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虻蟲丸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很多人對大虻蟲丸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之前,對大虻蟲丸的成分、適應(yīng)癥都是要進行很好認識,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虻蟲400枚 蠐螬60克 干地黃 牡丹干漆 芍藥 牛膝 土瓜根 桂心各120克 吳茱萸桃仁 黃芩 牡蒙各90克 茯苓 海藻各150克水蛭300枚 芒消30克 人參45克 葶藶135克
【制法】上十九味,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月經(jīng)不通六七年,或腫滿氣逆,腹脹瘕痛。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時用酒下7丸,不知加之,日三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處方】虻蟲400枚,蠐螬1升,干地黃4兩,牡丹4兩,干漆4兩,芍藥4兩,牛膝4兩,土瓜根4兩,桂心4兩,吳茱萸3兩,桃仁3兩,黃芩3兩,牡蒙3兩,茯苓5兩,海藻5兩,水蛭300枚,芒消1兩,人參1兩半,葶藶5合。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經(jīng)不通6-7年,或腫滿氣逆,腹脹瘕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酒送下,1日3次。不知加之。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癥結(jié)歲久,月閉不通,非師《金匱》之法,無以措指。方中虻蟲、水蛭、蠐螬、干漆、桃仁、芍藥、地黃、黃芩等味,大黃 (庶蟲)蟲丸中藥也;其外牡蒙、土瓜根、牛膝、牡丹專破瘀積之癥;葶藶、海藻、芒消專破血化之水;參、苓、桂心專扶正氣,而行藥力也。
【摘錄】《千金》卷四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大虻蟲丸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大虻蟲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大虻蟲丸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大虻蟲丸的藥效 。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dǎo)讀:中藥虻蟲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虻蟲的功效與作用、虻蟲圖片、虻蟲的藥用價值、虻蟲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虻蟲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虻蟲簡介虻蟲圖片虻蟲的功效與作用虻蟲的藥用價值虻蟲的配伍應(yīng)用虻蟲的用法用量虻蟲的副作用虻蟲簡介
虻蟲,為虻科恬動物華虻及其同尾多種昆蟲和黃虻屬雙斑黃虻的雌性全體。6~8月間捕捉。用蠅拍輕輕拍取,用線穿起,曬干或陰干。
干燥的蟲體呈長橢圓形,長l.5~2厘米,寬5~10毫米:頭部呈黑褐色,復(fù)眼大多已經(jīng)脫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殼狀而光亮,翅長超過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對,多碎斷。腹部棕黃色,有6個體節(jié)。質(zhì)松而脆,易破碎。氣臭,味苦咸。以個大、完整、無雜質(zhì)者為佳。
虻蟲圖片
虻蟲的功效與作用
逐瘀,破積,通經(jīng)。治癥瘕,積聚,少腹蓄血,血滯經(jīng)閉,撲損瘀血。
1、《本經(jīng)》: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
2、《別錄》:主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臟者,及喉痹結(jié)塞。
3、《日華子本草》:破癥結(jié),消積膿,墮胎。
虻蟲的藥用價值
1、治太陽病,身黃,脈沉結(jié),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蟲(去翅、足)各三十個,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升,不下,更服。(《傷寒論》抵當湯)
2、治月經(jīng)不行,或產(chǎn)后惡露臍腹作痛:熟地黃四兩,虻蟲(去頭、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黃,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溫酒下。(《婦人良方》地黃通經(jīng)丸)
3、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千金方》)
4、治腫毒:虻蟲、松香等分。為末,置膏藥中貼患部。(《現(xiàn)代實用中藥》)
虻蟲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水蛭,一潛一飛,皆吸血之物,逐惡血,散結(jié),治血結(jié)上下俱病者,功效尤彰。兩藥之破血逐瘀力量大于三棱,莪術(shù),常治療瘀血閉經(jīng),癥瘕積聚,折傷墜撲,蓄血疼痛。
2、配桃仁,有協(xié)同作用,可化瘀血通經(jīng)閉,去瘀生新,治療婦女各種瘀血痛證兼有大便不通,月經(jīng)不調(diào)屬于血瘀實證者,均可治療。
