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飲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diào)整,所以導(dǎo)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平時調(diào)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麥門冬飲這種方劑。
【處方】麥門冬6克(去心)人參3克 橘皮3克 生姜9克 羚羊角屑3克
【制法】上五味藥,切。
【功能主治】治風(fēng)邪熱氣沖心,胸悶短氣,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六引《延年》
【處方】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生地黃 黃柏 知母 麥門冬各3克 五味子15粒 桑白皮2.4克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治虛勞陰虛火旺,咳嗽,午后為甚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大棗1枚,煎取240毫升,食后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家抄》
【別名】麥門冬湯
【處方】生麥門冬1升(去心),陳粟米1升,雞子2或7枚(取白),淡竹葉(切)3升。
【功能主治】心勞。熱不止,肉毛焦色無潤,口赤干燥,心悶。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8升,煮粟米、竹葉,取9升,去滓澄清,接取7升,冷下雞子白,攪500轉(zhuǎn),去上白沫,下麥門冬,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麥門冬飲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麥門冬飲子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麥門冬飲子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麥門冬飲子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jié)合養(yǎng)生。
【處方】麥門冬60克(去心)栝樓實 知母 甘草(炙)生地黃 人參 葛根 茯神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益氣生津。治膈消。熱傷氣陰,胸滿煩心,津液燥少,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竹葉數(shù)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宜明論方》卷一
【別名】清肺飲子(《衛(wèi)生寶鑒》卷十)。
【處方】黃耆3克 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 人參各1.5克 五味子10個
【制法】上藥研粗末,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治吐血久不愈,氣陰兩虛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怎么樣?今天介紹的關(guān)于麥門冬飲子的相關(guān)知識大家都記住了嗎?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這些好處多多的中藥方劑哦!
導(dǎo)讀:麥門冬湯的功效與作用。麥門冬湯,中醫(yī)方劑名。那么麥門冬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桑杏湯的功效與作用,下面具體來看看。
【方劑名】
麥門冬湯
【出處】
《金匱要略》
【組成】
麥門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參9g,粳米3g,大棗4枚。
【方歌】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yǎng)肺胃次方珍。
【方解】
本方所治虛熱肺痿乃肺胃陰虛,氣火上逆所致。病雖在肺,其源在胃,蓋土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則肺之陰津亦虧,終成肺胃陰虛之證。肺虛而肅降失職,則咳逆上氣;肺傷而不布津,加之虛火灼津,則脾津不能上歸于肺而聚生濁唾涎沫,隨肺氣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則肺津損傷愈重,日久不止,終致肺痿。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肺胃陰傷,津不上承,則口干咽燥;虛熱內(nèi)盛,故手足心熱。胃陰不足,失和氣逆則嘔吐;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為陰虛內(nèi)熱之佐證。治宜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方中重用麥冬為君,甘寒清潤,既養(yǎng)肺胃之陰,又清肺胃虛熱。人參益氣生津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棗益氣養(yǎng)胃,合人參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歸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陰虛,虛火上炎,不僅氣機逆上,而且進一步灼津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氣,化其痰涎,雖屬溫燥之品,但用量很輕,與大劑麥門冬配伍,則其燥性減而降逆之用存,且能開胃行津以潤肺,又使麥門冬滋而不膩,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潤肺利咽,調(diào)和諸藥,兼作使藥。
【功效與作用】
潤肺益胃,降逆下氣。
【主治】
肺痿。咳唾涎沫,短氣喘促,咽喉干燥,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配伍特點】
一是體現(xiàn)培土生金法;二是于大量甘潤劑中少佐辛燥之品,主從有序,潤燥得宜,滋而不膩,燥不傷津。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虛熱肺痿的常用方,以咳唾涎沫,短氣喘促,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結(jié)核等屬肺胃陰虛,氣火上逆者。
【加減化裁】
若津傷甚者,可加沙參、玉竹以養(yǎng)陰液;若陰虛胃痛、脘腹灼熱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養(yǎng)陰益胃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
肺痿屬于虛寒證者,不宜使用本方。
【文獻摘要】
1、《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2、《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7:火逆上氣,夾熱氣沖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麥冬生津潤燥,佐以半夏,開其結(jié)聚;人參、甘草、粳米、大棗,概施補益于胃土,以資肺金之脅,是為肺虛有熱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預(yù)救乎肺虛而有熱之痿也。
以上就是麥門冬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麥門冬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麥門冬丸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處方】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昆布3分(洗去咸味),干姜半兩(炮裂,銼),細辛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海蛤1兩(細研),桂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氣咳逆,心胸?zé)灒”悴焕?/p>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麥門冬散,與劑型不符,據(jù)《普濟方》改。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麥門冬5兩(去心),干地黃3兩,蜀升麻5兩,黃芩5兩,栝樓7兩,苦參8兩,人參3兩,黃連5兩,黃柏5兩。
【制法】上為末,以牛乳為丸,曬干。
【功能主治】消渴,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飲送下,1日2次。加至50-60丸。
【注意】忌蕪荑、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卷十一引《近效極要論》
【處方】麥門冬5兩(去心),大黃1兩,苦參1兩,萎蕤1兩,梔子(擘)1兩,五加皮1兩,黃芩1兩,生犀屑1兩,芍藥1兩,升麻1兩,大青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石發(fā)動,口干寒熱,似鬼神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以蜜水送下,漸加至20丸。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二
