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養(yǎng)生不應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三棱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三棱散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蓬莪術(shù)(煨)、益智仁、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二兩;白茯苓(焙)四兩,甘草三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傷,胸膈不快,腹脅脹滿,嘔吐酸水,翻胃脾疼,及食積氣塊,攻刺腹脅,不思飲食,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用水一大盞,棗一枚擘破,鹽少許,同煎至半盞,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蓬莪術(shù)(煅)益智仁 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60克 白茯苓(焙)120克 甘草(爁)9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寬胸利肥,消食和胃。治酒食所傷,胸膈不快,腹脅脹滿,嘔吐酸水,翻胃腹疼;食積氣塊,攻刺腹脅,不思飲食,日漸羸瘦;年高氣弱,三焦痞塞,脘悶不舒。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棗一枚(擘破),鹽少許,同煎至150毫升,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三棱散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三棱散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
ys630.COm精選閱讀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guān)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京三棱散的有關(guān)介紹。
【處方】京三棱1兩(炮,銼),桂心3分,丁香半兩,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兩,大腹皮1兩(銼),前胡1兩(去蘆頭),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蓬莪術(shù)3分,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積聚氣,脾胃虛弱,不能化谷,致宿食不消,脅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京三棱3兩(微煨,銼),益智子1兩(去皮),吳白術(shù)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痃癖氣,每發(fā)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京三棱丸”,與劑型不符,據(jù)《普濟方》改。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京三棱1兩(微煨,銼),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芎?半兩,牡丹半兩,牛膝3分(去苗),赤芍藥半兩,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生干地黃1兩,劉寄奴半兩,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積血不散,結(jié)聚為塊,或時寒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別名】三棱散
【處方】京三棱半兩(微煨,銼),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檳榔半兩,赤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乳癖結(jié)實,或有滯惡,停積不散,令兒日漸羸瘦,面色萎黃,春夏多發(fā),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三棱散(《普濟方》卷三九二)。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京三棱1分(微煨,銼),鱉甲1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大腹子1分,神曲1分(微炒),訶黎勒皮1分,蓬莪術(shù)1分,麥糵1分(炒令微黃),青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黑三棱半兩(銼),厚樸1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痃氣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1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京三棱(煨,為末)10兩,陳曲(微炒)1兩,大麥糵(微炒)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白檳榔(銼)1兩,干姜(炮去皮)1兩,甘草(炙,銼)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兩。
【制法】上為散,拌勻。
【功能主治】和養(yǎng)脾胃,除積聚氣。主三焦脹。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處方】京三棱(煨,銼)2兩,蓬莪術(shù)(煨,銼)2兩,益智(去皮,炒)半兩,縮砂仁半兩,檳榔(銼)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姜黃半兩,丁香1分,甘草(炙,銼)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脹滿,腸鳴醋心,嘔吐冷痰,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處方】京三棱(煨,銼)半斤,枳殼(去瓤,麩炒)1兩,甘草(炙,銼)3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癖氣在脅下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入鹽半字,空心食前沸湯點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京三棱(煨,銼)1分,鱉甲(醋炙,去裙襕)1分,枳殼(去瓤,麩炒)1分,陳曲(炒)1分,大腹子(銼)1分,訶黎勒皮(半生半熟)1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麥糵(炒)1分,蓬莪術(shù)(煨,銼)1分,青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癥瘕,食癖。小兒痃氣,急痛。
【用法用量】6-7歲兒每服半錢匕,空腹米飲調(diào)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京三棱1兩,莪術(shù)1兩(炒),益智子(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橘紅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白濁。
【用法用量】白湯點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八引《湯氏寶書》
