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酒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白術酒這種方劑。
【處方】白術。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風痙,兼治中風。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白術1兩,獨活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痙,通身強直,口噤不開。
【用法用量】以酒2大盞,煎至1大盞,去滓,分溫2服,拗開口灌之。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別名】白術飲、一味白術酒
【處方】白術4兩。
【功能主治】中風或中濕所致口噤不知人,骨節(jié)疼痛,遍身疼痛不能轉側;中濕,口噤不知人,骨節(jié)疼痛,遍身疼痛不能轉側,及皮肉痛難忍者;破傷濕;感濕咳嗽,身體重痛。
【用法用量】白術飲(《普濟方》卷九十二)、一味白術酒(《時方歌括》卷下)。
【注意】忌桃、李、雀肉。
【各家論述】《法律》:此方專一理脾,不分功于利小便。蓋以脾能健運,自濕不留而從水道出耳。然則胃中津液不充,不敢利其小便者,得此非圣藥乎!
【摘錄】方出《千金》卷八,名見《三因》卷二
【別名】術酒
【處方】白術25斤
【功能主治】除萬病,白發(fā)返黑,齒落更生,久服長年。主
【用法用量】術酒(《圣惠》卷九十五)。
【注意】忌桃、李、雀肉。
【摘錄】《千金翼》卷十三
【處方】白術3兩(搗碎),黑豆3兩(炒令熟)。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口噤,言語不得。
【用法用量】以酒4升,煎至2升,去滓,分溫4服,拗開口灌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白術1兩半,獨活1兩,黑豆1合(炒令熟)。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口噤,言語不得。
【用法用量】上銼細,以酒3升,煎取1升半,去滓,分溫4服,拗口灌之。得汗即愈。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妊娠風中少陰,經(jīng)氣閉塞,口噤不開,不得言語,胎獨難安焉。黑豆滋補少陰之臟以培本,獨活疏通少陰之經(jīng)以逐邪,合之白術健脾氣以開發(fā)神機,酒煎活血脈以行其經(jīng)絡也。務使經(jīng)氣健旺,則邪自利散而臟氣調和,口噤無不自開。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以上就是利用白術酒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常識問題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白術酒治療疾病的的同時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ys630.COm精選閱讀
在現(xiàn)在大家的養(yǎng)生生活中,藥酒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了,而且在當下使用藥酒養(yǎng)生也是非常流行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白術酒(三)這種藥酒。
白術酒(三)——(烏須黑發(fā))
(《千金翼方》)
【配方】白術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東流水兩石五斗不津器中漬之,二十日去滓,內汁大分中,夜候流星過時,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當變如血,取以漬曲,如家醞法。
【主治】除萬病,令白發(fā)反黑,齒落更生,面有光澤,久服長年。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說明:《飲饌服食譜》同上。
上面就是關于白術酒(三)這種藥酒的一個介紹,其實如果身體存在一些疾病,那么通過喝一些藥酒的確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但是白術酒(三)并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這點大家要注意。
你知道白術酒(五)這種藥酒嗎?藥酒是選配適當中藥,經(jīng)過必要的加工,用度數(shù)適宜的白酒或黃酒為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體。在傳統(tǒng)中,也有在釀酒過程里加入適宜的中藥釀制而成的。一起來看一下。
白術酒(五)——(中濕口噤)
中濕口噤為類中風中濕中的一種證候,多因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濕從內受;或山嵐瘴氣,久雨陰晦,坐臥濕地,濕從外受,以致生痰生熱生風,而為中濕口噤。
本病較急,使用藥酒治療者較少。這里選錄一方,以健脾祛濕為主,可供臨床參考。
(《普濟方》)
【配方】白術半兩(去蘆)。
【制法】以酒三盞,煎一盞。
【主治】中濕,口噤不知人。
【用法】頓服,不能飲酒以水代,日三服,夜一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同上)鮑氏方云,濕喜中脾則膨脹,四肢痛,久則腫喘,挾風則眩暈,挾寒則攣拳,不可大發(fā)汗,不可灼艾泄瀉,當利小便,大汗大下皆死。
上文介紹了白術酒(五)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的,白術酒(五)的制作方法等。除此之外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當我們看到藥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已經(jīng)停止?jié)B出,藥酒濃度已達到最大,此時就可以服用了。
認識白術酒方(一)是正確使用白術酒方(一)的前提。雖然服用簡便,卻也要對它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以及功效作用等有一定的了解才行。下面是一些關于白術酒方(一)的簡單 介紹。
白術酒方(一)——(背強口噤)
背強指項背強直,甚時如角弓反張;口噤指牙關緊閉,口不能開。背強口噤常見于痙病、破傷風等諸般中于風邪之疾,藥酒治療常用白術、黑豆、附子、當歸、麻黃、獨活、細辛、防風、荊芥、茄子根、惡實根、枸杞子、桔梗、牛膝、石菖蒲等藥,口噤者需拗開口灌之,現(xiàn)少用,下列藥酒方僅供參考。
(《太平圣惠方》)
【配方】白術(搗碎)三兩,黑豆(炒令熟)三兩。
【制法】上諸藥以酒四升,煎至二升,去滓。
【主治】婦人中風口噤,言語不得。
【用法】分溫四服,拗開口灌之。
說明:《普濟方》同上。
上文介紹了白術酒方(一)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的,白術酒方(一)的制作方法等。除此之外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當我們看到藥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已經(jīng)停止?jié)B出,藥酒濃度已達到最大,此時就可以服用了。
在現(xiàn)在大家的養(yǎng)生生活中,藥酒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了,而且在當下使用藥酒養(yǎng)生也是非常流行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白術醞酒方這種藥酒。
白術醞酒方——(手足不遂)
(《圣濟總錄》)
【配方】白術(生用切)、地骨皮、荊實(生用)各五升,菊花(末開者生用)三升。
【制法】上四味,粗搗篩,以水三石同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釀黍米二石,用曲如常醞法。酒熟壓去糟滓,取清酒于瓷器中收密封。
【主治】治中風手足不遂,神識冒昧,補心定氣。
【用法】每服三至五合,繼續(xù)飲之。有能飲者,常令半醉,但勿至吐。凡心風虛寒者,亦宜服此酒,后炙心俞兩邊各一寸五分,并五十壯。
說明:《普濟方》菊花用五升,余同上。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白術醞酒方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藥酒,對人體有著非常多的益處。但同時我們在飲用時也要注意不能過量,否則可能對身體造成不適。
