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白丸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白丸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巴豆4錢(去皮膜)。
【制法】乳缽內(nèi)研如泥,用米糊為4丸,用濕紙包裹,煨至紙微焦為度。
【功能主治】癘風(fēng)。
【用法用量】壯者日服4丸,弱者服3丸,服此時,先斷鹽2日,于早晨作1次服。常大便屢下;若便下不止,用豆醬湯及白粥冷食即止。
【摘錄】《漢藥神效方》
【處方】陽起石(煅,研令極細(xì))、鐘乳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附子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腸溏泄,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濟生》卷一
【別名】醋酒白丸子
【處方】半夏3兩(洗),附子4兩(炮),干姜4兩(炮),人參3兩,桔梗2兩。
【制法】上為散,臨病以苦酒和之,為丸如梧桐子大;用蜜為丸亦得。
【功能主治】藿亂嘔吐及暴痢,小兒中寒并客杵。
【用法用量】醋酒白丸子(《普濟方》卷三九五)。
【注意】忌豬羊肉、餳。
【摘錄】《外臺》卷六引《范汪方》
通過本文的詳細(xì)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白丸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基本上一提到白附丸,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白附丸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別名】真珠膏、人參丸
【處方】白附子(生)2個,天南星(炮)半兩,全蝎37枚,人參2錢,白僵蠶(麩炒)14個,朱砂1錢,腦、麝、乳香各少許。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因驚,或風(fēng)涎盛,手足欲動之疾,天釣眼睛,搐掣手腳;涎潮心舍,叫喚不應(yīng),并夾驚傷寒、驚癇。
【用法用量】真珠膏、人參丸(原書同卷引《張氏家傳》)。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引《劉氏家傳》
【處方】牛膽星1兩(須用黃枯牛膽,臘月粉南星,親手修臺風(fēng)干,隔1年用。牛膽,須入3-4次者佳),大陳半夏半兩,粉白南星1兩(切作片,用臘雪水浸7日,去水曬干),枯白礬2錢半。
【制法】上為末,宿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痰。
【用法用量】用姜汁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白附子2兩(鹽水炒黑),黑附子2兩(鹽水炒),黃狗頭骨4兩(炙灰)。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白崩經(jīng)久,脈微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錢,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寒濕襲虛,帶脈不固,而白帶淫溢特甚,故曰白崩焉。黑附子補火燥濕,白附子燥濕升陽,黃狗頭骨壯陽澀脫,以固白崩也,蜜以丸之,飲以下之,使陽氣內(nèi)充,則寒濕外散,而沖任清和,帶脈無不完固,何有白帶溢甚,謂白崩之患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
【處方】南星2兩,半夏(2味用冬藏雪水于6月6日浸起,曬干,又浸,凡9次方用。)1兩,白附子1兩,白礬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咳嗽有痰,感冒發(fā)熱,吐瀉,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1歲兒服8丸,用薄荷湯化下。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八
【處方】南星8兩(切片),白礬半兩(末),白附子2兩。
【制法】以水浸南星、白礬過一指,曬干,研細(xì),入白附子,和勻,飛羅面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痰。
【用法用量】每服1-2丸,姜、蜜、薄荷湯浸化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六一引《新效方》
上文介紹了白附丸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白附丸來為我們的健康護(hù)航。
眾所周知,白柏丸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白柏丸的相關(guān)描述?,F(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了白柏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白術(shù)15克 黃柏 生地 白芍 黃芩地榆 香附各6克
【制法】共為細(xì)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濕熱下血。
【用法用量】每次6~9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白術(shù)5錢,黃柏2錢,生地2錢,白芍2錢,黃芩2錢,地榆2錢,香附2錢。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濕熱下血。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以上介紹的白柏丸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guān)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八白丸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白芷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白附子1兩,白僵蠶1兩,白蒺藜1兩,白丁香1兩,白薇1兩,草烏1兩,杏仁(泡,去皮尖)1兩,甘松1兩,藁本1兩,山楂1兩,豆粉1兩,鷹條1兩,豬牙皂角1兩,兒茶3錢,輕粉3錢,樟腦5錢,密陀僧5錢,豬胰3兩(去膜),肥皂(水煮干,去里外筋皮)。