3、配丹皮,清熱涼血,破血逐瘀,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兼有發(fā)熱者。
4、配當歸,一溫一寒,一補一瀉,相得益彰,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瘀血經(jīng)閉,腹部包塊等。
5、虻蟲單用者很少,多配伍為用,與水蛭是常用之藥對;虻蟲攻血之力峻猛,急而短暫;水蛭破血之力遲緩,穩(wěn)而持久;二藥合用具有很強的破血逐瘀功效?,F(xiàn)代藥理證實,虻蟲、水蛭、蟲在抗凝血、纖溶、擴張血管、保護組織缺血等方面的作用相似。本品古方皆炙焙,近代主張微炒減輕其毒性即可。服用時間不宜過長,采取間歇用藥的方法,中病即止。
虻蟲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或調(diào)搽。
虻蟲的副作用
孕婦忌服。
1、《藥性論》:惡麻黃。
2、《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服之墮胎。
3、《本草經(jīng)疏》:傷寒發(fā)黃,脈沉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為無血證,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審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肝血桔竭,而非血結(jié)閉塞者不宜用;孕婦腹中有癥瘕積聚,不宜用。凡病氣血虛甚,形質(zhì)瘦損者忌之。
以上就是一些虻蟲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虻蟲俗稱牛蚊子,聽到虻蟲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或者認為虻蟲是一種害蟲,類似蜱蟲、蟑螂這些蟲類。實際上虻蟲和這些蟲類的差距很大,虻蟲的攻擊性很強,它們可以穿透牲畜和人類的皮膚進行吸血,也正因此會傳播很多疾病。但是,虻蟲同時又是一種中藥,它的功效作用是非常多的。
一、功效
虻蟲又叫蜚虻、牛虻、牛蚊子、綠頭猛鉆、牛蒼蠅、瞎虻蟲、瞎螞蜂、瞎蠓、牛魔蚊、牛蠅子、瞎眼蠓,虻蟲的功效是破血通經(jīng)、逐瘀消癥,虻蟲的作用是治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盡、干血癆、少腹蓄血、癥瘕積塊、跌打傷痛、癰腫、喉痹。
藥名:虻蟲
功效分類:活血藥;祛瘀藥。
科屬分類:虻科。
別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綠頭猛鉆、牛蒼蠅、瞎虻蟲、瞎螞蜂、瞎蠓、牛魔蚊、牛蠅子、瞎眼蠓。
性味:味苦;微咸;性涼;有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破血通經(jīng);逐瘀消癥。
主治: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盡;干血癆;少腹蓄血;癥瘕積塊;跌打傷痛;癰腫;喉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或調(diào)搽。
虻蟲為虻科恬動物華虻及其同尾多種昆蟲和黃虻屬雙斑黃虻的雌性全體。
二、作用
虻蟲能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盡;干血癆;少腹蓄血;癥瘕積塊;跌打傷痛;癰腫;喉痹
1、虻蟲治太陽病,身黃,脈沉結(jié),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蟲(去翅、足)各三十個,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傷寒論》抵當湯)
2、虻蟲治腫毒:虻蟲、松香等分。為末,置膏藥中貼患部。(《現(xiàn)代實用中藥》)
3、虻蟲治踠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千金方》)
4、虻蟲治月經(jīng)不行,或產(chǎn)后惡露臍腹作痛:熟地黃四兩,虻蟲(去頭、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黃,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溫酒下。(《婦人良方》地黃通經(jīng)丸)
虻蟲配水蛭,一潛一飛,皆吸血之物,逐惡血,散結(jié),治血結(jié)上下俱病者,功效尤彰。兩藥之破血逐瘀力量大于三棱,莪術(shù),常治療瘀血閉經(jīng),癥瘕積聚,折傷墜撲,蓄血疼痛。
虻蟲單用者很少,多配伍為用,與水蛭是常用之藥對;虻蟲攻血之力峻猛,急而短暫;水蛭破血之力遲緩,穩(wěn)而持久;二藥合用具有很強的破血逐瘀功效?,F(xiàn)代藥理證實,虻蟲、水蛭、蟲在抗凝血、纖溶、擴張血管、保護組織缺血等方面的作用相似。本品古方皆炙焙,近代主張微炒減輕其毒性即可。服用時間不宜過長,采取間歇用藥的方法,中病即止。
虻蟲配桃仁,有協(xié)同作用,可化瘀血通經(jīng)閉,去瘀生新,治療婦女各種瘀血痛證兼有大便不通,月經(jīng)不調(diào)屬于血瘀實證者,均可治療。
虻蟲配當歸,一溫一寒,一補一瀉,相得益彰,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瘀血經(jīng)閉,腹部包塊等。
虻蟲配丹皮,清熱涼血,破血逐瘀,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兼有發(fā)熱者。
三、虻蟲用藥禁忌:
