖或鈍,外面疏生短腺柔毛,邊緣膜質(zhì);花瓣5,狹卵形,稍短于萼片,白色,頂端圓鈍,全緣;雄蕊5,短于花瓣;子房卵圓形,花柱5,線形。蒴果卵圓形,微長于宿存萼,5瓣裂;種子細(xì),圓腎形,微扁,褐色,表面具尖瘤狀凸起。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于海拔600-1900米(在西南可上升至3800-4000米)間河岸沙質(zhì)地、撂荒地或路旁草地。產(chǎn)東北、華北、西北(陜西、甘肅)、華東、華中和西南。俄羅斯(遠(yuǎn)東地區(qū))、朝鮮、日本、印度、尼泊爾也有。
漆姑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涼血解毒;殺蟲止癢。主漆瘡;禿瘡;濕疹;丹毒;瘰疬;無名腫毒;毒蛇咬傷;鼻淵;齲齒痛;跌打內(nèi)傷。
應(yīng)用:
1、治漆瘡:漆姑草。搗爛,加絲瓜葉汁,調(diào)菜油敷。
2、治蟲牙:漆姑草葉。搗爛,塞入牙縫。
3、治跌打內(nèi)傷:漆姑草五錢。水煎服。
4、治蛇咬傷:漆姑草、雄黃搗爛敷。
5、治瘰疬結(jié)核:羊兒草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鮮草搗絨敷。
6、治虛汗、盜汗:大龍葉一兩。燉豬肉吃。
7、治咳嗽或小便不利:大龍葉一兩。煨水服。
漆姑草的市場信息
1、漆姑草的價格
尚不明確。
2、漆姑草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全草長10-15cm。莖基部分枝,上部疏生短細(xì)毛。葉對生,完整葉片圓柱狀線形,長5-20mm,寬約1mm,先端尖,基部為薄膜連成的短鞘?;ㄐ?白色,生于葉腋或莖頂。蒴果卵形,5瓣裂,比萼片約長1/3。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褐色,圓腎形,密生瘤狀突起。氣微,味淡。
3、漆姑草的保存方法
置陰涼處保存。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xué)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jìn)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筋藤。
【別名】三托藤、坎香藤、香藤、藤滿山香、九牛藤、騷羊果
【來源】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筋藤的全株。
【原形態(tài)】攀援灌木。具乳汁,全株無毛;小枝與老枝均柔弱,老枝圓柱形,節(jié)間長約2.5cm,小枝直徑1.5mm或更細(xì),稍具棱角和條紋。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柄長4-7mm;葉片嫩時膜質(zhì),老時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圓形,長5-8cm,寬2-3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急尖或稍漸尖。聚傘花序單生于葉腋內(nèi),花5數(shù);花萼裂片長圓形,長約1.5mm;花冠白紫色,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狀,喉部緊縮;雄蕊著生于冠筒內(nèi)面中部以上,花藥內(nèi)藏;無花盤;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絲狀,柱頭頭狀,先端2裂。核果橢圓形,長約9mm,連結(jié)成鏈珠狀。花期3-8月,果期8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400m的山地疏林下或山谷、水溝旁。
【化學(xué)成份】莖葉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樺脂醇(betulin), 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
【性味】辛;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主風(fēng)濕痹痛;腰痛;胃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筋藤以及筋藤的特點(diǎn),可以知道筋藤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地筋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地筋能正確科學(xué)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yàn)椴煌乃幉亩际菗碛兄约邯?dú)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菅根、土筋(《別錄》),黃茅(《綱目》),毛針子草(《貴州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黃茅 的 根 或 全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黃茅,又名:黃菅(《綱目》)。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草地。分布華南、西南、華中和浙江、陜西等地。
【化學(xué)成份】干草(開花期采集)含水分11.2%、灰分4.9%、蛋白質(zhì)3.9%、脂類1.5%、粗纖維36.0%、碳水化物42.5%。所含多糖主為半纖維素類。低分子糖類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醇、內(nèi)消旋肌醇和棉子糖。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止渴,祛風(fēng)除濕。治熱病消溺,咳嗽,吐瀉,關(guān)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搗汁或浸灑。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風(fēng)寒咳嗽:毛針子草根一兩,煎水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以上講述了地筋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jié)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