生白術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生白術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早在《本草綱目》里面就有著生白術的記載,所以我們對于生白術的了解是非常深入的,生白術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生白術可以用來安胎和健脾胃促消化和止汗。
生白術的功效和作用非常的齊全,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生白術,下文我們將詳細介紹給大家白術到底對于我們人體有什么好處和保健的作用。
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夺t(yī)學啟源》記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
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調整胃腸運動功能 白術水煎液對家兔離體腸管活動的影響與腸管所處機能狀態(tài)有關。在正常情況下有興奮作用,當腸管受乙酰膽堿作用而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白術呈抑制作用;當腸管受腎上腺素作用而處于抑制狀態(tài)時,白術又呈興奮作用,皆能使腸管活動恢復至接近正常的水平。用色素葡聚糖藍2000為胃腸內標記物,證實白術水煎液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白術水煎液灌胃給藥對小鼠小腸推進炭末膠液運動有明顯加強作用。阿托品能明顯抑制自術興奮腸管的作用,推測其興奮腸運動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興奮M-膽堿受體而產(chǎn)生的。白術水煎液對胃腸運動有興奮作用,而白術揮發(fā)油則有抑制作用。白術揮發(fā)油抑制腸管的自發(fā)運動及拮抗氯化鋇的作用較強,而揮發(fā)油中的杜松腦拮抗乙酰膽堿的作用較強。
抗?jié)儯喊仔g的丙酮提取物灌胃給藥,對鹽酸-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損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經(jīng)十二指腸給藥對幽門結扎大鼠胃液分泌量有抑制作用,降低胃液酸度,減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
保肝:小鼠灌胃白術水煎液可防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損傷,減輕肝糖原減少以及肝細胞變性壞死,促進肝細胞增長,使升高的ALT下降。
抗應激:白術具有抗疲勞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小鼠每日灌胃白術水煎液共1個月,能增加體重,增強體力,延長游泳時間。白術水煎液灌胃給藥也能增強荷瘤(宮頸癌U14)小鼠的體力,延長游泳時間。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白術能顯著增強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白術多糖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能單獨激活或協(xié)同ConA、pHA促進正常小鼠淋巴細胞轉化,并明顯提高 IL-2分泌的水平。氫化可的松造成小鼠的免疫抑制,白術多糖對淋巴細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復的作用,并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臟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存活率,延長淋巴細胞壽命,糾正T細胞亞群分布紊亂狀態(tài),可使低下的IL-2水平顯著提高。
增強造血功能:白術有促進小鼠紅細胞造血作用。小鼠皮下注射白術水煎液3日,有顯著促進紅系造血祖細胞生成作用。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生白術以及生白術的特點,生白術有非常齊全的功效和作用,生白術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好處,生白術可以用于安胎和治療水腫以及自汗,生白術有健脾胃的功效并能促進消化。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白術丸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白術丸的相關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白術500克(土炒,研末)生地250克(飯上蒸熟)
【制法】上藥搗和,干則少入酒為丸。
【功能主治】治痔漏,脫肛下血,面色萎黃,積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米飲下,日三次。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處方】白術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參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虛冷,不能食,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溫酒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白術3分,赤石脂3分,犀角屑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龍骨3分,黃連1兩(去須),烏梅肉3分(微炒),當歸3分(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及水谷冷熱氣痢。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原缺,據(jù)《普濟方》補。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白術、木香、丁香、肉豆蔻、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溫胃消食。主小兒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趙氏家傳》
【處方】白術1兩半,人參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下氣。主虛勞,脾胃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若有寒,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白術3分,干姜(炮)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人參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主脾胃受濕,濡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米飲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白術1兩,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末,粥為丸。
【功能主治】脾虛泄瀉。
【用法用量】泄者,炒丸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后,腹中冷氣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日4-5次。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
【處方】白術3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干姜(炮)1兩半,黃耆(銼)1兩半,人參1兩,甘草(炙)1兩,當歸(切,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積虛冷,腸風痔瘺,面色萎黃,日漸羸瘦,虛劣。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二
