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花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是健康的基礎,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凌花散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凌花散這種中藥方劑。
【別名】凌霄花散
【處方】當歸(酒浸)、凌霄花、劉寄奴、紅花(酒浸,候煎藥1-2沸即入)、官桂(去皮)、牡丹皮(洗)、川白芷、赤芍藥、延胡索各等分。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行,發(fā)熱腹脹。婦人腹?jié)M,身體疼痛,瘦淬食少,發(fā)熱自汗。
【用法用量】凌霄花散(《濟陰綱目》卷二)。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凌霄花破血降火;劉寄奴破血通經;當歸養(yǎng)血,統營之運;赤芍破血,瀉火之亢;延胡化血滯以通經脈,紅花活血脈以浚血海;官桂溫經通閉;丹皮涼血化血;白芷散陽明之邪以清沖任之脈也。為散以散之,溫酒以行之,使瘀血頓化,則經氣自調,而經血應時以下,何經閉發(fā)熱之不瘳乎?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九引《澹寮》
通過本文對凌花散的介紹,我們知道凌花散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凌花散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Ys630.com相關知識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藺花散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藺花散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馬藺花半兩,川楝子半兩,海柑子核(柑皮肉不中食,只核可用)半兩,荔枝核半兩,附子(炮,切片,羊腎1對,細切,同焙,不用腎)半兩,沉香半兩,木香1分,熏陸香1分,甘草1分,麝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元陽氣弱,腎精不能制水,循運失時。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入炒生姜、鹽茴香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馬藺花子。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凍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煎湯淋洗。
【摘錄】《普濟方》卷四○七
上文介紹了藺花散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藺花散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二花散是在傳統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二花散的相關知識。
【處方】酸石榴花1分,黃蜀葵花1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1盞,煎至6分,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
【處方】梅花1兩(陰干),絲瓜5錢(陰干),桃花5錢(陰干),朱砂2錢(水飛過),甘草1錢(去皮,火煨)。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痘疹已出未出,不發(fā)不起,隱在皮膚之間,熱癥。
【用法用量】每服5分半,未痘時蜜水調下。
【摘錄】《準繩·幼科》卷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二花散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二花散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調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寶花散這款方劑。
【別名】石二、十號節(jié)象方
【處方】郁金1錢,細辛3兩,降香3錢,荊芥4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痧脹。絞腸痧。心腹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繩轉,或如筋吊;或如錐刺,或如刀刮,痛極難忍。輕者亦微微絞痛,脹悶非常。
【用法用量】石二(《痧癥全書》卷下)、十號節(jié)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寶花散這種中藥方劑的一些介紹,現在人們對養(yǎng)生都已經重視起來,特別是各大電視上都會報道一些有關養(yǎng)生的方法,從飲食方面到運動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學習一些這樣的方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好的調養(yǎng)。
蟬花散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蟬花散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蟬花散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合養(yǎng)生。