【制法】上為末,先將肥皂搗爛,用雞蛋清、豬胰、煉蜜調(diào)和,然后下末藥和搗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面色好。主一切黑白斑點,諸般瘡疹。
【用法用量】1日3次洗擦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
關(guān)于八白丸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如果你細(xì)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二白丸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白石脂、白龍骨(煅)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泄瀉滑數(shù)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紫蘇、木瓜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白僵蠶(炒)半兩,白礬(熬枯)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臘月豬脂為丸。
【功能主治】齒痛蚛孔。
【用法用量】納于蚛孔中。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處方】白礬一塊(約1兩)。
【制法】上用蒸餅劑裹,蒸熟去皮,加輕粉1字或半錢(量虛實加減)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墜痰清神。主痰涎為病患,以致癲癇、狂妄、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湯送下。小兒丸小。
【摘錄】《元戎》卷十一
【處方】石灰1兩,茯苓2兩。
【制法】上為末,水為丸。
【功能主治】白帶,淋帶。
【用法用量】《女科切要》本方用法:為細(xì)末,用蕎麥面、雞子清調(diào)糊為丸。
【摘錄】《魯府禁方》卷三
【處方】白善粉1兩,白礬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暴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八
【處方】白術(shù)2兩,山楂1兩半,神曲1兩半,白芍5錢,半夏5錢,黃芩5錢。
【制法】上為末,荷葉包飯煨熟,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奉養(yǎng)太過,飲食傷脾,常瀉或痢。
【用法用量】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二白丸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二白丸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溫白丸,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yīng)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xué)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溫白丸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紫菀22克 吳茱萸22克 菖蒲15克 柴胡15克 厚樸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烏頭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 干姜15克 黃連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參15克
【制法】上十五味,合搗下篩,加白蜜和勻,更搗二千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里祛寒,消癥除癖。治心腹積聚、癥癖。
【用法用量】一服2丸,不知,漸增至5丸,以知為度。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處方】半夏60克(為末,生姜汁和作餅,曝干)白術(shù)30克 丁香7.5克
【制法】上三味,搗羅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痰飲留滯,小兒久瀉,脾虛不食,食即瀉下,米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煎生姜湯送下;如腹痛并嘔逆,食后服。小兒每服3~5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天麻(生)15克 白僵蠶(炮)白附子(生)干蝎(去毒)天南星(銼,湯浸七次,焙)各7.5克
【制法】上藥同研為末,湯浸寒食面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虛,泄瀉瘦弱,及因吐瀉或久病后而成慢驚,身冷瘈疭者。
【用法用量】再于寒食面內(nèi)養(yǎng)七日取出。每次服5~7丸,加至20~30丸,空腹時煎生姜米飲送下。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溫白丸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yīng)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我們都知道白疕丸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白疕丸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xì)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蒼術(shù)2兩,白附子2兩,桂枝2兩,當(dāng)歸2兩,西秦艽2兩,草烏2兩,追地風(fēng)2兩,千年健2兩,威靈仙2兩,川芎2兩,鉤藤2兩,兔絲子2兩,川牛膝2兩,何首烏2兩,川烏2兩,知母2兩,梔子2兩,紅花2兩,白花蛇1兩,苦參4兩,刺蒺藜4兩,防風(fēng)4兩,小胡麻4兩,蒼耳子4兩,黃柏4兩,桃仁4兩,紫草4兩,全蟲4兩,丹皮4兩,荊芥6兩,白鮮皮6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驅(qū)風(fēng)攻毒,除濕止癢。主牛皮癬(白疕風(fēng)),神經(jīng)性皮炎(頑癬),慢性濕疹(頑濕瘍)。