【處方】麥門冬8分,茯苓8分,黃連8分,石膏8分,萎蕤8分,人參6分,龍膽6分,黃芩6分,升麻4分,枳實5分,枸杞子10分,栝樓根10分,生姜(屑)10分,茅根(切)1升,粟米3合。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腸胃熱實。主消渴。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子,《外臺》作地骨皮。
【注意】忌豬肉、酢物。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外臺》卷十一
【處方】干姜6分,麥門冬10分(去心),昆布(洗)6分,海藻(洗)6分,細辛4分,海蛤4分,蜀椒(熬)4分,桂心4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虛得冷,輒胸中上氣,喉中常如吹管聲,咳嗽唾清沫。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飲送下。漸加至20丸,1日3次。或為散,每服方寸匕,1日3次。
【注意】忌生蔥、生菜。
【摘錄】《外臺》卷十注文引《經(jīng)心錄》
【處方】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五加皮半兩(銼),犀角屑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赤芍藥2分,黃芩1分,大青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苦參3分(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頭痛,口舌干焦,寒熱發(fā)歇似鬼神為病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竹葉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2兩半,天門冬(去心,焙)1兩3分,茯神(去木)1兩,杜仲(去粗皮,炙,銼)1兩,柏子仁1兩,石菖蒲(切,焙)1兩,枸杞子1兩,生干地黃(焙)1兩,百部根(去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山芋1兩半,人參1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貝母(去心,炒)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1分,五味子1兩1分,丹參1兩1分,遠志(去心)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心育神,強力益志,兼止肺嗽,及腎臟風(fēng)冷。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飲送下,食后常含化1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五味子1兩,生甘草1兩,麥門冬青苗(4寸許)4兩(焙干)。
【功能主治】口瘡。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蜜調(diào)涂舌上?;蛞詿捗蹫橥?,如雞頭子大,含化亦得。麥門冬,取根1寸許白者,卻將水煮灌漱。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
【處方】麥門冬1兩,黃連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熱上攻,脾肺有熱,咽喉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門冬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二
【處方】麥門冬(去心,爛研成膏)、瓜蔞根、黃連(去須)。
【制法】上為末,入麥門冬內(nèi),搗勻為丸。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早、晚食后煎麥門冬湯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二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2兩,芎?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銼)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芍藥2兩,赤茯苓(去黑皮,銼)2兩,大黃(銼,炒)半兩,檳榔(煨,銼)3枚,訶藜勒(煨,取皮)5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涂酥為劑,搗熟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益氣滑胎。主妊娠數(shù)日不產(chǎn)。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2兩,木通(銼)半兩,人參半兩,五味子半兩,黃耆(銼)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生干地黃(焙)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桑上寄生半兩,茯神(去木)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半兩,升麻半兩,澤蘭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令黃)3分,大黃(銼,微炒)3分,當歸(切,焙)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以愈為度。先用諸湯藥涂敷拓,后服此。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八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3分,昆布(洗去咸,焙)3分,黃耆(焙)1兩,大黃(銼,蒸)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癭腫悶。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五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石膏(煅)1兩,萎蕤1兩,人參1兩,升麻1兩,龍膽1兩,栝樓根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生姜(切,焙)1兩,枸杞根皮(洗,切)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粟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麥門冬3兩(去心,焙),栝樓根3分,知母3分,黃芩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1兩(去須),鐵粉1兩半(細研)。
【制法】上為末,入鐵粉,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谏喔稍?,煩熱狂亂。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清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3兩,栝樓根3兩,大麻仁(研)3兩,大黃(蒸二度,切,炒)3兩,苦參粉3兩,鐵粉3兩,雞膍胵黃皮(炙)7枚,黃芩(去黑心)1兩半,澤瀉1兩半,龍齒(研)2兩,土瓜根2兩,知母(焙)2兩,石膏(研)2兩,銀箔200片(和龍齒、石膏研入)。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飲水過多。
【用法用量】每服25丸,食后煎生地黃湯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八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1兩,澤瀉1兩,茺蔚子1兩,枸杞子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生干地黃(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石決明(刮凈)1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熱病后,眼暗有翳,及赤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1兩,虎睛1對(微炙),龍齒(研)1兩,金箔(研)100片,銀箔(研)100片,石膏(研)1兩,升麻1兩,枳實(麩炒)1兩,生姜(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銼)1兩,玄參3分,萎蕤(炒)3分,芍藥3分,甘草(炙,銼)3分,遠志(去心)3分,柏子仁(生用)半兩,薤白(細切,焙干)半兩,牛黃(別研)半兩。
【制法】上藥除虎睛并別研6味外,余搗羅,再與研者同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魂定志。主風(fēng)癲狂亂失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地骨皮湯送下,日3夜1,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3兩,地骨皮3兩,山芋3兩,山茱萸3兩,蔓荊實(去白皮)3兩,人參3兩,防風(fēng)(去叉)3兩,沙參3兩,芍藥3兩,枳殼(去瓢,麩炒)3兩,升麻3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甘菊花3兩,玄參3兩,羌活(去蘆頭)3兩,龍膽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風(fēng)發(fā),起即欲臥,臥即欲起,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三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1兩,龍腦(細研)半分,甘草(炙)半兩,犀角屑半兩,粉霜半兩,朱砂半兩,馬牙硝(各研)半兩,生干地黃半兩,子芩半兩,赤茯苓1分,牛黃(研入)1分。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小兒心肺壅熱,腦干無涕,時有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溫蜜水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萬全方》
