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煎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羚羊角煎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dǎo)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羚羊角煎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處方】羚羊角1兩(鎊),荊芥穗1兩,羌活1兩(去蘆頭),熟干地黃(焙)1兩,防風(去叉,銼)2兩,黑豆2盞(小者,和防風炒熟,勿令焦),酒5升(乘防風、黑豆熱,淋之)。
【制法】上先以四味(口父)咀如麻豆。
【功能主治】中風手足不隨。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前豆淋酒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重煎如膏??招臏鼐普{(diào)服,日3次,夜1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
【處方】羚羊角半兩(鎊),菊花半兩,玄參1分,牛膝1分(去苗,切,焙),防風1分(去叉),紫參1分。
【制法】上為末,以栝樓汁1升,酒半升,并前藥煎成稀煎,瓷合盛。
【功能主治】熱毒風攻頭面,唇口腫痛,咽喉腫塞,或目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1匙頭,酒調(diào)下,日夜4-5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三
通過本篇文章對羚羊角煎的相關(guān)介紹,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到羚羊角煎對疾病癥狀的緩解。如果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效果不明顯,可以及時的接受治療并咨詢醫(yī)師的建議。在日常堅持鍛煉也是能夠緩解疾病的癥狀的。
擴展閱讀
說到羚羊角的功效,很多人也許會嚇出一身冷汗,因為藏羚羊?qū)儆趪乙患壉Wo動物,隨便捕殺是要坐牢的,所以就算知道了羚羊角功效,也是沒有用的。其實所謂羚羊角就是指的藏羚羊的角,這是很多黑心獵人都想要得到的,因為這個能給他們賣到一個好價錢,這間接也說明了羚羊角功效巨大。
藏羚羊生活在草原上,并且過著群居的生活,本來這群藏羚羊是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的,可是就是有些人為了牟取利益,而來殘害它們,其實藏羚羊是很聰明的動物,但是再聰明也難免會被捕殺,所以現(xiàn)實中的藏羚羊越來越少,這就導(dǎo)致了羚羊角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介紹下羚羊角的功效。
功能:
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涼血解毒。 清熱鎮(zhèn)痙,平肝熄風,解毒消腫。(熄風止痙 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主治:
用于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癇發(fā)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溫毒發(fā)斑,癰腫瘡毒。用量:
1g~5g。禁忌:
肝經(jīng)無熱者不宜。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g,宜單煎2小時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生態(tài)環(huán)境:
棲息于荒漠及半荒漠的開闊地區(qū),性喜干旱。以各種植物為食,如梭梭,蒿類、羽茅等。一般邊食邊行。資源分布:
在我國僅分布于新疆北部的邊境地區(qū)。采收儲藏:
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將角從基部鋸下。削成薄片,或磨成粉末備用。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的朝向性運動反應(yīng),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可加速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開始速度,顯著降低對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寧、電休克的敏感性, 但不導(dǎo)致肌肉松弛.羚羊角煎劑10g/kg給小鼠灌服,能顯著降低咖啡因所引起的驚厥率和加快其恢復(fù)率, 使死亡率降低.
給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10g/kg、水煎劑2g/kg、水解液80mg/kg ,均能延長硫噴妥鈉的睡眠時間.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注射液80mg/kg,亦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
2. 解熱作用 羚羊角煎劑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lián)菌苗引起發(fā)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 灌胃后2小時體溫開始下降,6小時后逐漸恢復(fù).
3。 降壓作用 用羚羊角醇提取液1g/kg 給麻醉犬或貓靜脈注射, 可使血壓降低.給清醒大鼠應(yīng)用羚羊角制劑1g/kg,亦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4. 其他作用 羚羊角酶、酸水解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流感桿菌、乙型鏈球菌及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 能增加動物對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鎮(zhèn)痛作用.