【用法用量】每服1-2錢,溫開水送下,日2次。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雖然說白疕丸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白芥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白芥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白芥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甘遂、朱砂、風(fēng)化樸消、大戟、白芥子、黑芥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痰煩悶,頭暈眼花,四肢不用。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方出《普濟方》卷一六七,名見《本草綱目》卷二十六
【別名】消枳丸、連羅丸
【處方】白芥子1兩半,蘿卜子1兩半,山梔1兩,川芎1兩,三棱1兩,莪術(shù)1兩,桃仁1兩,香附1兩,山楂1兩,神曲1兩,青皮5錢,黃連1兩半(一半用吳萸水炒,一半用益智仁水炒)。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男婦食積死血,痰積成塊在兩脅,動作腹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時止。
【用法用量】消積丸(《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六)、連羅丸(《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通過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白芥丸的制作方法。其實,在生活中,通過方劑來養(yǎng)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
您聽說過中藥方劑白鳳丸嗎?中藥方劑是一種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對很多癥狀有著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參茸白鳳丸
【處方】人參1兩,杜仲1兩,川芎1兩,熟地1兩,放術(shù)1兩,菟絲1兩,黑艾葉7錢半,炙甘草5錢,鹿茸1兩,茯苓1兩,當(dāng)歸1兩,川椒5錢,大黃耆2兩,白芍2兩,香附1商,阿膠1兩,白絨雞1尾。
【制法】共研細(xì)末,和蜜為丸,每粒重4錢,白蠟殼封。
【功能主治】婦人諸虛百病,久不孕育。
【用法用量】常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處方】白毛烏骨雄雞1只(須白絲毛、烏骨、高冠者,另養(yǎng)一處,以黃替炒末飼之,不可近雌雞,閉死,去毛腸,凈),香附(4制)1斤,熟地黃4兩,生地黃2兩,當(dāng)歸2兩,白芍藥2兩,黃耆2兩,牛膝2兩,柴胡2兩,牡丹皮2兩,知母2兩,川貝母(去心)2兩,黃連1兩,地骨皮1兩,干姜1兩,延胡索1兩,茯苓2兩5錢,秦艽1兩5錢,艾葉4兩,青蒿4兩。
【制法】先將艾、蒿一半人雞腹內(nèi),余置雞外,同入壇內(nèi),以童便和水,浸過2寸許,煮爛,取出去骨,焙干,再將各藥及雞共研為末,用雞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羸瘦,血虛有熱,經(jīng)水不調(diào),崩漏帶下,不能成胎,骨蒸;忌食煎炒莧菜。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至70-80丸,溫酒或米飲送下。
【摘錄】《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
【處方】人參(去蘆)128兩,鹿角膠128兩,牡蠣(煅)48兩,白芍128兩,當(dāng)歸144兩,甘草32兩,鹿角霜48兩,鱉甲(炙)64兩,丹參128兩,香附(炙)128兩,天冬64兩,桑螵蛸48兩,熟地256兩,烏雞(去毛、內(nèi)臟)32只(以上14味均下罐,用紹酒1344兩,蒸4晝夜)生地256兩,川芎64兩,黃耆32兩,銀柴胡26兩,芡實(炒)64兩,山藥128兩(以上6味不下罐,共研為但末,鋪槽底,攪勻,曬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5分,蠟皮封固。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止帶。。主婦人身體瘦弱,經(jīng)水不調(diào),崩漏帶下,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日3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今天給大家講解了一些關(guān)于白鳳丸的食療方法等,你是否有記住一些呢,其實如果生病的話不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應(yīng)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這樣才會讓身體更快的恢復(fù)健康。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白大通丸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白大通丸應(yīng)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藿香(去土)2兩,香白芷2兩,川芎2兩,川烏4兩(冬去皮尖,春不去,半生半炮),雞蘇2兩,木瓜2兩,天南星2兩,甘草4兩(春炙,冬生),官桂2兩,荊芥2兩,乳香半兩(別研),白僵蠶2兩(炒,去絲嘴及足),藁本(去土)2兩,羌活2兩,桔梗(洗)2兩,甘松2兩,牛膝(酒浸)2兩,天麻1兩,川當(dāng)歸1兩,沒藥(別研)1兩,麻黃2兩(春不去節(jié),冬去),真細(xì)辛(洗去苗)2兩,烏蛇5兩(水浸,去皮骨,好酒浸1宿,炙),軟石膏1斤(煅過,研稱4兩為衣,余者并入眾藥),甘菊花1兩。
【制法】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彈子大,隔日方焙干,即上石膏衣。
【功能主治】一切大風(fēng),左癱右瘓,口面?斜,手足亸掉,言語謇澀;兼治偏正頭風(fēng),風(fēng)痹腳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茶酒溫嚼下;如腎氣疼,炒茴香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六引《衛(wèi)生家寶》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白大通丸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白大通丸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