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枳實生姜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rèn)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橘皮枳實生姜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橘皮枳實生姜湯的制作方法。
【別名】橘枳姜湯(《金匱要略》卷上)、橘枳生姜湯(《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二)。
【處方】橘皮12克 枳實2.5克 生姜6克
【功能主治】治胸痹,胸中氣塞,呼吸短促,心下硬滿,嘔吐噦逆。
【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橘皮湯、橘皮生姜湯、治中湯
【處方】橘皮1斤,枳實3兩,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行氣開郁,和胃化飲。主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用法用量】橘皮湯(《圣濟總錄》卷六十一)、橘皮生姜湯(《三因》卷九)、治中湯(《醫(yī)部全錄》卷一八三)。本方方名,《外臺》引作“橘皮枳實湯”,《醫(yī)學(xué)綱目》引作“橘枳姜湯”,《準(zhǔn)繩·類方》引作“橘枳生姜湯”。
【各家論述】1.《金匱要略直解》:氣塞短氣,非辛溫之藥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實、生姜辛溫,同為下氣藥也。《內(nèi)經(jīng)》曰:病有緩急,方有大小。此胸痹之緩者,故用君一臣二之小方也。
【臨床應(yīng)用】咳嗽:何某,男,34歲??人砸盐迥?,久治未愈。西醫(yī)認(rèn)為支氣管炎,屢用棕色合劑、青霉素等藥;中醫(yī)認(rèn)為“久嗽”常用半夏露、麥金杏仁糖漿等,皆不效。細詢咳雖久而不劇,痰亦不多,其主要癥狀為入夜胸中似有氣上沖至咽喉,呼吸作聲,短氣,胃脘胸脅及背部均隱隱作痛,畏寒,納減,脈遲而細,苔薄白。頗似《金匱》胸痹胸中氣塞短氣癥。乃以橘枳生姜湯加味治之。處方:橘皮12g,麩炒枳實9g,生姜15g,姜半夏12g,茯苓12g服藥三劑后,諸癥消退,脅背痛亦止。惟胃脘尚有隱痛,再擬原方出入,五年宿疾,基本痊愈。
【摘錄】《金匱》卷上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橘皮枳實生姜湯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橘皮枳實生姜湯的認(rèn)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rèn)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相關(guān)閱讀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橘皮干姜湯,那么橘皮干姜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橘皮 通草 干姜(炮)桂心各60克 人參3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上藥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傷寒噦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日進三服。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處方】橘皮3兩,通草3兩,干姜3兩,桂心3兩,甘草3兩,人參2兩。
【功能主治】胃寒嘔噦不食,或吐痰,腹痛兼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二
【處方】陳皮、通草、干姜、人參。
【功能主治】咳逆噦惡。傷寒初病,但惡寒,不發(fā)熱,口中和,脈微細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盞,煎至8分,去滓,分2次服。
【摘錄】《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五
【處方】橘皮2兩,通草2兩,干姜(炮)2兩,桂心2兩,人參1兩,甘草(炙)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噦。胃中有寒咳逆。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活人書》卷十八
【處方】橘皮、干姜、半夏、白術(shù)、砂仁、人參。
【功能主治】胃中虛寒呃逆。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三
上文所說的關(guān)于橘皮干姜湯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xí)慣來進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生姜湯,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干生姜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麩炒.別研)十斤。
【炮制】上炒鹽二十二斤同為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傷,心胸?zé)M,口吐酸水,嘔逆不定,飲食無味,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如茶點吃。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生姜15克 茯苓12克 半夏9克 橘皮3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降逆止嘔,化痰理氣。治食后吐逆。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錄】《醫(yī)心方》卷九引《深師方》