【處方】蟬蛻(洗凈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風(不見火)、草決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黃芩(去土)、蔓荊子(去白皮)、山梔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見火)、木賊草(凈洗)、荊芥穗(各等分)。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肝經蘊熱,風毒之氣內搏,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腫疼痛,昏暗視物不明,隱澀難開,多生眵淚,內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用茶清調服,或用荊芥湯入茶少許調服亦得,食后及臨臥時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蟬花(和殼)白僵蠶(直者,酒炒熟)甘草(炙)各7.5克 延胡索5.4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驚風,夜啼,咬牙,咳嗽,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一歲小兒每服0.25克;四至五歲,每服1.5克。食后蟬殼湯下。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蟬蛻(洗凈,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風(不見火)草決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 黃芩(去土)蔓荊子(去白皮)山梔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見火)木賊草(凈洗)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肝經蘊熱,風毒內侵,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腫疼痛,視物不明,隱澀難開,多生眵淚,內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茶清或荊芥湯入茶少許調服,食后及臨臥時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處方】蛇退皮30克(燒存性,研末)蟬殼15克 青黛15克 細辛10.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夏月犬傷及諸般損傷,創(chuàng)口潰爛,孳生蛆蟲,腐敗臭惡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蟬蛻 菊花 蒺藜 蔓荊子 草決明 車前子 防風 黃芩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花翳白陷,凹入不平,羞明而不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上
【處方】蟬蛻 地骨皮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痘瘡發(fā)熱發(fā)癢,搔抓潰破。
【用法用量】每次2~3克,白酒送服,每日二至三次。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蟬蛻、甘菊、谷精草、羌活、防風、白蒺藜(炒去刺)、草決明、蜜蒙花、荊芥穗、川芎、蔓荊子、木賊、甘草(炙)、黃芩、梔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經風熱,毒氣上攻,眼目赤痛及一切內外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3錢,茶清調下,若欲取速效,則即將此方煎服亦可。
【摘錄】《靈驗良方匯編》卷一
【處方】蟬蛻、甘菊花、當歸、生地黃、玄參、赤芍、羌活、連翹、柴胡、木賊、石決明(煅,童便淬)、草決明、白蒺藜(炒去刺)、蔓荊子、青葙子、荊芥、防風、薄荷、升麻、黃連、黃芩、梔子、黃柏、枳殼、龍膽草、谷精草、夏枯草、桔梗。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目疾發(fā)翳。
【用法用量】白水煎,食后服。
【摘錄】《扶壽精方》
【處方】白茯苓3錢,玄胡索半兩,茯神3錢,粉草2錢,蟬退20個(去足),蟬花2對,烏蛇肉(酒浸,去皮)1兩,天麻1兩,全蝎(炒)1兩,白僵蠶1兩(炒。以上搗羅為末。次用),朱砂半兩(水飛),龍腦1錢。
【制法】上拌勻。
【功能主治】風痰。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溫酒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七
【處方】蟬花1兩,粉花4兩,白蒺藜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白膜遮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清水調下。
【摘錄】《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處方】蟬殼(下半截)。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夜啼不止,狀如鬼祟。
【用法用量】初生小兒,每服1字,薄荷湯入酒少許調下。或者以上半截為末,依湯調下,啼復如初。
【摘錄】《永類鈐方》卷二十
【處方】羌活、獨活、桑白皮、黃芩、谷精草、川芎、細辛、石膏、荊芥、蒺藜、蔓荊、車前子、牛蒡子、桂枝。
【功能主治】退五臟毒熱。主五臟毒風所蘊,熱極上沖,眼目突起,睛高外障。
【用法用量】白水煎,食后服。
【摘錄】《眼科全書》卷四
【處方】蟬退1兩,地骨皮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發(fā)熱發(fā)癢抓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2-3匙,白酒調下,日2-3次。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蟬殼(洗,曬)、甘菊、川芎、防風、羌活、山梔子仁、白蒺藜(炒去刺)、草決明(炒)、荊芥穗、蔓荊子、谷精草(洗,曬)、密蒙花、木賊(去節(jié),童尿浸,曬)、蒼術(米泔浸,焙)、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風眼、熱眼,昏澀腫疼,漸生翳膜。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米泔、茶清任下。
【摘錄】《直指》卷二十
