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淋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毕嘈抨P(guān)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毒淋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dān)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毒淋湯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金銀花18克 海金砂9克 石韋6克 牛蒡子6克(炒,搗)甘草梢6克 生杭芍9克 三七6克(搗細(xì))鴨蛋子30粒(去皮)
【功能主治】主花柳毒淋,疼痛異常,或兼白濁,或兼溺血。
【用法用量】上藥八味,先將三七末、鴨蛋子仁開水送服,再服余藥所煎之湯。
【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金銀花6錢,海金沙3錢,石韋2錢,牛蒡子2錢(炒搗),甘草梢2錢,生杭芍3錢,三七2錢(搗細(xì)),鴉膽子30粒(去皮)。
【功能主治】花柳毒淋,疼痛異常,或兼白濁,或兼溺血。
【用法用量】先將三七末、鴉膽子仁開水送服,再服余藥所煎之湯。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大家看過對毒淋湯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yáng)下去。
相關(guān)閱讀
對于勞淋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勞淋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勞淋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生山藥30克 生芡實90克 知母9克 真阿膠(不用炒)9克 生杭芍9克
【功能主治】治勞淋。因勞力、勞心或房勞過度,耗散真陰,陰虧熱熾,熏蒸膀胱,久而成淋,小便不能少忍,便后仍復(fù)欲便,尿道作疼。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生山藥1兩,生芡實3錢,知母3錢,真阿膠(不用炒)3錢,生杭芍3錢。
【功能主治】勞淋。
【各家論述】勞淋之證,因勞而成。其人或勞力過度,或勞心過度,或房勞過度,皆能暗生內(nèi)熱,耗散真陰。陰虧熱熾,熏蒸膀胱,久而成淋,小便不能少忍,便后仍復(fù)欲便,常常作疼。故用滋補(bǔ)真陰之藥為主,而少以補(bǔ)氣之藥佐之,又少加利小便之藥作向?qū)А?/p>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關(guān)于勞淋湯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大家都知道淋瀝湯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滑石12克 石韋9克(去毛)榆皮9克 葵子9克 通草12克
【制法】上五味,切。
【功能主治】治小便難,淋瀝不暢。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七引《集驗方》
【處方】滑石8兩,石韋3兩(去毛),榆皮1升,葵子1升,通草4兩(1方加黃芩3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小便難。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摘錄】《外臺》卷二十七引《集驗方》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淋瀝湯是什么了吧。淋瀝湯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淋澆黃連湯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別名】黃連湯
【處方】黃連1兩,地骨皮1兩,羌活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木通1兩,甘草1兩,白芷1兩,川大黃1兩,狼牙1兩,川升麻1兩,莽草1兩,藁本1兩,黃耆1兩(銼),赤芍藥1兩,細(xì)辛1兩,桑根白皮1兩,黃芩1兩,白礬1兩,蔥白1兩,麻黃1兩。
【制法】上銼細(xì),分為7貼。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穿穴時久,壞爛,惡氣不可近,出骨露筋,余毒未解,攻刺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黃連湯(《普濟(jì)方》卷二八九)。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淋澆黃連湯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淋澆黃連湯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jī)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清肝止淋湯。
【處方】白芍30克(醋炒)當(dāng)歸30克(酒洗)生地15克(酒炒)阿膠9克(白面炒)粉丹皮9克 黃柏6克 牛膝6克 香附3克(酒炒)紅棗10個 小黑豆30克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清肝。治婦人血虛火旺,帶下色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白芍、當(dāng)歸、阿膠、小黑豆養(yǎng)血補(bǔ)肝;生地、丹皮涼血清肝;黃柏、牛膝清利濕熱;香附理氣調(diào)血。配合同用,使血旺而火自抑,火退則赤帶自愈。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上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清肝止淋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jìn)行使用。