【處方】麥門冬1兩(去心,焙),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耆半兩(銼,微炒),黃連半兩(去須),青蒿子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柴胡3分(去苗),地骨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雖食,不著肌膚,羸瘦骨熱,小便赤黃。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熟水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柴胡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刺薊1兩,桑寄生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頭重,不思飲食,四肢痿弱,多臥少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淡竹茹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麥門冬2兩(去心,焙),黃耆1兩(銼),茯神半兩,栝樓根1兩,子芩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蒲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車前子1兩,木通1兩(銼),生干地黃1兩,滑石2兩,石韋1兩(去毛),當歸1兩(銼,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如血色,小腹脹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1兩,土瓜根(銼)1兩,山茱萸1兩,鹿茸(酒浸,炙,去毛)1兩,牛膝(去苗,銼)1兩,狗脊(碎,銼,去毛)1兩,茯神(去木)1兩,人參1兩,黃連(去須)1兩半,菟絲子(酒浸1宿,曬干,別摘為末)1兩半,龍骨(燒)3分,牡蠣(煅)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口干喜飲水,小便數(shù),心煩悶,健忘怔忪。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煮小麥飲送下,加至30丸。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八
【處方】熟地黃、麥門冬、車前子各等分。
【制法】上藥旋焙旋研,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內(nèi)障眼。一切病眼翳暈,昏澀癢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用酒送下。
【摘錄】《得效》卷十六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麥門冬丸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麥門冬丸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只要一提到麥門冬散,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小草(去心)、黃連(去須)、升麻(去粗皮)、犀角屑、甘草(炙)、枳殼(去瓤.炒黃)、黃芩、大青(去根),各半兩;芒硝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分。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婦人蘊積邪熱,心胸?zé)?,咽干口燥,睡臥不安,或大、小腸不利,口舌生瘡,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后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麥門冬15克(去心)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22.5克(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22.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銼)枇杷葉15克(拭去毛,炙微黃)人參22.5克(去蘆頭)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降逆止嘔。治反胃。氣陰兩虛,嘔噦吐食,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棗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
【處方】生地黃 生麥門冬9克 生姜3克 白藥 蒲黃各6克 白蜜66毫升
【制法】上藥搗細。
【功能主治】涼血滋陰。治防虛火旺所致的鼻衄。
【用法用量】以井水600毫升,煎至420毫升,分二次服。
【備注】《景岳全書》卷五十三"白藥"作"白芍藥"。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服用麥門冬散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葛根麥門冬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別名】葛根麥門冬湯、干葛麥冬湯
【處方】葛根3錢,麥門冬(去心)4錢,人參2錢,石膏半兩,川升麻2錢,甘草2錢,茯苓2錢,赤芍藥1錢。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外除表邪,內(nèi)清胃火,兼補元氣。主小兒熱毒斑疹,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葛根麥門冬湯(《保嬰撮要》卷十八)、干葛麥冬湯(《痘疹會通》卷四)?!稖世K·幼科》有淡竹葉七片。
【摘錄】《小兒痘疹方論》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葛根麥門冬散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葛根麥門冬散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xí)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加味麥門冬湯,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麥冬15克,人參12克,生山藥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參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棗3枚。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清熱,調(diào)經(jīng)降逆。主陰虛肺燥。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干寸冬(帶心)5錢,野臺參4錢,清半夏3錢,生山藥4錢(以代粳米),生杭芍3錢,丹參3錢,甘草2錢,生桃仁2錢(帶皮尖,搗),大棗3枚(擘開)。
【功能主治】婦女倒經(jīng)。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關(guān)于加味麥門冬湯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jīng)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補心麥門冬丸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補心麥門冬丸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別名】麥門冬丸
【處方】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石菖蒲1兩,遠志(去心)1兩半,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熟干地黃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升麻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兼開心氣,使人多記不忘。主心勞多驚悸,心氣不足。
【用法用量】麥門冬丸(《普濟方》卷十九)。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六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補心麥門冬丸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補心麥門冬丸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補心麥門冬丸來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