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蒸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不應只是調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豆蒸丸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豆蒸丸大家吃過嗎?豆蒸丸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用也非常廣泛,那么豆蒸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原蠶蛾28枚(全者,炒),羊靨28枚(劈開,炙干),豬靨28枚(如前炙),安息香1兩,犀角屑1兩,沒藥(研)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何首烏1兩,大黃(銼,炒)1兩,遠志(去心)1兩,角蒿1兩半,蒲公草1兩半,蒼耳1兩半,地錦1兩半,益母草1兩半,土馬鬃1兩半,杞子1兩半(角蒿以下7味治凈,用黑豆蓋覆,甑中蒸令黑豆軟熟,不用黑豆,將藥曬干)。
【制法】上為末,入鴨梨汁,并煉蜜同和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惡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飲嚼下,不拘時候。www.cndadi.net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豆蒸丸的知識,大家應該大致都清楚了豆蒸丸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ys630.coM延伸閱讀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豆真丸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信息。
【處方】女青2兩半,蘭草1兩,白百合1兩,丹砂(研)1兩,犀角(鎊)半兩,馬先蒿半兩,皂角(酥炙,去皮子)半兩,(艸閭)茹半兩,巴豆10粒(去皮心,炒,壓去油,研)。
【制法】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中蠱不深,久之變?yōu)楣懑?,或中氣結邪,或胸藏痰癖,或口中血出,或中惡,或驚魘,或邪入在里,或產(chǎn)婦胎衣不下,或生馬刀腫癰,處女經(jīng)水不調。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夜半冷水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五二
上文介紹了豆真丸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的用藥禁忌哦。
酒蒸黃連丸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酒蒸黃連丸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別名】酒煮黃連丸、酒連丸、黃龍丸、小黃龍丸、獨連丸
【處方】黃連4兩(以無灰好酒浸面上約1寸,以重湯熬干)。
【制法】上為細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膈熱,解酒毒。除熱氣,止煩渴,厚腸胃。主胃腸積熱,瀉痢,消渴,反胃嘔吐。暑毒伏深,及伏暑發(fā)渴者。酒痔下血。嘔吐惡心,傷酒過多,臟毒下血,大便泄瀉。消癉。傷于酒,每晨起必瀉,身熱下痢鮮血,煩渴多渴,或傷熱物過度。三消。一切熱瀉。嘈雜吞酸,噎膈反胃,吐酸、干嘔、胃痛、挾蟲者。酒癉。砂疥。
【用法用量】酒煮黃連丸(《雞峰》卷五)、酒連丸(《三因》卷十五)、黃龍丸(《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小黃龍丸(《得效》卷二)、獨連丸(《普濟方》卷一七七引《神效方》)。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黃連,苦寒枯燥之物也??嗪誓軇贌?;枯燥,故能勝濕。而必煮以酒者,非酒不能引之入血也。
【摘錄】《活人書》卷十八
【處方】黃連1斤(用好酒浸2日,入鍋內蒸透為度,取出曬干,留酒和面糊),干姜半斤,枳殼半斤,木香4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酒毒。主酒食過度,便血臟毒,諸種痔滿,瀉痢赤白,臟腑(疒丂)痛,胸膈痞悶,氣不舒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飯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處方】黃連1斤(酒浸蒸),苦參2兩。
【制法】上為末。黃連余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痔瘡及便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米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六引《德生堂方》
上面是關于酒蒸黃連丸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酒蒸黃連丸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豆淋酒煎附子丸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豆淋酒煎附子丸。
【別名】石南丸
【處方】黑豆1升(炒令熟,入酒5升煎20-30沸,濾去滓,煎令稠),附(側)子2分(炮裂,去皮臍),石南半兩,牛膝半兩(去苗),防風半兩(去蘆頭),石斛半兩(去根,銼),肉桂半兩(去皺皮),萆薢3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羌活半兩,海桐皮半兩(銼),赤茯苓半兩,茵芋半兩,獨活半兩,天麻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烏蛇1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制法】上為細散,以黑豆煎,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臟風毒,流注腳膝,筋脈疼痛,四肢緩弱無力。
【用法用量】石南丸(《圣濟總錄》卷四十二)。
【注意】忌豬肉、毒魚等。
【摘錄】《圣惠》卷三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豆淋酒煎附子丸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豆淋酒煎附子丸的認識會更加清晰。豆淋酒煎附子丸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理身體。
回回豆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關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回回豆進行更多的解讀吧!
【別名】胡豆(《本草拾遺》),回鶻豆(《契丹國志》),那合豆(《救荒本草》)。鷹嘴豆、雞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來源】為豆科植物 鷹嘴豆 的 種子 。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有分枝,具白色腺毛,高25~50厘米。托葉有幾個長牙齒;羽狀復葉,小葉9~15枚,對生或互生,闊卵形或矩形,有時倒卵形,長10~15毫米,先端鈍,邊緣有密鋸齒,葉脈顯著?;▎紊?,有長花梗;花冠白色,或有彩色,長8~10毫米;萼長6~8毫米,萼齒線形,為管長2~3倍;花冠蝶形,突出于萼外,旗瓣闊,有爪,翼瓣分離;雄蕊10,成9與1兩束;子房無柄,花柱內彎,無毛。莢果矩形,膨脹,長18~25毫米,闊約12毫米,有很細的短柔毛.種子1~2粒,有皺紋,在其一端有細尖,形似羚羊頭,白色、紅色或黑色。
【生境分布】甘肅、青海、陜西、山西、河北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份】種子含蛋白質約20%(18.4~29.8%),脂肪油4.6~6.10%,淀粉44.89~52.80%,礦物質2.36~4.67%,粗纖維2.4~10.06%。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脂類中尚含膽堿磷脂,其膽堿含量為116~238毫克%,磷脂含量為102~136毫克%。碳水化合物中除淀粉和粗纖維外,尚含阿糖配葡聚糖0.8~1.2%,其中L-阿拉伯糖與D-葡萄糖之比為3:7,水溶性糖6.7%,中有葡萄糖、蔗糖和鷹嘴豆糖。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比較耐熱,須久煮才能破壞。新收獲的種子含維生素C1031毫克/100克,幾為新收小麥的1倍,但豆粒放陳后維生紊C的含量只有2.5~6.0毫克/100克。此外,種子尚含磷308毫克%,鈣231毫克%,鐵6.9毫克%,植酸磷354毫克%,及維生素E、硫胺素、泛酸等。
【藥理作用】從回回豆中分離出一種成分,能促進維生素C缺乏的豚鼠的生長,其作用與橙皮甙相似。大鼠喂以從回回豆分離出的脂質,能明顯降低食餌性高膽甾醇血癥的血清脂質,包括游離膽甾醇、膽甾醇酯、磷脂及三酸甘油酯等,肝組織脂質含量亦顯著降低,糞便中排出的膽甾醇終末產(chǎn)物則增加。其作用原理可能是增加膽甾醇終末產(chǎn)物的排泄。
【性味】《本草拾遺》:"味甘,無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遺》:"主消渴。勿與鹽煮食之。"
【備注】種子可供食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飲膳正要》1.《本草拾遺》:胡豆子,苗似豆,生野田間,米中往往有之。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回回豆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回回豆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巖豆。
【來源】豆科千斤拔屬植物 水邊千斤拔 Moghan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Li [Fleming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以 根、莖 和 葉 入藥。根、莖四季可采,夏季采葉,曬干。
【性味】苦、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行血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闌尾炎,白帶。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通過上面文章關于中藥巖豆的介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藥巖豆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對巖豆等中藥多做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