氣血虛者、孕婦及月經(jīng)期均禁服虻蟲,傷寒發(fā)黃,脈沉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為無血證,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審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肝血桔竭,而非血結(jié)閉塞者不宜用;孕婦腹中有癥瘕積聚,不宜用。凡病氣血虛甚,形質(zhì)瘦損者忌虻蟲。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大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羌活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3分,木通3分,黃耆3分,桑白皮3分,木香1分,黑牽牛10兩(5兩炒,5兩生)。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fēng),脾氣橫泄。
【用法用量】治風(fēng)痰,散腹脅壅滯,清頭目,濃煎生姜湯送下;取食傷,止赤白痢,煎棗湯送下;小便不利,燈心湯送下;傷寒,蔥茶送下;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熱茶湯亦可。須7日后方可服。已得瀉,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
【注意】不得吃生冷、葷腥及滋味1日,只軟飯淡粥可也。
【摘錄】《三因》卷十四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大丸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虻蟲的藥用價值
虻蟲的作用:虻蟲能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盡;干血癆;少腹蓄血;癥瘕積塊;跌打傷痛;癰腫;喉痹。
虻蟲單用者很少,多配伍為用,與水蛭是常用之藥對;虻蟲攻血之力峻猛,急而短暫;水蛭破血之力遲緩,穩(wěn)而持久;二藥合用具有很強的破血逐瘀功效。現(xiàn)代藥理證實,虻蟲、水蛭、蟲在抗凝血、纖溶、擴張血管、保護組織缺血等方面的作用相似。本品古方皆炙焙,近代主張微炒減輕其毒性即可。服用時間不宜過長,采取間歇用藥的方法,中病即止。
虻蟲配桃仁,有協(xié)同作用,可化瘀血通經(jīng)閉,去瘀生新,治療婦女各種瘀血痛證兼有大便不通,月經(jīng)不調(diào)屬于血瘀實證者,均可治療。
主治: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盡;干血癆;少腹蓄血;癥瘕積塊;跌打傷痛;癰腫;喉痹。
虻蟲配當歸,一溫一寒,一補一瀉,相得益彰,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瘀血經(jīng)閉,腹部包塊等。
虻蟲配丹皮,清熱涼血,破血逐瘀,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兼有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或調(diào)搽。
虻蟲的副作用
氣血虛者、孕婦及月經(jīng)期均禁服虻蟲,傷寒發(fā)黃,脈沉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為無血證,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審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肝血桔竭,而非血結(jié)閉塞者不宜用;孕婦腹中有癥瘕積聚,不宜用。凡病氣血虛甚,形質(zhì)瘦損者忌虻蟲。
虻蟲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虻蟲的醫(yī)學(xué)附方
1、虻蟲治太陽病,身黃,脈沉結(jié),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蟲(去翅、足)各三十個,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傷寒論》抵當湯)
2、虻蟲治腫毒:虻蟲、松香等分。為末,置膏藥中貼患部。(《現(xiàn)代實用中藥》)
3、虻蟲治踠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千金方》)
4、虻蟲治月經(jīng)不行,或產(chǎn)后惡露臍腹作痛:熟地黃四兩,虻蟲(去頭、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黃,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溫酒下。(《婦人良方》地黃通經(jīng)丸)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關(guān)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大阿魏丸的作用。
【處方】南星 半夏 山楂 神曲 麥芽 黃連各30克 連翹 阿魏 瓜蔞仁 貝母各15克 風(fēng)化消石堿 蘿卜子 胡黃連各7.5克
【制法】上藥為末,姜汁浸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積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山楂肉2兩,南星(姜制)1兩,枳殼(炒)1兩,半夏(姜制)1兩,麥芽(炒)5錢,神曲(炒)1兩,黃連(姜制)2兩,連翹1兩,貝母1兩,瓜蔞仁1兩,石堿1兩,風(fēng)化消1兩,當歸1兩,茯苓1兩,陳皮2兩,蘿卜子5錢,香附(炒)2兩,葛花1兩,阿魏5錢(酒調(diào)化)。
【制法】上藥除阿魏外,余為末,再入阿魏、姜汁、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積食積,一切痞積、痰痞癥瘕。