所以通過上面關(guān)于羚羊角功效的詳細介紹,大家都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一點,那就是羚羊角的功效是非常巨大的額,而且也是非常全面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要捕殺藏羚羊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但愿以后人們能與藏羚羊成為朋友,這對大自然也是很有好處的。
您聽說過中藥方劑羚羊角丸嗎?中藥方劑是一種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對很多癥狀有著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羚羊角(七錢半) 防風(去蘆.七錢半) 漢防己(去皮.七錢半) 白芍藥(七錢半) 白茯苓(去皮.七錢半) 獨活(去蘆.七錢半) 酸棗仁(炒.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七錢半)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七錢半) 檳榔(一兩) 人參(去蘆.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干熟地黃(一兩) 川芎(半兩) 桂心(半兩) 栢子仁(半兩) 當歸(微炒.半兩) 薏苡仁(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臟中風,口面偏斜,語蹇虛煩,手足腰腳不隨。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
【注意】忌雞豬肉粘滑之物。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羚羊角(鎊.一兩) 犀角(鎊.三分) 羌活(去蘆.一兩) 防風(去叉.一兩) 薏苡仁(炒.二兩) 秦艽(洗.二兩)
【炮制】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風手顫,亸曳語澀。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煎竹葉湯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羚羊角2兩(鎊),茯神2兩(去木),木香2兩,防風2兩(去叉),升麻2兩,赤茯苓3兩(去黑皮),大麻仁(別搗如膏)3兩,獨活(去蘆頭)2兩半,大腹7枚(連皮子銼),旋復(fù)花1兩1分。
【制法】上除大麻仁外,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腳氣。心腹妨悶,兩肋虛脹,不思食,漸覺心滿,氣膈不通。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酒送下40丸,每日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處方】羚羊角屑1兩,獨活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威靈仙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檳榔1兩,大麻仁1兩,郁李仁2兩(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心酸,氣壅滯,大便難,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羚羊角屑3分,川升麻1兩,梔子仁1兩,玄參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龍齒1兩半,金箔50片,銀箔50片(與馬牙消同研令細),茯神1兩半,知母1兩,防風1兩(去蘆頭),子芩1兩,赤芍藥1兩,大麻仁1兩半(別研如膏),馬牙消2兩(細研)。
【制法】上為末,入金銀箔、馬牙消、麻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心肺壅熱,背膊煩悶,心虛驚悸,眼澀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竹葉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羚羊角屑1兩,酸棗仁1兩(微炒),防風1兩(去蘆頭),晚蠶砂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藁本1兩,黃耆1兩(銼),威靈仙1兩,羌活1兩,白芍藥1兩,熟干地黃2兩,白茯苓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筋脈拘攣,牽引頸面,眼口瞤動,胸中氣逆,不多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每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羚羊角屑3分,鹿茸1兩半(去毛,涂醋,炙微黃),山茱萸3分,防風3分(去蘆頭),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牛膝1兩半(去苗),薯蕷3分,蜜蒙花3分,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當歸3分,白茯苓1兩,黃耆3分(銼),車前子3分,人參3分(去蘆頭),五味子半兩,桂心3分,細辛半兩,地膚子半兩,甘菊花半兩,決明子半兩,青葙子半兩,熟干地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磁石2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乏弱,四肢無力,頭昏目暗,身體疼痛,不欲吃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棗湯亦得,日3次。
【注意】忌炙煿熱面葷辛。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羚羊角屑3分,蔓荊子3分,防風1兩(去蘆頭),梔子仁3分,赤芍藥1兩,威蕤1兩,甘菊花3分,麻仁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川樸消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熱攻眼赤痛,心神煩躁,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別名】茯神丸
【處方】羚羊角屑1兩半,桂1兩半(去粗皮),白檳榔1兩半(爆銼),五加皮1兩半(銼),人參1兩半,丹參1兩半,柏子仁1兩半,枳殼1兩半(去瓤,麩炒),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半,茯神2兩(去木),防風2兩(去叉),熟干地黃2兩(焙),麥門冬(去心,焙)2兩,南木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薏苡仁2兩半。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風手足(疒帬)痹,行履艱難;脾中風,手足不隨,腰痛腳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每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羚羊角屑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訶梨勒皮半兩,檳榔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獨活半兩,黃耆半兩(銼),烏蛇1兩半(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地骨皮3分,大麻仁1兩半,郁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調(diào)氣,利大腸。主風熱壅滯大腸之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水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羚羊角屑1兩,犀角屑1兩,石龍芮1兩,桂心1兩,木香1兩,韭子1兩半(微炒),龍骨1兩半,朱砂1兩半(細研,水飛過),鹿茸1兩半(酒浸,微炙去毛),澤瀉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夜夢精泄不禁,身體枯燥,瘦瘠骨立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羚羊角1兩(鎊),防風1兩(去叉),芍藥1兩,茯神1兩(去木),蕤仁1兩(去皮),麥門冬1兩(去心,焙),大黃1兩(銼,炒),地骨皮1兩,決明子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毒沖目,虛熱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溫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
