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復(fù)煎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彪S著社會的進(jìn)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麻黃復(fù)煎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jī)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yīng)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jìn)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qiáng)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麻黃復(fù)煎散這款方劑。
【處方】白術(shù) 人參 生地黃 柴胡 防風(fēng)各1.5克 羌活 黃柏各3克 麻黃(去節(jié),微搗,不令作末,用水750毫升,煎沸去沫,煎至300毫升,入下項藥再煎)黃耆各6克 甘草9克 杏仁3個(去皮)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濕相搏,火郁下焦,清陽不升,致患四肢困倦無力,一身走注疼痛,脈緩而遲。
【用法用量】上藥哎咀,都作一服,入麻黃湯,煎至150毫升,臨臥服之。勿令食飽,取漸次有汗則效。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以上就是對麻黃復(fù)煎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麻黃復(fù)煎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ys630.COm精選閱讀
蒼術(shù)復(fù)煎散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蒼術(shù)復(fù)煎散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xì)的介紹一下。
【處方】紅花1分,黃柏3分,柴胡5分,藁本5分,澤瀉5分,白術(shù)5分,升麻5分,羌活1錢,蒼術(shù)4兩。
【功能主治】寒濕相合,腦右痛,惡寒。項筋脊骨強(qiáng),肩背胛眼痛,膝臏痛,無力,行步沉重。風(fēng)濕熱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碗,先煎蒼術(shù)湯2大盞,復(fù)煎前項藥至1大盞。稍熱空心服。取微汗為效。
【注意】忌酒、濕面。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以上就是蒼術(shù)復(fù)煎散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yùn)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麻黃散的方劑。
【處方】麻黃(去節(jié).一錢) 白術(shù)(一錢) 防風(fēng)(去蘆.一錢) 川芎(一錢) 甘草(炙.一錢) 漢防己(一錢) 當(dāng)歸(去蘆.一錢) 人參(去蘆.一錢) 羌活(去蘆.一錢半) 遠(yuǎn)志(去心.一錢半) 川升麻(八分) 桂心(半錢) 茯神(去木.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心臟中風(fēng),虛寒顫,心驚掣悸,語聲混濁,口歪冒昧,好笑,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入竹瀝半盞,再煎一二沸。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麻黃(去節(jié).七錢) 附子(炮.去皮臍.七錢) 天麻(七錢) 防風(fēng)(去蘆.七錢) 細(xì)辛(去苗.七錢) 杏仁(炮.去皮尖.七錢) 菖蒲(七錢) 白蒺藜(七錢) 桑白皮(七錢) 白花蛇肉(酒浸.七錢) 荊芥(七錢) 麝香(另碾.二錢半)
【功能主治】治肺臟中風(fēng),心胸氣促,項背強(qiáng)硬,皮膚不仁,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為細(xì)末,同和勻,每服二錢,薄荷酒調(diào)下,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訶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蘆.枝.梗)、甘草,各五兩;麻黃(去根.節(jié))一十兩,肉桂(去皮.不見火)六兩,杏仁(去皮、尖,麩炒)三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婦人久、近肺氣咳嗽,喘急上沖,坐臥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腳手冷痹,心脅疼脹。兼治傷風(fēng)咳喘,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好茶一錢,同煎八分,食后,夜臥,通口服。
【注意】忌魚、酒、豬肉、腥臊物。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300克 款冬花(去蘆、枝、梗)訶子皮(去核)甘草(爁)各150克 肉桂180克(去皮,不見火)杏仁(去皮、尖,麩炒)9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臥不安,心脅疼脹;兼治傷風(fēng)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臥時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藥末入茶和勻,開水送下。
【注意】服藥期間,忌魚、酒、炙熄、豬肉、腥臊之物。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處方】麻黃(蜜酒炒)蟬蛻(焙)升麻(酒炒)牛蒡子(炒)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疹出不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別名】防風(fēng)獨(dú)活湯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獨(dú)活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芎?3分,當(dāng)歸2兩(銼,微炒),羚羊角屑半兩,酸棗仁1兩,川升麻半兩,秦艽半兩(去苗),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fēng),身如角弓反張,口噤語澀。
【用法用量】防風(fēng)獨(dú)活湯(《普濟(jì)方》卷三三九)。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川升麻1兩,知母1兩,赤芍藥1兩,天門冬1兩(去心),桂心1兩,赤茯苓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石膏2兩,白術(shù)1兩,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7日大下后,脈沉遲,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煩躁;唾膿血,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碎,微炒),檳榔半兩,黃芩3分,獨(dú)活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3分,犀角屑3分,赤茯苓等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緩弱,頑痹少力,語澀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烏蛇2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白術(shù)3分,茵芋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