【處方】白蒺藜、甘草、木賊、防風、山梔、草決明、青葙子、蟬退、川芎、荊芥、蔓荊子、蜜蒙花、菊花、草龍膽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經蘊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昏翳,多淚羞明,一切風毒。
【用法用量】每服2錢,茶清或荊芥湯調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
【處方】蟬花、白茯苓、人參、防風、白附子、甘草、山藥、全蝎、天麻、朱砂、麝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風痰潮熱,焦啼。
【用法用量】每服1字,金錢薄荷湯點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一
【處方】蟬退、黃連(酒炒)、蜜蒙花、歸梢、木通、川芎、防風、酒梔仁、柴胡梢、龍膽草、白豆蔻。
【功能主治】瀉心肝之火。主痘疹,兩眼紅脈(??)纏,或目腫不開,多生眵淚。咽喉瘡痛。
【用法用量】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摘錄】《痘疹全書》卷上
【別名】蟬蛻散
【處方】蟬蛻(洗凈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風(不見火)、草決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黃芩、蔓荊子(去白皮)、山梔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見火)、木賊草(凈洗)、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肝經蘊熱,風毒之氣內搏,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腫疼痛,昏暗,視物不明,眼澀難開,多生眵淚,內外障眼。
【用法用量】蟬蛻散(《杏苑》卷六)。
【摘錄】《局方》卷七(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蟬花半兩,柏子仁半兩,郁李仁(去皮)半兩,甘草(銼,炙)半兩,大黃(炒,銼)半兩,延胡索半兩,遠志(去心)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蜜蒙花半兩,石韋(去毛)半兩,烏賊魚骨(去甲)半兩,草茶芽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后米飲調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處方】燈花7個,朱砂5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夜啼不止。
【用法用量】用蟬蛻14個(去頭足,用肚)煎湯,和服。即止。
【摘錄】《慈航集》卷下
【處方】蟬蛻(去土)半兩,蒼術2兩半(米泔浸1宿,切,焙),荊芥穗1兩半,甘草(炙)1兩半,木賊(去節(jié))1兩半,密蒙花1兩,甘菊花1兩,旋覆花1兩,黃連(去須)1兩,石決明(火煅)1兩,草決明1兩,黃芩1兩,谷精草1兩,仙靈脾1兩,青葙子1兩,薄荷葉(去土)1兩,羌活(去蘆頭)1兩,川芎1兩,防風(去蘆頭)1兩,白蒺藜(炒去刺)1兩,細辛(去葉土)半兩,羯羊肝1具(切,焙干)。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肝經蘊積風毒,上攻眼目,腫痛昏暗,或生翳膜,視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用川椒湯調下,茶清亦得。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處方】石決明2兩,川芎、羌活、當歸、茯苓、炙甘草、防風、赤芍藥、蒺藜、蟬退、蒼術、蛇退、谷精草、甘菊花、龍膽草。
【功能主治】目疾障翳。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八
通過本文對蟬花散的介紹,我們知道蟬花散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蟬花散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蟬花無比散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蟬花無比散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蟬花無比散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蛇蛻(微炙)一兩,蟬蛻(去頭.足.翅)二兩,羌活、當歸(洗.焙)、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搗研如粉)、川芎,各三兩;防風(去叉枝)、茯苓(去皮)、甘草(炙),各四兩;芍藥(赤者)十三兩,蒺藜(炒.去刺)半斤,蒼術(浸.去皮.炒)十二兩。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注,眼目昏暗,瞼生風粟,或痛或癢,漸生翳膜、侵睛遮障,視物不明,及久患偏正頭風,牽搐兩眼,漸漸細小,連眶赤爛,及小兒瘡疹入眼,白膜遮睛,赤澀隱痛,并皆治之。常服祛風、退翳、明目。
【用法用量】每三錢,食后,米泔調服,茶清亦得。
【注意】忌食發(fā)風毒等物。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蛇蛻(微炙)30克 蟬蛻(去頭、足、翅)60克 羌活 當歸(洗,焙)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搗研如粉)川芎各90克 防風(去叉枝)茯苓(去皮)甘草(炙)各120克 芍藥(赤者)390克 蒺藜(炒,去刺)250克 蒼術(浸,去皮,炒)6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風氣攻注,眼目昏暗,險生風粟,或痛或癢,漸生翳膜,視物不明;及久患偏正頭風,牽搐兩眼,漸漸細小,眼眶赤爛;并治小兒瘡疹入眼,白膜遮睛,赤澀隱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食后用米泔或茶清調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處方】蒼術(童便浸1夜,切,曬)1兩,白芍藥1兩,白蒺藜8錢,茯苓4錢,蛇退(皂角水浸,焙)1錢,荊芥1錢,細辛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偏風牽引,風起?偏,雙目?斜,頻淚無翳,不癢不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茶清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別名】蟬蛻無比散
