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勞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百勞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百勞散。
【處方】罌粟殼2兩半(醋炒,取1兩),烏梅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咳嗽多年,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2-3錢,沸湯點,食后服,日3次。
【摘錄】方出賈同知引康少尹方(見《宣明論》卷九),名見《本草綱目》卷二十三
【處方】天仙藤、當歸、川芎、芍藥、茯苓、人參、黃耆、知母、貝母、黃芩、五味子、地骨皮、柴胡、甘草、白芷、桔梗各等分(1方有秦艽、前胡)。
【功能主治】骨蒸勞熱。
【用法用量】《濟陽綱目》有半夏,無川芎。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六
知道了百勞散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百勞散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ys630.coM延伸閱讀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劫勞散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地骨皮二兩半,前胡(去蘆)、荊芥,各二兩七錢。香附子(炒.去毛)、蒼術(浸.去皮.焙)甘草,各三兩六錢。麻黃(去根.節(jié))、白芷,各四錢半。川芎二兩二錢半,桔梗(去蘆)七兩二錢,當歸七兩三錢半,肉桂(去粗皮)一兩三錢半,石膏九錢,陳皮(去白)一兩三錢,天仙藤二兩半。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蔥白、姜錢煎,連進三服。常服,溫鹽酒調(diào),熱鹽湯點亦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地骨皮75克 前胡(去蘆)荊芥各81克 香附子(炒,去毛)蒼術(浸,去皮,焙)甘草(爛)各108克 麻黃(去根節(jié))白芷各13.5克 川芎68克 桔梗(去蘆)2.6克 當歸221克 肉桂(去粗皮)40.5克 石膏27克 陳皮(去白)39克 天仙藤7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二
【別名】劫勞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處方】白芍180克 黃耆 甘草 人參 當歸 半夏(洗)白茯苓 熟地黃 五味子 阿膠(炒)各6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心腎俱虛,咳嗽,唾中有紅絲,發(fā)熱盜汗,名曰肺痿。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生姜12片,大棗3個,煎取200毫升,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云吱子保命集》卷下
【別名】劫勞湯
【處方】白芍藥6兩,黃耆2兩,甘草2兩,人參2兩,當歸2兩,半夏(洗)2兩,白茯苓2兩,熟地黃2兩,五味子2兩,阿膠(炒)2兩。
【功能主治】肺痿。心腎俱虛,勞嗽,唾中有紅絲,發(fā)熱,盜汗。
【用法用量】劫勞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摘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白芍1錢,茯苓1錢,當歸1錢,貝母1錢,黃耆1錢,甘草5分,熟地2錢,棗仁1錢半,阿膠(蛤粉炒)1錢2分。
【功能主治】心腎俱虛,發(fā)咳2-3聲,無痰,遇夜即熱,熱已即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瘦食少,夜臥恍惚,或有血絲者。
【用法用量】合生脈散同煎服。
【摘錄】《證治匯補》卷五
【處方】人參、黃耆、甘草、當歸、芍藥、地黃、阿膠、紫菀各等分(又方有五味子)。
【功能主治】曾因提重傷筋,以致臂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證治要訣類方》卷三
【處方】地骨皮2兩半,前胡(去蘆)2兩7錢,荊芥2兩7錢,香附子(炒去毛)3兩6錢,蒼術(浸,去皮,焙)3兩6錢,甘草(爁)3兩6錢,麻黃(去根節(jié))4錢半,白芷4錢半,川芎2兩2錢半,桔梗(去蘆)7兩2錢,當歸7兩3錢半,肉桂(去粗皮)1兩3錢半,石膏9錢,陳皮(去白)1兩3錢,天仙藤2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蔥白、姜錢煎,連進3服。常服濕鹽酒調(diào),熱鹽湯點亦得。
【摘錄】《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劫勞散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用到臨床中,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相信聽說過百勞煎的朋友應該不是太多,但是百勞煎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百勞煎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處方】杏仁半斤。
【制法】上取杏仁于瓶內(nèi),以童便2升,浸7日,瀉出,去小便,以暖水淘過,于沙盆內(nèi)研如泥,別用垍瓶,以小便3升,煎之如膏。
【功能主治】勞嗽,旦輕夕重,憎寒壯熱,少喜多嗔,忽進忽退,面色不潤,積漸少食,必入肺,脈緊浮者。
