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睆墓胖两瘢P(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天雄丸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天雄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石斛22.5克(去根,銼)五味子22.5克 巴戟30克 白茯苓22.5克 熟干地黃30克 遠志22.5克(去心)人參15克(去蘆頭)補骨脂7.5克(微炒)蛇床子30克 澤瀉22.5克 薯蕷22.5克 石南22.5克 萆薢22.5克(銼)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臍)沉香22.5克 石龍芮22.5克 桂心22.5克 棘刺22.5克 黃耆22.5克(銼)白龍骨30克 菟絲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別杵為末)杜仲22.5克(去粗皮,炙微黃,銼)肉蓯蓉22.5克(酒漫一宿,剝?nèi)グ櫰ぃ烁桑?/p>
【制法】上藥搗羅為散,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腎壯陽,益精強骨。治腎氣不足,體倦乏力,腰背強痛,腳膝酸軟,耳目不聰,忽忽喜忘,悲恐不樂,足冷畏寒,小便失禁。
【用法用量】空腹時以溫酒下30丸,一日二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
【處方】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麻黃30克 (去根、節(jié))天麻30克 桂心30克 天南星22.5克 羌活30克 雄黃15克(細研,水飛過)膩粉15克 干蝎30克(微炒)麝香7.5克(細研)朱砂30克(細研,水飛過)牛黃7.5克(細研)烏蛇60克(酒浸,炙微黃,去皮、骨)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濕痹痛,手足攣急,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豆淋酒下,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處方】蛤蚧1對 朱砂6克 沉香9克 丁香9克 陽起石9克 鐘乳粉1.5克 木香7.5克 紫梢花15克 晚蠶蛾45克 牡蠣粉7.5克 天雄1個 桂7.5克 石燕子1對(炭火燒,酣淬七次)鹿茸15克(酥炙)白術(shù)7.5克 蓯蓉15克(酒浸三日,焙干)菟絲子9克(酒浸,焙干)龍骨7.5克 海馬1對乳香9克
【制法】上藥二十味,杵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氣不足,陽氣衰憊,失精腰痛,臍腹痃急,陽事不興。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細嚼,好酒煎木通,入麝香少許送服。不得過三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六
上面介紹了天雄丸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天雄丸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天雄的簡介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夏至至小暑間采挖,去須根,洗凈,用肥皂水浸泡后,再按不同規(guī)格要求加工成鹽附子、黑順片(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分布于遼寧南部、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陜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天雄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烏頭堿(aconitine),中烏頭堿(mesaconitine),次烏頭堿(hypaconitine),塔拉烏頭胺(talatisamine),和烏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烏藥堿(demethylcoclaurine),棍掌堿氯化物(coryneinechloride),異飛燕草堿(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烏頭堿(benzoylmesaconitine),新烏寧堿(neoline),附子寧堿(fuziline),北烏頭堿(beiwutine),多根烏頭堿(karakoline),去氧烏頭堿(deoxyaconitine),附子亭堿(fuzitine),準葛爾烏頭堿(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烏頭堿(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烏頭堿(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豬毛菜堿(salsolinol)等。
2、功效作用
祛風(fēng),散寒,燥濕,益火助陽。治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風(fēng)痛,四肢拘攣,心腹冷痛,痃癖癥瘕。內(nèi)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別錄》:療頭面風(fēng)去來疼痛,心腹結(jié)積,關(guān)節(jié)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
3.2、《藥性論》:能治風(fēng)痰,冷痹,軟腳毒風(fēng),能止氣喘促急。殺禽、蟲毒。
天雄的市場信息
1、天雄的價格
天雄的價格約為14元/100克。
2、天雄的選購方法
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cè)根(子根)甚肥大,直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
3、天雄的保存方法
天雄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我們知道補益鐘乳天雄丸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補益鐘乳天雄丸,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補益鐘乳天雄丸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下補益鐘乳天雄丸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鐘乳粉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巴戟1兩半,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干)、菟絲子(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茴香子、補骨脂、木香、天門冬(去心,焙)、續(xù)斷、沉香、石斛(去根,銼)、丁香、山茱萸、附子(炮裂,去皮臍)、肉桂(去皺皮)、當(dāng)歸、麝香(細研)、白術(shù)、人參(去蘆頭)、仙靈脾、薯蕷、牛膝(去苗)、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磁石2兩(燒令赤,醋淬7遍,細研,水飛過),熟干地黃1兩,石龍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虛勞,水臟久憊,腰膝疼冷,筋骨無力,夢寐不安,陽道劣弱,面色萎黃,飲食不得,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日30丸,空心以暖酒送下,臨臥時再服;如不飲酒,鹽湯下亦得。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補益鐘乳天雄丸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天雄浸酒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天雄浸酒。