【處方】杏仁120克(去皮、尖)生姜180克(去皮)甘草0.9克 桃仁15克(去皮、尖)鹽花90克
【制法】以上杏仁、桃仁、生姜,用濕紙同裹煨,砂盆內(nèi)研極細,入甘草、鹽,再研,瓷器貯之。
【功能主治】治老人膈滯,肺疾痰嗽。
【用法用量】湯點服。
【摘錄】《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一
看了上面關(guān)于生姜湯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dāng)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桂枝生姜枳實湯。
【處方】桂枝 生姜各9克 枳實5枚
【功能主治】通陽散寒,開結(jié)下氣。治寒邪或水飲停留于胃,向上沖逆,心下痞悶,并向上牽引疼痛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桂心枳實湯、生姜枳實湯、桂枝枳實湯
【處方】桂枝3兩,生姜3兩,枳實5枚。
【功能主治】通陽氣,破逆氣。行氣消痞,溫中化飲。主心中痞,諸逆心懸痛。胃脘痞悶,氣逆上攻作痛,嘔惡噯氣,畏寒喜熱者。
【用法用量】桂心枳實湯(《圣濟總錄》卷五十六)、生姜枳實湯(《雞峰》卷十一)、桂枝枳實湯(《方劑辭典》)。本方方名,《外臺》引作“桂心生姜枳實湯”。
【注意】忌生蔥。
【各家論述】①《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枳實、生姜,原以治氣塞,況于痞乎?故較前條稍減輕分兩,使痞者下其氣以開之。懸痛屬飲者,得生姜以散之,既足建功矣。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以所逆非一,或腎氣上沖,正未可知,桂伐腎邪,正其能事,不但調(diào)和營衛(wèi),為去痞臣也。②《金匱要略心典》:桂枝、枳實、生姜辛以散逆,苦以泄痞,溫以祛寒也。③《金匱要略方義》:方中重用枳實快氣消痞,以桂枝通陽降逆,以生姜散寒化飲,三藥相合,使氣行則痞消,陽盛則飲化,氣暢飲消則諸逆痞痛自愈。
【臨床應(yīng)用】吐水《金匱要略今釋》引《成跡錄》:一婦人患吐水,水升胸間,漫漫有聲,遂致吐水,每日晡而發(fā),至初更乃已。諸醫(yī)與大小柴胡湯及小半夏湯之類,無效。先生診之,用桂枝枳實生姜湯,乃全愈。
【摘錄】《金匱》卷上
如果大家之前對桂枝生姜枳實湯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桂枝生姜枳實湯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桂枝生姜枳實湯,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半夏生姜湯。
【處方】生姜15克(切)半夏(洗)10克
【功能主治】溫胃降逆。主胃中有寒之噦逆。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處方】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5兩,生姜半斤,人參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
【制法】上銼細,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上氣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半夏、陳皮、黃芩、生姜。
【功能主治】噯氣,熱毒郁于中,欲發(fā)而不得發(f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
上面介紹了半夏生姜湯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半夏生姜湯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藥的選擇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方式方法,不同的藥物在治療疾病上,也是有著不同的作用,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疾病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是最佳之選,使得疾病得到改善,那枳實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對枳實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在選擇它之前,也是需要對它進行全面的認(rèn)識。
那枳實的功效與作用都什么呢,它的功效和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所以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不能隨意亂用,否則對自身疾病治療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枳實的功效與作用:
枳實治率患胸痹痛:枳實搗(末),宜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補缺肘后方》)。
枳實治傷寒后,卒胸膈閉痛:枳實,麩炒為末。米飲服二錢,日二服。(《簡要濟眾方》)。
枳實治痞,消食,強胃:白術(shù)二兩,枳實(麩炒黃色,去瓤)一兩。上同為極細末,荷葉裹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湯下,無時。(《內(nèi)外傷辨》枳術(shù)丸)。
