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白薇茹(艸慮)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fù)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款冬白薇茹(艸慮)丸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rèn)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bǔ)品越來越多,款冬白薇茹(艸慮)丸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款冬白薇茹(艸慮)丸。
【處方】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殼及向里實(shí)并枝葉,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葉相伴蒸1夜,曬干)1兩5錢,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銼細(xì)蒸之,從申至巳曬干)1兩1錢,百合(用懷生地黃汁拌潤透,蒸半炷香,取出曬干)6錢,知母(槐砧上銼碎,干木臼杵搗)6錢,地骨皮(東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湯浸1宿,焙干)1兩,桃仁(湯潤,去皮,用白術(shù)、烏豆同東流水煮至中心黃金色為度,取出搗)81枚,玄參(入甑內(nèi)用蒲草重重相隔,蒸兩伏時,曬干;再拌菟絲子末蒸3炷香,去菟絲子,曬干,入木臼內(nèi)杵搗)6錢,沙參(真者,多出遼地,形似人參,又似防風(fēng),修長黃白,體實(shí)有心,心黃而肉白也,同紫菀拌蒸1炷香,去紫菀曬干,銼碎)7錢,肉蓯蓉(酒浸1宿至明,以棕刷去砂土浮甲,破中心去白膜,如竹絲草樣者,入甑蒸之,從午至酉取出,再用乳酥炙透)6錢,鱉甲(取九肋者,洗去皮肉,釅醋煮透,柳木火土炙黃脆)1兩,蜀漆(臨用去根,同甘草末水潤拌蒸,去甘草,曬干銼碎,再拌甘草水蒸之)6錢,人參(飯上蒸,曬3-5次)5錢,香豉1合(取如法修事者),烏梅1合(潤去核,藏米中蒸爛),銀州柴胡(去蘆頭,削去黃薄皮少許)1兩,升麻(削去粗皮,黃精汁浸1宿,曬干,銼,蒸)1兩,牡桂(去表里皮,取心)5錢,常山(臨用時去苗,同甘草末水潤拌蒸,去甘草,銼碎,再用酒潤1宿)1兩,前胡(削去蒼黑皮及蘆頭,銼細(xì),以甜竹瀝浸令潤,曬干)1兩,海螵蛸(用血鹵煮一伏時,取出,擇高潔地上掘一土穴,用炭火燒通紅,少停置螵蛸于穴中衍,上以瓦覆之,次早取出)1兩7錢(拌雀卵10枚,曬干為度),茹(艸慮)(即蒨根,勿用赤柳草根,但形相似而味酸澀,誤服令作內(nèi)障,修事去薄皮少許,以極大鳊魚去腸,納茹(艸慮)于腹內(nèi)蒸至魚熟,取出曬干,再換魚,又如前蒸曬法凡7遍,銼碎)1兩7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細(xì)茶送下,每日3次。
【摘錄】《痎瘧論疏》
款冬白薇茹(艸慮)丸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ys630.COm精選閱讀
補(bǔ)益白薇丸,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補(bǔ)益白薇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補(bǔ)益白薇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別名】白薇丸
【處方】白薇1兩,木香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澤蘭半兩,牛膝半兩(去苗),熟干地黃1兩,牡丹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芎?半兩,白術(shù)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3分,細(xì)辛1兩,赤石脂1兩,龍骨1兩,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續(xù)斷半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勞損,腹內(nèi)冷氣,腳膝無力,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白薇丸(《普濟(jì)方》卷三五○)。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補(bǔ)益白薇丸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shí)補(bǔ)益白薇丸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yàn)槊總€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款冬丸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yàn)槠淞己玫闹委熜Ч托〉娇梢院雎缘母弊饔?,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款冬丸的功效作用等?/p>
【別名】款冬花丸
【處方】款冬花3兩,紫菀3兩,細(xì)辛3兩,石斛3兩,防風(fēng)3兩,芎?3兩,人參3兩,當(dāng)歸3兩,藁本3兩,甘草3兩,蜀椒3兩,白術(shù)3兩,半夏3兩,天雄3兩,菖蒲3兩,鐘乳3兩,桂心3兩,麻黃3兩,獨(dú)活2兩,桃仁20枚,大棗25枚,芫花1兩,附子1兩,烏頭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
【用法用量】款冬花丸(《普濟(jì)方》卷一六二)。
【摘錄】《千金》卷十八
【別名】款冬花丸
【處方】款冬花1兩,麻黃(不去根節(jié))1兩,甘草(生)1兩,杏仁(不去皮尖)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款肺氣,化痰涎。主寒壅咳嗽,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款冬花丸(《普濟(jì)方》卷一六一)。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蜀椒5合,吳茱萸6合,款冬花3分,干姜3分,桂心3分,紫菀3分,杏仁1分,皂莢1分,礜石(一作礬石)1分,菖蒲1分,烏頭1分,細(xì)辛2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喉鳴上氣,及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款冬花丸”。
【摘錄】《千金》卷十八
【別名】款冬花丸
【處方】款冬花3分,干姜3分,蜀椒3分,吳茱萸3分,桂心3分,菖蒲3分,人參3分,細(xì)辛3分,芫花3分,紫菀3分,甘草3分,桔梗3分,防風(fēng)3分,茯苓3分,皂莢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
【用法用量】款冬花丸(《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
【摘錄】《千金》卷十八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jìn)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款冬丸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白薇十味丸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白薇十味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白薇3兩,知母4兩,地骨皮3兩,干地黃6兩,麥門冬5兩(去心),甘草4兩(炙),蜀漆3兩,萎蕤3兩,橘皮2兩,人參3兩。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天行后不了了,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干,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時。
