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附丸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雀附丸,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雀兒30枚(取肉)附子120克(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萆薢60克(銼)胡椒45克 白蕪荑45克 干姜45克(炮裂,銼)茴香子45克 青橘皮30克(酒浸,去白、瓤,焙)艾葉120克(搗羅為末,與附子、雀兒同放鍋中,先鋪艾葉末一層,次鋪雀兒一層,次鋪附子—層,以釅醋2升,慢火熬成膏)川椒45克(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
【制法】搗羅為末,以雀兒膏和,更搗三至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腎久積虛冷,心腹氣痛,時自泄痢,食欲不振,顏色萎黃。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時以溫酒下30丸,鹽湯下亦可。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相信大家看了雀附丸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雀附丸很神奇,雀附丸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yS630.Com相關推薦
眾所周知,椒附丸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椒附丸的相關描述。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椒附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川椒(去目,炒出汗)檳榔各15克 陳皮(去白)牽牛(微炒)五味子 石菖蒲 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八味,銼碎,以好米醋放瓷器內(nèi),用文武火煮令干,焙,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經(jīng)不足,內(nèi)挾積冷,臍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短氣,夜多異夢,晝少精神,時有盜汗,小便滑數(shù),遺瀝白濁,腳膝緩弱,舉動乏力,心腹脹滿,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吞下。婦人血海冷,用當歸酒送下,泄瀉,用飯飲送下,冷痢,用姜湯送下,赤痢,用甘草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處方】椒紅(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龍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臍)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腸虛冷,小便頻多;脾胃虛寒,大便泄瀉。
【用法用量】每次7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半兩,川椒(去目,炒出汗)半兩,檳榔半兩,陳皮(去白)1兩,牽牛(微炒)1兩,五味子1兩,石菖蒲1兩,干姜(炮)1兩。
【制法】上銼,以好米醋于瓷器內(nèi)用文武火煮令干,焙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壯氣,溫和五臟,暖補下元。主下經(jīng)不足,內(nèi)挾積冷,臍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短氣,夜多異夢,晝少精神,時有盜汗,小便滑數(shù),遺瀝白濁,腳膝緩弱,舉動乏力,心腹脹滿,不進飲食;婦人血海冷,泄瀉,冷痢,赤??;腎氣虧乏,腰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鹽酒或鹽湯空心食前吞下。婦人血海冷,當歸酒送下;泄瀉,飯飲送下;冷痢,姜湯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
【摘錄】《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方)
【處方】綿附1個(12錢者),胡椒100粒。
【制法】上為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臍下極冷,腹痛楚異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黃肌瘦,按之痛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湯或鹽湯空心吞下。
【摘錄】《得效》卷三
【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桔梗(銼,炒)半兩,芍藥半兩,干姜(炮)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蛐母关誓?,不得氣息,痛達背膂;或心下堅痛,手不可近;或臍下堅痛,得寒冷食輒劇;或脅下堅痛大如手;或少腹脹滿,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時。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或溫酒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巴戟天(去心)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芎?半兩,當歸(切,炒)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陰疝疼痛,或上攻臍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臥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椒紅(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龍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寒之尿頻,泄瀉。小腸虛冷,小便頻多。五更泄瀉,久而重,其人虛甚。大便滑瀉。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鹽湯送下。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虛者,腎精不足也;寒者,命門火衰也。腎主二便,腎臟虛寒,則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瀉。味厚為陰中之陰,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腎家之陰;辛熱為陽中之陽,故用椒紅、附子以壯命門之火;味澀可以固脫,故用螵蛸、龍骨以治滑瀉之脫。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濟生》
【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4兩(醋浸1宿取出,卻用酒1升炒干,為末),白羯羊腎2對(切,焙干,為末),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青鹽1兩,巴戟天(去心)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干)1兩,茴香子(炒)1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生羊腎2對,去脂膜,細切,研如面,搜藥末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壯元陽。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鹽湯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上以巴豆去殼同炒,去巴豆,為細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椒附散”。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選奇方》