化毒湯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化毒湯功效是挺多的,對于具體的化毒湯的作用,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處方】紫草 升麻 甘草 蟬蛻 地骨皮 黃芩(酒炒)木通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治痘疹已出,熱毒未解,痘疹紅紫,甚或黑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別名】紫茸散
【處方】紫草茸、升麻(少用)、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麻痘瘡欲出。
【用法用量】加糯米50粒,水煎,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三引《劉氏家傳》
【處方】杏仁、牡丹皮(去心)、黃芩、虎杖、麻黃(去根節(jié))、木香、芍藥、柴胡、升麻、紫菀、貝母(去心)、連翹、荊芥穗、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化熱毒。主肝肺熱毒,蒸郁臟腑,因生積滯,其積者,如腐爛瘀血之類,熱毒熾盛,大腸干涸;又因色傷,小腸虛冷,水道乘虛,只行于小腸,故小便常數(shù),而疼痛不可勝忍。
【用法用量】服此湯后,非時以蔥湯洗谷道,并納藥于谷道中,令上下相感,引水道下入大腑,即自然小便不數(shù),疼痛自止也。緣此病大腸熱竭津液,小腸虛損,下熱藥,通小腸,則大腸愈涸,而病愈增;下冷藥,通大腑,則小腸愈數(shù),而病不減。當(dāng)此之際,醫(yī)之莫不為難也。嘗以此方治之得驗。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十一引《護(hù)命》
【處方】甘草(微炙)1兩,黃連(去須,微炒)1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斑,痘瘡欲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八
【處方】川黃連2錢,木瓜2錢,金銀花2錢,苡仁米2錢,肥皂子7個,皂莢子7個,土茯苓半斤,豬胰子1個。
【功能主治】一切廣瘡。
【用法用量】水7碗,先煎胰子,取汁煎前藥,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桔梗(銼,炒)半兩,薄荷葉2錢半,荊芥穗2錢半,甘草2錢半,山豆根(取凈皮)1錢半,牙消2錢,硼砂2錢,樸消2錢,雄黃2錢,朱砂2錢。
【制法】上前5味焙,為末;后5味入乳缽細(xì)杵,同前藥末一處再杵勻。
【功能主治】風(fēng)熱上攻,咽喉腫痛,飲食不便。
【用法用量】每用1字至半錢,干點舌上化下,或以溫湯濃調(diào),少與含咽亦可。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肉桂5分,白芍藥1錢,甘草1錢,青皮7分,木香7分,枳殼7分,山楂肉5分,連翹5分。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痘未出腹痛者。
【用法用量】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處方】葛根、白芍、甘草、青皮、木香、枳殼、山楂、連翹。
【功能主治】痘疹腹痛,飲食如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六
【處方】當(dāng)歸、川芎、赤芍、生地、防風(fēng)、葛根、菊花、天花粉、蟬蛻、谷精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后余毒,生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幼科證治大全》引《保赤》
【處方】桂枝8分,麻黃8分,赤芍8分,防風(fēng)8分,荊芥5分,羌活5分,桔梗5分,人參5分,川芎5分,牛蒡子1錢,生姜3片。
【功能主治】痧癥初起,冬月寒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黃連、生地、紅花、甘草、赤芍、荊芥、金銀花、黏子。
【功能主治】火灼暨赤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五
【別名】四妙湯、化斑湯、化毒散
【處方】紫草(嫩者)半兩,升麻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瘡痘已出末出。
【用法用量】四妙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化斑湯(《儒門事親》卷十二)、化毒散(《壽世保元》卷八)。
【摘錄】《活人書》卷二十一
【處方】川連、黃芩、生地、防風(fēng)、荊芥、連翹、梔子(炒)、赤芍。
【功能主治】痘疹稠密太甚,皮肉紅斑、紫斑者。
【摘錄】《痘疹會通》卷四
以上就是化毒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yùn)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五淋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xué)習(xí)下哦。
【處方】赤茯苓六兩,當(dāng)歸(去蘆)、甘草(生用),各五兩;赤芍藥(去蘆,)、山梔子仁,各二十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fā),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山梔子湯(《雞峰普濟(jì)方》卷十八)。
【處方】木通(去節(jié))滑石 甘草(炙)各180克 山梔仁(炒)420克 赤芍藥 茯苓(去皮)各250克 淡竹葉120克 山茵陳(去根,日干)6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通淋化濁。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尿少次頻,臍腹急痛,作止有時,勞倦即發(fā),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熱淋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赤茯苓180克 當(dāng)歸(去蘆)甘草赤芍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fā),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jìn)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五淋散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