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jī),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兔耳草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兔耳草這種藥材嗎?
【別名】和氣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土玉竹、白蝶花(《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蘭科植物 龍頭蘭 的 塊根 。秋季采挖根,洗凈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有塊根2枚,狹紡錘形。葉互生,覆疊直達(dá)花下;葉片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鞘狀,抱莖,平行脈近肋條,兩面均略被祖毛??偁罨ㄐ蛴谢?~5朵;苞片葉狀;花大,白色;萼片闊卵形,廣展,鈍頭,側(cè)面的稍偏斜;花瓣線形,比萼短,唇瓣不長于萼片,側(cè)面裂片極闊,篦狀細(xì)裂幾達(dá)中部,中裂片矩圓狀線形,全緣,長約2厘米;距長6~10厘米。蕊柱較闊,子房下端浙細(xì),柄狀?;ㄆ谙募?。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叢陰濕處。分布云南、廣西、廣東等地。
【性味】性微溫,味甘。
【功能主治】溫腎壯陽。
【附方】①治腎虛腰痛,陽痿,遺精,滑精:㈠兔耳草五錢(五對),雞腎參五錢(五對),淫羊藿二錢。共研末,加適量豬油、紅糖蒸食。(忌鹽)㈡兔耳草五錢,淫羊藿、仙茅各三錢。泡酒服。㈢補(bǔ)骨脂三錢,兔耳草五錢,枸杞子五錢,豬腰(去筋)一對。前三味焙脆研末,蒸豬腰吃。
【摘錄】《*辭典》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兔耳草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幫助。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類似兔耳草的藥材。我們在食用兔耳草等中藥的時候需要遵從醫(yī)生的囑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現(xiàn)在社會,養(yǎng)生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F(xiàn)在很多喜歡用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身體,因?yàn)檫@些藥材天然無公害,下面我們就為 大家介紹一下短穗兔耳草這種藥材。
【英文名】Shortspike Lagotis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短穗兔耳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矮小草本,高4-8cm。全株無毛。通常有匍匐走莖,根狀莖短,不超過2cm。根多數(shù),簇生,條形,內(nèi)質(zhì),長可達(dá)10cm,根頸外面為殘留的老葉柄所形成的棕褐色纖維狀鞘包裹。葉全為基生,蓮座狀;葉柄1-5cm,扁平,下部寬而去;葉片寬條形至披針形,長2-7cm,先端漸尖,基部漸窄成柄,全緣?;ㄝ銛?shù)條,纖細(xì),傾臥或直立,高度不超過葉;穗狀花序長僅1cm,花密集;花萼佛焰苞狀,先端開裂至1-3處,比苞片?。换ü诎咨蛭Х奂t或紫色,長5-6mm,筒部和檐部等長,上唇全緣,卵狀長圓形,下唇,花藥腎形;花柱伸出花冠,柱頭點(diǎn)狀。蒴果卵圓形,先端大而微凹,紅色,光滑無毛。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山、草原、河灘、湖邊砂質(zhì)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皺縮小草本。須根多數(shù),淡黃色,質(zhì)脆,易折。莖細(xì)弱,紫紅色,有節(jié)。葉基生,葉生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長圓狀披針形,長4-6cm,寬約1cm,學(xué)綠色至黃綠色?;ㄐ蛩霠睿I密,卵形;花序總梗長2cm左右,花小,藍(lán)紫色,二唇形。偶見蒴果。氣微,味微苦。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壓調(diào)經(jīng)。主肺熱咳嗽;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于高血壓、肺炎等。
【摘錄】《中華本草》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短穗兔耳草的功效與作用了吧?短穗兔耳草的藥用價值極高,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實(shí)際情況判斷,這點(diǎn)希望大家注意。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金邊兔耳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兔耳草(《慈航活人書》),兔耳箭、金茶匙(汪連仕《采藥書》),小鹿銜、銀茶匙、忍冬草、月下紅(《百草鏡》),兔耳一枝箭(《綱目拾遺》),撲地金鐘(《泉州本草》),天青地白、肺形草、毛馬香、牛眼珠草、橡皮草(《湖南藥物志》),大種巴地香(《貴州植藥調(diào)查》),一枝香、倒拔千金、毛鹿含草、紅金交杯、銅調(diào)羹、鐵交杯、通天草、山蝴蝶、豬心草、兔耳金邊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巴地虎、牛皮菜、朝天一柱香(《貴州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杏香兔兒風(fēng)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狀較短的根莖。莖直立,高30~60厘米,具棕色長毛,不分枝。葉5~6枚,著生莖的下部,近乎輪生;卵狀長橢圓形,長3~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圓鈍,基部心臟形,全緣或呈波狀,稍有短刺齒疏生,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具棕色長絨毛,有時下面呈紫紅色;葉柄長3~10厘米,有棕色絨毛。頭狀花序細(xì)長,有短?;蚪跓o梗,成總狀花叢??偘?xì)管狀,長約15毫米,寬約3毫米;苞片多層,外層苞片較短,卵狀狹橢圓形,長約4毫米,內(nèi)層苞片披針形,長15毫米,先端尖銳,花白色,稍有杏仁氣味。瘦果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4.5毫米,寬約1毫米,扁平,基部狹窄,有縱條紋和細(xì)毛;冠毛棕黃色,長約10毫米。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陰地。分布華東、中南各地。