【處方】京三棱1兩(炮,銼),白術(shù)1兩,桂心半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芎?2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檳榔2分,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3分(銼,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或脅下氣聚不散,面色萎黃,手足常冷,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2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京三棱散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
荊三棱散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荊三棱散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荊三棱(炮)、斑貓(去足并翅)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疝氣偏墜,一大一小。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米飲調(diào)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七
【處方】荊三棱(煨,銼)2兩,蓬莪術(shù)(煨,銼)2兩,益智(去皮,炒)半兩,縮砂仁半兩,檳榔(銼)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丁香半兩,姜黃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脹滿,醋心,嘔吐冷痰,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一
【處方】荊三棱1兩,熟地黃1兩,鱉甲1兩,桂心3分,當歸3分,桃仁3分,川芎半兩,牡丹皮半兩,劉寄奴半兩,赤芍藥半兩,大黃(炒)、牛膝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積血不散,結(jié)聚成塊,或時寒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大盞,加姜黃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四九
【處方】荊三棱1兩(煨,銼),桂心3分,丁香半分,益智3分(去皮),木香5錢,大腹皮1兩(銼),前胡1兩(去蘆),白術(shù)2分,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兩(炮裂,銼),蓬莪術(shù)2分,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積聚氣,脾胃虛弱,不能化谷,及宿食不消,腹脅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二
以上就是荊三棱散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三棱莪術(shù)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藥物,這種藥物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比較多的,有些人可能是去醫(yī)院檢查的時候,醫(yī)生開了這種藥物,也有一些人是覺得在醫(yī)院購買藥物比較昂貴,自行去藥店根據(jù)藥店醫(yī)師推薦購買。不管是通過什么方式找到這種藥物,都應該要詳細的了解一下三棱莪術(shù)的功效與作用,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了解藥物的功效和作用,才能夠真正的正確使用。
莪術(shù)的功效與作用?
1.消積止痛
莪術(shù)歸肝、脾經(jīng),能行氣止痛,消食化積,可用于積氣滯,脘腹脹痛。
2.抗菌
莪術(shù)揮發(fā)油試管內(nèi)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溶血性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的長。
3.破氣行血
莪術(shù)辛散苦泄溫通,破血行氣,散瘀消瘦,消積止痛,破血行氣,散瘀消瘦,消積止痛,適用于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胸痹心痛。
4.保肝
莪術(shù)醇提取物及揮發(fā)油對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小鼠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升高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使磺溴酞鈉潴留量才目應肝組織病變減輕。
5.抗早孕
莪術(shù)根莖的醇浸膏極其有效成分對大鼠、小鼠有非常顯著的抗早孕作用,對犬也有一定的抗著床效果。莪術(shù)煎劑對小鼠同樣也有抗孕效果。
6.抗腫瘤
莪術(shù)制劑在體外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腹水型肝癌細胞等多種腫瘤有明顯的抑制和破壞作用。莪術(shù)除了能殺死腫瘤細胞外,還能增強細胞免疫原性,從而誘發(fā)或促進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排斥反應。
在了解到三棱莪術(shù)的具體功效與作用以后,人們剛開始用藥最好是觀察一下是否有發(fā)生不良反應,畢竟人體對于藥物可能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反應,如有發(fā)生不良反應應該要立即停止用藥,并前往醫(yī)院咨詢。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三棱丸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三棱丸。
【處方】荊三棱9O克(擘破,以好醋600毫升,用文武火煮。令盡為度,勿放鐵器中)枳殼(去瓤,麩微炒)30克 木香30克 青皮30克 檳榔30克 官桂(去皮)30克 甘草60克(炮)
【制法】上藥杵為未。
【功能主治】治積聚氣塊,或心腹?jié)M悶噎塞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如患在膈上,即食后服之。
【備注】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三棱散"。
【摘錄】《博濟方》卷二
【處方】三棱(醋炒,煨)莪術(shù)(醋炒)青皮 陳皮 枳實(炒)厚樸(姜汁炒)半夏(姜汁炒)黃連(炒)香附(醋炒)川芎 使君子肉 夜明砂 神曲(炒)麥芽(炒)干蟾(燒存性)檳榔 木香 砂仁各10.5克 當歸3克
【制法】上藥為末,另取神曲煮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先脾虛,后傷食,不可下者,及疳疾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 20~50丸,米飲送下。大便出黃涎臭穢為度,此是積滯去也。
【摘錄】《育嬰秘訣》
看了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三棱丸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你知道京三棱丸嗎,相信有許多人都有接觸過,因為京三棱丸的用途是比較廣泛的。京三棱丸里面包含有幾種不同類型的中藥材,對人體的健康十分的有益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京三棱2兩(微煨,銼),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硼砂1兩(細研),干姜1兩(炮裂,銼),雄雀糞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入硼砂令勻,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積癥癖氣不差散,令人羸瘦,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方中硼砂,《普濟方》引作“硇砂”。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京三棱(煨,乘熱捶碎,別搗為末)半兩,木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半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芎?半兩,赤芍藥(銼)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白術(shù)半兩,檳榔(生,銼)1兩,大黃(銼,炒)1兩,郁李仁(去皮雙仁,別研如膏)1兩。