【用法用量】初服15丸,以飲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服經(jīng)3數(shù)日后,自候腹中,若覺熱則食前服,如不能以空飲下藥,宜合烏梅飲下。
【注意】忌菘菜、海藻、蕪荑等。
【摘錄】《外臺》卷三引《許仁則方》
通過以上介紹,對白薇十味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白薇十味丸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yùn)用。那么你知道金城太守白薇丸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別名】白薇人參丸
【處方】白薇30銖,人參18銖,牡蠣18銖,牡蒙18銖,牛膝半兩,細(xì)辛30銖,厚樸18銖,半夏18銖,沙參半兩,干姜半兩,白僵蠶10銖,秦艽半兩,蜀椒1兩半,當(dāng)歸18銖,附子1兩半,防風(fēng)1兩半,紫菀18銖。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水不利,閉塞絕產(chǎn)。
【用法用量】白薇人參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方中牡蠣,《千金》作“杜衡”;又,原書注:《崔氏》有桔梗、丹參各十八銖。
【注意】忌餳、豬、羊肉。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參、附、椒、姜以溫血?dú)?;白薇、沙參以化辛熱;辛、防、秦艽以祛血室之風(fēng);牛膝、當(dāng)歸以和沖脈之血;僵蠶以滌子戶風(fēng)痰;加杜衡者,師甄權(quán)之破留血也;牡蒙、紫菀者,法《本經(jīng)》之下逆氣及胸中寒熱結(jié)氣也。逆氣下,結(jié)氣散,而血行無滯;風(fēng)氣去,痰氣除而子臟安和,故用半夏、厚樸、僵蠶專行清理風(fēng)痰濕滯。搜剔脂膩,此方為最,所以服之匝月便能有子。
【摘錄】《千金》卷二注文引《古今錄驗(yàn)》
關(guān)于金城太守白薇丸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桂枝黃耆白薇款冬花散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桂枝黃耆白薇款冬花散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桂枝黃耆白薇款冬花散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桂枝(去皮)3錢,黃耆(去頭上皺皮,蜜水潤透,蒸半炷香,取出炙燥,槐砧上銼碎)5錢,白薇(取山東所產(chǎn)者,柔黃而香,用糯米泔浸1宿,取出曬干,槐砧土銼碎,蒸之,從已至申)5錢,款冬花(取微見花者良,如已芬芳則無氣力,揀去向里裹花蕊、殼并向里實(shí)如粟零殼及枝葉,用甘草水浸1宿,卻取款冬葉拌,蒸1夜,去葉曬干)3錢,芍藥(削去皮1層,蜜水潤,蒸3次,曬3次,銼碎)6錢,石膏(研細(xì),甘草水飛,澄,曬)5錢,知母(槐砧上銼碎,干木臼中搗爛)5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瘧。
【用法用量】每服5-7錢,水煎服。
【摘錄】《痎瘧論疏》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桂枝黃耆白薇款冬花散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dú)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jìn),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xì)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白薇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白薇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白薇的幾個方面。
【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
【別名】白馬尾
【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 白薇 Cynanchum atratum Bge?;? 蔓生白薇 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 根 及 根莖 。春、秋二季采挖,洗凈,干燥。
【性狀】本品根莖粗短,有結(jié)節(jié),多彎曲。上面有圓形的莖痕,下面及兩側(cè)簇生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根長10~25cm,直徑0.1~0.2cm。表面棕黃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苦。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干燥。
【性味】苦、咸,寒。
【歸經(jīng)】歸胃、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于溫邪傷營發(fā)熱,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4.5~9g。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經(jīng)》
其實(shí)只有在實(shí)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白薇,原來白薇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款冬花丸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jìn)工藝技術(shù)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款冬花丸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款冬花7分,桂心6分,五味子6分,干姜5分,芎?5分,甘草(炙)5分,附子4分(炮),桔梗4分,蘇子5合(熬),蜀椒1升,百部汁7合,白蜜1升,干棗50枚(去皮),姜汁1升。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姜、蜜汁和,微火上煎,取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虛寒,欠呿咳,氣短,少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溫酒送下,每日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引《刪繁方》
