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神功丸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眾所周知神功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神功丸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大黃(面裹煨)、訶子肉、麻子仁(別研)、人參(去蘆),各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入麻仁泥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溫水下,或酒或米飲下,食后臨臥。如大便不通加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麻仁丸(《圣濟總錄》卷一五七)、神功麻仁丸(《普濟方》卷二八三)。
【處方】大黃90克 人參15克 麻子仁150克(另研)訶子皮(炮)6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焦熱壅,津液內(nèi)枯,大便不通,心腹痞悶,婦人產(chǎn)后亡津液,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水下,一日三次。以通為度。婦人產(chǎn)后大便秘,米飲下10丸。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于神功丸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們來說,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關閱讀
眾所周知,加味神功丸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加味神功丸的相關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加味神功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神功丸
【處方】木香1兩,人參2兩(去蘆頭),大麻仁2兩(別研如膏),枳實2兩,桃仁2兩,訶黎勒皮4兩,大黃(錦文者)4兩(面裹煨,去面)。
【制法】上為細末。入麻仁搗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府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沉重,頭昏面熱,口苦咽干,心胸煩躁,睡臥不安;及治腳氣,并素有風人,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神功丸(《原書卷三十七)。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三引《余居士選奇方》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加味神功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加味神功丸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神功圓。
【處方】大麻仁(別搗如膏)、人參,各二兩;訶黎勒皮、大黃(綿紋者.面裹.煨),各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入麻仁搗研勻,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頭昏面熱,口苦咽干,心胸煩躁,睡臥不安,及治腳氣,并素有風人,大便結燥。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溫水下,溫酒、米飲皆可服,食后,臨臥。如大便不通,可倍圓數(shù),以利為度。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利用神功圓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常識問題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神功圓治療疾病的的同時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神功內(nèi)托散。
【處方】當歸6克 白術 黃耆 人參各4.5克 白芍 茯苓 陳皮 附子各3克 木香 甘草(炙)各1.5克 川芎3克 山甲(炒)2.4克
【功能主治】溫補托里。治癰疽瘡瘍?nèi)站?,氣血兩虛,寒邪凝滯,不腫不痛,不能腐潰,身涼,舌淡,脈細。
【用法用量】煨姜3片,大棗2枚,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備注】方中黃耆、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補氣托毒;當歸、川芎、白芍補血和營;氣弱血虛,寒邪凝滯,又非平補氣血可收速效,故配附子溫經(jīng)助陽,以解寒凝;更用山甲潰堅散結透膿;木香、陳皮理氣行滯,與補藥配合,可使補而不膩。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以上就是對神功內(nèi)托散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理勞神功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令人非常滿意,而且 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對于理勞神功散這種比較受歡迎的方劑,我們更應該要了解它的吃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運用它了。
【處方】秦艽1錢,續(xù)斷1錢,杜仲1錢,香附7分,當歸8分,骨碎補1錢,陳皮7分,甘草3分,五加皮8分,金毛脊8分,柴胡8分,葛根8分。
【功能主治】傷筋動骨,勞苦太過,損氣耗血,而邪有不能外出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
【各家論述】用力太過,則氣血不和而營衛(wèi)虛;勞傷筋骨,則正氣不充而邪易入。秦艽、續(xù)斷善理勞傷;柴胡、葛根托邪外出;當歸、杜仲養(yǎng)血舒筋,而宣通脈絡;陳皮、香附宣郁壅滯,而理氣寬中;骨碎補、金毛脊、五加皮活血榮筋.大能堅腎;生姜、甘草、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且能逐邪。
【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
最后提醒下理勞神功散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大效神功救生丹。
【處方】雄黃1分(別研),朱砂1分(另研),巴豆21粒(去殼),干姜2錢。
【制法】上用水醋1盞,以巴、姜就煮令干,去姜不用,將巴出油,和雄、朱研勻,雪糕搜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久停虛積,榮衛(wèi)不順,氣虛喘息,四肢浮腫,肚腹脹急,沖滿脅肋,乍熱乍寒,或瀉或秘。
【用法用量】每服1歲3丸,并用酒浸赤芍藥,以少許送下。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七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大效神功救生丹的知識,大家應該大致都清楚了大效神功救生丹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1、烏梅丸是什么
烏梅丸,中成藥名。為驅(qū)蟲劑,具有緩肝調(diào)中,清上溫下之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癥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fā)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或棕黑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苦,酸(水丸);味微甜、苦、酸(大蜜丸)。
2、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本方是治療蛔厥的主方。方中以烏梅味酸能制止蛔蟲蠕動,為主藥;蜀椒、細辛能驅(qū)蟲,且治臟寒、黃連、黃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熱均為輔藥;并配合姜、桂、附以溫臟祛寒,參、歸補養(yǎng)氣血,以為佐使。此方寒熱并用,邪正兼顧,對于屬寒熱錯雜而正氣虛者,極為適合。
主治胃熱腸寒的蛔厥證。癥見腹痛時作,煩悶嘔吐,得食則嘔,甚至嘔出蛔蟲,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嘔吐。
3、烏梅丸的配方組成
烏梅500克、細辛180克、干姜300克、當歸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黃柏180克、黃連500克、人參180克、蜀椒120克。
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余藥打勻,烘干或曬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溫開水送下?;蛩宸?用量以病情酌定)。
烏梅丸的用法用量
每種藥物都有其各自嚴格的用量標準,烏梅丸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推薦劑量服用烏梅丸,而不能超量服用,以免使得療效適得其反。那么烏梅丸的用法用量怎么樣?注意事項有哪些?
烏梅丸為黑色的大蜜丸(水蜜丸);味微甜、苦、酸。烏梅丸具有良好的溫臟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或脾胃虛引起之胃脘痛,肢體瘦弱。
烏梅丸用于治療其適應癥時的療效不錯,不過烏梅丸也只有在治療其適應癥時才會發(fā)揮它的療效,因而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的。大家只有在癥狀符合烏梅丸的適應癥時,才可以在醫(yī)生同意用藥的情況下考慮使用烏梅丸。
烏梅丸為口服用藥,每次2丸,每日2-3次。當然,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個體差異,故應請醫(yī)生決定用藥量,按照醫(yī)囑用藥才是最安全的。
而服用烏梅丸應該注意的事項有:烏梅丸含有馬兜鈴科植物細辛,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復查腎功能。
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
烏梅丸能有效地治療膽道蛔蟲癥、慢性腸胃炎、慢性痢疾等癥,效果顯著,然而不是人人都適宜服用烏梅丸的。那么,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呢?
新生兒忌吃烏梅丸,兒童少吃烏梅丸。烏梅丸的配方組成中有一味細辛,細辛有小毒,對腎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者,小孩子的腎臟功能還不完善,食多了很可能損害腎臟功能。
孕婦不宜吃烏梅丸。孕婦在懷孕期間吃藥總是不好的,藥物可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烏梅丸中含有的細辛有可能影響腹中胎兒的發(fā)育。正?;颊叻脼趺吠瓒夹枰卺t(y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復查腎功能,更何況是孕婦,孕婦就更應該禁止吃烏梅丸。
腎臟病患者不宜吃烏梅丸。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水腫、高血壓、尿少或無尿、多尿、尿頻、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癥狀。烏梅丸本身就對腎臟有一定的損害,若是腎臟有問題,還去吃烏梅丸,豈不是雪上加霜么。
初患瀉痢的人不宜吃烏梅丸。只有長期的久瀉久痢泄瀉和痢疾才是烏梅丸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