【處方】羚羊角屑1兩,石決明2分(搗,細研,水飛過),決明子3分,獨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蔓荊子半兩,甘菊花半兩,吳藍子半兩,車前子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3分,梔子仁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綠風內(nèi)障。肝肺風熱壅滯,見紅白黑花,頭額偏疼,漸漸昏暗不見物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溫漿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羚羊角屑1兩半,枸杞子1兩半,菟絲子1兩半(酒浸3宿,曬干,為末),赤茯苓1兩,細辛1兩,地膚子1兩,桂心1兩,獨活1兩,秦艽1兩(去苗),藍實1兩,芎?1兩,威蕤1兩,車前子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防風1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風氣,上熱下冷,眼瞼瞳仁癢急,揉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處方】羚羊角屑3分,漢防己3分,白芍藥2分,檳榔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薏苡仁1兩,獨活3分,芎?半兩,桂心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3分(去蘆頭),柏子仁半兩,酸棗仁3分(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熟干地黃1兩,麥門冬3分(去心,焙),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中風,口面偏斜,語澀虛煩,手臂腰腳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溫酒送下。
【注意】忌豬雞肉、粘滑物。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羚羊角(鎊)1兩,犀角(鎊)3分,羌活1兩半(去蘆頭),防風(去叉)1兩半,薏苡仁2兩(炒),秦艽(洗)2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風。手顫亸曳,語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煎竹葉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
【處方】羚羊角屑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黃連1兩(去須),川升麻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時氣七日,心神煩熱,胸膈不利,目赤,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竹葉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羌活半兩,牛黃1分(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天麻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蝎稍1分(微炒),麝香1分(細研)。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肢節(jié)拘急,腰背強直。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薄荷酒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羚羊角屑1兩,昆布1兩(洗去咸),桂心1兩,木通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癭氣。胸膈壅塞,咽喉漸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五
【處方】羚羊角屑1兩,生干地黃3分,羌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黃耆半兩(銼),麻黃1兩(去根節(jié)),當歸半兩(銼,微炒),酸棗仁半兩(微炒),牛膝半兩(去苗),芎?半兩,萆薢3分(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四肢筋脈攣急疼痛,心神煩悶,背項強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羚羊角屑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微炒),木通1兩(銼),大麻仁1兩,赤茯苓半兩,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銼),前胡半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氣實,心腹壅滯,四肢痛悶,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脾癉口甘,內(nèi)熱中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羚羊角1兩(銼屑,日曬干脆,為末),甘草1兩(生),白何首烏1兩,瓦松(以紗絹內(nèi)洗去土)1兩,生干地黃2兩(洗),郁金(炮過,地上去火氣)2兩。
【制法】上銼細,曬干,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肺空熱,眼生胬肉、赤脈,澀痛,及赤眼障翳,睛疼癢羞明;小兒風疳爍眼。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臨臥用濃煎淡竹葉、黑豆湯冷送下。小兒丸如綠豆大,每服7-10丸。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靈苑方》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虎脛骨半兩(涂醋,炙令黃),生干地黃半兩,酸棗仁半兩(微炒),白茯苓半兩,桂心1分,防風1分(去蘆頭),當歸1分(銼,微炒),黃耆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益肝腎。主小兒骨氣虛,筋脈弱,5-6歲不能行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用溫酒研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羚羊角1兩半(鎊),犀角1兩半(鎊),遠志1兩半(去心,焙),人參1兩半,山芋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生干地黃(焙干,冷搗)3兩,防風(去叉)1兩3分,金箔100片(研),銀箔(研)100片,麥門冬3兩(去心,焙),鐵粉3兩(研),天門冬(去心,焙)3兩,水銀1分(入金、銀箔、龍齒、鐵粉5件同研,水銀星子盡為度),龍齒(研)2兩。