蛜(蟲祁)1分(微炒,去足),桂心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dāng)歸3分(銼,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風(fēng)血痹,肌膚不仁,四肢緩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豆淋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麻黃3兩(去根節(jié)),芎?1兩,莽草1兩(微炒),當(dāng)歸1兩(銼,微炒),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五加皮1兩,白術(shù)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fēng)濕痹,面如針刺,身體不仁,汗出短氣,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別名】海桐皮湯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天門冬3兩(去心,焙),漢防己1兩,海桐皮1兩(銼),丹參1兩,桂心1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2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fēng)濕痹,肌膚不仁。
【用法用量】海桐皮湯(《圣濟(jì)總錄》卷二十)。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柴胡半兩(去苗),黃芩1兩,石膏2兩,麥門冬1兩(去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或7-8月,卒患時氣,煩熱口干,心躁頭痛,四肢煩疼,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石膏2兩,柴胡1兩(去苗)。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6月,傷寒頭疼,壯熱,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天麻3分,白花蛇肉3分(酥拌,炒微黃),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細(xì)辛3分,芎?3分,菖蒲3分,荊芥3分,桑根白皮3分(銼),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牛黃1分(研細(xì)),麝香1分(研細(xì))。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肺臟中風(fēng)。心胸氣促,項背強(qiáng)硬,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薄荷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羚羊角屑1兩,羌活1兩,桂心半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細(xì)辛3分,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升麻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fēng),身如角弓反張,咽喉胸膈痰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薄荷3-7葉,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黃芩1兩,赤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芎?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獨(dú)活1兩,赤茯苓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fēng),身體緩急,口眼不正,舌強(qiáng)不能語。奄奄惚惚,神情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石膏3兩(研),白術(shù)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漢防己2兩,桑根白皮2兩(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水。遍身腫滿,骨節(jié)酸痛,惡風(fēng)腳弱,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大棗2枚、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桑根白皮1兩(銼),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五味子3分,白前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通3分(銼),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黃耆1兩(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肺壅上氣,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麻黃3兩,甘草3兩,杏仁3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面皯皰。
【用法用量】以酒調(diào)下1錢,每日3次。
【摘錄】《普濟(jì)方》卷五十一
【處方】麻黃1兩(去根,銼),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當(dāng)歸3分,川升麻3分,檳榔1兩,犀角屑3分,赤茯苓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毒腳氣,頑痹無力,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芎?1兩,桂心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人參1兩(去蘆頭),秦艽1兩(去苗),茵芋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fēng)痹,四肢懈惰,不能自舉。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別名】射干湯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紫菀1兩(洗去苗土),射干1兩,款冬花1兩,細(xì)辛3分,五味子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熱客搏于肺脾經(jīng),血脈壅遏,喉間腫痛,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射干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二)。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甘草1兩(貪微赤,銼),桂心1兩,馬兜鈴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xì)辛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卒上氣喘急,氣奔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知母1兩,石膏2兩,黃芩1兩,桔梗1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肢節(jié)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5寸,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川升麻1分,葛根1分(銼),前胡半兩(去蘆頭),豬苓半兩(去黑皮),知母1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貝母3分(煨令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咳嗽,胸膈壅悶,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石膏2兩,芎?