【處方】蛇蛻(微炙)1兩,蟬蛻(去頭足翅)2兩,羌活3兩,當歸(洗,焙)3兩,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搗研如粉)3兩,川芎3兩,防風(去叉枝)4兩,茯苓(去皮)4兩,甘草(炙)4兩,芍藥(赤者)13兩,蒺藜(炒去刺)半斤,蒼術(浸,去皮,炒)1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常服祛風,退翳明目。主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注,眼目昏暗,瞼生風粟,或痛或癢,漸生翳膜,侵睛遮障,視物不明;及久患偏正頭風,牽搐兩眼,漸漸細小,連眶赤爛;及小兒瘡疹入眼,白膜遮睛,赤澀隱痛。
【用法用量】蟬蛻無比散(《異授眼科》)。
【注意】忌食發(fā)風毒等物。
【摘錄】《局方》卷七(續(xù)添諸局經驗秘方)
【處方】石決明(用東流水入鹽煮一伏時,搗研如粉)3兩,當歸3兩,防風3兩,羌活3兩,蟬殼(洗,曬)2兩,甘草(炙)2兩,蛇皮(皂角水洗,新瓦焙)1兩,荊芥1兩,細辛1兩,茯苓4兩,蒺藜(炒去刺)8兩,芍藥10兩,蒼術(童便浸2宿,去皮,切,曬)10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眼、氣眼,昏、淚、癢、翳膜,或頭風牽引,眼小胞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米泔、茶清任下。
【摘錄】《直指》卷二十
【處方】蟬蛻2兩,羌活1兩,川芎1兩5錢,石決明1兩5錢,防風1兩5錢,茯苓1兩5錢,赤芍1兩5錢,白蒺藜8兩,炙甘草3兩,當歸3兩,蒼術(米泔浸)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開水服。
【摘錄】《筆花醫(yī)鏡》卷二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蟬花無比散為傳統中藥方劑。應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凌霄花散。
【處方】凌霄花15克 當歸30克(銼,微炒)木香30克 沒藥30克 桂心15克 赤芍藥15克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氣散寒。治婦人久積風冷,氣血不調,小腹癘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處方】凌霄花7.5克 硇砂 桃仁(另研)玄胡索 紅花 當歸 宮桂(去皮)各3克 紅娘子11個 血竭 紫河車 赤芍藥 山梔子仁 沒藥 地骨皮 五加皮 牡丹皮 甘草各6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破瘀消癥。治瘀血內結,血瘕血塊;及產后惡露不盡,兒枕疼痛,瘀血積聚,漸成勞瘵。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時用溫酒調服。
【注意】方中紅娘子、硇砂有一定的毒性與刺激性,故對素有胃痛者宜禁用。
【備注】本方所治之證,屬于瘀血內結而成。方中凌霄花善行血分,散瘀消癥,桃仁、紅花、當歸、赤芍藥活血化瘀;硇砂消積軟堅,破瘀散結;紅娘子通瘀破結,《本草衍義》稱其“行瘀血月閉”,玄胡索、沒藥、血竭行氣活血,并能定痛,官桂、五加皮溫通血脈,散寒行瘀;紫河車養(yǎng)營血,益精氣;地骨皮、丹皮、山梔退伏熱,除骨蒸;甘草和中益氣,調和諸藥。配合成方,攻補兼施,寒熱并用,既能治標,亦兼顧本。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處方】凌霄花 黃連 白礬各7.5克 雄黃 天南星 羊蹄根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治風濕兼熱,致生諸癬,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汁調藥,抓破患處,以藥涂之。如癬不癢,只用清油調藥,立效。
【摘錄】《證治準繩·瘍醫(yī)》卷五
【處方】凌霄花1分,白礬1分(別研),雄黃半錢(別研),天南星半兩,黃連(去須)2錢,羊蹄根(焙干)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濕挾熱,皮膚生癬,久不愈。
【用法用量】抓破,用生姜汁調藥擦之;如癬不癢,只用油調擦。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凌霄花、山梔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酒皶鼻。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茶湯調下,每日2次。
【臨床應用】酒皶鼻;臨川曾景仁嘗苦此疾,一日得此方于都下一異人,不三次遂去根本。
【摘錄】《百一》卷九,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七
【處方】凌霄花1分,牡丹皮2兩,山梔子仁2兩,赤芍藥2兩,紫河車2兩,血竭2兩,沒藥2兩,硇砂2兩,地骨皮2兩,五加皮2兩,甘草2兩,紅娘子11個,桃仁1兩,紅花1兩,桂心1兩,延胡索1兩,當歸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瘕、血決及產后穢露不盡,兒枕急痛,積聚疼痛,漸成勞瘦。
【用法用量】每服1錢,溫酒調下。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十