【制法】上除郁李仁外,搗羅為末,與郁李仁膏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注氣刺痛,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米飲或溫酒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處方】青皮1兩,黃皮1兩(湯浸1宿,次日淘赤小豆1合,滾煮2橘皮,候豆6-7分熟去青皮,研黃皮赤小豆如泥;若干,旋添煮豆汁,再研極細,用后藥),赤茯苓1兩半,豬苓半兩,吳白術(shù)半兩,蓬莪術(shù)半兩,半夏3錢,京三棱8錢,防己3錢,枳實3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和同小豆泥入臼杵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頭面手足腫。
【用法用量】方中防己用量原缺。
【摘錄】《雞峰》卷十九
【處方】京三棱(灰火內(nèi)炮,乘熱捶碎)1兩,益智(去皮)1兩,麥糵(微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陳曲(搗作粗末,微炒)半兩,人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煮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生姜、棗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京三棱1兩,檳榔1兩,當歸1兩(銼,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食癥,疼痛至甚。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黑三棱丸”。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京三棱半兩(微煨,銼),乳香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當歸半兩(銼,微炒),紫苑1兩〔洗,去苗土〕,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干姜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靈脂半兩,朱砂半分(細研),硼砂1兩(細研),豬牙皂莢1兩(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巴豆1兩半(去皮,不去心膜,以桑柴灰汁煮半日取出)。
【制法】上藥以乳香、巴豆同搗如泥,余藥搗羅為末,先以釅醋1升,化硼砂,去石滓熬令稠,入面煮為糊,和諸藥末,今軟硬得所,搗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食癥,癖氣食勞,宿食不消,痰逆。
【用法用量】方中硼砂,《普濟方》引作“硇砂”。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京三棱(微煨,銼)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1兩,干姜(炮裂,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蓬莪術(shù)1兩,巴豆半兩(去皮心,水煮,復時研,紙壓去油)。
【制法】上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氣,心腹脹滿,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以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京三棱5兩(搗末,以好醋1碗同熬成稠膏),蓬莪術(shù)(炮,銼)3兩,益智(去皮)3兩,青橘皮(去白,焙)3兩,冬用檳榔1兩半,夏用木香1兩半。
【制法】上為末,以京三棱膏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痃癖急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京三棱3分(微煨,銼),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木香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白術(shù)3分,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枳殼1兩(麩炒微黃),麥糵1兩(炒微黃),神曲1兩(銼,微炒),桂心1兩,檳榔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痃癖氣,心腹脹滿,時時筑心背痛,宿食不消,嘔逆,不思飲食;休息氣痢,喘促黃瘦,面目虛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京三棱1兩(炮裂),桂心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檳榔1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干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1兩,桃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極細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積聚,氣不消,心腹脹滿,食少體瘦。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三棱丸”。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京三棱3兩(炮裂,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鱉甲2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赤芍藥1兩,桂心1兩,干姜1兩(炮裂,銼),訶黎勒2兩(煨,用皮),檳榔2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4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熬醋如膠,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積聚痞結(jié),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三棱丸”。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京三棱1兩半(微煨,銼),檳榔1兩,木香1兩,干姜1兩(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用紙裹壓去油)。
【制法】上為末,用醋熬巴豆成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癥病結(jié)硬,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以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京三棱(濕紙裹煨熟,別搗末)2兩,檳榔(銼)1兩,白術(shù)2兩,丁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4兩,麝香(研)1分,丹砂(研)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入研者藥再研令勻,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積進飲食。主噫醋吞酸,或時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木香、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京三棱(煨,搗為末)3分,蓬莪術(shù)(煨,搗為末)3分,巴豆(去皮心膜,壓取霜)1分(以上3味用米醋1升于銀石器內(nèi)同熬成膏),檳榔(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