【用法用量】量其輕重,食上熟水調(diào)1匙至半匙,室女,婦人服之妙。以炒面和膏為丸,尤佳。食后白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九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百勞煎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百勞丸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當歸(炒)乳香 沒藥 人參各3克 大黃12克 虻蟲14枚(去翊、足,炒)水蛭14枚(炙)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勞瘵積滯,遷延日久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五更時用百勞水下。至瀉下惡物為度。服白粥十日以調(diào)養(yǎng)。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五引陳大夫傳張仲景方
【別名】仲景百勞丸
【處方】當歸(炒)1錢,乳香1錢,沒藥1錢,人參1錢,大黃4錢,虻蟲14枚(去翅足),水蛭14枚(制)。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勞瘵積滯,疾不經(jīng)藥壞癥者。
【用法用量】仲景百勞丸(《慎柔五書》卷四)?!渡魅嵛鍟酚刑胰??!稄埵厢t(yī)通》有梔子。
【摘錄】陳大夫引張仲景方(見《醫(yī)學綱目》卷五)
看了上文對于百勞丸的介紹,我們對于百勞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百勞豬肚丸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百勞豬肚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真茅山蒼術(取肥大者24兩,米泔水浸73夜,每日換水1次,去皮,切成2-3分厚,曬干)4兩,真廣陳皮(5兩,去筋膜蒂,切成片,烘干)4兩,紫肥厚樸12兩(去粗皮,姜汁拌,炒),真鮮肥仙茅(4兩,清水浸,用竹刀刮去皮,銅刀切2分厚,米泔水浸,去赤汁,烘干)2兩,不油杏仁(3兩,去皮尖,凈干)2兩,新鮮骨碎補(3斤,用竹刀割去黃黑皮,銅刀切成2分厚,烘干)2兩,上6味分為4制:1用人乳,1用姜汁,1用童便,1用陳酒,拌過1宿,烘曬干為末,同入后藥:北五味2兩,枸杞子8兩,川貝母2兩(去心),白果肉4兩(煮熟,去心),百勞花2兩(水拌,蒸搗。五味干濕同搗為泥,烘曬,同前藥為末),原枝大淮地4兩(酒煮爛,搗如泥),紅棗肉1斤(臨用煮熟,去皮核,搗),核桃肉4兩(臨用搗為極細末),蓮子肉1斤(打碎,去心,微炒,為末)。
【制法】用雄豬肚1具,不見水,以刀刮一小孔,傾去穢物,用酒洗凈,不聞穢氣為度。將蓮肉粉入內(nèi)2-3兩,陳酒1斤入內(nèi),將線縫好,再酒煮極爛為度。將前藥共搗千捶如泥,若干,加豬肚湯及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調(diào)和五臟,輔正祛邪。主諸虛百損,風勞。
【用法用量】每早、晚服3錢。
【摘錄】《不居集》下集卷一
怎么樣?看完了上文對于百勞豬肚丸的簡單介紹后是不是感嘆中醫(yī)的神奇?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百神散。
【處方】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茵芋(炙)1兩,躑躅1兩,細辛(去苗葉)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菖蒲1兩,甘草(炙)1兩,石南葉1兩,防風(去叉)2兩,白術2兩,獨活(去蘆頭)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癩病,風瘙瘡癬,遍身搔癢,百節(jié)疼痛,眉毛墮落,眥爛耳聾,四肢(??)痹。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空心溫酒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看完上面的對于百神散的相關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我們常常會因為突然的驚嚇,而冒冷汗。這是正常的身體反應,然而如果沒有任何的外界刺激,也沒有做什么繁重的事情,身體還會冒汗,這是自汗的癥狀,是屬于病癥。要及時治療,治療自汗,百勞散中藥方劑的效果不錯的。來看百勞散的用法。
處方
罌粟殼2兩半(醋炒,取1兩),烏梅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咳嗽多年,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2-3錢,沸湯點,食后服,日3次。
摘錄
方出賈同知引康少尹方(見《宣明論》卷九),名見《本草綱目》卷二十三。
自汗
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fā)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現(xiàn)。 多因營衛(wèi)不和、熱熾陽明、暑傷氣陰、氣虛陽虛等引起,可見于外感六淫或內(nèi)傷雜病,前者多為實證,后者多為虛證。
虛證自汗
1、氣虛自汗
臨床表現(xiàn)為汗出,或惡風,動則加重,或勞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是由衛(wèi)氣虛弱,不能固表,腠理開泄,營陰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見于表虛之人或表虛之人微受風寒。
2、陽虛自汗