導(dǎo)讀:中草藥漆姑草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漆姑草的功效與作用、漆姑草圖片、漆姑草的藥用價值、漆姑草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漆姑草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漆姑草簡介漆姑草圖片漆姑草的功效與作用漆姑草的藥用價值漆姑草的藥用附方漆姑草的副作用漆姑草簡介
漆姑草,為石竹科漆姑草屬植物漆姑草,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曬干。全草長10-15cm。莖基部分枝,上部疏生短細(xì)毛。葉對生,完整葉片圓柱狀線形,長5-20mm,寬約1mm,先端尖,基部為薄膜連成的短鞘?;ㄐ?,白色,生于葉腋或莖頂。蒴果卵形,5瓣裂,比萼片約長1/3。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褐色,圓腎形,密生瘤狀突起。氣微,味淡。
漆姑草圖片
漆姑草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解毒;殺蟲止癢。主漆瘡;禿瘡;濕疹;丹毒;瘰疬;無名腫毒;毒蛇咬傷;鼻淵;齲齒痛;跌打內(nèi)傷。
1、陶弘景:療漆瘡。
2、《滇南本草》:治面寒疼。新瓦焙干為末,熱燒酒服。
3、《植物名實(shí)圖考》:利小便。治小兒乳積。
4、《國藥的藥理學(xué)》:絞取其汁,治惡瘡、禿瘡及漆瘡,又療齲齒。
5、《貴州民間方藥集》:外用治癰腫、瘡毒;口含治蟲牙;塞鼻治鼻匿。
6、《四川中藥志》:提膿拔毒;治瘰疬結(jié)核。
漆姑草的藥用價值
【藥名】漆姑草
【別名】羊兒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
【來源】石竹科漆姑草屬植物漆姑草,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曬干。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散結(jié)消腫,解毒止癢。用于白血病,漆瘡,癰腫,淋巴結(jié)結(jié)核,齲齒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研末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寒者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漆姑草的藥用附方
1、治漆瘡:漆姑草。搗爛,加絲瓜葉汁,調(diào)菜油敷。(《湖南藥物志》)
2、治蟲牙:漆姑草葉。搗爛,塞入牙縫。(《湖南藥物志》)
3、治跌打內(nèi)傷:漆姑草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蛇咬傷:漆姑草、雄黃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5、治瘰疬結(jié)核:羊兒草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鮮草搗絨敷。(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虛汗、盜汗:大龍葉一兩。燉豬肉吃。(《貴州草藥》)
7、治咳嗽或小便不利:大龍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漆姑草的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忌服。
以上就是一些漆姑草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夏枯草是很多人非常陌生的一種植物,這種植物主要出現(xiàn)在安徽、湖南以及河南等地區(qū),夏枯草其實(shí)也是用途很廣的重要,比如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人出現(xiàn)頭痛眩暈的情況,夏枯草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另外這種中藥還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下面詳細(xì)介紹該中藥的諸多用途。
夏枯草的作用與功效:
夏枯草為清肝火、散郁結(jié)的要藥。本品配以菊花、決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腫痛、配以石決明、鉤藤,可平降肝陽,治頭痛、頭暈;配以玄參、貝母、牡蠣等品,可軟堅(jiān)散結(jié),治瘰歷結(jié)核。
1、夏枯草治乳癰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匯言》)
2、夏枯草治赤白帶下:夏枯草花,開時采,陰干為末。每服10克,食前米飲下。(《綱目》)
3、夏枯草治瘰疬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夏枯草30克,水二鐘,煎至七分,去滓,食遠(yuǎn)服。(《攝生眾妙方》夏枯草湯)
4、夏枯草治產(chǎn)后血暈,心氣欲絕者:夏枯草搗絞汁,服一盞。(《綱目》)
5、夏枯草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為末。每服5克,臘茶調(diào)下,無時。
6、夏枯草治血崩不止:夏枯草為末。每服方寸匕,米飲調(diào)下。(《圣惠方》)
