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化升麻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含化升麻丸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藥方劑含化升麻丸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含化升麻丸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川升麻1分,玄參1分,射干1分,百合1分,馬藺根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馬牙消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牛蒡根搗汁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疼痛,閉塞。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川升麻1分,川大黃1分(銼,微炒),玄參1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1分,馬牙消3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杏核大。
【功能主治】熱毒在肺脾,上焦壅滯,咽喉腫痛,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以綿裹1丸咽津,1日5-6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
通過以上介紹,對含化升麻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含化升麻丸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ys630.coM延伸閱讀
有人想知道含化玉液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含化玉液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寒水石30克(研)石膏30克(研如粉)葛根30克 栝樓根30克 烏梅肉15克(炒)麥門冬45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龍腦3克(研)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和勻,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熱盛傷津,心胸?zé)?,口干舌澀,心神壅悶?/p>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棉裹,含化咽津。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
【處方】寒水石1兩(研),石膏1兩(研如粉),葛根1兩,枯蔞根1兩,烏梅肉半兩(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茯苓1兩,龍腦1錢(研入)。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心胸?zé)幔诟缮酀?,心神壅悶?/p>
【用法用量】每用1丸,薄綿裹,含化咽津。
【摘錄】《圣惠》卷四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含化玉液丸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含化玉液丸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
眾所周知含化犀角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含化犀角丸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犀角屑15克 射干23克 黃藥15克 子芩15克 郁金15克 川大黃15克(銼碎,微炒)天門冬30克(去心,焙)玄參15克 川升麻15克 絡(luò)石葉23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馬牙消3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入馬牙消,研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熱病,心脾虛熱,肺氣暴壅,喉中腫痛,口舌干燥,咽津有妨,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不計時候,常含l丸咽津。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處方】犀角屑半兩,射干3分,黃藥半兩,子芩半兩,郁金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天門冬1兩(去心,焙),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絡(luò)石葉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牙消1兩。
【制法】上為末,入馬牙消研令勻,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熱病,心脾虛熱,肺氣暴壅,咽中腫痛,口舌干燥,咽津有妨,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上面就是本文對于含化犀角丸這種方劑的一些介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jìn)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含化龍腦丸。
【處方】龍腦1分(細(xì)研),川升麻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牙消1兩,麝香1分(細(xì)研),鐘乳粉1兩,川大黃半兩(炙,碎,微炒),黃耆1兩(銼),生地黃5兩(取汁)。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地黃汁相和,更入煉蜜為丸,如楝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中有物如彈丸,日數(shù)深遠(yuǎn),津液難咽、發(fā)渴疼痛。
【用法用量】先深針腫結(jié)處,散盡毒氣,后以綿裹1丸含咽津,不拘時候。以咽喉通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
含化龍腦丸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含化射干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含化射干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含化射干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射干30克 川升麻30克 硼砂15克(研)甘草15克(炙微赤,銼)豉心70克(微炒)杏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xì)研)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人研了藥和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熱病,脾肺壅熱,咽喉腫塞,連舌根痛。
【用法用量】每次含1丸咽津。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處方】射干1兩,川升麻1兩,硼砂半兩(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豉心2合(微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熱病,脾肺壅熱,咽喉腫塞,痛連舌根。
【用法用量】每含1丸咽津。
【摘錄】《圣惠》卷十八
上文主要介紹了含化射干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我們都知道升麻丸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升麻丸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xì)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川升麻30克 羚羊角屑30克 茯神30克 柴胡30克(去苗)梔子仁30克 黃連15克(去須)麥門冬30克(去心,焙)牛黃7,5克(細(xì)研如粉)龍腦3克(細(xì)研如粉)甘草15克(炙微赤,銼)朱砂30克(細(xì)研,水飛過)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入牛黃等同研和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臟壅熱,煩躁恍惚,頭目不利。
【用法用量】每于食后,煎竹葉湯下15丸。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豬肉,羊血。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
以上就是對于升麻丸的一些介紹,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等的不盡相同,同一種方劑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大家應(yīng)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不要盲目跟風(fēng)。