臨床表現(xiàn)為自汗,汗出清冷,畏寒,或形寒惡風,乏力,易于感冒,多見于久病或吐瀉后的患者。陽虛自汗既有乏力等氣虛的表現(xiàn),又有怕冷等陽虛的癥狀。張仲景《傷寒論》提出了陽虛漏汗的證治,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曲伸者,桂枝主之。陽虛漏汗亦屬于陽虛自汗。
3、亡陽自汗
大汗出、氣息微弱為氣衰自汗,為氣虛甚所致,進一步發(fā)展可見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多見于陽氣暴脫、生命垂危的患者,由久病重病陽氣過耗不能斂陰、衛(wèi)外不固所致。治療應采用回陽救逆固表法。
4、氣陰大傷之脫汗
臨床見汗出如油,氣喘不休,體溫驟降,四肢厥冷,但欲寐,兩目無神,脈微細欲絕等癥狀。多見于外感溫熱病的后期,患者氣陰大傷,氣不攝津,衛(wèi)陽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
5、血虛自汗
婦女產(chǎn)后,或大出血的患者,若見汗出,動則加重,惡風,氣短,懶言,倦怠乏力,脈弱等臨床表現(xiàn),是因產(chǎn)傷血或大出血,氣隨血脫,衛(wèi)陽不固,腠理不實而致自汗。
6、氣陰兩虛自汗
患者多久咳不愈,肺氣耗散,肺陰虧損,脈虛數(shù),每于咳甚則氣喘自汗。
7、氣虛濕郁自汗
無外邪入侵,素體氣虛,濕邪不化,阻于中焦而見汗出,患者多腹脹、胸悶,食后腹脹加重。由氣虛所致的濕郁所致,當用益氣化濕法治療。
結(jié)語:有關百勞散的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百勞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了。百勞散能治療自汗的癥狀,就是沒事的時候,自己明明什么事情都沒有做,卻汗如雨下,當然除了夏天炎熱的天氣之外。這是不正常的體征,要及時治療。
百中散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百中散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黃葵花2分,白芷2分,延胡索2分,檳榔10分,郁金4分,蚯蚓1條,黃鹽6分,蝦蟆少許,白米1勺,牛肉脯2分,蜘蛛(灰)1個。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頭發(fā)焦黃赤,日漸黑瘦。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煎骨汁送下。蟲下除根。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水鑒》
【處方】罌粟殼(用姜汁浸1宿,炒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2錢,米飲調(diào)下。
【注意】忌生冷油膩等物。
【摘錄】《濟陽綱目》卷二十二
【處方】萆薢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痔疾。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精羊肉4兩,批作4片,糝藥卻合如(饣夾)子,于炭上炙熟,細嚼,以酒半升送下。候腹痛如人行5-7里,方上廁取下膿血及蟲,只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處方】罌粟殼(去上下蒂頂鬲,銼成片子,蜜炒令赤色)3斤,厚樸3斤(去粗皮,用生姜汁淹1宿,炙令姜汁盡為度)。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百水散”。
【注意】忌生冷、油膩、魚鲊、毒物3日。
【摘錄】《百一》卷六引魏不伐方
最后提醒下百中散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百花散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川烏5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腿肚血風臁瘡,小兒螻蛄瘡,或耳底出膿,瘰疬痔漏。
【用法用量】凡一切瘡毒,以麻油調(diào)涂,濕者干摻;耳中出水,吹入。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別名】葵花散、五金膏
【處方】黃蜀葵花7枚(干者),黃柏半兩(厚者,去粗皮),黃連(去須)2錢,山梔子3枚(去殼),郁金1枚。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及諸惡瘡。
【用法用量】葵花散(《得效》卷十九)、五金膏(《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引《修月魯班經(jīng)后錄》)。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白花散”。
【摘錄】《楊氏家藏方》(北大本)卷十二
【處方】百花巢(燒煙盡為度)2兩,蛇床子(炒令焦黃)2兩,零陵香1兩,藿香葉1兩。
【制法】上為粉末。
【功能主治】補元陽,通血脈。主
【用法用量】每用藥2大匙,水3碗,煎3-5沸,臨臥乘熱淋洗。
【注意】避風寒。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處方】黃柏、桑白皮(用蜜涂,慢火炙黃色為度)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2錢,水1盞,入糯米20粒,同煎至6分,以款冬花燒灰6錢,攪在藥內(nèi)同調(diào),溫服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上文主要介紹了百花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