7、夏枯草治口眼歪斜:夏枯草5克,膽南星2.5克,防風(fēng)15克,釣鉤藤5克。水煎,點(diǎn)水酒臨臥時服。(《滇南本草》)
8、夏枯草夏枯草治頭目眩暈:夏枯草(鮮)100克,冰糖25克。開水沖燉,飯后服。
(《閩東本草》)
9、夏枯草治羊癇風(fēng)、高血壓:夏枯草(鮮)150克,冬蜜50克。開水沖燉服。(《閩東本草》)
10、夏枯草治撲傷金瘡:夏枯草搗爛,罯上。(《衛(wèi)生易簡方》)
11、夏枯草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疼痛:鮮夏枯草100~150克。水煎服。
12、夏枯草汗斑白點(diǎn)。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13、夏枯草預(yù)防麻疹:夏枯草25~10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天。
14、夏枯草治小兒菌?。憾q以下,夏枯草50克,半枝蓮25克;二至六歲,夏枯草、半枝蓮各50克;六至十二歲,夏枯草、半枝蓮各75克。水煎服。
大家知道馬尾伸筋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馬尾伸筋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牛尾菜(《救荒本草,),大順筋藤(《植物名實(shí)圖考》),大伸筋(《中藥志》),百部伸筋、水搖竹、伸筋草、龍須草、牛尾伸筋、牛尾節(jié)、牛尾卷、水球花、大葉伸筋、牛尾蕨(《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長葉牛尾菜 的 根莖 及 根 。6~8月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攀援狀。莖細(xì)長,有縱條,無皮刺。葉互生;卵形、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9厘米,寬2.8-6.5厘米,先端漸尖或突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兩面光滑無毛;葉柄基部具卷須2根。花單性,異株;花序傘形;腋生;花被6片,離生,向外反折;雄花有雄蕊6,較花被裂片為短;雌花較雄花小,退化雄蕊線形,子房球形,柱頭3裂。漿果球形,黑色。花期6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緣或林內(nèi)。我國秦嶺以南地區(qū)均有分布。產(chǎn)廣西、湖南、湖北、江西、陜西等地。
【性狀】干燥根莖略彎曲,呈結(jié)節(jié)狀,上面具莖痕,下面具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長12~32厘米,徑1~3毫米,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有細(xì)皺紋。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白色,有黃白色木心。氣無,味微苦,帶粘性。
【炮制】用水洗凈、稍潤,切片,曬干。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通絡(luò)止痛。治腰腿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或浸酒。
【附方】治關(guān)節(jié)廟:牛尾菜五錢,路邊荊一兩,老鼠刺一兩,豨薟草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江西中藥》
以上就是對馬尾伸筋的詳細(xì)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馬尾伸筋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伸筋藤。伸筋藤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伸筋藤的相關(guān)知識。
【別名】寬筋藤、無地生須(《廣西中獸醫(yī)藥植》),青寬筋藤(《陸川本草》),砍不死(《南寧市藥物志》),舒筋藤(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 中華青牛膽 的 莖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3~10米。嫩枝被柔毛,老枝無毛,有許多皮孔。單葉互生;寬卵形至圓狀卵形,長7~12厘米,寬5~10厘米,先端驟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被絨毛,基出脈5~7條;葉柄長4~10厘米,被柔毛。總狀花序腋生,先葉開放;單性異株;花淡黃色。果序長約10厘米,核果鮮紅色,內(nèi)果皮半卵球形,長8~10毫米,腹面平坦,背面具棱脊及多數(shù)小疣狀突起。種子長約5毫米,半圓球形,腹面內(nèi)陷。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中。分布廣東、廣西、湖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藤含氨基酸、糖類。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苦,寒。"
【功能主治】①《南寧市藥物志》:"舒筋活絡(luò),殺蟲。外敷跌打筋斷,風(fēng)濕骨痛;內(nèi)服舒筋活絡(luò)。"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及產(chǎn)后忌服。"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伸筋藤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xué)一點(diǎn)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