【處方】凌霄花半兩,當歸1兩(銼,微炒),木香1兩,沒藥1兩,桂心半兩,赤芍藥。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久積風冷,氣血不調,小腹(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赤芍藥用量原缺。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凌霄花散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凌霄花散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該要多去認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百花散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川烏5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腿肚血風臁瘡,小兒螻蛄瘡,或耳底出膿,瘰疬痔漏。
【用法用量】凡一切瘡毒,以麻油調涂,濕者干摻;耳中出水,吹入。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別名】葵花散、五金膏
【處方】黃蜀葵花7枚(干者),黃柏半兩(厚者,去粗皮),黃連(去須)2錢,山梔子3枚(去殼),郁金1枚。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及諸惡瘡。
【用法用量】葵花散(《得效》卷十九)、五金膏(《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引《修月魯班經后錄》)。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白花散”。
【摘錄】《楊氏家藏方》(北大本)卷十二
【處方】百花巢(燒煙盡為度)2兩,蛇床子(炒令焦黃)2兩,零陵香1兩,藿香葉1兩。
【制法】上為粉末。
【功能主治】補元陽,通血脈。主
【用法用量】每用藥2大匙,水3碗,煎3-5沸,臨臥乘熱淋洗。
【注意】避風寒。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處方】黃柏、桑白皮(用蜜涂,慢火炙黃色為度)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產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2錢,水1盞,入糯米20粒,同煎至6分,以款冬花燒灰6錢,攪在藥內同調,溫服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上文主要介紹了百花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款冬花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處方】款冬花(去梗)、知母、桑葉(洗焙),各十兩;半夏(湯洗七遍.姜汁制)、甘草,各二十兩;麻黃(去根.節(jié))四十兩,阿膠(碎炒如珠子)、杏仁(去皮.尖.麩炒)、貝母(去心.麩炒),各二十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壅相交,肺氣不利,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痰實涎盛,喉中呀呷,鼻塞清涕,頭痛眩冒,肢體倦疼,咽嗌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款冬花湯(《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款冬花(去梗)知母 桑葉(洗,焙)各300克 半夏(湯洗七遍,姜汁制)甘草(爁)各600克 麻黃(去根、節(jié))1.2千克 阿膠(碎,炒如珠子)杏仁(去皮,尖,麩炒)貝母(去心,麩炒)各600克
【制法】上藥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宣肺清熱,潤肺止咳。治肺氣不利,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痰實施盛,喉中呀呷,鼻流清涕,頭痛眩暈,肢體倦疼,咽嗌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別名】款冬花湯、款花散、款冬散
【處方】款冬花(去梗)10兩,知母10兩,桑葉(洗,焙)10兩,半夏(湯洗7遍,姜汁制)20兩,甘草(爁)20兩,麻黃(去根節(jié))40兩,阿膠(碎,炒如珠子)20兩,杏仁(去皮尖,麩炒)20兩,貝母(去心,麩炒)20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寒熱相交,肺氣不利,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痰實涎盛,喉中呀呷,鼻塞清涕,頭痛眩冒,肢體倦疼,咽嗌腫痛。
【用法用量】款冬花湯(《圣濟總錄》卷六十五)、款花散(《奇效良方》卷三十)、款冬散(《杏苑》卷五)。方中桑葉,《奇效良方》作“桑根白皮”。
【摘錄】《局方》卷四
【別名】款冬花湯
【處方】款冬花半兩,桑枝1兩半(銼),紫菀半兩(洗,去苗土),獺肝3分(微炙),蛤蚧3分(涂酥,炙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貝母半兩(煨令微黃),赤芍藥3分,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肺痿勞嗽,唾如牛涎,日夜數升,坐臥不安,脅下痛。
【用法用量】款冬花湯(《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款冬花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貝母(煨微黃)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旋覆花1兩,石膏1兩,白前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痰毒壅滯,肺氣不順,咳嗽,頭疼。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白術,無白前。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款冬花(去梗)1兩,阿膠(炒燥)1兩,天南星(銼,炒)3分,惡實(炒)1分,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款冬花半兩,黃耆(銼)1兩半,升麻1兩,赤小豆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苦參1兩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瘭疽。手足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后復發(fā)。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加至2錢匕,空心溫酒調服,每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九
