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丸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射干丸!
【處方】射干30克 半夏(湯洗十遍,炒干)37.5克 干姜(炮裂)款冬花(焙干)皂莢(去皮、子,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30克 百部(焙干)五味子(揀凈)各37.5克 細辛(去苗、葉)貝母(去心,炒令微黃)白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脂)各30克
【制法】上十二味,先搗前十一味,細羅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患呷嗽,咳而喉中多痰,結于喉間,喉中呀呷有聲,發(fā)即偃臥不得。
【用法用量】空腹飲下7丸,稍加至15丸,一日二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射干 甘草(炙)杏仁(湯浸,去皮、尖及雙仁,面炒微黃)各15克 木鱉子 川升麻 川大黃(微炒)各7.5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利咽,瀉火解毒。治火毒上攻,肺氣不宣,懸癰腫痛,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常含丸咽津。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一
看了上文對射干丸的介紹,我們應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ys630.COm精選閱讀
射干是一個很多人都不熟悉的植物,它是一個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大幫助植物,尤其是它能夠解熱化痰,對中老年人嗓子不好的人,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是沒有太多損害,是一個放心之選,那射干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在選擇它之前,也是需要對這方面進行一些了解。
射干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尤其是它對治療不同的疾病,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因此使用它,也是需要認識它,這樣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
射干的功效:
射干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射干有解毒利咽、清熱化痰、散熱消結的功效。射干別名:烏扇、烏蒲、黃遠、烏萐、夜干、烏翣、烏吹、草姜等,射干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疬結核,瘧母,婦女經閉,癰腫瘡毒。
別名:烏扇、烏蒲、黃遠、烏萐、夜干、烏翣、烏吹、草姜、鬼扇、鳳翼、扁竹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扁竹、地扁竹、較剪草、黃花扁蓄、開喉箭、黃知母、冷水丹、冷水花、扁竹蘭、金蝴蝶、金絞剪、紫良姜、鐵扁擔、六甲花、扇把草、魚翅草、山蒲扇、剪刀草、老君扇、高搜山、鳳凰草
射干的作用:
性味:苦,寒,有毒。
歸經:入肺經、肝經。
功效:降火,解毒,散血,消痰。
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疬結核,瘧母,婦女經閉,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入散劑或鮮用搗汁。外用:研末吹喉或調敷。
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
1、射干配麻黃,一寒一熱,一宣一降,痰濁可去,肺氣開宣,消痰平喘效捷,用于痰飲在肺,肺失宣降而咳逆上氣證。
2、射干配黃芩,宣肺瀉肺,通利咽喉,治肺癰,咽喉腫痛,聲音嘶啞。
3、射干配桔梗,清利咽喉,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咽喉腫痛,效果甚佳。
射干的作用:
射干別名:烏扇、烏蒲、夜干、烏翣、烏吹、草姜,射干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寒,有毒,入肺、肝經。射干為清熱解毒中藥,射干具有解毒利咽,清熱化痰,散熱消結的作用。射干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疬結核,瘧母,婦女經閉,癰腫瘡毒。
1、二便不通,諸藥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邊者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2、射干治喉痹:射干,細銼。每服五餞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許,旋旋服。(《圣濟總錄》射干湯)
3、射干治腮腺炎:射干鮮根三至五錢。酌加水煎,飯后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4、射干治瘰疬結核,因熱氣結聚者:射干、連翹、夏枯草各等分。為丸。每服二錢,飯后白湯下。(《本草匯言》)
5、射干治咽喉腫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陰干為末。吹喉。(《袖珍方》)
6、射干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射干麻黃湯)
7、射干治水蠱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陰疝腫刺:鬼扇細搗絞汁,服如雞子,即下水。(《補缺肘后方》)
8、射干治乳癰初腫:扁竹根(如僵蠶者)同萱草根為末。蜜調服。極有效。(《永類鈐方》)
9、射干治喉痹: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爛取汁吞下,動大腑即解?;蛴冕壌淄腥≈撸鱿迅?。(《醫(yī)方大成論》)
10、射干治傷寒熱病,喉中閉塞不通:生烏扇一斤(切),豬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薄綿裹之,納喉中,稍稍咽之取瘥。(《千金方》)
11、射干咽喉腫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陰干為末,吹喉部,有特效。
12、射干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射干用于感受風熱,或痰熱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等癥。射干為治咽喉腫痛常用的藥品,能清熱毒、消腫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應用。