【處方】款冬花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紫菀(洗,去苗土)1分,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貝母(煨微黃)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赤茯苓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xì)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入杏仁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咳嗽不愈,喉鳴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清粥飲研化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葶藶、馬兜鈴、南星、半夏、枯礬、款冬花、佛耳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喘嗽,面目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胡桃湯送下,日進(jìn)2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三一
【處方】款冬花1分,紫菀1分(洗,去苗土),伏龍肝1分,桂心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紫蘇子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咳逆上氣,晝夜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溫水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款冬花半兩(焙),馬兜鈴1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分,苦葶藶(隔紙微炒)半兩,桂(去粗皮)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氣不調(diào),上膈痰滯,喘滿氣促,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臨臥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處方】款冬花6分,桂心4分,紫菀6分,杏仁4分(去皮尖雙仁,熬),附子2兩(炮),黎蘆4分,干姜6分,甘草7分(炙),細(xì)辛6分,防風(fēng)8分,芫花6分(熬),蜀椒8分(汗),野葛4分(去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丸,稍加,每日3次。
【注意】忌食生蔥、辛、咸、醋、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菜、貍?cè)獾取?/p>
【摘錄】《外臺》卷九引《深師方》
【處方】款冬花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紫菀1兩半(去苗土),蛤蚧1對(頭尾全者,涂酥,慢火炙令黃),柏葉3分,白石英1兩半(細(xì)研,水飛過),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3兩(炙微赤,銼),五味子3分,白茯苓1兩,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鹿角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3分,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咳嗽,氣逆,眠睡不安,唾膿血,喘急,連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杏仁3分(熬),干姜3兩,甘皮1兩,麻黃3兩,甘草2兩,款冬花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咳逆上氣,面腫。
【用法用量】食前每服3丸,每日3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九引《效驗(yàn)方》
【處方】款冬花18分,紫菀12分,杏仁8分(去皮尖雙仁,熬),香豉10分(熬),人參2分,甘草3分(炙),蜀椒3分(汗),天門冬6分(去心),干姜3分,桂心3分,干地黃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功能主治】咳逆氣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嘔血,短氣連年。
【用法用量】含化,稍稍咽汁,日4次夜1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鯉魚。
【摘錄】《外臺》卷九引《深師方》
【處方】款冬花2兩,檳榔(銼)2兩,百合2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桔梗(炒)2兩,天門冬(去心,焙)2兩,地骨皮2兩,羚羊角(鎊)2兩,貝母(去心)2兩,山梔子仁2兩,大黃(銼,炒)2兩,黃芩(去黑心)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郁李仁(去皮,炒)2兩,人參1兩半,山芋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百部1兩,甘草(炙)1兩,苦參1兩,桑根白皮(銼)4兩,旋覆花4兩,牛黃(研)半兩,木香半兩,蛤蚧1對(全者,酥炙)。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鼻塞不聞香臭。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溫漿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六
【處方】款冬花、茯苓、杏仁、貝母、五味、桑白皮、烏梅肉、紫菀、百合、百部、阿膠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shí)大。
【功能主治】小兒天哮。因時行傳染,嗽起連連不已,嘔吐涎沫,涕淚交流,眼胞浮腫,吐乳鼻衄,嘔血睛紅。
【用法用量】竹瀝磨化服。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
【處方】款冬花2兩,石斛(去根)2兩,紫菀(去苗土)2兩,細(xì)辛(去苗葉)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芎?2兩,人參2兩,當(dāng)歸(切,焙)2兩,藁本(去苗土)2兩,甘草(炙,銼)2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2兩,白術(shù)(銼)2兩,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菖蒲(切)2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出沫)2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生姜汁制)2兩,桂(去粗皮)半兩,獨(dú)活(去蘆頭,銼)半兩,芫花(醋浸,炒干)2兩,鐘乳粉(研)2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2兩。