【用法用量】每服90丸,半饑姜湯送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二
【別名】十味理中丸、正氣丸
【處方】阿魏1兩半(以醋化,入白面3兩匙,同和為餅子,炙令黃),石菖蒲1兩半(并以泔浸1宿,炒),厚樸3分(去粗皮,以生姜汁涂炙),硫黃1兩半(別研如粉),檳榔1兩,白術(shù)1兩(炒),訶子1兩(炮,去核),桃仁3分(麩炒,去皮尖,研細),青木香1兩,干姜半兩(生),附子1兩半(炮),當歸3分。
【功能主治】大壯元氣,進食駐顏。主男子、女人一切冷氣,霍亂吐瀉,元氣將脫,四肢厥冷,本臟氣上攻筑,心疼悶絕,不知人事;及治傷冷、傷寒,或氣虛夾陰氣傷寒。一切冷氣,攻刺疼痛,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十味理中丸(《圣濟總錄》卷六十七)、正氣丸(《普濟方》卷一八四)。
【摘錄】《博濟》卷二
【處方】阿魏1兩半(以醋化,入白面3匙,同和為餅子,炒令黃),硫黃1兩半,青木香1兩,附子1兩半(浸1宿,炒),石菖蒲1兩半(泔浸,炒),檳榔1兩,白術(shù)4兩,干姜半兩,肉豆蔻半兩,青皮半兩,白豆蔻半兩。
【功能主治】固真氣。主男子、女人一切冷氣,霍亂吐瀉,元氣將脫,四肢厥冷,本臟氣上攻筑,心悶絕不知人事;及治傷冷、傷寒、氣虛挾陰傷寒。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食前生姜湯嚼下。
【摘錄】《雞峰》卷十三
上面介紹了大阿魏丸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大阿魏丸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大茯苓丸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大茯苓丸的功效有哪些嗎?吃大茯苓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白茯苓5斤(銼碎,甑中蒸1炊久,曬干,為末),白沙蜜3斤,柏脂7斤(靜處作灶泥,大釜于上,加甑,取白茅銼令齊整,先人甑內(nèi)襯,次安柏脂在上,釜內(nèi)用石灰水蒸之令消,入釜中,去甑,接取釜內(nèi)脂入冷水中,以扇扇之,兩人對引之30過,復(fù)蒸,如前3遍,逐遍換釜中石灰水;取柏脂再入甑釜中,用醋漿水添深,又如上法蒸之3遍,逐遍換醋漿水;滿3遍,又以好酒入釜中添深,如上法3遍,蒸煉了)。
【制法】上藥煉白沙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輕身不老,明耳目,強力。主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冬月溫酒送下,饑者頻服之,不饑為度;如飲酒不得,只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八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斤半,生干地黃(焙)4兩,天門冬1斤(去心,焙),澤瀉5兩,胡麻1斗(炒作聲),(1方無澤瀉)。
【制法】上藥各為末,和令勻,蜜拌旋丸。
【功能主治】輕身不老,明耳目,增強氣力。主
【用法用量】每服如雞子大,每日5-6次,漿水或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八
【處方】白茯苓(煉成粉)2斤,云母(煉成粉)2斤,天門冬粉2斤,羊脂5斤,白沙蜜5斤,白蠟5斤,麻子油3斤,松脂(煉成者)10斤。
【制法】上藥入銀器中,微火煎令勻,紫色乃止,為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輕身不老,明耳目,強力。主
【用法用量】日服3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八
【處方】白茯苓(煉成粉)5兩,柏葉(蒸熟,曬干,為末)5兩,車前子(淘凈,干)5兩,地骨皮5兩,大豆(炒,取黃)5兩,蔓荊子(煮令苦味盡,曬干)5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輕身不老,明耳目,強力。主
【用法用量】欲服時,隔夜食黍米粥令飽,次日服藥200丸,酒或井華水送下。
【注意】忌房室。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八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銼碎,水浸49日,每7日1易水,日足蒸1復(fù)時,卻入水中安羅子內(nèi),以手緩緩挼去筋脈令凈,澄,取出曬干,為末)1升,柏葉(采嫩枝上者,蒸令黃色,勿采道旁冢墓上者)1升,大麻子(水浸1宿,曬干,炒,才聞1兩聲即出之,以凈磚兩口磨取之)1升,車前子1升,粳米(炒)1升,大豆黃(炒令焦,取黃)1升,蔓荊子(水煮1復(fù)時,曬干)1升,地骨皮(去粗皮)1升,人參2升,地膚皮(蒸半炊久,曬干)2升,黍米(炒)半升,麥門冬(去心,焙)半升,茯神(去木)半升。
【制法】上13味,搗羅11味為末,唯麥門冬、麻子仁熟搗極細,即和諸藥令勻,煉蜜60兩,綿濾凈器中,令溫,和搜諸藥,更搗萬杵為丸,如小酸棗大,盛凈器中,其藥永不壞。
【功能主治】輕便四肢,聰明耳目,強健氣力;久服補精髓,安魂魄,調(diào)榮衛(wèi),通神明,耐寒暑。主勞損,大風(fēng)諸氣。
【用法用量】若明朝欲服,隔夜須先服黍米粥1杯,次日平旦服50丸,溫青酒或粥飲送下,每日2次;若3日內(nèi)腹中不安穩(wěn),更服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八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斤,茯神(抱木者,去木)1斤,大棗桂(去粗皮)1斤,人參12兩,白術(shù)12兩,遠志(去心,炒黃)12兩,細辛(去苗葉)12兩,石菖蒲(九節(jié)者,米泔浸3日,換泔,切,曬干)12兩,甘草8兩(水蘸,劈破,炙),干姜10兩(炮裂)。