【處方】款冬花、知母、貝母、阿膠(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久新咳嗽,氣急不食。
【用法用量】3歲兒每服1錢,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七
【別名】款花散
【處方】款冬花(新者)。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款花散(《奇效良方》卷三十)?!队幵悍健繁痉接梅ǎ河诿苁抑腥缦惴僦瑹熎鹨怨P管吸其煙則咽之;或坐臥處如香焚之不吸亦妙。重病數日見效,輕者便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苦葶藶1錢,杏仁1錢,甘草1錢,款冬花(蜜炒)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咳嗽。
【用法用量】干柿沙糖煎湯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嬰方》
【處方】人參(去蘆頭)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五味子半兩,馬兜鈴半兩,款冬花半兩,貝母(炮)半兩,知母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苦葶藶(微炒)半兩,甘草(炒)半兩,細辛(去土葉)半兩,陳橘皮(去白)半兩,杏仁4兩(炒,去皮尖),肉桂(去粗皮)1兩,鱉甲1兩(醋炙)。
【功能主治】肺經積寒,咳嗽涎多,上氣喘急,發(fā)熱自汗。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5片,烏梅1枚,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八
【處方】款冬花6分,當歸6分,桂心7分,芎?7分,五味子7分,附子(炮)7分,細辛4分,貝母4分,干姜8分,干地黃8分,白術5分,甘草(炙)5分,杏仁(去皮尖)5分,紫菀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偏損,胸中虛,肺偏痛,唾血氣咳。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學綱目》引作“款冬散”。
【注意】忌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摘錄】《外臺》卷九引《刪繁方》
【處方】款冬花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3分,紫菀(去苗土)3分,生干地黃3分,百部3分,赤茯苓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咳嗽,喘息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款冬花1兩,天門冬3分(去心),黃耆1兩(銼),石膏1兩半,紫菀1兩(去苗土),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發(fā)熱??人詿┰?,或時時氣喘。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款冬花半兩,貝母(煨微黃)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紫菀(洗,去苗土)半兩,旋覆花半兩,五味子半兩,海蛤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赤茯苓半兩,漢防己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產后咳嗽,涕唾稠粘,胸膈壅悶,喘息不調,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款冬花3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菀3分(洗,去苗土),木通1兩(銼),桔梗1兩(去蘆頭),馬兜鈴3分,赤茯苓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上氣肺壅,喘息不利,咽喉作水雞聲。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款冬花1兩,紫菀(去苗土)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大盞,加生姜5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款冬花散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由于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黑花蛇散。
【處方】麻黃(炙)30克 黑花蛇(即烏蛇,酒浸)18克 天麻 白附子 干姜 川芎 附子(制)草烏(泡,去皮)各15克 蝎梢7.5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
【功能主治】治破傷風,痰盛抽搐,身涼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熱黃酒調下,每日二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五
【處方】麻黃1兩(炙),黑花蛇6錢(即烏蛇,酒浸),天麻5錢,白附子5錢,干姜5錢,川芎5錢,附子(制)5錢,草烏5錢(泡,去皮),蝎梢3錢5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破傷風,痰盛抽搐,身涼。
【用法用量】每服1錢,熱黃酒調下,1日2次。
【摘錄】《金鑒》卷十五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在大家知道黑花蛇散了吧。黑花蛇散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