枳實治胸痹心中痞氣,氣結(jié)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四枚,厚樸四兩,薤白半升,桂枝一兩,枳樓實一枚(搗)。上五昧,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二升,去滓,納諸藥,煮數(shù)沸,分溫三服。(《金匱要略》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治積冷利脫肛:枳實一枚。石上磨令滑澤,鉆安柄,蜜涂、炙令暖熨之,冷更易之,取縮入止。(《干金方》)。
枳實治產(chǎn)后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燒令黑,匆太過)、芍藥等分。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癰膿,以麥粥下之。(《金匱要略》)枳實芍藥散)。
治少小久痢淋瀝,水谷不調(diào),形羸不堪大湯藥者:枳實二兩。治下篩。三歲已上欽服方寸匕,若兒小以意服,日三。(《千金方》枳實散)。
治腸風(fēng)下血:枳實半斤(麩炒,去瓤),綿黃耆半斤(洗,挫,為末)。米欽非時下二錢匕,若難服,以糊丸,湯下三五十丸。(《經(jīng)驗方》)。
治大病瘥后勞復(fù):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擘),豉一升(綿裹)。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納積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QI子大五、六枚。(《傷寒論》枳實梔子豉湯)。
治兩脅疼痛:枳實一兩 白芍藥(炒)、川芎、人參各半兩。為末空心姜、棗湯調(diào)二錢服 酒亦可。(《衛(wèi)生易簡方》)。
枳實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滿,悶亂不安:大黃一兩,枳實(麩炒,去瓤)、神曲(炒)各五錢,茯苓(去皮)、黃芩(去腐)、黃連(揀凈)、白術(shù)各三錢,澤瀉二錢。上件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水送下,食遠,量虛實加減服之。(《內(nèi)外傷辨》枳實導(dǎo)滯丸)。
通過以上介紹,對枳實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好的了解,選擇它治療疾病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但是在使用它的時候,也是要講究一些方式方法,而且它和其他藥物一起打牌使用,對人體各方面也是有著很好的改善。
橘皮的簡介
橘皮,又稱為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橘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區(qū)。10至12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果實,剝?nèi)」?陰干或通風(fēng)干燥。廣橘皮(陳皮)剝?nèi)r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陳皮)藥材分“陳皮”和“廣陳皮”。
橘皮的功效與作用
橘皮具理氣降逆、調(diào)中開胃、燥濕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氣滯濕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亦治乳癰初起。經(jīng)多年研究,現(xiàn)確認(rèn)橘皮的功效與作用如下:
1、燥濕化痰陳皮所含揮發(fā)油有刺激性被動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陳皮煎劑對支氣管有微弱的擴張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價較高。
2、使腎血管收縮陳皮煎劑可使腎血管收縮,使尿量減少。
3、調(diào)中開胃陳皮所含揮發(fā)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nèi)積氣,顯示了芳香健胃和驅(qū)風(fēng)下氣的效用。
4、預(yù)防動脈硬化陳皮煎劑、醇提物等能興奮心肌,但劑量過大時反而出現(xiàn)抑制。另外,它還可使血管產(chǎn)生輕度的收縮,迅速升高血壓。陳皮中的果膠對高脂飲食引起的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預(yù)防作用。
5、消炎陳皮煎劑與維生素C、維生素K并用,能增強消炎作用。6.預(yù)防流感陳皮能預(yù)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巧防暈車
在上車前1小時,用新鮮的橘子皮,向內(nèi)折成雙層,對準(zhǔn)鼻孔,用手指擠提捏橘子皮,皮中就會噴射出無數(shù)股細小的橘香油霧并被吸入鼻孔。在上車后繼續(xù)隨時擠壓吸入,可有效地預(yù)防暈車。
巧治咳嗽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湯后,放少量姜末、紅糖趁熱服用:也可取鮮橘皮適量,切碎后用開水沖泡,加入白糖代茶飲,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湯后,放少量姜末、紅糖趁熱服用巧治便秘
鮮橘皮12克或干橘皮6克,煎湯服用,可治便秘。
巧解酒
用鮮橘皮30克,加鹽少許煎湯飲服,醒酒效果頗佳。
橘皮的市場信息
1、橘皮的價格