【處方】白術1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煙出7遍)1兩,當歸(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熟干地黃(微炒)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搜和,涂酥為劑,搗令勻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頭疼,肩背煩悶,氣脹,下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飲送下,早晨、日晚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白術1兩,橘皮(洗)1兩,厚樸(去皮,姜汁涂,炙焦)半兩,人參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嗜臥,飲食不榮肌膚,或不能食,心腹虛脹,滑泄,背膂牽急,勞倦不能動止,或因大病后,或因下利后不復常,得之于脾,四肢煎厥,亦謂之肉極。
【用法用量】脈弦大甚則不治。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處方】麥門冬(去心)1兩,人參1兩,茯苓1兩,白術1兩,澤瀉1兩,生地黃(焙)1兩,大豆卷1兩,桑白皮(炒)2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喘咳時血出,四肢懈怠,脈浮大而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處方】白術2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干,炒)2兩,桔梗(炒)1兩,當歸(切,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干姜(炮)2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生干地黃(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寒宿癖,心腹刺痛,痰逆嘔吐,飲食不消,下利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白術1兩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巴戟天(去心)1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半,熟干地黃(焙)3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虛,腳弱無力,肌瘦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溫酒送下。加至3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
【處方】白術、當歸、芍藥各等分,木香減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白瀉。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中藏經(jīng)·附錄》
【處方】白術(銼,炒)1兩1分,厚樸(去租皮,生姜汁炙)3分,人參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麥糵(炒)3分,桂(去粗皮)3分,紫菀(去苗土)3分,貝母(去心)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散氣,止嗽,令能食。主虛勞,脾胃氣弱,飲食不消,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白術加1倍,厚樸、橘皮、藿香、甘草、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溫中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干姜、白術、厚樸、赤芍藥、艾葉、當歸、黃連、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損,風冷,痢瀉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飲送下,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七
【別名】桂心白術丸
【處方】白術1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桂心半兩,芎藭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蓬莪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脾胃氣虛弱,腹中冷痛,時復嘔吐,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桂心白術丸(《雞峰》卷十五)。
【摘錄】《圣惠》卷七十
【處方】白術3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干地黃2兩,當歸1兩(銼,微炒),黃耆1兩(銼),干姜半兩(炮裂,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積虛冷,腸風痔瘺,下血太多,面色萎黃,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于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
【別名】當歸白術丸
【處方】白術2兩,神曲1兩(炒令微黃),肉豆蔻1兩(去殼),干姜1兩(炮裂,銼),當歸1兩(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木香半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痢后四肢羸弱,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當歸白術丸(《雞峰》卷十四)。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白術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當歸3分(銼,微炒),蕪荑仁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痢,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白術1兩半,人參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甘草(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風腹脹,飧泄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日4-5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七
【處方】白術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人參1兩(去蘆頭),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兩,細辛1兩,赤茯苓1兩,當歸1兩(銼,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五味子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旋覆花半兩,澤瀉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痰結脾冷,不能下食,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白術1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銼,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芩1兩,肉豆蔻1兩(去殼),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以棗瓤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赤白痢,腹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艾葉煮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南星1兩,半夏(俱湯洗)1兩,白術1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濕咳嗽,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白術4兩,桂心2兩,干姜3分(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白術半兩,蓬莪術(炮,銼)半兩,木瓜(切,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陳曲(炒,別為末)半兩,木香半兩,蕪荑(炒)半兩,姜屑半兩,北亭(湯研,濾清,入曲末,同煎成膏)半兩,益智仁3分。
