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英酒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白石英酒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說到白石英酒,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白石英5兩(上好者,搗研),續(xù)斷2兩,薏苡仁5兩,茵芋2兩,牛膝5兩(去苗),防風2兩(去蘆頭),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石斛3兩(去根,銼),桂心2兩,羌活2兩,枸杞子2兩,山茱萸1兩,生干地黃半斤,白茯苓1兩。
【制法】上銼細,用生絹袋盛,以酒3斗密封,浸14日。
【功能主治】風虛濕痹,筋脈拘攣,腳弱,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每于空心及晚食前,暖服1小盞。
【注意】忌生冷。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白石英5兩(上好者,搗碎),磁石5兩(搗碎),石斛3兩(去根),萆薢1兩,丹參1兩,牛膝3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黃),防風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1兩,山茱萸1兩,黃耆1兩,附子3兩(炮裂,去皮臍),羌活1兩,桂心3兩,羚羊角屑1兩,白茯苓2兩,酸棗仁1兩。
【制法】上銼細,以絹袋盛,用酒2斗,入瓷瓶中,密封頭。
【功能主治】風虛濕痹,腳弱筋攣,陰痿體寒,視聽不明。
【用法用量】浸14日后,每于空心及晚食前,暖1小盞服之。其酒服5-7日后,旋添1-2升,至酒味淡薄即止。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二六○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白石英酒,我們知道白石英酒是一種中藥方劑,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白石英酒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ys630.COm精選閱讀
有人想知道白石英散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白石英散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白石英(研)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澤瀉1兩,韭子(炒)1兩,白粳米(淘)5合。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便白淫。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前米飲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白石英1兩(細研如粉),鐘乳粉1兩,款冬花2兩,桂心1兩,天門冬1兩(去心),桑根白皮1兩(銼),紫菀1兩(洗去苗土),人參1兩半(去蘆頭),五味子2兩,白茯苓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煩滿喘嗽,氣逆上沖,唾血;或自驚恐,皮毛自起;或嘔逆歌哭,心煩不定,耳中虛鳴如風雨,面色常白。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糯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煉成白石英10兩(白石英無多少,以錘子砧上細磽,向明選去黡翳色暗黑黃赤者,惟取白凈者為佳,搗,絹下之,瓷器中研令極細熟,以生絹袋于銅器中水飛之,如作粉法,如此3度,研訖澄之,漸漸去水,水盡至石英,曬得干,看上有粗惡不凈者去之,取中央好者,在下有惡者亦去之,更研堪用者,使熟白絹袋子盛,著瓷碗中,以瓷碗蓋之,于3斗米下蒸之,飯熟訖出,取懸之使干,更以瓷器中研之為成),石斛6分,蓯蓉各6分,茯苓1兩,澤瀉1兩,橘皮1兩,菟絲子3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總于瓷器中研令相得,重篩之。
【功能主治】補五勞七傷,明目,利小便。主五勞七傷及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1日2次,不得過之。
【注意】忌豬、魚、鵝、鴨、蒜、冷、酢、滑。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肺氣虛寒已極,必須白石英為君,佐以蓯蓉、菟絲引領虛陽歸宿下元、不使上浮喘滿。其余石斛、澤瀉、茯苓、橘皮,通解石英之性耳。
【摘錄】《千金》卷十七
【處方】白石英1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3分,干姜半兩,白茯苓1兩,附子1兩,甘草半兩,桂1兩,阿膠1兩,人參1兩,陳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肺。主肺氣虛,惡寒,咳嗽,鼻有清涕,息氣微,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一
以上就是白石英散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白石英湯,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白石英湯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白石英半兩,細辛(洗去土)半兩,五味子半兩,陳皮(去白)半兩,鐘乳粉半兩,阿膠(銼,蛤粉炒)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紫菀(洗)1兩。
【功能主治】肺氣虛弱,惡寒咳嗽,鼻流清涕。喘息氣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生》卷二
【處方】白石英1分(杵細者,綿裹),五味子半錢,白茯苓半錢,附子半錢,人參半錢,甘草1字。