射干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癥。射干清肺熱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與麻黃、紫菀、款冬等配合應用。
通過以上介紹,對射干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大認識,那使用它的時候,也是要注意,一定要按照醫(yī)生建議進行,而且選擇它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在飲食上,也是要合理搭配,這樣對人體各方面才會有很好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治療。
不知道大家對射干[圖]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射干[圖]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英文名】RHIZOMA BELAMCANDAE
【別名】烏扇、扁竹、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
【來源】本品為鳶尾科植物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L.)DC.的干燥 根莖 。春初剛發(fā)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
【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長3~10cm,直徑1~2cm。表面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有較密的環(huán)紋。上面有數個圓盤狀凹陷的莖痕,偶有莖基殘存;下面有殘留細根及根痕。質硬,斷面黃色,顆粒性。氣微,味苦、微辛。
【鑒別】(1)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時殘存。木栓細胞多列。皮層稀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不明顯。中柱維管束為周木型及外韌型,靠外側排列較緊密。薄壁組織中有草酸鈣柱晶;并含淀粉粒及油滴。粉末橙黃色。草酸鈣柱晶較多,棱柱形,多已破碎,完整者長49~240(315)μm,直徑約至49μm 。淀粉粒單粒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17μm,臍點點狀;復粒極少,由2 ~5 分粒組成。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或連株狀增厚,有單紋孔。木栓細胞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薄,微波狀彎曲,有的含棕色物。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為不規(guī)則形或長條形,切面黃色。照上述[浸出物]項下的方法測定,不得少于18.0%。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1)能清熱毒、消腫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應用。用治咳嗽痰喘,常與麻黃、紫菀、款冬等配合應用。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經》
以上介紹的關于射干[圖]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射干[圖]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射干[圖]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導讀:中藥射干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射干的功效與作用、射干圖片、射干的藥用價值、射干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射干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射干簡介射干圖片射干的功效與作用射干的藥用價值射干的用法與用量射干的副作用射干的配伍應用射干簡介
射干,藥用部分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莖。春、秋采挖,除去泥土,剪去莖苗及細根,曬至半干,燎凈毛須,再曬干。
干燥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結節(jié)狀,長約3~10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有黑褐色斑,有斜向或扭曲的環(huán)狀皺紋,排列甚密,上面有圓盤狀莖痕,下面有殘留的細根及根痕。質堅硬,斷面黃色,顆粒狀。氣微,味苦。以肥壯、肉色黃、無毛須者為佳。
射干圖片
射干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結。主咽喉腫痛;咳壅咳喘;瘰疬結核;瘧母癓瘕;癰腫瘡毒。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1、《本經》: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
2、《綱目》:降實火,利大腸,治瘧母。
3、《別錄》: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
4、《分類草藥性》:治婦人白帶。
5、《珍珠囊》:去胃中癰瘡。
6、《藥性論》:治喉痹水漿不入,通女人月閉,治疰氣,消瘀血。
7、《滇南本草》:治咽喉腫痛,咽閉喉風,乳蛾,痄腮紅腫,牙根腫爛,攻散瘡癰一切熱毒等癥。
8、《日華子本草》:消痰,破癥結,胸膈滿,腹脹,氣喘,痃癖,開胃下食,消腫毒,鎮(zhèn)肝明目。
9、《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洗腫,拔毒散血,跌打亦用。
10、《南京民間藥草》:根莖、花和種子,泡酒服,治筋骨痛。
射干的藥用價值
1、治喉痹:射干,細銼。每服五餞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許,旋旋服。(《圣濟總錄》射干湯)
2、治咽喉腫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陰干為末。吹喉。(《袖珍方》)
3、治傷寒熱病,喉中閉塞不通:生烏扇一斤(切),豬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薄綿裹之,納喉中,稍稍咽之取瘥。(《千金方》)