【制法】上為末,入別研者,相拌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風癲癇。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桃柳枝湯送下,或人參茯苓湯亦得,日2次,夜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羚羊角屑1兩,人參1兩(去蘆頭),訶黎勒皮2兩,桂心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氣,胸心妨悶,食少胃虛,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羚羊角2錢半(屑),黃芩2錢半,大黃2錢半,芥菜子2錢半,當歸半兩,元參半兩,甘草半兩(炙),木賊半兩,蟬殼半兩(去足),珍珠末半兩,決明子(炒)半兩,荊芥穗2兩,川白芷2兩,蒼術(shù)(用米泔汁浸1宿,焙干)2兩,羌活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眼昏澀,赤脈侵睛,淚多,或作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荊芥湯嚼下;小兒斑瘡眼,用蟬殼湯化下,食后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劉氏家傳》
【處方】羚羊角(鎊)1兩,木香半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半夏半兩(湯洗,同生姜搗曲,焙干),羌活半兩(去蘆頭),獨活半兩(去蘆頭),芎?半兩,藿香葉半兩,干蝎半兩(去土炒),白花蛇半兩(酒炙,去皮骨),白附子半兩(炮),天麻(酒浸,切倍)半兩,檳榔1兩(銼),丹砂(研)1兩,麝香1兩(研),牛黃1兩(研),龍腦(研)1兩。
【制法】上除研藥外,為細末,再和勻,用皂莢、薄荷、鵝梨汁各1碗,同熬成膏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行痹。頭面四肢沉重,筋脈攣急,手足不隨,痰涎膠粘,語澀昏濁,口眼偏?。
【用法用量】每服7丸,溫酒或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九
【處方】羚羊角1兩(鎊),人參1兩,羌活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防風1兩(去叉),玄參1兩,丹參1兩,大黃1兩(銼),大麻仁1兩(別研為膏),梔子仁1兩,升麻1兩,龍齒1兩(研),麥門冬(去心,焙)1兩,茯神3分(去木),枳殼3分(去瓤,麩炒),黃連3分(去須),犀角3分(鎊),菊花3分,天門冬3分(去心,焙),郁李仁3分(去皮雙仁,研),生干地黃3分。
【制法】上為末,與麻仁、龍齒、郁李仁膏同研,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風,大便秘澀,及心風健忘,肝風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腹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別名】羚虎丸
【處方】羚羊角半兩(取末),酸棗仁(去皮)半兩,肉桂(不見火)5分,虎脛骨(醋炙黃)5錢,防風1錢,當歸1錢,黃耆1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益肝腎明目。主小兒痘瘡入眼,腎虛者。
【用法用量】羚虎丸(《痘疹仁端錄》卷六)。
【摘錄】《準繩·幼科》卷六
【處方】鉤藤8分,防葵8分,人參8分,羚羊角屑8分,茯苓8分,遠志8分(去心),漢防己8分,麥門冬11分(去心),龍齒(研)11分,鐵精6分,杏仁10分(去皮尖,別炒,研入)。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熱驚癇,每發(fā)吐沫。
【用法用量】白飲送下30丸,漸加至50-60丸。常服大佳。
【注意】忌豬肉及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八
【處方】羚羊角1兩半,宣黃連2兩,白茯苓1兩,黃柏1兩半(去黑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蠱疰痢。下血黑如雞肝色,時發(fā)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臘茶送下。
【注意】若血鮮滑泄不固,欲作厥狀,此藥不可服。當灸臍下氣海、關(guān)元二穴,更服玉華白丹。
【摘錄】《得效》卷六
【處方】羚羊角屑1兩半,防風1兩半(去叉),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人參1兩半,柏子仁1兩半,訶黎勒皮1兩半,白檳榔2兩(煨,銼),熟干地黃2兩(焙),大麻仁(研)2兩,羌活2兩(去蘆頭),茯神2兩(去木),桂2兩(去粗皮),芎?2兩,枳殼2兩(麩炒,去瓤),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中風,言語謇澀,神思昏沉,口干食少,肢體虛汗,大便秘塞。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羚羊角(鎊)3分,茯神1兩(去木),肉蓯蓉1兩(酒浸,切倍),防風1兩(去叉),赤芍藥1兩,人參1兩,柴胡1兩(去苗),旋覆花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獨活1兩(去蘆頭),郁李仁1兩(湯去皮,炒),熟干地黃(焙)1兩,生干地黃(焙)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風勞氣,頭痛,胸背氣注拘急,筋脈骨節(jié)痛,心煩悸,腰腿無力,肌肉瘦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黃耆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處方】羚羊角1兩半(鎊),柏皮1兩半(去粗皮,炙),防風(去叉)1兩半,玄參1兩,芎?1兩,荊芥穗1兩,黃連1兩(去須),槐子1兩,甘菊花1兩,防己1兩,石決明1兩,蕤仁1兩(去皮),蔓荊子1兩,車前子1兩,秦艽(去苗土)1兩,大黃1兩半(銼,炒),升麻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前胡1兩半(去蘆頭),人參1兩半,白檳榔1兩半(煨),梔子仁1兩,生干地黃1兩(焙),陽起石1兩(研),珍珠末1兩(研),龍腦1兩(搗研),薔薇根(銼)1兩,枸杞子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毒上攻目輪,眼爛肉瘡翳生,眼睛肉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晚食后熟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
【處方】羚羊角(鎊)2兩,白蘚皮1兩半,升麻1兩,蔓荊實1兩,升麻2兩(白者),秦艽(去苗土)2兩,惡實(炒)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中風,氣急,背項強硬,語聲嘶敗。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煎桑根白皮湯送下,每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羚羊角屑1兩,漢防己半兩,薏苡仁1兩,牛膝1兩(去苗),芎?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獨活半兩,大麻仁1兩,木香半兩,郁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枳實1兩(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腳氣上沖,喘息稍促,兩腳不仁,連小腹頑痹,頭面浮腫,時復(fù)心悶,便利常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羚羊角屑1兩,連翹2分,漢防己2分,麥門冬2分(去心,焙),薯蕷2分,檳榔2分,茯神2分,白蘚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羌活半兩,細辛半兩,白芷半兩,當歸半兩,黃耆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旋覆花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鼻癰。窒塞不通氣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羚羊角丸是一種應(yīng)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羚羊角丸之前還是要結(jié)合一下自身的體質(zhì),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羚羊角膠囊。