對于含化三黃丸這種方劑,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含化三黃丸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加味三黃丸
【處方】大黃2兩半,黃芩2兩半,黃連2兩半,黃藥子1兩半,白藥子1兩半,黃柏1兩,苦參1兩,山豆根1兩,硼砂1兩,腦子1錢半,京墨3錢,麝香少許(一方有甘草)。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豬膽汁調(diào)勻,攤在碗內(nèi),甑上蒸三次,露一宿后,入腦子,麝香、硼砂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三焦積熱,咽喉腫悶,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加味三黃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摘錄】《袖珍》卷三
上文就是對含化三黃丸的相關(guān)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jìn)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含化蘿卜子丸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jìn)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蘿卜干1兩(微炒),冬瓜子仁半兩(微炒),栝蔞子仁半兩,訶黎勒皮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五味子半兩,皂莢子仁半兩(微炒),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肺虛,上氣咳嗽,胸膈痰滯。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含化蘿卜子丸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含化太陰玄精丸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太陰玄精(細(xì)研)半兩,川升麻半兩,玄參半兩,射干半兩,寒水石(細(xì)研)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馬牙消1兩(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時氣熱毒攻咽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太陰玄精丸”。
【摘錄】《圣惠》卷十五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含化太陰玄精丸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fù)擔(dān),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含化朱砂丹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對于它的食用有著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含化丹砂方
【處方】朱砂3兩,馬牙消3兩,消石2兩。
【制法】上為末,入瓷瓶中,以重抄細(xì)紙3重,密固瓶口,重湯煮之,常如魚眼沸,水耗,即以熱水添之,不歇火,21日夜?jié)M,開瓶子,其消并在瓶四面,收之細(xì)研。
【功能主治】祛熱毒風(fēng),鎮(zhèn)心辟驚,返老駐顏,充肌膚,延年益氣。主
【用法用量】含化丹砂方(原書卷九十八)。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含化丹砂丸”。
【注意】忌羊血、咸水。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含化朱砂丹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比什么都管用。
升麻的簡介
升麻,中藥名。別名:龍眼根、周麻、窟窿牙根,為毛茛科、升麻屬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莖。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莖為不規(guī)則塊狀,多分枝,呈結(jié)節(jié)狀,有洞狀莖痕,表面黑褐色,須根多而細(xì)。莖直立,有疏柔毛。主產(chǎn)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陜西、四川,青海等省亦產(chǎn)。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興安升麻含多種甾萜類成分及其降體溫作用的升麻糖甙等。
2、功效作用
2.1、升陽,發(fā)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內(nèi)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2.2、《本經(jīng)》:主解百毒,辟溫疾、障邪(一作“瘴氣邪氣”)。
2.3、《別錄》:主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fēng)腫諸毒,喉痛,口瘡。
2.4、《藥性論》:治小兒風(fēng),驚癇,時氣熱疾。能治口齒風(fēng)露腫疼,牙根浮爛惡臭,熱毒膿血。除心肺風(fēng)毒熱壅閉不通,口瘡,煩悶。療癰腫,豌豆瘡,水煎綿沾拭瘡上。
2.5、《日華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風(fēng)腫毒,口氣疳匿。
2.6、《湯液本草》:《主治秘訣》:主肺痿咳唾膿血,能發(fā)浮汗。
2.7、《滇南本草》:表小兒痘疹,解瘡毒,咽喉(腫),喘咳音啞。肺熱,止齒痛。乳蛾,痄腮。
2.8、《綱目》:消斑疹,行竊血,治陽陷眩運,胸脅虛痛,久泄下痢后重,遺濁,帶下,崩中,血淋,下血,陰痿足寒。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傷寒,溫疫,風(fēng)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fā)未發(fā):干葛(銼細(xì))、升麻、芍藥、甘草(銼,炙)各等分。上同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量大小與之,溫服無時,(《閻氏小兒方論》升麻葛根湯)。
3.2、治小兒痘、痧疹不明,發(fā)熱頭痛,傷風(fēng)咳嗽,乳蛾痄腮:升麻五分,前胡八分,甘葛五分,黃芩一錢,梔子八分,炒牛蒡子一錢,甘草三分,桔梗五分,薄荷五分,川芎一錢。引用燈心煎服。(《滇南本草》升麻湯)。
3.3、治天行發(fā)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療,劇者數(shù)日必死,療得差后,瘡瘢紫暗,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也):水濃煮升麻,漬綿洗之??嗑茲n煮彌佳,但燥痛難忍。(《肘后方》)。
3.4、治雷頭風(fēng),頭面疙瘩腫痛,憎寒壯熱,狀如傷寒:升麻、蒼術(shù)各五錢,荷葉一枚。煎服。(《醫(yī)方集解》清震湯,即《素問病機保命集》升麻湯)。
3.5、治咽喉閉塞,津液不通:川升麻半兩,馬薊子一分,白礬一分,馬牙消一分,玄參一分。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綿裹,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升麻丸)。
3.6、治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咽,或以半兩煎服取吐。(《仁齋直指方》)。
3.7、治陽毒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二兩,當(dāng)歸一兩,蜀椒(炒去汗)一兩,甘草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黃半兩(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匱要略》升麻鱉甲湯)。
3.8、治口熱生瘡:升麻三十銖,黃連十八銖。上二味末之,綿裹含,咽汁。(《千金方》)。
3.9、治牙齦肉綻有根,牙疳腫痛,牙動搖欲落,牙齒不長,牙黃口臭:羌活一兩,草龍膽(酒洗)一兩五錢,羊脛骨灰二兩,升麻四兩。上為細(xì)末,以紗羅子羅骨灰,作微塵末,和勻。臥時貼在牙齦上。(《蘭室秘藏》牢牙散)。
3.10、治胃熱齒痛:升麻煎湯,熱漱咽之。(《仁齋直指方》)。
升麻的市場信息
1、升麻的價格
升麻的價格約4-5元 /50克。
2、升麻的選購方法
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長形塊狀,多分枝,呈結(jié)節(jié)狀,長10~20cm,直徑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堅硬的細(xì)須根殘留,上面有數(shù)個圓形空洞的莖基痕,洞內(nèi)壁顯網(wǎng)狀溝紋;下面凹凸不平,具須根痕。體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裂隙,纖維性,黃綠色或淡黃白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3、升麻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