4、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射干麻黃湯)
5、治乳癰初腫:扁竹根(如僵蠶者)同萱草根為末。蜜調服。極有效。(《永類鈐方》)
6、治瘰疬結核,因熱氣結聚者:射干、連翹、夏枯草各等分。為丸。每服二錢,飯后白湯下。(《本草匯言》)
7、治水蠱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陰疝腫刺:鬼扇細搗絞汁,服如雞子,即下水。(《補缺肘后方》)
8、治腮腺炎:射干鮮根三至五錢。酌加水煎,飯后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射干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入丸、散;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或研末吹喉;或搗爛敷。
射干的副作用
無實火及脾虛便溏者不宜。孕婦忌服。
1、《別錄》:久服令人虛。
2、《綱目》:多服瀉人。
3、《本草經疏》:凡脾胃薄弱,臟寒,氣血虛人,病無實熱者禁用。
射干的配伍應用
1、配麻黃:本品苦寒,降火消痰,利咽平喘;麻黃辛溫,溫肺散寒,開宣肺氣。二藥配伍應用,治痰飲郁肺之證甚效。
2、配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清熱瀉火,善走上焦,入肺經,清肺熱,泄肺火;射干性昧亦為苦寒,但除具清熱解毒之功外,j尚有化痰利咽之長。二藥合用,宣瀉肺火,通利咽喉,治肺癰咽喉不利、聲音嘶啞。
3、配桔梗:桔梗味辛、苦,氣平和,辛散苦泄,開宣肺氣而利胸膈咽喉;射干味苦性寒,清熱解毒,祛痰利咽。二藥合用,清利咽喉之效更捷,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咽喉腫痛,效果甚佳。
以上就是一些射干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射干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其原料中的幾種中藥材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射干30克 赤芍藥30克 川升麻60克 杏仁4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牛蒡子30克 楓香30克 葛根60克(銼)麻黃30克(去根、節(jié))甘草60克(炙微赤,銼)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疏風宣肺,涼血解毒。治風毒上攻,咽喉腫痛,水漿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處方】射干30克 川升麻30克 枳實(麩炒微黃)30克 川大黃30克(銼碎,微炒)甘草45克 麝香7.5克(細研)前胡45克(去蘆頭)羚羊角屑22克
【制法】上藥銼碎,入麝香令勻。
【功能主治】治瘰疽。證見皮肉中忽生點子如豆大,或如桃、李,腫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拘時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處方】射干 天竺黃(研)馬牙消(研)各30克 犀角屑 玄參 川升麻 白礬 白藥 黃藥 炙甘草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研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宣肺利咽。治熱毒上攻,懸癰腫痛,咽喉不利,胸中煩熱。
【用法用量】不拘時,以綿裹1丸,含化咽津。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一
今天給大家講解了一些關于射干散的食療方法等,你是否有記住一些呢,其實如果生病的話不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應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這樣才會讓身體更快的恢復健康。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射干湯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射干(二錢半) 芍藥(二錢半) 薏苡仁(三錢) 桂心(半錢) 牡蠣(二錢) 石膏(二錢)
【功能主治】治肝經受病,多汗惡風,善悲嗌干,善怒時增,女子目下青黃色,可治,急灸肝腧百壯,更宜行經順氣;若目下大段青黑,一黃一白者,不可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當歸6克 升麻3克 白芷9克 射干 甘草(炙)犀角(屑)杏仁(去尖、皮)各3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用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萊。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
【處方】射干3克 半夏1.5克 桂心1.5克 麻黃 紫菀 甘草 生姜各3克 大棗20枚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納蜜100毫升,煎一沸,分十次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處方】射干240克 大青90克 石膏(碎)300克
【制法】上三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脾臟實熱,咽干口燥,舌本腫強,腹脅滿脹大便澀難。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入蜜20毫升,水220毫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射干(去毛)梔子仁 赤茯苓(去黑皮)升麻各30克 赤芍藥 白術各45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如豆大。
【功能主治】治熱聚胃口,血肉腐壞,胃脘成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入生地黃汁30毫升,蜜15毫升,再煎三沸,溫服,不拘時候,日二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九
【處方】射干7.5克 芍藥7.5克 薏苡仁9克 桂心1.5克 牡蠣6克 石膏6克