【功能主治】補虛羸,益肺止嗽,進飲食。主肺虛少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5大盞,銀石器中煮石英至3盞,投藥再煎至1盞半,去滓,分2服,空心、晚食前或雞鳴拂旦服。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白石英1分,人參1分,藿香葉1分,白術(shù)1分,芎藭1分,紫石英1分,甘草1錢半,細辛(去苗葉)1錢,石斛(去根)1分,菖蒲1分,續(xù)斷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氣虛,精神不足,健忘,陰痿不起,懶語多驚,稍思慮即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以上白石英湯的中藥方劑,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進行配藥治療,大家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白石英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白石英丸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白石英丸。
【處方】白石英(一作白石脂)2兩半,磁石2兩半,陽起石2兩半,蓯蓉2兩半,菟絲子2兩半,干地黃2兩半,石斛1兩,白術(shù)1兩,五味子1兩,栝樓根1兩,巴戟天5分,桂心1兩,人參1兩,蛇床子半兩,防風5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養(yǎng)肺氣,補益元氣。主肺感寒邪,咳而鼻塞,唾濁涕,語聲嘶破,灑浙惡寒。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30丸,酒送下,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磁石專解石英,陽起石之慓悍,地黃專助菟絲、蓯蓉之滋精,防風專鼓人參、白術(shù)之益氣;石斛專輔巴戟之強陰,栝樓根專化桂心之辛熱,五味子專收蛇床之燥烈。用藥之奧,全在配合得宜,不可拘于藥性,或隨佐使,或相反激,或用和解,或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或補中寓瀉,瀉中寓補,或寒熱交錯,補瀉雜陳種種,各具至理,非熟擅《金匱》、《千金》之法者,難以語此。
【摘錄】《千金》卷十七
【別名】陽起石丸
【處方】白石英2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陽起石3兩(細研,水飛過),熟干地黃3兩,石斛2兩(去根,銼),五味子1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去皺皮,炙干),石南1兩,菟絲子1兩(酒浸3宿,曬干,別搗為末),五加皮1兩,胡麻1兩,巴戟1兩,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蛇床子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陽氣,補不足。主虛損乏力。
【用法用量】陽起石丸(《圣濟總當》卷一八七)。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白石英5兩(煉成粉者),生干地黃2兩,白茯苓2兩,人參3兩(去蘆頭),天門冬5兩(去心,焙),地骨皮2兩。
【制法】上為末,入石英粉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羸瘦,體熱心煩,小便不利,夜多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黃耆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白石英5兩(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3升、水5升相和于銀器中,慢火煮石英,以乳水盡為度。取出用井花淘挑,曬干,細研如粉),黃耆3兩(銼),人參3兩(去蘆頭),巴戟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3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牛膝1兩(去苗),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吳茱萸1兩(酒浸7遍,焙干,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石斛1兩(去根,銼),五味子1兩,桂心1兩,白茯苓1兩。
【制法】上為末,與石英相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五臟,利四肢,益顏色。主虛損,下元風冷,上焦虛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石英浸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牛肉、豆豉。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白石英(別研)2兩,芒消(別研)2兩,凝水石(別研)2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人參3兩,地骨皮3兩,澤瀉3兩,苦參3兩,甘草(炙,銼)3兩,麥門冬(去心,焙)3兩。