【來源】為羚羊角經(jīng)加工制成的膠囊。
【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粉末;氣微腥,味淡。
【炮制】取羚羊角150g,銼成最細粉,混勻,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或500粒,即得。
【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痛發(fā)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溫毒發(fā)斑,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3~0.6g,一日1次。
【規(guī)格】每粒裝(1)0.15g(小粒)(2)0.3g(大粒)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上文是關(guān)于羚羊角膠囊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羚羊角顆粒是中成藥,是羚羊角經(jīng)加工制成的顆粒。 由于羚羊在我國本來就稀少,只有新疆部分地區(qū)和俄羅斯搭界的地方有,還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有法律嚴禁捕殺,羚羊角價格昂貴,羚羊角顆粒在治療很多疾病上有獨到之處,被很多醫(yī)家所推崇,是名貴的中成藥。
中藥治本,西藥治標,隨著大家對中成藥的認識,越來越有很多人喜歡用中成藥治病。大家在看中成藥說明書的時候有很多的中醫(yī)用語看不懂,下面介紹羚羊角顆粒的功效與作用哦。
羚羊角顆粒的功效與作用
[性狀] 本品為白色顆粒;味甘。
[鑒別] (1)取本品1g,置50ml量瓶內(nèi),加水適量溶解后,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測定,在275nm±1nm波長處應(yīng)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2.5g,加90%乙醇5ml.不斷攪拌使溶解,15分鐘后,靜置,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氨酸對照品加70%乙醇溶解,使成為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不經(jīng)活化的含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乙醇—水(4∶1∶1∶2)為展開劑,取出,晾干,噴以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潛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桃紅色斑點。
[功能與主治] 平肝熄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癇發(fā)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瘟毒發(fā)斑,癰腫瘡毒。
羚羊角顆粒一袋是二點五克,成人吃法是一次五克,也就是一次兩袋,一天兩次,小兒可以按照體重來吃,羚羊角一般長二十八到三十厘米,羚羊角的根部是棕黃色的,上部是黃白色,有點象蠟,羚羊角的上面有圓圈,成年羚羊角大概有二十個左右。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羚羊角散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黃(去根節(jié))、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炒)、酸棗仁、五加皮,各一兩。升麻、枳殼(麩炒)、獨活,各一兩半。
【功能主治】治風痱,筋脈緩弱,言語蹇澀。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羚羊角(鎊)、黃芩、升麻、甘草(炙)、車前子,各十兩;梔子仁、草龍膽,各五兩;決明子二十兩。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一切風熱毒,上攻眼目,暴發(fā)赤腫,或生瘡疼痛,隱澀羞明。
【用法用量】每一錢,食后溫熱水調(diào)下,日進三服,小兒可服半錢。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羚羊角(鎊)黃芩 升麻 甘草(炙)車前子各300克 梔子仁 草龍膽各150克 決明子60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一切風熱毒邪上攻眼目,暴發(fā)赤腫,或生瘡疼痛,隱澀羞明。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溫熱水調(diào)下,日進三服。小兒服1.5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處方】羚羊角3分(鎊),石斛3分(去根),芎?3分,知母3分(焙),山茱萸3分,薏苡仁3分,白芷3分,曲棘針3分(生用),甘草3分(炙),芍藥3分,紫苑3分(去土),天雄3分(炮裂,去皮臍),防風3分(去叉),牛膝3分(酒浸,切,焙),枳殼3分(去瓤,麩炒),蔓荊實3分(去皮),石南葉3分(酒醋微炒),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麻黃3分(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龍骨3分(去土),黃芩3分(去黑心),防己3分,白術(shù)3分,萆薢3分,干蔓菁花3分(炒),赤茯苓3分(去黑皮),葛根3分,羌活3分(去蘆頭),蒼耳心3分(炒),車前子3分,桑白皮3分(銼),菊花3分(未開者),酸棗仁3分(炒),當歸3分(切,焙),藁本3分(去苗土),秦艽3分(去苗土),細辛3分(去苗葉),丹參3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打擊破瘡,或洗頭、挑齒、灸瘡、狗咬等中風。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2錢匕,空心、午時、夜臥溫酒調(diào)下。要丸,即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豆淋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
【處方】羚羊角屑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獨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芩1兩,細辛1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jié)),石膏3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熱頭痛,肢節(jié)煩疼,項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羚羊角屑3分,黃耆3分,熟干地黃1兩,酸棗仁1兩(微炒),茯神1兩,鐵粉1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黃連3分(去須),麥門冬1兩(去心,焙),黃芩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恍惚。妄語多言,夜不得寐。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羚羊角屑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焙),川升麻3分,赤茯苓1分,前胡1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荊芥半兩,細辛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痰氣壅,心胸不利,頭目煩疼,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別名】羚羊散