【處方】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逆頭痛,齒痛骨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臨睡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上面介紹了椒附丸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椒附丸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礬附丸,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礬附丸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別名】礬附丹
【處方】綠礬4兩(用瓶子盛,蓋之,火煅食傾,候冷取出,入鹽1合,硫黃1兩,同礬研,依前入瓶子內(nèi)燒食傾,候冷取出細研),附子1兩(炮去皮臍,杵為末)。
【制法】上為末,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下元,除風氣,補益臟腑。主腸風瀉血。
【用法用量】礬附丹(《醫(yī)學入門》卷七)。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白礬(熬令汁枯)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痔,每大便常有血。
【用法用量】每服5丸,溫酒送下,稍增至10丸,1日3次,數(shù)日永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二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重7錢者)1枚,礬石(熬令汁枯)半兩。
【制法】上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淫過甚。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夜臥茶清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礬附丸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術附丸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制,炙)茯苓(去皮)干姜(洗,炮)白術(炒)各120克 半夏60克(酒泡七次)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45克
【制法】前五味,并銼骰子塊,入大青州好棗180克,砂缽內(nèi)水浸沒一指許,煮水盡,取棗子去皮、核,用粗布絞取肉,再入附子、甘草一并焙干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胃,消痰飲。治痰飲。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用白酒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于術附丸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硫附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硫附丸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生附子尖2個,蝎梢7個,熟硫黃1錢。
【制法】上為末,生姜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助胃回陽。主厥冷,兼治慢脾風,肢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六
【處方】附子1枚(重1兩),粉甘草5錢,硫黃(礬制)5錢。
【制法】將附子、甘草同入童便內(nèi)煮1日,以附子中心無白點為度,取出挖空,入硫黃在內(nèi),以木蓋蓋之,用面包裹,入火內(nèi)煨熟去面,取硫附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風癱瘓。
【用法用量】每服5-7分,以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以上就是對硫附丸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艾附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白艾葉 枳殼(去瓤,取凈)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當歸(洗,焙)赤芍藥 沒藥(別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將艾葉并枳殼用米醋于沙鍋內(nèi)煮,令枳殼爛,同艾細研為膏,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海虛冷,月水不行,臍腹疼痛,筋脈拘攣,及積年堅瘕積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或米飲送下,空腹時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處方】當歸2兩,熟地2兩,白芍2兩,川芎1兩,人參1兩,石菖蒲(炒)1兩,吳茱萸(開口者,醋炒)1兩,蘄艾4兩,肉桂1兩,熟附子1兩,香附4兩。
【制法】上為末,蘄艾酒煎濃汁,入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崩傷淋瀝,帶下赤白,小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醇酒送下。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當歸1兩,芍藥1兩,熟地黃1兩,生地黃1兩,香附子1兩,蘄艾1兩,陳皮5錢,藿香5錢,白芷牡5錢,牡丹皮5錢,藁本5錢,丁皮3錢,木香3錢。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暖子宮。主宮冷不孕,白濁,產(chǎn)后積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子宮冷,熱酒送下;白濁,鹽湯送下;產(chǎn)后積血,艾醋煎湯送下。
【摘錄】《濟陰綱目》卷六
【處方】熟地5兩,當歸3兩,白芍1兩半(酒炒),艾葉1兩半(醋炒),丁香1兩,香附2兩(酒炒),木香1兩,藿香1兩半。
【制法】上為末,醋為丸。
【功能主治】血虛宮冷不孕,脈弦緩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溫酒送下。
【各家論述】血虧氣亂,子宮寒冷,故天癸來遲,不能孕子焉。熟地補血以滋血室,當歸養(yǎng)血以榮經(jīng)脈,白芍收斂營血,艾葉溫暖子宮,香附溫中散滯氣,藿香開胃醒脾,丁香溫中散滯,醋丸以收之,酒下以行之。使子宮溫暖,則經(jīng)血充盈而經(jīng)氣調(diào)和,天癸無來遲之患,豈猶有不能孕子之憂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七
【處方】艾葉(同香附、醋煮)1斤,香附1斤,當歸2兩,白芍2兩,川芎2兩,熟地2兩,干姜1兩,吳茱萸1兩,木香1兩,白芷1兩,琥珀5錢。
【制法】上為末,酒煮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疼。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處方】熟艾(揉極細作餅,焙)4兩,香附(醋酒同煎,搗)6兩。
【制法】姜汁和神曲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兩虛、經(jīng)行后腹痛。
【用法用量】砂仁湯送下。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好香附子1斤,陳艾4兩,陳醋1大碗。
【制法】同煮,待香附子煮透,去艾,將香附子炒干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無子;男女心氣痛,腹痛,少腹痛,血氣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湯任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十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艾附丸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不同的人群應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豆附丸。