【制法】上10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合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經(jīng)年,飲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如果大家之前對白石英丸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白石英丸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白石英丸,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說起補肺白石英散,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補肺白石英散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白石英1兩(細研如粉),五味子1兩,麥門冬3分(去心),干姜半兩(炮裂,銼),白茯苓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阿膠1兩(搞碎,炒令黃燥),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氣虛,惡寒咳嗽,鼻有清涕,喘息氣微,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白石英1兩(細研),款冬花3分,桂心半兩,鐘乳粉1兩,干姜3分(炮裂,銼),麥門冬1兩(去心),五味子1兩,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1兩(銼),熟干地黃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唾膿血,胸滿不能食,臥則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看了上文對補肺白石英散的介紹,我們應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您聽說過中藥方劑補肺白石英丸嗎?中藥方劑是一種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對很多癥狀有著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白石英(研)1兩半,磁石(煅,醋淬,研)1兩半,陽起石(研)1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菟絲子(酒浸軟,搗爛,焙)1兩半,熟干地黃1兩半,石斛(去根)2兩,白術(shù)2兩,五味子2兩,栝樓根2兩,巴戟天(去心)1兩1分,桂(去粗皮)1兩,人參1兩,蛇床子半兩,防風(去叉)1兩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感寒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水飲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以上就是本文對補肺白石英丸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法煮白石英水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法煮白石英水的相關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白石英5兩,金10兩,銀4兩,人參5兩(去蘆頭)。
【制法】上取鐵釜凈洗,即下前件藥于釜中,先下水3升,以杖子長者1枚,入釜中至底,水所浸著處,即刻記,更下水2斗7升,連前總3斗,以慢火煎之如魚眼沸,漸減至杖刻處,即?;?,急以濕土置于釜底,去滓,取其汁,貯于不津器中。
【功能主治】安定心臟。主諸虛邪氣。
【用法用量】每服3合,暖服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以上就是法煮白石英水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白石英的藥用價值
功效主治:溫肺腎,安心神,利小便。治肺寒咳喘,陽痿,消渴,心神不安,驚悸善忘,小便不利,黃疸,石水,風寒濕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白石英的副作用
《本草經(jīng)集注》:“惡馬目毒公?!薄侗静萸笳妗?“忌芥菜、蔓菁、蕪荑、葵、薺苨。”《得配本草》:“久服多服則元氣下陷?!?/p>
白石英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各家論述】
《本草綱目》
時珍曰∶徐鍇云∶英,亦作瑛,玉光也。今五種石英,皆石之似玉而有光瑩者。
《別錄》曰∶白石英,生華陰山谷及泰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 白澈有光,長五、六寸者,彌佳。其黃端白棱,名黃石英;赤端白棱,名赤石英;青端赤棱, 名青石英,黑澤有光,名黑石英。二月采,亦無時。
弘景曰∶今醫(yī)家用新安所出,極細長白澈者,壽陽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断山?jīng)》大小并有用,惟須精白無瑕雜者。如此說,則大者為佳。其四色英,今不復用。
恭曰∶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澤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徑三、四寸,長五 、六寸。今通以澤州者為勝。
宗曰∶白石英狀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棱,白色若水精。
時珍曰∶澤州有英雞,食石英,性最補。見禽部。
【選方】
1、治形寒飲冷,肺氣沖逆,作咳作喘,或為哮嗆,或為冷怯:白石英二兩,日煎防飲,一月平復。
2、治肺虛少氣,補虛羸,益肺,止嗽,進飲食:白石英一分(杵細者,綿裹),五味子、白茯苓、附子、人參各半錢,甘草一字。上為粗末,用水五大盞,銀石器中煮石英至三盞,投藥再煎至一盞半,去滓。分二服,空心晚食前或雞鳴拂旦服。
3、治腎腋陽氣衰微,津源不能上濟于華池,頻作渴者:白石英四兩,煎湯飲。或加枸杞子二兩同煎。
4、治心臟不安,驚悸善忘,上膈風熱化痰:白石英一兩,朱砂一兩。同研為散。每服半錢,食后夜臥,金、銀湯調(diào)下。
5、治五勞七傷,羸瘦,體熱心煩,小便不利,夜多恍惚:白石英五兩(煉成粉者),干地黃二兩,白茯苓二兩,人參三兩(去蘆頭),天門冬五兩(去心,焙),地骨皮二兩。上藥搗羅為末,入石英粉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黃耆湯下三十丸。
6、治腹堅脹滿,世號石水:白石英十兩,明凈者。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以馬糞及糠火燒之,長令酒小沸,從卯至午即住火。日可三度,暖一中盞次之。如不飲酒,即隨性少飲之。其白石英,可更一度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