【處方】羚羊角(鎊)、黃芩、黃耆、草決明、車前子、升麻、防風、大黃、芒消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斑疹后余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用法用量】羚羊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各家論述】本方以羚羊角主明目為君;升麻補足太陰以實內(nèi),逐其毒也;黃耆補手太陰以實外,御其邪也,為臣;防風升清陽,車前子瀉濁陰,為佐;草決明療赤痛淚出,黃芩、大黃、芒消用以攻其固熱,為使。然大黃、芒消乃大苦寒之藥,智者當量其虛實以為加減。
【摘錄】《原機啟微》卷下
【處方】家菊半兩,防風半兩,川芎半兩,羌活半兩,車前子半兩,川烏(炮,去皮臍)半兩,半夏1分(泡),羚羊角1分,薄荷葉1分,細辛1兩。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綠風內(nèi)障。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或為末,食后荊芥茶清調(diào)下,后服還睛散。
【摘錄】《得效》卷十六
【處方】羚羊角屑1兩,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羌活1兩,防風3分(去蘆頭),酸棗仁1兩(微炒),桑根白皮2兩(銼),天蓼木1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毒攻四肢,筋脈拘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羚羊角、黃耆、生熟地黃、川芎、當歸、芍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一切膿泡、熱瘡及發(fā)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以水1盞半煎至8分,空心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別名】羚羊角湯、羚羊散
【處方】羚羊角半錢(鎊),川獨活半錢(去蘆),酸棗仁半錢(炒,去殼),五加皮(去木)半錢,薏苡仁4分(炒),防風4分(去蘆),當歸4分(去蘆,酒浸),川芎4分,茯神4分,杏仁(去皮尖)4分,木香2分半(不見火),甘草(炙)2分半。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涎潮忽仆,目吊口噤,角弓反張,名子癇。
【用法用量】羚羊角湯(《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十)、羚羊散(《壽世保元》卷七)。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此足厥陰藥也。羚羊之辛涼以平肝火,防風、獨活之辛溫以散肝邪,茯神、酸棗以寧神,當歸、川芎以活血,杏仁、木香以利氣,薏仁、甘草以調(diào)脾也。
【臨床應(yīng)用】子癇:一妊婦因怒,急仆地,良久而蘇,吐痰發(fā)搐,口噤項強,用本方漸愈。
【摘錄】《濟生》卷七
【處方】羚羊角屑1兩,黃連1兩(去須),木通1兩(銼),桑根白皮(銼)1兩,蘆根2兩,旋復(fù)花3分,川芒消2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眼赤脈,上下沖貫黑睛,臟腑壅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羚羊角、夏枯草、丹皮、鉤藤鉤、連翹、桑葉、山梔、玄參、象貝母。
【功能主治】風熱挾肝陽上逆,耳癰項腫,痰毒托腮。
【摘錄】《瘍科心得集·方匯》卷上
【處方】羚羊角屑1兩,防風1兩(去蘆頭),芎?1兩,天麻1兩,當歸1兩(銼,微炒),秦艽1兩(去苗),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芍藥1兩,生干地黃1兩,桂心半兩,黑豆3合(炒熟)。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眼張口噤,筋骨強直,腰背反偃,心中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合,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抝開口灌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馬齒莧2錢,白蒺藜2錢,浮萍2錢,玄參2錢,知母1錢5分,連翹1錢5分,杭菊1錢5分,蟬衣1錢5分,川黃柏1錢,赤芍1錢,荊芥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肺胃吸受毒癘,斑紅作腫,目赤淚多,四肢筋脈作痛,體虛者。
【用法用量】本方名“羚羊角散”,但方中無羚羊角,疑脫。
【摘錄】《外科集腋》卷二
【處方】羚羊角5分(鎊),獨活5分,酸棗仁5分(炒),五加皮5分,防風5分,薏苡仁5分(炒),當歸5分(酒浸),川芎5分,茯神5分(去木),杏仁(去皮尖)5分,木香2分,甘草2分,鉤藤鉤5分,山梔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風濕血燥,手足瘈疭。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四十五
【別名】羚羊角飲、羚羊角飲子
【處方】羚羊角5錢,防風5錢,人參5錢,知母5錢,白茯苓5錢,玄參5錢,桔梗5錢,細辛2錢,車前子2錢,黃芩2錢,枸杞子、熟地。
【制法】上研為末。
【功能主治】棗花翳內(nèi)障。
【用法用量】羚羊角飲(原書同卷)、羚羊角飲子(《審視瑤函》卷五)。方中枸杞子,熟地用量原缺?!秾徱暚幒繁痉接昧浚焊鞯确?。
【摘錄】《眼科全書》卷三
【處方】羚羊角(鎊)2錢,杏仁(光)3錢,米仁3錢,川芎1錢,當歸3錢,茯神3錢,棗仁(炒)1錢,夏枯草3錢,甘菊2錢,石膏3錢,川貝母1錢,竹葉20片。
【功能主治】肝火上升,衄血牙宣。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二
【處方】羚羊角(鎊)1錢5分,獨活1錢5分,歸身3錢,川芎1錢,茯神3錢,羌活1錢,苡仁3錢,防風1錢,炙甘草7分,東洋參7分,鉤藤2錢,桑寄生2錢。
【功能主治】妊婦血虛受風,口噤,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痰涎上潮,名曰子癇。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處方】羚羊角屑1兩,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茯神1兩,白芷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芎?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痰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羚羊角氣味辛咸微寒,入足厥陰;茯神氣味甘平,入心;芎?氣味辛溫,入肝膽;防風氣味辛甘平,入泛太陽;半夏氣味辛溫,入胃;白芷氣味辛溫,入手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枳殼氣味苦寒,入脾;附子氣味辛咸大熱,入手足少陰;佐以生姜之達表。此因風邪乘于陽位,竊據(jù)清虛之府,使陽氣不能流行,陰寒之氣結(jié)聚而不化,故辛散之藥少佐以辛熱溫通之品。則結(jié)聚者開,而陽氣得行,風無不去矣。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處方】羚羊角屑1兩,羌活3分,赤茯苓3分,薏苡仁3分,防風3分(去蘆頭),赤芍藥3分,當歸3分,芎?3分,桂心3分,檳榔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身體疼痛,筋脈拘急,不可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處方】羚羊角屑1兩,防風1兩(去蘆頭),葛根1兩(銼),甘菊花1兩,木通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細辛1兩,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赤茯苓1兩,漢防己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心悶,口噤不開。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1合,更煎1-2沸,放溫,擬開口灌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羚羊角1兩(鎊),人參1兩,防風1兩(去叉),赤箭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藁本1兩(去苗土),羌活1兩(去蘆頭),細辛1兩(去苗葉),甘菊1兩,赤芍藥1兩,枳殼1兩(去瓤,麩炒),當歸1兩(切,焙),甘草(炙)1兩,麝香(研)半分,牛黃(研)1分。