【處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臍)各120克 木香(不見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 丁香(不見火)3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補脾腎,理氣和中。主腸胃虛弱,內(nèi)受風冷,泄瀉注下,腹痛腸鳴。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用生姜湯或粥飲吞下,空腹時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肉豆蔻(面裹煨)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良姜(銼,炒)2兩,訶子(面裹煨)2兩,干姜(炮)2兩,赤石脂(火煅)2兩,陽起石(火煅)2兩,龍骨(生用)2兩,白礬(枯)2兩,白茯苓(去皮)1兩,桂心(不見火)1兩,細辛(洗)1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湖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虛下寒,泄瀉不止,腸滑不禁,日夜無度,全不進食;一切虛寒泄瀉困乏。
【用法用量】本方白礬以上藥物用量原缺“各”字,據(jù)《醫(yī)方大成》補。
【摘錄】《濟生》卷四
【處方】肉豆蔻1分,附子1分(炮)。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搐搦,吐瀉。
【用法用量】飯飲送下。
【摘錄】《醫(yī)方大成》引《幼幼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四)
以上就是關于豆附丸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豆附丸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桂附丸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桂附丸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川烏頭3兩(炮,去皮臍),附子3兩,干姜2兩(炮),赤石脂2兩,桂2兩,蜀椒(去目,微炒)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邪冷氣,入乘心絡,或臟腑暴感風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則經(jīng)久不愈。
【用法用量】方中蜀椒用量原缺,據(jù)《衛(wèi)生寶鑒》補。
【摘錄】《醫(yī)學啟源》卷中
【處方】破故紙2兩(炒),附子(炮)1兩,肉桂1兩。
【制法】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五種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三
【處方】桂心1兩,附子(炮裂,米醋中浸,再炮淬3-5次,去皮尖)1兩,厚樸(姜制)1兩,甘草(炙)1兩,白術1兩,木香1分,乳香2錢(別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漏、冷漏諸瘡。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米飲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四
【處方】香附子5錢,厚樸5錢,陳皮5錢,甘草5錢,蒼術5錢,桂心5錢,三棱5錢,阿魏(別研)5錢,肉豆蔻1個(煨)。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進飲食,除上焦寒。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1塊,切開作孔,安藥在內(nèi),合定濕紙裹煨,候熟,鹽湯嚼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二引《衛(wèi)生家寶方》
【處方】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半兩,茴香子(炒)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下元久冷,心腹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
【處方】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黃連(去須)1兩,黃柏(去粗皮)1兩,陳曲(炒黃)1兩,干姜(炮)1兩,麥芽(炒)1兩,吳茱萸(湯洗,焙,炒干)1兩半,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半,烏梅肉(炒)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數(shù)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赤石脂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濡瀉、水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肉桂1兩,香附4兩(泔、酒、醋、便四制),延胡2兩(醋炒),熟艾1兩(醋煮和餅,焙,搗),當歸(姜汁拌炒)3兩,熟地4兩(砂仁酒煮),紅花1兩。
【功能主治】外邪風冷所致婦人經(jīng)水不通。
【各家論述】經(jīng)水不行,因熱結(jié)者少,由寒結(jié)者多。肉桂祛積冷,香附行滯氣,故以為君;紅花、延胡行瘀破積,熟艾行經(jīng)絡為臣;當歸、熟地補陰,引諸藥入血分為使。服久寒邪退,瘀血行,大小腹必無(疒丂)痛矣。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桂心1兩,附子(炮制,米醋中浸,再泡3-5次,去皮臍)1兩,人參1兩,黃耆1兩,陳皮1兩,粉草(炙)1兩,白術1兩,木香1錢,乳香2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漏諸瘡。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原方有厚樸,無參、耆、陳皮。丹溪云,治冷漏與桂附丸,只有瘡久不合,風冷乘之,血氣不潮而成也。厚樸雖溫,瀉衛(wèi)尤速,恐不若佐以參、耆、陳皮,庶與病情相得,故易之。
【摘錄】《瘍科選粹》卷六
看了上文對桂附丸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良附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良附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良附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高良姜500g 香附(醋制)500g
【性狀】為棕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辣。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溫胃理氣。用于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
【制法】二藥各研各貯。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溫胃祛寒。治肝郁氣滯,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溫喜按,成胸脅脹痛,或痛經(jīng),苔白,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用時以米飲湯加入生姜汁1匙,鹽1撮,為丸服之。
【注意】胃脘痛屬于肝胃火郁,甚或出血者忌用。
【備注】原書云:本方用治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摘錄】《良方集腋》卷上
【處方】良姜1錢,香附4錢,青皮3錢,木香3錢,當歸3錢,干姜2錢,沉香1錢。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滿痛,得暖便輕,嘔吐清水。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湯送下。
【摘錄】《實用方劑學》
在了解了良附丸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