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羚羊角屑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臟風(fēng),心神煩,四肢拘急,筋脈抽掣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葛根3分(銼),柴胡1兩(去苗),知母3分,赤芍藥1兩,梔子仁3分,石膏1兩半,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4日吐后,或壯熱頭痛,身體酸疼,口苦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芍藥1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xì)辛半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3日,表不解,熱毒相搏,或嘔或嗽。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秦艽1兩(去苗),葳蕤1兩,葛根1兩半,獨(dú)活1兩半,漢防己3分,芎?3分,白鮮皮3分,牡丹3分,石膏1兩,桑寄生1兩,甘草3分(多微赤,銼),黃芩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陰陽痙病,頭痛壯熱,百節(jié)酸疼,吐逆悶絕,口噤,腰背反張,手足強(qiáng)直,肉熱脈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加淡竹瀝1合,更煎2-3沸,分溫2服,每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葛根(銼),知母半兩,柴胡(去苗)半兩,梔子仁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石膏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壯熱,煩渴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陰毒傷寒,2-3日不得汗,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有汗,再服。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木通(銼)半兩,紫蘇莖葉半兩,赤茯苓半兩,生干地黃半兩,枳實(麩炒微黃)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煩熱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麻黃1兩1分(去根節(jié)),羌活1兩(去蘆頭),黃芩3分(去皮),細(xì)辛(真華陰者,去葉)半兩,黃耆半兩(蜜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發(fā)汗。主歷節(jié)。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2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持續(xù)3-4服。有汗慎風(fēng)。
【摘錄】《本事》卷三
【別名】秦艽湯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石膏1兩,赤茯苓3分,獨(dú)活3分,山茱萸3分,秦艽3分(去苗),細(xì)辛3分,芎?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桂心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白術(shù)3分,人參3分(去蘆頭),漢防己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臟中風(fēng)。語音沉濁,舌強(qiáng)不能轉(zhuǎn),身重拘急,四肢不舉。
【用法用量】秦艽湯(《圣濟(jì)總錄》卷五)。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1兩(銼),紫蘇莖葉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甜葶藶1兩(隔紙燒令紫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上氣喘急,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麻黃5兩(去根節(jié)),桂心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痹。營衛(wèi)不行,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以酒2升,慢火煎如餳。每服1茶匙,以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頻服以汗出為度。
【摘錄】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見《普濟(jì)方》卷一八五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桔梗半兩(去蘆頭),五味子半兩,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知母半兩,紫蘇子半兩(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傷寒風(fēng)冷入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如茶煎5-7沸,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桔梗1兩(去蘆頭),天門冬1兩(去心),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五味子1兩,紫蘇莖葉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肺痿勞嗽,四肢煩疼,痰唾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
【別名】蔥豉湯、麻黃湯
【處方】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干姜(炮裂,銼)、蔥白3莖,豉1合。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傷寒1-2日,頭項及腰脊拘急疼痛,渾身煩熱,惡寒無汗,脈緊。
【用法用量】蔥豉湯、麻黃湯(《普濟(jì)方》卷一三一)。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桂心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茵陳1兩,細(xì)辛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栝樓根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4日,毒氣內(nèi)攻,身體疼痛,壯熱頭重,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麻黃2兩,甘草2兩半,人參2兩半,知母(去心)2兩半,陳皮1分,桔梗半兩,阿膠(炒)半兩,百部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咳嗽。