【制法】上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年咳嗽,唾膿血,喘急不得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桑根白皮湯送下,日3夜1。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款冬花3兩,紫菀(去苗土)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兩半,豉(炒)2兩半,人參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天門冬(去心,焙)3分,甘草(炙,銼)3分,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3分,柏葉(去梗,焙)3分,生干地黃(焙)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嘔血唾血,咳逆氣喘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1丸,冷熟水嚼下,日3夜2。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九
【處方】款冬(去梗)2兩,桑白皮1兩半,人參1兩,京紫菀1兩,杏仁(去皮尖)1兩,知母(去毛)1兩,貝母1兩,五味子5錢,桔梗5錢,蘇葉3錢,檳榔1錢半,廣木香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年老氣虛,痰盛涎涌,喘嗽不已,遇寒尤甚,并勞瘵久嗽,痰氣。
【用法用量】每臨睡時嚼1丸,滾水送下。
【摘錄】《扶壽精方》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款冬花丸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diǎn)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款冬花丸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導(dǎo)讀:中藥白薇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白薇的功效與作用、白薇圖片、白薇的藥用價值、白薇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薇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白薇簡介白薇圖片白薇的功效與作用白薇的藥用價值白薇的用法與用量白薇的副作用白薇的炮制方法白薇簡介
白薇,藥用部分為蘿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春、秋兩季挖采根部,除去殘莖、泥土,曬干。
本品根莖粗短,有結(jié)節(jié),多彎曲。上面有圓形的莖痕,下面及兩側(cè)簇生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根長10~25cm,直徑0.1~0.2cm。表面棕黃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苦。
白薇圖片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益陰;利尿通淋;解毒療瘡。主治溫?zé)幔簧頍岚哒?;潮熱骨蒸;肺熱咳嗽;產(chǎn)后虛煩;熱淋;血淋;咽喉腫痛;瘡癰腫毒;毒蛇咬傷。用于溫邪傷營發(fā)熱,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1、《本經(jīng)》:主暴中風(fēng),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fā)作有時。
2、《別錄》: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久服利人。
3、《綱目》:治風(fēng)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
4、《本草述》:主治患痰虛煩。
5、《要藥分劑》:清虛火,除血熱。
6、《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于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jié)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yǎng)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澀,肺熱咳嗽等證。
7、《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肺熱。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8、《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肺結(jié)核、尿路感染、水腫等。
白薇的藥用價值
1、治體虛低燒,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治肺結(jié)核潮熱:白薇三錢,葎草果實(shí)三錢,地骨皮四錢,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3、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錢,車前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4、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shí)一分。(《金匱要略》竹皮大丸)
5、治婦人遺尿,不知出時:白薇、芍藥各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6、治火眼:白薇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7、治肺實(shí)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兩,款冬花、貝母(去心)、白薇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一錢,米飲調(diào)下。(《普濟(jì)方》)
8、治金瘡血不止:白薇末貼之。(《儒門事親》)
9、治瘰疬:鮮白薇、鮮天冬各等分,搗絨敷患處。(《貴州草藥》)
10、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白薇、臭山羊、大鵝兒腸根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白薇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貼;或用鮮品搗爛敷。
白薇的副作用
凡傷寒及天行熱病,或汗多亡陽過甚,或內(nèi)虛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內(nèi)虛,腹中覺冷,或因下過甚,泄瀉不止,皆不可服白薇;白薇惡黃芪、大黃、大戟、干姜、干漆、大棗、山茱萸。
不良反應(yīng):白薇甙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qiáng),強(qiáng)心功能較強(qiáng),內(nèi)服過量,可產(chǎn)生強(qiáng)心甙樣中毒反應(yīng),中毒量一般為30~40克。臨床使用切勿過量。
白薇的炮制方法
1、原藥揀去雜質(zhì),清水中洗漂,夏秋季浸10-20分鐘,春冬季浸1小時,洗凈,剪去殘莖,切0.2-0.5cm中片,曬干。
2、炒白薇:白薇片文火炒至黃色,略見焦斑,取出攤晾。減其苦寒,不損脾胃之氣。
3、炙白薇:取白薇片,用煉蜜(白薇100公斤,用煉蜜25公斤)加少許開水拌入白薇片內(nèi),和均吸盡,炒至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攤晾。減輕苦寒之性,增強(qiáng)清潤之作用。
4、《雷公炮炙論》: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于槐砧上細(xì)銼,蒸,從已至申,出用。
5、《綱目》:酒洗用。
以上就是一些白薇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