【制法】上10味,搗羅9味為末,用北亭膏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冷痃氣,口吐清水,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白術10兩,干姜3兩,黃耆3兩,人參3兩,伏龍肝3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胃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處方】麥門冬1兩,人參1兩,地黃1兩,白術1兩,澤瀉1兩,茯苓1兩,大豆1兩,桑白皮5錢。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喘嗽時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二引《指南方》
【處方】白術1分,白芍藥1分,木香1分,當歸(銼,微炒)1分,麝香1錢(細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大腸虛冷,乳食不消,大便青色。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研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白術、茯苓、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體重,嗜臥脈緩。
【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半兩,水2盞,加生姜7片,煎1半,取清水調神曲末2錢服之。
【摘錄】《濟陽綱目》卷二十八
【處方】白術1兩,防葵1兩,木香1兩,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焦,去裙襕),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神曲1兩(炒微黃),檳榔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癥瘕,不能下食,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眼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注意】忌覓菜、生冷。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白術1兩半,枳實(麩炒)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人參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桔梗(銼,炒)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息積,脅下妨悶,喘息氣逆。
【用法用量】每眼20丸,溫酒送下,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1分,檳榔(銼)1分,姜黃(炒)1分,沉香(銼)1分,京三棱(煨,銼)1分,大腹(銼)1兩半,莎草根(去毛)3分,丁香皮3分木香半兩,丁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脅痛,積滯不消,煩滿痞悶,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嚼破,溫水送下亦可。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銼)半斤,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半斤,蒼術(去粗皮,炒)半斤,蕪荑4兩,青橘皮(去白,焙)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甘草(炙,銼)2兩,干姜(炮裂)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米飲嚼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處方】白術1兩,訶黎勒(去核)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焙干)1兩,山芋1兩,丁香1兩,木香1兩,甘草(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制法】上為末,煮大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喘悶,定嘔逆,進飲食,除腹脅脹痛。主脾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煎粟米、姜、棗湯送下,食前、早晚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別名】丁香半夏丸
【處方】白術3兩,半夏(湯洗7遍)2兩,橘皮(洗)3兩,干姜3兩,丁香1兩。
【制法】上為細末,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宿寒在胃,心中溫溫常欲嘔,聞食吐酸,其關弦,脈小而短。
【用法用量】丁香半夏丸(《濟生》卷二)。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處方】人參兩半,白術3兩(炒),干姜兩半(炒),烏梅3兩,白芍兩半(酒炒),炙草6錢。
【制法】上為末,粥為丸。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吐瀉煩渴,脈數(shù)弦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產(chǎn)后脾胃兩虛,寒邪襲入,不能上輸下達,而吐瀉并作,陰液頓亡,故煩熱口渴不止焉。人參扶元,補胃氣之虛;白術崇土,健脾元之弱;干姜溫中散寒;炙草緩中益胃;烏梅收津液以止泄瀉;白芍斂陰血除煩渴也。粥丸米飲煎,使脾健胃強,則寒自解,而清陽上奉,津液四布,安有煩渴不止,吐瀉不痊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白術8兩,半夏(湯泡7次)2兩,赤茯苓(去皮)2兩,干姜2兩,肉桂(去皮)2兩,枳殼(麩炒)2兩。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飲。
【用法用量】每服多至200丸,日3次。久服、多服而后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五
【處方】白術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桔梗3分(去蘆頭),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辛3分,貝母3分(煨黃),干姜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甘草3分(炙微赤,銼),桂心3分,訶黎勒皮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虛寒,胸中痞塞,短氣不足,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白術2兩,半夏2兩,干姜(炮)2兩,人參(去蘆頭)2兩,丁香半兩,高良姜(油炒)半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泄瀉嘔吐,脾胃不和,痰多氣逆。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白術2兩,茯苓2兩,陳皮2兩,砂仁1兩5錢,神曲1兩5錢,五谷蟲4兩。
