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七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竹根七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竹根七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竹根七的用途越來越多,關于竹根七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竹根參、竹節(jié)七、牛尾七(《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開口箭 的 根莖 。全年可采.除去須根及葉,取根莖曬干。
【原形態(tài)】開口箭,又名:開喉箭,萬年青。
【生境分布】生于深谷林下近流水處。分布我國中部及西南部。產于陜西、四川。
【性狀】根莖扁圓柱形,略扭曲,長10~15厘米,徑約1厘米,節(jié)明顯,略膨大,節(jié)處有芽及膜質鱗片狀葉,節(jié)間短。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有皺紋。斷面淡黃白色,細顆粒狀。氣無,味苦澀。
【性味】《陜西中草藥》:"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滋陰瀉火,活血調經。治勞熱咳嗽,風濕痹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粉沖服,0.5~1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骨蒸勞熱,腰腿疼痛:竹根七、長春七、朱砂七各五錢,牛膝、木瓜各三錢,芋兒七、伸筋草各二錢,夏枯草一兩,白酒一斤。泡酒服。每次一酒盅。(《陜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竹根七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相關閱讀
扁竹根作為可以入藥的一種植物,是一種非多年生草本,花期在3-4月。那么在中藥學上扁竹根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扁竹根的功效與作用。
扁竹根的功效與作用是:消食;殺蟲;通便;利水;活血;止痛;解毒。
功能主治
消食;殺蟲;通便;利水;活血;止痛;解毒。主食積腹脹;蟲積腹痛;熱結腹痛;熱結便秘;水腫;癓瘕;久虐;牙痛;咽喉腫痛;瘡腫;瘰疬;跌打損傷;子宮脫垂;蛇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或泡酒。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
脾虛便溏及孕婦禁服。
附方
①治小兒食積飽脹:扁竹根、魚鰍串根、五谷根、隔山撬、卷子根、石氣柑、雞屎藤、絳耳木根、車前草。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食積、氣積及血積: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絳耳木子、劉寄奴。研粉和酒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蛔蟲積痛:扁竹根、川谷根各五錢,水案板(全草)、苦楝皮各三錢。煨水服。
④治膨脹:扁竹根一兩,煨水服;或用鮮根一錢,切細,米湯吞服。
⑤治牙痛(火痛):扁竹根五錢。煮綠殼鴨蛋吃。(③--⑤方均出《貴州草藥》)
⑥治便秘:鐵扁擔鮮根三至四錢。洗凈,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約一小時左右即瀉,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⑦治年久瘧疾:扁竹根三至五錢。煨水沖少量酒服。(《貴州草藥》)
⑧治子宮脫垂:扁竹根二兩。搗絨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食積,消飽脹,噙蛾子,并治跌打損傷。
2.《上海常用中草藥》:鮮根瀉下通便。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現(xiàn)在大家對于扁竹根一定有了非常詳細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扁竹根具有消食、殺蟲、利水;等功效,扁竹根針對止痛,解毒也十分有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中藥的相關知識,可以繼續(xù)上網搜索
很多人都知道,簝葉竹根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簝葉竹根的神奇的功效遠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下簝葉竹根的功效。
【別名】簝葉根(《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金佛山赤竹 的 根 。
【原形態(tài)】金佛山赤竹,又名:簝葉竹。
【生境分布】自生房屋周圍,間有栽培。分布四川。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屋久笹"(日文"笹",小竹之意)對大鼠AH39腹水肝癌有效。"熊笹"(為日本九州島島島島產之山白竹)之水浸液小量能興奮離體蛙心,大量則抑制之,并有降壓、利尿、興奮離體腸管之作用。"笹"葉的木質中的多酚,可能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成分。
【性味】《重慶草藥》:"味甘,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癆傷吐血,崩癥,咳嗽。去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重慶草藥》
綜合以上的對于簝葉竹根的描述,可見簝葉竹根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簝葉竹根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大家知道拐棍竹是什么嗎?如果知道的話,那么對與拐棍竹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拐棍竹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藥材,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哪些調理作用呢?下文我們將一一分析給大家。
【別名】淡竹葉、竹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箭竹的嫩葉。