【制法】上除二味研藥外,為散,入研藥和勻。
【功能主治】肺中風,項背強直,心胸煩悶,冒悶汗出,語聲嘶塞,少氣促急。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荊芥薄荷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羚羊角10兩(鎊),黃芩10兩,升麻10兩,甘草10兩(炙),車前子10兩,梔子仁5兩,草龍膽5兩,決明子20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一切風熱毒,上攻眼目,暴發(fā)赤腫,或生瘡疼痛,隱澀羞明。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后溫熱水調(diào)下,每日3次。小兒可服半錢。
【摘錄】《局方》卷七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芎?半兩,羌活1錢(去蘆頭),獨活(去蘆頭)1錢,人參半兩,防風半兩(去叉),白蒺藜(炒)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肝元風虛,上攻頭目,昏悶?zāi)[疼,背項緊急,悒悒不樂。
【用法用量】每服1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十四引《博濟》
【處方】羚羊角屑1兩,防風1兩(去蘆頭),川升麻1兩,茯神1兩,蕤仁1兩(湯浸,去赤皮),麥門冬1兩(去心,焙),地骨皮1兩,決明子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丁翳,風熱上攻,淚出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六十六引《圣惠》
【別名】羚羊角湯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地榆半兩(微炙,銼),吳藍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半兩(銼,微炒),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焦),茜根半兩(銼),赤石脂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熱毒痢,下膿血。
【用法用量】羚羊角湯(《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羚羊角屑1分,羌活1分,五加皮1分,白鮮皮1分,桂心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邪滯氣所客,榮衛(wèi)不通,令小兒手不展。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旋覆花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前胡半兩(去蘆頭),川升麻半兩,玄參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地骨皮半兩,茯神3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時氣七日,心神恍惚,煩躁壯熱,不得眠臥。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多微赤,銼),葳蕤1分,防風1分(去蘆頭),甘菊花1分,牛黃1分(研細入),玄參1分,赤芍藥1分,黃芩1分,梔子仁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肝臟風毒上沖,眼赤痛,開張不得,頭額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入牛黃1字,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羚羊角屑1兩,梔子仁1兩,麥門冬1兩(去心),川升麻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玄參1兩,黃耆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壅毒不退,發(fā)斑,遍身煩熱,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羚羊角屑1兩,石膏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芎?3分,漢防己3分,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防風3分(去蘆頭),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1兩(去根節(ji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賊風。身體緩弱,手足不遂,言語謇澀,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羚羊角屑1兩,川升麻半兩,桂心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茯神1兩,獨活1兩半,麻黃1兩(去根節(jié)),葛根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酸棗仁1兩,五加皮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痱。筋脈緩弱,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羚羊角、防風、川芎、羌活、菊花、半夏。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綠風內(nèi)障。
【用法用量】每服2錢,荊芥湯調(diào)下。
【摘錄】《眼科全書》卷三
【處方】羚羊角屑1兩,前胡1兩(去蘆頭),桂心1兩,芎?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秦艽1兩(去苗),防風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赤箭1兩(微炒),天南星1兩(炮裂),蟬殼半兩,獨活1兩,茯神1兩,檳榔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桑螵蛸半兩(微炒),干蝎半兩(微炒),牛黃1錢(研入),朱砂半兩(研細),麝香1錢(研細),鉛霜1分(研入)。
【制法】上為細末,入研了藥,重研令勻。