【制法】用荷葉、老米煎水,迭為丸。
【功能主治】氣虛中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
【處方】陳皮1兩,澤瀉半兩,甘草1分,防己1分,葶藶1分,木香1分(一方有白術、茯苓)。
【制法】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飲,上氣不得臥,身體腫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白術2兩(炒),黃芩5錢,白芍藥7錢,紅白葵花2錢半。
【制法】上為極細末,蒸餅糊為丸。
【功能主治】赤白帶。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煎四物湯送下。先以小胃丹開導,后用此補之。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九
【處方】羌活半兩,白術半兩,木通3兩,黃耆3兩,桑白皮3兩,木香2兩,黑牽牛10兩(半生半炒),陳皮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通身腫滿,及病氣疾。
【用法用量】生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三
【處方】白術2兩,干姜2兩,茯苓2兩。
【制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躍陽脈沉而緩,沉則胃氣強,緩則大便頻,沉緩相搏,小便難,其胃為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白飲送下。以效為度。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三
【處方】草烏頭5兩(去皮,細切,鹽少許炒),蒼術10兩(米泔浸3日,去皮,切,炒)。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疾。
【用法用量】每服5丸,加至10丸,如覺麻即減至5丸,食后茶、酒任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六引《經(jīng)效濟世方》
【處方】白術5分,白芷3分,干姜六分,石斛六分,五味子4分,細辛4分,橘皮4分,厚樸(炙)4分,桂心4分,防風4分,茯苓4分,甘草4分(一方有人參5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痰積聚,胃中冷氣,每發(fā)動令人嘔,吐食或吐清水,飲食減少,不作肌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飲送下,1日2次。加至20丸。
【注意】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生菜、酢物。
【摘錄】《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
【處方】白術6分,干姜6分,人參6分,厚樸(炙)6分,桂心6分,細辛6分,茯苓6分,當歸6分,茯神6分,積實(炙)6分,五味子6分,附子6分(炮),吳茱萸6分,遠志5分(去心),旋覆花4分,澤瀉5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惡心,數(shù)吐水不多,能食,少心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35丸。
【注意】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生蔥、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
【處方】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細辛半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訶黎勒皮3分,五味子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旋覆花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痰積聚,胃中冷氣,令人嘔吐,不納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白術(陳土炒)1兩5錢,枳實(麩炒)1兩5錢,桂心1兩5錢,人參1兩,陳皮1兩,炙草1兩,桔梗1兩(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悲哀惱怒,郁傷肝氣,兩脅骨疼痛,筋脈拘急,腰腳重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日2次。
【摘錄】《醫(yī)學金針》卷三
【處方】白術6分,厚樸2分(炙),人參5分,白芷3分,橘皮4分,防風5分,吳茱萸4分,芎藭4分,薯蕷4分,茯神5分,桂心4分,大麥糵4分(熬),干姜4分,防葵4分(炙),甘草5分(炙)。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宿冷癖氣,因服熱藥發(fā)熱,心驚虛悸,下冷上熱,不能食飲,頻頭風旋,喜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20丸。
【注意】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醋物、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二引《延年秘錄》
【處方】白術4兩(炒),炮姜2兩,肉桂2兩。
【制法】上為末,粥為丸。
【功能主治】虛痰,脈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故生痰積飲,為患不已焉。白術培脾土以燥痰濕,炮姜暖胃氣以除寒飲,肉桂溫經(jīng)暖血,祛散血分之寒濕,使無覊留之患。粥丸飲下,俾脾胃調和,則中氣溫暖而寒濕自散,痰飲自消。此不治痰而痰自消之一法也。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處方】白術1兩,縮砂仁2兩(不見火),干姜1兩,丁香半兩(不見火),白豆蔻半兩(去殼,不見火),甘草1兩(炙),香附子1兩(去毛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分6丸。
【功能主治】冷氣嘔吐,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飲、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六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白術1兩,赤茯苓1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紫菀3分(洗去根土),訶黎勒皮1兩,前胡1兩(去蘆頭),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guī)砹岁P于白術丸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關于白術丸的學問非常的多?那么喜歡養(yǎng)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白術釀酒嗎?
【別名】白術醞酒
【處方】白術(切)5斗,地骨皮5斗,荊實5斗,菊花2斗。
【制法】以水3石,煮取1石5斗,去滓澄清,取汁釀米1石,用曲如常法。
【功能主治】補心志,定氣。主厲風損心,心虛寒,氣性反常,心手不隨,語聲冒昧;中風,手足不遂,神識冒昧,及心風虛寒。
【用法用量】白術醞酒(《圣濟總錄》卷八)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白術酒”。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白術治風寒濕痹,地骨皮治五內邪氣周痹風濕,荊實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急,菊花治諸風頭眩腫痛惡風濕痹。
【摘錄】《千金》卷八
上文所說的關于白術釀酒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來進行調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