【藥理作用】水煎液(10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抑菌圈清晰透明,直徑有17毫米(紙片法)。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綱目拾遺》:"入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治虛癆咳血,汲熱黃疸,水腫,癰疽腫毒,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搗爛塞鼻。
【附方】①治咳嗽吐血:㈠杏香兔耳風(fēng)。煮豬肺食。㈡杏香兔耳風(fēng)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上面就是金邊兔耳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金邊兔耳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耳草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鯽魚膽草、細(xì)葉亞婆巢、節(jié)節(jié)花
【來源】茜草科耳草屬植物 耳草 Hedyotis auricularia L.[Oldenlandia auricularia (L.)F-Muell.]的 全草 。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喉痛,急性結(jié)膜炎,腸炎,痢疾;外用治蛇咬傷,跌打損傷,癰瘡腫毒,乳腺炎,濕疹。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始載有較剪草。后《嶺南采藥錄》之鯽魚膽草條下有別名較剪草,該條云:"草本,葉對生,形尖長,全邊,細(xì)碎之花,自葉腋生出。"據(jù)此描述,與當(dāng)今茜草科植物耳草相符。
耳草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shí)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兔耳子草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兔耳子草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兔耳子草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xì)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長葉火絨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長葉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45cm。根狀莖短,有頂生的蓮座狀葉叢,或分枝長,有葉鞘和多數(shù)近叢生的花莖,或分枝細(xì)長(達(dá)30cm)成匍枝狀,有散生的蓮座狀葉叢。花莖不分枝,被白色或銀白色疏柔毛或密茸毛,全部有密或疏生的葉?;咳~或蓮座狀葉狹長匙形,近基部擴(kuò)大成紫紅色無毛的長鞘部;中部葉條形、寬條形或舌狀條形,長2-13cm,寬1.5-9mm,兩面被白色或銀白色疏柔毛工密茸毛,上面不久脫毛。苞葉多數(shù),較莖上部葉短,卵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上面或兩面被白色長柔毛狀茸毛,開展成直徑2-6cm的苞葉群或直徑9cm的復(fù)苞葉群。頭狀花序,徑6-9mm,3-30個必集;總苞長約5mm,被長柔毛;總苞片約3層,橢圓狀披針形,先端無毛,有時嚙蝕狀,露出毛茸之上;小花雌雄異株,少有異形花;花冠長約4mm;雄花花冠管狀漏斗狀,有三角形深裂片;雌花花冠絲狀管狀,有披針形裂片;冠毛白色,較花冠稍長,基部有細(xì)鋸齒;雄花冠毛向上端漸粗厚,有齒;雌花冠毛較細(xì),上部全緣。瘦果有乳突或有短粗毛?;ㄆ?-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4800m的高山和亞高山的濕潤草地、洼地、灌叢或巖石上。
【性味】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清熱;止咳化痰。主外感發(fā)熱;肺熱咳嗽;翅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兔耳子草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兔耳子草應(yīng)根據(jù)自身的實(shí)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羊耳草在平時會有很多的功效,給身體也可以帶來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羊耳草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治療咳嗽,預(yù)防傷風(fēng)感冒,同時能補(bǔ)充肺功能的疾病,還可以緩解中暑腹痛,食用方法有很多種,關(guān)于用羊耳草搭配的方劑有很多類型,所以大家可以根據(jù)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選擇。
牛契埔,潮汕地區(qū)別名稱為羊耳草
赤莖羊耳草(Inula rubricaulis)屬于菊科旋覆花屬的植物,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國、緬甸、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云南等地,生長于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區(qū),見于低山谷坡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
原料名稱: 牛契埔
別名1: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
特 點(diǎn): 牛契埔,潮汕地區(qū)別名稱為地膽頭、地?cái)仡^、了鴉頭、藥丸草、羊耳草、角蟻草、埔大菜、貼地枇杷、灑餅草、杜盞頭、埔格局。外地別名稱為苦地膽、地膽頭、牛托鼻、鐵燈柱、土公英、草鞋根、草鞋底、地苦膽、磨地膽、牛吃埔、理埔散,鐵燈盞、毛刷子、兔耳風(fēng)。本品為菊科地膽草屬地膽草。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林緣、斜坡曠野草地上。分布于我國廣東、福建、海南等省區(qū)。