【功能主治】治中風,肝經受病,多汗惡風,善悲嗌干,善怒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時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一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射干湯這種方劑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黃芩射干湯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黃芩射干湯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芩(去黑心)射干各30克 枳實(去甑,麩炒)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甘草(炙,銼)各23克 升麻45克 桂(去粗皮)38克
【制法】上七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咽喉似有物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四
【處方】黃芩、射干。
【功能主治】肺胃兩經熱毒所致喉中腥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二
看了上文對黃芩射干湯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川射干是一種常見的中藥飲品,在現(xiàn)在的藥店當中其實都可以購買得到,主要用于治療咳嗽痰喘,消腫痛,還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所以對于川射干的一個使用以及它的這些功效作用問題,大家都應該有更加全面科學的了解,從而幫助自己快速的避免這些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的問題。
川射干清肺熱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與麻黃、紫菀、款冬等配合應用。川射干為治咽喉腫痛常用的藥品,能清熱毒、消腫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應用。
相信大家對咳嗽并不陌生,很多情況下咳嗽這種疾病會伴隨在我們的周邊。咳嗽不爽或咳聲重濁,吐出的痰黏稠、顏色黃,有少量血絲,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濁 涕;或伴發(fā)熱,頭痛,怕風,微有汗出;舌色紅,舌苔薄黃。對很多人來說卻不算什么疾病,甚至有些不重視和習以為常。認為只是一種現(xiàn)象,但是如果我們不重視它,就會引發(fā)并發(fā)癥。
川射干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除此之外,咳嗽患者還有以下的食療方法:
1、百部生姜汁:百部10克,生姜6克拍爛,加適量水煎煮20~30分鐘,去渣取汁,調入蜂蜜少許 ,讓孩子分次溫服。
2、姜杏湯:杏仁10克左右泡洗后去掉外皮和內尖,搗碎,生姜6克去皮,與鹽4克一起搗碎, 甘草5克研細末、微炒,一同拌勻,用開水沖成湯,即可飲用。
咽喉腫痛用川射干花根、山豆根,陰干為末,吹喉部,有特效。
川射干的以上功效作用,你是否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呢,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這些咳嗽,咳痰問題病,也應該配合科學的方法進行治療,正確的使用川射干,盡可能的避免身體受到這些疾病的傷害。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射干麻黃湯的作用。
【處方】射干9克 麻黃12克 生姜12克 細辛紫菀 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棗7枚 半夏9克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飲止咳。治外感風寒,痰飲上逆,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黃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備注】方中麻黃宣肺散寒,射干開結消痰,并為君藥,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飲,共為臣藥,紫菀、款冬花溫潤除痰,下氣止咳,五味子收斂耗散之肺氣,均為佐藥;大棗益脾養(yǎng)胃,為使藥。諸藥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飲止咳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射干麻黃湯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射干麻黃湯之前還是要結合一下自身的體質,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射干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也可以說是一種植物,根莖是可以入藥的部位,射干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還可以降火解毒。射干對于咳嗽和一些嗓子不好的人來說,作用非常明顯,是可以生用的。
1、射干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2、射干治水蠱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陰疝腫刺:鬼扇細搗絞汁,服如雞子,即下水.
3、射干治乳癰初腫:扁竹根(如僵蠶者)同萱草根為末.蜜調服.極有效.
4、射干治喉痹: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爛取汁吞下,動大腑即解.或用釅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
5、射干治傷寒熱病,喉中閉塞不通:生烏扇一斤(切),豬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薄綿裹之,納喉中,稍稍咽之取瘥.
6、用于感受風熱,或痰熱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等癥。射干為治咽喉腫痛常用的藥品,能清熱毒、消腫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應用。
7、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癥。射干清肺熱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與麻黃、紫菀、款冬等配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