【原形態(tài)】箭竹 植株呈灌木狀。地下莖為單軸型。竿高l-4m,節(jié)間長4-7cm,粗1.2-3mm,棕紫色,每節(jié)簇生多數(shù)小枝。葉鞘在每一具葉小枝上為少數(shù)乃至數(shù)枚,長2-3cm,無毛,常為棕紅色,最上1枚常干鞘口具繸毛;葉片長6-10cm,寬6-llmm,無毛,次脈3-4對,小橫脈明顯。總狀花序頂生,長2.5-4cm,密生偏于一側的多數(shù)小穗,花序下托以數(shù)枚佛焰苞。因最上的苞片等長或超過花序,致使小穗從一側外露;小穗長12-16mm,含2-4花,成熟時呈紫色或黃棕色?;ㄆ?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400m的山坡林緣或林中。
【性味】甘;淡;寒
【功能主治】清熱除煩;解渴利尿。主發(fā)熱煩躁;口渴;小便短少色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拐棍竹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拐棍竹。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竹蜂的簡介
出處
1.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留師蜂如小指大,正黑色,嚙竹為窠,蜜如稠糖,酸甜好食。
2.《綱目》:《六帖》云:竹蜜蜂,出蜀中。于野竹上結窠,紺色,大如雞子,長寸許,有蒂,窠有蜜,甘倍常蜜,即此也。按今人家一種黑蜂,大如指頭,能穴竹木而居,腹中有蜜,小兒撲殺取食,亦此類也。
【拼音名】Zhú Fēnɡ
【英文名】bamboo bee
【別名】笛師、留師、竹蜜蜂、竹筒蜂、烏蜂、熊蜂、象蜂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蜂科動物竹蜂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Xylocopa dissimilis(Lep.)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蜂群居竹內時捕牛,處死曬干,或用鹽水腌浸貯存。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棲于竹類的莖稈中并將唾液與鉆木的竹木屑混合與鉆木的竹木屑混合制成隔板。將巢穴間成若干格,每格貯花粉與蜜法的混合物,并產卵于其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方各地。
【性狀】性狀鑒別,竹蜂體粗大,黑色,有光澤。雌蟲胸前有濃密的黑色長毛,雄蟲胸前方有一帶狀濃密的淡黃色絨毛,翅基部藍紫色,向外緣頂部變銅色,有金屬樣光澤。
竹蜂的功效與作用
【藥性】
《廣兩中藥志》:“味甘、酸,性寒,無毒。入胃、大腸二經?!?/p>
【功用主治】
清熱化痰,定驚。主治小兒驚風,咽喉腫痛,乳蛾,幾瘡。
1.《廣西中藥志》:“清熱瀉火,祛風。治齒蟹,口瘡,咽痛,小兒驚風?!?/p>
2.《常見藥用動物》:“祛風止驚,開竅消痰,清熱止痛?!?/p>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只;或入散劑。
【宜忌】
《廣西中藥志》:“虛寒無火者禁用。”
【選方】
1.治小兒驚風,發(fā)熱竹筒蜂3只,火上稍烤,煎水服,或研末,分2次沖服。
2.治喉炎,單雙蛾炒竹筒蜂5個,六月雪根、崗梅根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廣西藥用動物》)
竹蜂的市場信息
1、竹蜂的價格
竹蜂每公斤的價格在1OOO元到1200元之間
2、竹蜂的選購方法
竹蜂體如指頭大小,身長約2.5厘米,全身黑色,體長圓形,肥大,密生柔軟的黃褐色絨毛。頭部三角形,復眼一對,橢圓形。翅膜質,紫藍色;腳黑色,粗短有毛。
3、竹蜂的保存方法
可以放在冰箱冷藏竹蜂,南方常用竹蜂來泡酒。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剛竹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斑竹、桂竹、箭竹、尖竹、臺竹、鬼角竹、網苦竹
【來源】禾本科 剛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以 根 、 果實 入藥。
【生境分布】華東、四川。
【性味】淡、微苦,寒。
【功能主治】袪風熱,通經絡,止血。主治風熱咳嗽,氣喘,四肢頑痹,筋骨疼痛,婦女血崩。
【用法用量】根0.5~1兩;果實炒炭存性研細末,0.5~2兩,吞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剛竹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藥材,但它的藥性和作用還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與自身情況結合的基礎上再食用。
竹柏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為竹柏本身的藥用價值,那么關于竹柏的相關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羅漢松科植物竹柏的葉。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近光滑,紅褐色或暗紫紅色,成小塊薄片脫落;枝開展,樹干廣圓錐形。葉交互對生或近對生,排成2列,厚革質,長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5-9cm,寬1.5-2.8cm,無中脈而有多數(shù)并列細脈,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先端漸窄,基部楔形,向下窄成柄狀。雌雄異株;雄球花穗狀,常分枝,單生葉腋,長1.8-2.5cm,梗較粗短;雌球花單生葉腋,稀成對腋生,基部有數(shù)枚苞片。種子球形,直徑1.2-1.5cm,成熟時假種皮暗紫色,有白粉,梗長7-13cm,上有苞片脫落的痕跡,骨質外種皮黃褐色,先端圓,基部尖,其上密被細小的凹點,內種皮膜質。花期3-4月,種于10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散生于低海拔常綠闊葉林中。
【化學成份】竹柏葉含竹柏內酯(nagilactone)A、B、C、D、E,催吐蘿芙木醇(vomifoliol),15-甲氧基竹柏內酯(15-methoxynagilactone)D, 3-脫氧-2α-羥基竹柏內酯(3-deoxy-2α-hy-droxynagilactone)E,3-表竹柏內酯(3-epinagi1actone)C。 木材含陶塔酚(totarol),雙聯(lián)陶塔酚(podototarin),16-羧基陶塔酚(16-carboxyltot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功能主治】止血;接骨。主外傷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調敷。
【附方】因其葉似竹葉,而樹枝干如柏樹,故名竹柏。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竹柏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竹柏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