【制法】上8味,搗羅5味為末,用三味膏和搗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寬利胸膈,消化飲食。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食后、臨臥熱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京三棱半兩(微煨,銼),防葵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半兩,白術(shù)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癖氣,手腳心熱,脾胃虛弱,不下飲食,面色萎黃,漸加羸瘦。
【用法用量】以粥飲送下隨年丸數(shù),1日3次;兒稍大,即以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京三棱3分(微炮裂),鱉甲3分(涂酥炙令黃,去裙襕),木香3分,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檳榔3分,訶黎勒3分(煨,用皮),當歸半兩(銼,微炒),芎?半兩,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痃癖,氣攻腹脅,妨痛,面色萎黃,羸瘦少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
【處方】京三棱(炮,銼)3分,訶黎勒(煨,去核)3分,木瓜(焙)3分,鱉甲(醋炙,去裙襕)3分,玳瑁(鎊)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枳實(去瓤,麩炒)半兩,干姜(炮)半兩,白術(shù)半兩,昆布(湯浸,去堿,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陳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噎塞,脾胃虛冷,瘦劣,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煨生姜、木瓜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京三棱(捶碎)3兩,芫花3兩(2味醋浸5-7日,炒黃),蓬莪術(shù)(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乳香(研)1分,硇砂(細研)1分,巴豆30個(用硫黃1皂子大,研細,醋兩盞煎令醋盡為度,只用巴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
【制法】上為末。每用藥末2兩,熔黃蠟1兩,蜜少許同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痃癖氣,一切積滯。
【用法用量】每服2-3丸,生姜、木瓜湯送下;甘草生姜湯送下亦得。看虛實臨時用。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京三棱(濕紙裹煨,碎銼)半兩,沉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鱉甲(去裙襕,醋炎)1分,檳榔(銼)1分,巴豆5枚(去油為霜)。
【制法】上為末,水煮白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利胸膈,散積滯,消腹脹,進飲食。主五種膈氣。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后溫熟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京三棱1兩(炮裂),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木香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白術(shù)半兩,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茯苓(芍藥)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3分(炮,用皮),防葵半兩,桂心1兩,檳榔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藏冷氣,及夙有積塊,時攻心腹疼痛,吐逆不思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
京三棱丸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京三棱湯。
【處方】京三棱(炮,銼)1兩,木香1兩,甘草(炙,銼)1兩,蓬莪術(shù)(炮,銼)1兩,藿香葉1兩半,烏藥(銼)半兩,茴香子(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為粉末。
【功能主治】痃癖冷氣,積滯不消,胸膈痞悶,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京三棱(煨,銼)5兩,陳曲(炒)1兩,麥糵(炒)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炮)1兩,檳榔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杏仁(湯去皮尖雙仁,麩炒,研)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谷勞體重,四肢煩倦,食已便臥。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京三棱(煨,銼)1兩半,大腹(連皮子,銼)1兩半,延胡索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芎?1兩半,白術(shù)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0枚,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消石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1兩1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腑臟不和,氣血留滯,積聚脹滿,心腹妨悶,食物減少,煩悶短氣。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荊三棱煎湯”。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處方】京三棱(炮,銼)1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桂(去粗皮)1分,大黃(銼碎,炒)半兩,木香1分,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積年癥塊。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腹、日午、夜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以上就是關(guān)于京三棱湯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相信聽說過木香三棱丸的朋友應該不是太多,但是木香三棱丸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木香三棱丸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處方】木香 京三棱(煨,銼)檳榔(銼)各15克 烏梅肉(炒)60克 縮砂仁30克 青橘皮(去白,焙)45克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7.5克