牛契埔味苦微辛,性寒,無毒。內(nèi)服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祛風(fēng)散寒、解暑止痛。外用散氣止痛。入肝脾經(jīng)。主治傷風(fēng)感冒、肺熱咳嗽、中暑、牙痛、急性結(jié)膜炎、胃痛、風(fēng)濕水腫等。
1、治傷風(fēng)感冒:牛契埔45克,水煎,沖紅糖服?;蚺F跗?5克,蚶殼草、地豆草各30克,水煎服。
2、治肺熱咳嗽:牛契埔、肺形草各30克,水煎服。
3、治中暑腹痛:牛契埔30克,捶爛,取汁沖酒服。
4、治風(fēng)火牙痛:鮮牛契埔2-3株,鴨蛋1個,水煎去渣,用湯煮鴨蛋,飲湯吃蛋。
5、治胃痛:牛契埔、山埔姜葉各15克,水煎,沖酒服。
6、治腎炎水腫:牛契埔、薏米根各30克,益母草10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
7、治口腔潰瘍:牛契埔3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8、治黃疸型肝炎、百日咳:牛契埔全草60克,水煎服。
9、治急性結(jié)膜炎:牛契埔20克,野菊花15克,犁頭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10、治肝硬化腹水:牛契埔50克,半邊蓮30克,水煎服。
11、治尿閉、尿黃:牛契埔、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本品內(nèi)服常用量全草或根生品15-60克,干品9-30克。外用適量。
脈耳草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脈耳草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食用脈耳草呢,食用脈耳草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脈耳草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別名】大黑節(jié)草、黑節(jié)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丹、四棱草
【來源】茜草科 脈耳草 Hedyotis costata Roxb.[Oldenlandia costata (Roxb.) Kord.],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消炎接骨。主治瘧疾,肝炎,風(fēng)濕骨痛,結(jié)膜炎。外用鮮品搗汁點(diǎn)眼。還可治骨折,外傷出血,亦可用于拔異物入肉。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脈耳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脈耳草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脈耳草,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黃毛耳草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別名】拖地蓮、鋪地蜈蚣、白頭走馬仔、細(xì)種節(jié)節(jié)花、蜈蚣草
【來源】茜草科耳草屬植物 黃毛耳草 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 全草 。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于腸炎,痢疾,急性黃疸型肝炎,小兒急性腎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宮出血,咽喉腫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0.5~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浙江民間草藥》
通過對于黃毛耳草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耳葉排草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shí)耳葉排草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二郎箭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bào)春花科植物耳葉珍珠菜的根和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全株無毛。莖直立,鈍四棱形,通常上部分枝。葉對生,在莖上部有時互生;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或線形,長4-10cm,寬2-25mm,先端長漸尖或稍銳尖,基部耳狀抱莖(莖上部葉有時基部圓形或鈍),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近邊緣密生暗紅色腺點(diǎn),中肋在下面隆起,側(cè)脈6-7對,纖細(xì)??偁罨ㄐ蛏允杷?,生于莖端和枝端,因而構(gòu)成圓錐花序狀,長10-15cm;苞片鉆形,與花梗等長或稍短;花梗長2-4(6)mm;花萼長3.5-4mm,5裂,分裂近達(dá)基部,裂片披針形,漸尖,邊緣具緣毛;花冠白色,鐘狀,長5-6mm,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mm,5裂,裂片舌狀長圓形,寬約1.5mm,常有暗紫色腺條;雄蕊內(nèi)藏,5枚,花絲貼生至花冠裂片的基部,分離部分長約0.5mm,花藥線形,長約1.2mm,藥隔先端有紅色粗腺體;子房無毛,花柱長約2mm。蒴果球形,直徑約3mm?;ㄆ?-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坡陰處。
【性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血消腫;止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耳葉排草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jìn)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耳葉排草運(yùn)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