【處方】天雄90克(炮裂,去皮、臍)川椒90克(去目)千姜60克(炮裂)茵芋60克 附子60克(炮裂,去皮、臍)肉桂90克(去皺皮)牛膝90克(去苗)川烏頭60克(炮裂,去皮、臍)白蘞15克 躑躅花90克(微炒)
【制法】上藥細銼,用生絹袋盛,以好酒8升漬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濕痹痛,年久不愈,腰膝疼痛,筋脈攣急。
【用法用量】初飲小量,后漸增之。其藥滓曝干,搗細羅為末,每服以酒調(diào)下6克,空腹時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豬、雞肉、豆豉。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
【處方】天雄(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各30克 防風(fēng)(去叉)獨活(去蘆頭)當(dāng)歸(切,焙)白術(shù)各60克 五加皮 芎藭 桂(去粗皮)干姜(炮)各45克
【制法】上十味,銼如麻豆,以夾絹囊盛,用無灰清酒4升浸,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功能主治】治寒濕著痹,皮肉不仁,甚至骨髓疼痛者。
【用法用量】每溫飲適量。任性加減,以知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九
上文主要介紹了天雄浸酒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天雄散,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yīng)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天雄散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天雄(炮.去皮臍.六分) 麻黃(去節(jié).六分) 枳殼(麩炒.六分) 桂心(六分) 石龍芮(一錢) 獨活(一錢) 人參(去蘆.一錢) 防風(fēng)(去蘆.一錢) 茯神(去木.一錢) 杜仲(炒.去絲) 萆薢(酒浸.一錢) 丹參(去蘆.一錢) 羌活(去蘆.一錢) 當(dāng)歸(去蘆.炒.一錢) 五味子(一錢) 牛膝(酒浸.一錢) 細辛(去苗.一錢)
【功能主治】治腎臟風(fēng)邪所傷,語言蹇澀,腰脊不可轉(zhuǎn)側(cè),腳膝弱疼痹,頭旋耳鳴,身體沉重?zé)o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天雄52克(炮)白術(shù)112克 桂枝64克 龍骨52克
【制法】上四味,杵為散。
【功能主治】補陽攝陰。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
【用法用量】每次7克,以酒調(diào)服,一日三次。不知,稍增之。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處方】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石龍芮22.5克 獨活22.5克 防風(fēng)22.5克(去蘆頭)麻黃30克(去根、節(jié))茯神22.5克 杜仲32.5克(去粗皮,炙微黃,銼)萆薢22.5克(銼)丹參22.5克 桂心30克 羌活22.5克 五味子22.5克 細辛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當(dāng)歸22.5克(銼,微炒)人參22.5克(去蘆頭)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腎臟風(fēng)邪所傷,語音謇急,腰脊不可轉(zhuǎn)側(cè),腳膝緩弱疼痹,頭眩耳鳴,身體沉重?zé)o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
以上就是利用天雄散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常識問題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天雄散治療疾病的的同時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xí)慣,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天雄酒,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天雄酒嗎?天雄酒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天雄60克(炮裂,去皮、臍)杜仲30克(去粗皮,炙微黃)牛膝22.5克(去苗)仙靈脾22.5克 烏蛇90克(酒浸,去骨,炙微黃)石斛22.5克(去根)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22.5克(去蘆頭)桂心30克 芎藭22.5克 川椒22.5克(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術(shù)22.5克 五加皮22.5克 酸棗仁30克(微炒)
【制法】上藥細銼,以生絹袋盛,用酒4升浸,密封,經(jīng)七日后開。
【功能主治】治元氣衰憊,風(fēng)冷侵襲,以致腰痛,牽引腿陛,腰脊拘急,俯仰不得。
【用法用量】每于食前,溫服適量。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
通過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天雄酒的制作方法。其實,在生活中,通過方劑來養(yǎng)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
天雄的藥用價值
天雄為毛茛科植物烏頭。 的子根的加工品。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夏至至小暑間采挖,去須根,洗凈,用肥皂水浸泡后,再按不同規(guī)格要求加工成鹽附子、黑順片(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
1、天雄對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能顯著降低大白鼠腎上腺內(nèi)維生素C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類固醇的排泄,減少末梢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數(shù)。此外,對某些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腎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2、天雄能興奮迷走神經(jīng)中樞,而有強心作用。