陳皮就是橘子皮 , 主要看品質(zhì)。一斤存放了29年的陳皮可以賣到5300元。陳皮有四五十年之久的售價達到1.2萬元每兩,即12萬元每斤。
2、橘皮的選購方法
外表面成黃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及圓形小凹點,內(nèi)表面黃白色,粗糙,呈海綿狀,極易觀察到圓大而緊密的凹點,基部殘留有經(jīng)絡(luò)。質(zhì)柔軟,不易折斷。
3、橘皮的保存方法
避光、通風(fēng)、陰涼處保存。
木耳紅棗生姜湯,是具有養(yǎng)生功效的一種湯品,它的主要材料有黑木耳,紅棗,生姜和花生,另外里面還有紅糖和鹽分等其他的一些佐料,在活血止血,潤肺補腦方面的作用是不錯的,另外因為里面有生姜,有一定的驅(qū)寒保暖的效果,紅棗被稱為百果之王,有一定的補氣血的效果。
木耳紅棗生姜湯功效
1.黑木耳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食用菌,味甘性平,主治益氣不饑等,有補氣益智,潤肺補腦,活血止血之功效。
2.生姜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吃過生姜后,人會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nèi)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3.紅棗是一種營養(yǎng)佳品,被譽為“百果之王”。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等人體必須的多種維生素和18種氨基酸、礦物質(zhì),其中維生素C(抗壞血酸)的含量竟高達葡萄、蘋果的70-80倍,蘆?。ňS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棗具有益氣養(yǎng)腎、補血養(yǎng)顏、補肝降壓、安神壯陽、治虛勞損之功效。
4.花生米的紅皮含有豐富的甘油酯和甾醇酯,具有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骨髓制造血小板而縮短出血時間,并且有提高血小板的質(zhì)量,加強毛細血管的吸收性,調(diào)節(jié)凝血因子缺陷等功能。”也就是說,“花生的紅衣”有補血、促進凝血的作用,這對于貧血的人和傷口愈合很有好處。
5.紅棗雖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適合經(jīng)期吃。第一:容易有腹脹的女性經(jīng)期不能吃紅棗,以免生濕積滯,越喝肚子的脹風(fēng)情況越無法改善。第二:水腫的女性經(jīng)期不能吃紅棗,一些女性經(jīng)期會出現(xiàn)眼腫或腳腫的現(xiàn)象,其實這是身體濕重的表現(xiàn),這些人就不適合服食紅棗,因為紅棗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濕,水濕積于體內(nèi),水腫的情況就更嚴(yán)重。
制作材料
黑木耳20克、生姜10克、紅棗10克、花生米10克、清水500ml
制作方法
.準(zhǔn)備階段:
1.黑木耳提前用冷水泡發(fā)。
2.紅棗10克提前用冷水浸泡約10分鐘洗凈。
3.洗凈的紅棗用刀在棗身上劃一刀。
4.剔除去里面的棗核。
5.把所有的棗都剔核
6.花生米10克提前用冷水浸泡約10分鐘
煮制過程:
1.鍋內(nèi)放入清水500ml,放入準(zhǔn)備好的所有食材,大火煮開。
2.煮開后水面上會有大量的浮沫,用勺子撇去。
3.再轉(zhuǎn)小火煮至湯汁剩一半時即可。
大家都知道枳實散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枳實30克(麩炒令微黃)人參30克(去蘆頭)干姜15克(炮制,銼)白術(shù)22.5克 桂心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桔梗22.5克(去蘆頭)木香15克 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時氣后,脾胃氣虛,心腹虛脹,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棗3枚,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五
【處方】枳實30克(麩炒,去瓤)白芍藥(炒黃)雀腦芎 人參(去蘆)各15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兩脅疼痛。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生姜、大棗湯或酒調(diào)下,一日三次,每次6克。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七
關(guān)于枳實散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guān)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枳實湯的有關(guān)介紹。
【處方】枳實(去瓤,麩炒)15克 厚樸(姜制,炒)30克 大黃(酒蒸)甘草(炙)各9克 桂心(不見火)7.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脹發(fā)熱,大便秘結(jié),脈洪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處方】枳實4.5克 陳神曲(炒)3克 萊菔子(炒,研)4.5克 青皮3克 豆豉3克 茵陳3克 廣皮3克 山梔(炒)3克 黃芩3克
【功能主治】治食疸。
【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徹》卷一
大家看過對枳實湯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