【功能主治】風癔。咽中作聲,舌強語澀,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羚羊角屑1兩,赤茯苓3分,芎?3分,當歸3分,酸棗仁3分(微炒),肉桂1兩半(去粗皮),細辛半兩,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1兩,茵芋1兩,丹參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筋脈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處方】羚羊角屑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梔子仁1兩,土瓜根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腸胃壅熱,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犀角屑半兩,茯神半兩,龍齒1兩,鐵粉1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防風半兩(去蘆頭),地骨皮3分,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發(fā)汗后,熱毒未盡,因有所驚,發(fā)熱癲狂。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羚羊角屑1兩,麥門冬2兩(去心),大腹皮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升麻1兩,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熱毒在臟,大腸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入玄明粉1錢,攪令勻,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白茯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半兩,獨活3分,芎?3分,防風3分(去蘆頭),酸棗仁3分(微炒),遠志3分(去心),麥門冬(去心,焙)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心神煩熱恍惚,言語謇澀,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羚羊角屑3分,犀角屑3分,赤芍藥3分,黃連1分(去須),馬牙消1分,朱砂(研細)1分,川升麻半兩,牛黃半兩(研細),天竺黃半兩(研細),芎?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入研了藥令勻。
【功能主治】小兒肝臟風熱,上注眼目,赤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煎竹葉湯放溫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羚羊角屑3分,獨活1兩,酸棗仁3分(微炒),薏苡仁1兩,防風3分(去蘆頭),赤茯苓1兩,荊芥3分,芎?3分,黃耆3分(銼),五加皮3分,熟干地黃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偏風。肌體虛弱,手足不遂,筋脈拘急,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荊瀝半合、酒1小盞,和暖調(diào)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別名】柴胡羚羊角散
【處方】羚羊角(鎊)、柴胡(去蘆)、黃芩、川當歸、決明子、羌活(去蘆)、赤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勞實熱,兩目赤澀,煩悶熱壅,胸里炎炎。
【用法用量】柴胡羚羊角散(《杏苑》卷五)。
【摘錄】《濟生》卷五
【處方】羚羊角8分,防風8分,麥冬8分,玄參8分,知母8分,黃芩8分,牛子8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主小兒葡萄疫初起,因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郁于皮膚不散,結(jié)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發(fā)在遍體頭面。
【用法用量】上以水2鐘,加淡竹葉10片,煎至6分,食遠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
【處方】羚羊角、薄荷、附子、獨活、白芍藥、防風、川芎各等分。
【功能主治】筋痹,肢節(jié)束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服。
【各家論述】《法律》:按此方治筋痹之義,美則美矣,未盡善也。以七味各用等分,漫無君、臣、佐、使之法耳。蓋筋痹必以舒筋為主,宜倍用羚羊角為君;筋痹必因血不榮養(yǎng),宜以白芍、川芎,更加當歸為臣;然恐羚羊性寒,但能舒筋,不能開痹,必少用附子之辛熱為反佐;更少用薄荷、獨活、防風,入風寒濕隊中,而為之使可也。用方者必須識此。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十一
【處方】木通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川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桂心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癇愈,不能語。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少許,更煎1-2沸,加減服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八
【處方】羚羊角(鎊,微炒)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諸臟虛邪,夜臥恍惚,精神不安;及因風心煩恍惚,腹中痛,或時悶絕而復(fù)蘇。
【用法用量】每服1錢,鹽溫酒調(diào)下,每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一○二
【處方】羚羊角屑3分,羌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黃芩1兩,白鮮皮1兩,芎?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葳蕤半兩,牛蒡子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毒風上攻,頭面赤腫,心膈煩熱,肢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炙煿、熱面。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處方】羚羊角屑半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獨活1兩半,防風1兩(去蘆頭),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天麻1兩半。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痙??卩?,身體強直,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酒各1中盞,煎至1盞5分,去滓,分2次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羚羊角屑1兩,生干地黃1兩,漢防己1兩,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桂心1兩,石膏2兩,麻黃2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發(fā)熱,面赤氣喘,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羚羊角1兩(鎊),青木香1兩,檳榔1兩(煨,銼),茯神1兩(去木),山芋1兩(生用),前胡1兩(去蘆頭),牛膝1兩(去苗,切,焙),桂1兩(去粗皮),芎?1兩,犀角1兩(鎊),大黃1兩(銼,炒),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久患眼疾,瞼緊難開,視物不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食前溫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羚羊角散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羚羊角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