【用法用量】3歲兒每服1錢,以水半盞,煎至3分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七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桂心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芎?1兩,赤芍藥3分,白術(shù)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1日,頭痛,身體百節(jié)酸疼,惡寒。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如人行5-6里再服,厚覆取汗。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五味子3分,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3分(去蘆頭),干姜半兩(炮裂,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傷風(fēng)冷,語聲嘶不出,喘促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赤茯苓1兩,桂心1兩,桔梗1兩半(去蘆頭),杏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氣喘急,腹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3日不解,頭痛,肌肉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衣蓋汗出愈。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甘草3分(炙微赤,銼),赤芍藥3分,桂心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石膏1兩半(符碎)。
【制法】上銼細(xì),拌令勻,分為3服。
【功能主治】傷寒頭痛,百節(jié)酸疼,氣壅煩喘。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大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2次溫服。不拘時候,如人行5-7里再服。以汗出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麻黃3分(去根節(jié)),大麻仁1兩,前胡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紫蘇子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咳嗽不止,心胸?zé)灒蠚獯佟?/p>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處方】麻黃10兩(去根節(jié)),款冬花(去蘆枝梗)5兩,訶子皮(去核)5兩,甘草(爁)5兩,桂6兩(去皮,不見火),杏仁3兩(去皮尖,麩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久近肺氣咳嗽,喘急上沖,坐臥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腳手冷痹,心脅疼脹。兼?zhèn)L(fēng)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盞,加好茶1錢,同煎8分,食后夜臥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藥末入茶和勻,沸湯點,或干咽亦得。
【注意】忌魚、酒、炙煿、豬肉、腥臊物。
【摘錄】《局方》卷四(寶慶新增方)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葛根2兩,桂心1兩,豉2合,赤芍藥1兩,石膏2兩(搗碎)。
【制法】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傷寒3日不得汗,煩熱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服后便吃蔥粥,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前胡(去蘆頭)1兩,半夏(湯浸7遍,去滑)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白術(shù)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貝母(煨微黃)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外傷風(fēng)冷,痰逆咳嗽,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5寸,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木通半兩(銼),射干1分,皂莢子2枚(煨熟),桂心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咳嗽氣息。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人參、茯苓、黃耆(蜜炙)、龍骨、牡蠣(煅)、麻黃根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盜汗日久,口干煩渴,消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半盞,加生姜、大棗,煎至3分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葛根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2日,頭痛壯熱,肢節(jié)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蓋取汗。
【摘錄】《圣惠》卷十七
【別名】麻黃湯
【處方】麻黃3分,防風(fēng)3分,芎?半兩,防己半兩,附子(炮)半兩,人參半兩,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甘草(炙)半兩,桂心半兩,石膏3兩,杏仁20粒,羚羊角屑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風(fēng)痱。
【用法用量】麻黃湯(《圣濟(jì)總錄》卷九)。
【注意】忌生冷、酢滑、豬牛馬驢肉、蒜、麥、酒。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麻黃2兩(去根節(jié)),知母1兩,赤芍藥1兩半,葛根1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藥半兩,梔子仁半兩,細(xì)辛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石膏2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3日,頭疼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衣蓋取汗。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石膏1兩,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體熱,頭痛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麻黃1錢,赤芍藥半錢,柴胡半錢,甘草3分半。
【制法】上銼作2服。
【功能主治】妊娠6-7月,感時氣煩熱,口干煩躁,頭痛。
【用法用量】以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8分,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四○
【處方】麻黃1分(去根節(jié)),甘草1分(炙微赤,銼),羌活3兩,柴胡3分(去苗),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升麻1兩,子芩1兩,葛根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蛇蛻皮5寸(炙令黃色),石膏1兩半(細(xì)研),鉤藤1分,蚱蟬2-7枚(微炒黃),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百日內(nèi)發(fā)癇,連發(fā)不醒,及胎中帶風(fēng),體冷面青,身體反張。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麻黃散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說起麻黃煎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麻黃煎丸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別名】麻黃丸