【制法】上七味,搗研為末,用醋煮面糊丸,如麻子大,陰干,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治積聚不消,心腹脹滿,醋心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用生姜、米飲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處方】木香30克 三棱(炮)60克 蓬莪術(shù)(炮)60克 大麥芽(炒)120克 神曲(炒)120克 白術(shù)120克 陳皮(去白)60克 干姜(炮)60克 黑牽牛(微炒)180克(一方用黑牽牛頭末,取180克)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胸膈痞悶,心腹脹滿,脅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湯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木香三棱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木香三棱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三棱的功效和作用大家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去了解,而想要發(fā)揮藥物的功效作用,其實更多的是與其他藥材的搭配,使用內(nèi)有三菱,蓬術(shù),青皮搭配,可以治療女性存在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問題。
1、三棱治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2、三棱治療婦人、室女血瘕 月經(jīng)不通 臍下堅結(jié)大如杯 久而不治 必成血蠱:三棱、蓬術(shù)各100克 芫花50克 青皮(去瓤凈)75克.上銼如豆大 用好醋一升 煮干 焙為細末 醋糊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前用淡醋湯下.(《濟生方》三棱煎丸)
3、三棱治痃癖(脅下堅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湯送下。
4、三棱治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diào)下。連續(xù)服完。
5、三棱治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6、三棱治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為度。
7、三棱治反胃惡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三棱適用于多種腫瘤,如卵巢癌、宮頸癌、肝癌等。三棱常與香附、莪術(shù)、紫草根、木饅頭等配伍治療氣血結(jié)積、瘀血瘀滯的卵巢癌、宮頸癌等。三棱常用白花蛇舌草、大腹皮、茯苓、莪術(shù)等配伍治療氣滯血瘀、熱毒蘊結(jié)的肝癌。此外三棱還適用于血瘀氣滯、腹部結(jié)塊、肝脾腫大、經(jīng)閉腹痛、食積脹痛等。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三棱煎圓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色)、?,各一兩。神僸(碎.炒)、麥蘗(炒),各三兩。青皮(去白)、干漆(炒)、蘿卜子(微炒),各二兩。三棱(生.細.搗.羅為末.以酒三升,石器內(nèi)熬成膏)八兩。
【炮制】上件為末,以三棱膏勻搜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順氣寬中,消積滯,化痰飲。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圓至二十圓,溫米飲下,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關(guān)于三棱煎圓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京三棱方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京三棱散
【處方】京三棱1兩(微煨,銼),柴胡3分(去苗),桔梗1兩(去蘆頭),木通1兩(銼),當歸3分(銼,微炒),赤茯苓3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芍藥半兩,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癥瘕氣,腹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以上就是京三棱方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荊三棱[圖]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荊三棱[圖]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泡三棱、三棱草
【來源】為莎草科藨草屬植物 荊三棱 Scirpus fluviatilis (Torr.)A. Gray[S. yagara Ohwi]以 塊莖 入藥。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削去須根,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通常單一,間或有分枝,常膨大,末端具塊莖,長2~4厘米,直徑1.5~3厘米,黑褐色,兩頭尖,質(zhì)地輕泡。稈高大粗壯,高70~150厘米,銳三棱形,直立,光滑。葉互生,窄條形,長20~30厘米,寬6~10毫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夏季開花,復穗狀花序,多數(shù)花穗于莖頂聚成無梗傘形花叢,花序梗不等長,上具葉狀苞片3~4枚;小穗長圓形,長約1厘米,穎長橢圓形,稍膜質(zhì),先端尖,芒狀;雄蕊3,藥線形或長圓形;雌蕊花柱長,柱頭2裂。瘦果三角倒卵形,褐色。生于沼澤地水中。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新疆、江蘇、江西、浙江、臺灣、廣東、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辛、苦,平。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食積脹痛。
【用法用量】4.5~9g。
【備注】(1)一般認為質(zhì)量較黑三棱稍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本文介紹了藥材荊三棱[圖]的一些基本常識,荊三棱[圖]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荊三棱[圖]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鱉甲三棱丸。
【處方】鱉甲(九肋,重4兩以上者,水浸洗,去脊骨裙襕,醋浸1宿,炙,為末)3兩,京三棱(水浸2宿,銼,醋浸1宿,焙干,為末)3兩,干漆(炒煙出)3兩,木香1分,干姜(炮)1分,補骨脂(炒)1分,檳榔(銼為末)1分,沒藥(研)1分,硇砂(研)1分,墨(研)1分。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小兒虛中癖氣,臟腑不調(diào),食飲不消,久致瘦弱者;又治虛氣膨脹,心胸悶滯;并婦人產(chǎn)后血積蓐勞,瘦瘁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鹽湯送下;婦人血病,醋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到更多的鱉甲三棱丸食用方法了吧!鱉甲三棱丸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鱉甲三棱丸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