【制法】上為末,煉蜜黃色,掠去沫,停冷,拌和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輕身不老,明耳目,強力。主曾食生菜果子,食冷水不消;五臟積聚氣逆;心腹切痛,結(jié)氣腹脹,吐逆不下食;羸瘦,飲食無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五臟積聚氣逆,心腹切痛,結(jié)氣腹脹,吐逆不下食,生姜湯送下;羸瘦、飲食無味、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八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斤,天門冬(去心,焙)1斤,棗肉30枚,麻子仁5斤。
【制法】上藥合和,于3碩米下蒸1炊久,合搗,煉蜜為丸,如雞子黃大。
【功能主治】輕身不老,明耳目,強力。主
【用法用量】早晨、近晚服1丸。渴即飲水。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八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大茯苓丸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大茯苓丸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大家是否知道大健步丸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大健步丸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shù)膹V泛的,那么大健步丸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大健步丸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熟地(砂仁、酒煮)3兩,白術(shù)(麩炒)3兩,蒼術(shù)(米泔浸1夜)5錢,山藥1兩,獨活5錢,黃柏(酒炒)5錢,當歸(酒炒)2兩,白芍(酒炒)2兩,遠志肉2兩,益智仁1兩,香附(醋炒黑色)1兩,川斷2兩,大茴香5錢,杜仲(鹽水炒)2兩,黃芩3兩,虎脛骨(酥炙)1對。
【制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滋榮,壯筋健骨。主妊娠足痿。自膝至踝脛,艱于履地,狀如痿躄。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酒送下,或鹽湯送下,1日3次。
【注意】不可妄行針灸。
【各家論述】是方蒼術(shù)、黃柏瀉下焦?jié)駸?,名二妙散,治痿必用之藥。加虎脛骨、獨活引入兩足;而歸、芍、地、苓、術(shù)、遠涼血清心以安胎,杜、續(xù)、山、益壯筋健骨以固腎,附、茴行氣溫經(jīng),則兩足之力可下,而痿痹之患不生矣。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其實用大健步丸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服用。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大羌活丸。
【處方】官桂(去皮)1兩,茯苓1兩,麻黃(去節(jié))1兩,劍脊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香)1兩,僵蠶1兩,防風(fēng)1兩,枳殼1兩,酸棗仁1兩,苦參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郁李仁(去皮尖)1兩,龍骨1兩,犀角(鎊細。如無,即羚羊角充亦得)1兩,烏脂(炒過,去皮心。如無,即以烏頭半兩代之,炮裂用)1兩,人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夾腦風(fēng)、暗風(fēng)頭旋;但是三十六種風(fēng)疾,皆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7丸,熱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六引《博濟》
大羌活丸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大枳殼丸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工藝技術(shù)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大枳殼丸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枳殼(麩炒,去瓤)1兩,茯苓(去皮)1兩,白術(shù)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制)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參(去蘆頭)1兩,木香1兩,青橘皮1兩,陳橘皮(2味各湯浸,去瓤,焙干,稱)1兩,京三棱1兩,蓬莪術(shù)(2味煨香熟)1兩,檳榔1兩,神曲(炒黃)1兩,麥糵(微炒)1兩,干生姜半兩,牽牛(揀凈,微炒)2兩,大黃(錦紋者)2兩。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
【用法用量】《丹溪心法附余》引本方有枳實,名“木香枳殼丸”。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大枳殼丸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