3、烏頭堿對小鼠有鎮(zhèn)痛作用。
4、烏頭堿及烏頭次堿均有麻醉作用。
5、對動物甲醛性和蛋清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明顯的消炎、退腫作用。
天雄的副作用
陰虛陽盛及孕婦禁服。
天雄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綱目》:烏、附、天雄,皆是補下焦命門陽虛之藥,補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陽虛,即屬心、脾之分,當(dāng)用參、芪,不當(dāng)用天雄也,朱震亨以為下部之佐者,得之而未發(fā)出此義。《雷斅炮炙論》序云:咳逆數(shù)數(shù),酒服熟雄,謂以天雄炮研,酒服一錢也。
2、《本草述》:天雄,亦能補陽,但力大減于附子耳。且難與烏頭同論,以其不兼散風(fēng)也。
3、《本經(jīng)逢原》:天雄,稟純陽之性,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過于附子,故《本經(jīng)》用以治大風(fēng)寒,開濕痹、歷節(jié)、拘攣諸病,陽氣衰者,佐人參用之。
4、《本草求真》:天雄,能補下焦命門陽虛,然辛熱走竄,止屬主治風(fēng)寒濕痹之品。
5、《本經(jīng)》:主大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
6、《別錄》:療頭面風(fēng)去來疼痛,心腹結(jié)積,關(guān)節(jié)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
7、《藥性論》:能治風(fēng)痰,冷痹,軟腳毒風(fēng),能止氣喘促急。殺禽、蟲毒。
8、《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一切氣,助陽道,暖水藏,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diào)血脈,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結(jié),排膿止痛,續(xù)骨,消瘀血,補冷氣虛損,霍亂轉(zhuǎn)筋,背脊僂傴,消風(fēng)痰,下胸膈水,發(fā)汗,止陰汗,炮含治喉痹。
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1、烏梅丸是什么
烏梅丸,中成藥名。為驅(qū)蟲劑,具有緩肝調(diào)中,清上溫下之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癥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fā)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或棕黑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苦,酸(水丸);味微甜、苦、酸(大蜜丸)。
2、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本方是治療蛔厥的主方。方中以烏梅味酸能制止蛔蟲蠕動,為主藥;蜀椒、細辛能驅(qū)蟲,且治臟寒、黃連、黃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熱均為輔藥;并配合姜、桂、附以溫臟祛寒,參、歸補養(yǎng)氣血,以為佐使。此方寒熱并用,邪正兼顧,對于屬寒熱錯雜而正氣虛者,極為適合。
主治胃熱腸寒的蛔厥證。癥見腹痛時作,煩悶嘔吐,得食則嘔,甚至嘔出蛔蟲,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嘔吐。
3、烏梅丸的配方組成
烏梅500克、細辛180克、干姜300克、當(dāng)歸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黃柏180克、黃連500克、人參180克、蜀椒120克。
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余藥打勻,烘干或曬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溫開水送下?;蛩宸?用量以病情酌定)。
烏梅丸的用法用量
每種藥物都有其各自嚴格的用量標準,烏梅丸當(dāng)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推薦劑量服用烏梅丸,而不能超量服用,以免使得療效適得其反。那么烏梅丸的用法用量怎么樣?注意事項有哪些?
烏梅丸為黑色的大蜜丸(水蜜丸);味微甜、苦、酸。烏梅丸具有良好的溫臟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或脾胃虛引起之胃脘痛,肢體瘦弱。
烏梅丸用于治療其適應(yīng)癥時的療效不錯,不過烏梅丸也只有在治療其適應(yīng)癥時才會發(fā)揮它的療效,因而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的。大家只有在癥狀符合烏梅丸的適應(yīng)癥時,才可以在醫(yī)生同意用藥的情況下考慮使用烏梅丸。
烏梅丸為口服用藥,每次2丸,每日2-3次。當(dāng)然,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個體差異,故應(yīng)請醫(yī)生決定用藥量,按照醫(yī)囑用藥才是最安全的。
而服用烏梅丸應(yīng)該注意的事項有:烏梅丸含有馬兜鈴科植物細辛,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定期復(fù)查腎功能。
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
烏梅丸能有效地治療膽道蛔蟲癥、慢性腸胃炎、慢性痢疾等癥,效果顯著,然而不是人人都適宜服用烏梅丸的。那么,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呢?
新生兒忌吃烏梅丸,兒童少吃烏梅丸。烏梅丸的配方組成中有一味細辛,細辛有小毒,對腎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者,小孩子的腎臟功能還不完善,食多了很可能損害腎臟功能。
孕婦不宜吃烏梅丸。孕婦在懷孕期間吃藥總是不好的,藥物可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烏梅丸中含有的細辛有可能影響腹中胎兒的發(fā)育。正常患者服用烏梅丸都需要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定期復(fù)查腎功能,更何況是孕婦,孕婦就更應(yīng)該禁止吃烏梅丸。
腎臟病患者不宜吃烏梅丸。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水腫、高血壓、尿少或無尿、多尿、尿頻、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癥狀。烏梅丸本身就對腎臟有一定的損害,若是腎臟有問題,還去吃烏梅丸,豈不是雪上加霜么。
初患瀉痢的人不宜吃烏梅丸。只有長期的久瀉久痢泄瀉和痢疾才是烏梅丸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