【處方】麻黃5斤(去根節(jié)),白花蛇肉1斤,烏蛇肉1斤,巴豆1兩(去皮心,研如膏,與前3味同于釜內(nèi)用水1石旋旋添水煮,水耗即添熱湯,候兩復(fù)時,熱水及3-4斗已來,凈濾去麻黃并蛇,將藥水以生絹凈濾過,再入鍋內(nèi)慢火漸熬,令稀稠得所,盛于凈器中,則別入后藥),硫黃1兩(滴生甘草水研1復(fù)時),硇砂(漿水化去石,于銚子內(nèi)熬令干)1兩,干蝎1兩(于瓷盒子內(nèi)炒令褐色),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1兩(去蘆頭),天麻1兩,沉香1兩,羌活1兩,天南星1兩(炮裂),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1兩,檳榔1兩,白僵蠶1兩(微炒),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牛黃半兩(細(xì)研),犀角屑1兩,白龍腦半兩(細(xì)研),麝香半兩(細(xì)研)。
【制法】上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入麻黃煎內(nèi)相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癱瘓風(fēng),腳手腫滿,骨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麻黃丸(《圣濟(jì)總錄》卷七)。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丹砂(研)1兩,天南星(炮裂)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芎?1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銼)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防己1兩,鉛白霜(研)1兩,膩粉(研)1兩,麝香(研)1兩,自然銅(煅,醋淬)2兩,虎脛骨(涂酥炙)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焙)2兩,干蝎(去土,炒)2兩,天麻2兩,麻黃(去根節(jié))1斤。
【制法】上除研者外,為細(xì)末,再研勻,用醇酒5升,煮麻黃至2升,去麻黃不用,入蜜4兩,熬如稠餳,和藥成劑,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手足不遂,遍身疼痛,語澀,精神恍惚及偏枯。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癱瘓風(fēng)、暗風(fēng)、四肢不遂、筋骨疼痛,蔥白豆淋酒嚼下。驚風(fēng)搐搦、口角垂涎、語澀神昏,薄荷汁同溫酒化下。破傷風(fēng),用多年槐木煎取濃湯同溫酒化下。如牙關(guān)緊急不開,即研藥如泥,用蔥葉于鼻中灌之即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麻黃煎丸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麻黃煎丸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rèn)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jī)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復(fù)腎散。
【處方】廣狗腎2具,海馬50g,鹿腎1對,土茯苓200g,淡菜100g,鹿角菜50g,鮑魚50g,頭發(fā)菜50g,砂仁50g,杜仲炭50g,杞果100g,冬蟲草50g,酒生地50g。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補(bǔ)陰培陽。主腎功能不全(陰陽俱虛)。浮腫尿少,腹脹,惡心嘔吐,納呆,呼吸氣短,不能平臥,口干不欲飲,腰酸膝冷,四肢欠溫,顏面青白,口唇淡,舌體肥大,質(zhì)嫩紅,少苔,脈沉弦而數(shù),證屬陰陽兩虛者。
【用法用量】每服10g,以淡鹽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千家妙方》引任繼學(xué)方
大家看過對復(fù)腎散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yáng)下去。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麻黃羌活散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麻黃羌活散應(yīng)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麻黃(去根)1分,羌活1分,牡丹皮(去心)1分,獨(dú)活1分,山梔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去蘆)1分,升麻1分,荊芥穗1分,大黃1分,知母1分,黃芩1分,半夏4銖,牽牛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溫瘧,初發(fā)渾身大熱,頭痛不可忍,臨醒時即寒栗戰(zhàn)動,逡巡便醒。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生姜2片,同煎至7分,臨發(fā)壯熱時,和滓吃。須是初發(fā)熱時服,仍是食后吃,發(fā)了已寒,即更不要吃,待第二發(fā)熱時吃也。
【摘錄】《續(xù)易簡方》卷三
由上文可知麻黃羌活散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麻黃白術(shù)散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麻黃白術(shù)散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功能主治】治大便不通,小便赤黃,渾身腫,其色黃,麻木身重如山,沉困無力,四肢痿軟,不能舉動,喘促,唾清水白沫如膠,吐噦痰唾,時躁熱,發(fā)欲去衣,須臾而過,振寒,項額有時如冰,頭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淚,鼻不聞香臭,少腹急痛,當(dāng)臍有動氣,按之堅硬而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如麻黃先煎令沸,去沫,再入諸藥,同煎至一鐘,食遠(yuǎn)稍熱服。
【備注】一方有白豆蔻半錢。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麻黃(去節(jié),湯浸)白術(shù) 茯苓 桂心各30克 陳皮 青皮 桔梗 白芷 甘草 半夏曲 紫蘇 烏梅各22克 干姜15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瘧疾,外傷風(fēng)寒暑濕,寒熱交作,每日一發(fā)。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當(dāng)發(fā)之日,空腹時一服,臨發(fā)時一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
【別名】白術(shù)散
【處方】麻黃(去節(jié),湯浸)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桂心1兩,陳皮3分,青皮3分,桔梗3分,白芷3分,甘草3分,半夏曲3分,紫蘇3分,烏梅3分,干姜半兩。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瘧疾。傷風(fēng)寒暑濕,不留經(jīng)絡(luò),與衛(wèi)氣相并,病以日作,寒熱交煎。亦治時疫。
【用法用量】白術(shù)散(《得效》卷二)。
【摘錄】《三因》卷六
以上就是麻黃白術(shù)散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yùn)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