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清燥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jī)器一樣,經(jīng)常運(yùn)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guān)注的話題,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如何避免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菊花清燥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對于菊花清燥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菊花清燥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菊花清燥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甘菊花6克 當(dāng)歸 生地 白芍(酒炒)川芎 知母 貝母(去心,研)地骨皮 麥冬(去心)各3克 柴胡 黃芩 升麻 犀角(鎊)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治石榴疽。色紅焮腫,堅硬疼痛,破翻如榴,寒熱如瘧。
【用法用量】上藥加竹葉20片,燈心70厘米,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溫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八
【處方】甘菊花2錢,當(dāng)歸1錢,生地1錢,白芍1錢(酒炒),川芎1錢,知母1錢,貝母1錢(去心,研),地骨皮1錢,麥冬(去心)1錢,柴胡5分,黃芩5分,升麻5分,犀角5分(鎊),甘草(生)5分。
【功能主治】石榴疽,焮腫。
【用法用量】加竹葉20片,燈心20寸,水2鐘,煎8分,食后溫服。
【摘錄】《金鑒》卷六十八
使用菊花清燥湯來恢復(fù)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yīng)該及早預(yù)防。
相關(guān)閱讀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yīng)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柴胡清燥湯這種方劑。
【處方】柴胡3錢,黃芩2錢,陳皮1錢,甘草1錢,知母2錢,花粉2錢,蟬蛻(全)10個,白僵蠶(酒炒)3錢,大棗2枚。
【功能主治】溫病數(shù)下后余熱未盡,邪與衛(wèi)搏,熱不能頓除。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寒溫條辨》卷五
【處方】白芍藥、當(dāng)歸、生地黃、陳皮、甘草、竹心、燈心、栝樓根、知母、柴胡。
【功能主治】疫病,應(yīng)下失下,陽氣伏,口燥舌干而渴,身反熱減,四肢時厥,欲得被近火,既下厥回,邪去而郁陽暴伸,脈大而數(shù),舌上生津,不思水飲。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溫?zé)崾钜呷珪肪硭?/p>
【處方】柴胡、黃芩、陳皮、甘草、花粉、知母。
【功能主治】瘟疫下后,或數(shù)下,膜原尚有余邪,未盡傳胃,邪與胃氣并,熱不能頓除。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瘟疫論》卷上
以上介紹的柴胡清燥湯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guān)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明清燥救肺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其原料中的幾種中藥材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桑葉 石膏 甘草 人參 桑白皮 阿膠 麥冬 杏仁 枇杷葉 知母 地骨皮
【功能主治】清燥潤肺。治外感燥火傷肺。身發(fā)寒熱,喘促氣逆,咳嗽不止,咳痰帶血,甚則引動胃氣,嘔吐痰涎,脈躁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別名】清燥湯(《傷寒大白》卷四)。
【處方】桑葉(經(jīng)霜者,去枝、梗)9克 石膏(煅)7.5克 甘草3克 人參2.1克 胡麻仁(炒,研)3克 真阿膠2.4克 麥門冬(去心)3。6克 杏仁(泡,去皮、尖,炒黃)2.1克 枇杷葉1片(刷去毛,蜜涂炙黃)
【功能主治】清燥潤肺。治溫燥傷肺。頭痛身熱,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滿脅痛,心煩口渴,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shù)。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二至三次熱服。
【備注】方中桑葉輕宣肺燥,石膏清肺胃燥熱,共為君藥;阿膠、麥冬、胡麻仁潤肺滋液,同為臣藥;人參益氣生津,杏仁、枇杷葉瀉肺降氣,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使溫燥之氣得除,肺金之氣陰得復(fù),則諸證自解。
【摘錄】《醫(yī)門法律》卷四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xué)到更多的清燥救肺湯食用方法了吧!清燥救肺湯可以增強(qiáng)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jī)能,了解了清燥救肺湯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菊花湯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對于它的食用有著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甘菊花(去梗)細(xì)辛(去苗、葉)各15克 防風(fēng)(去叉)前胡(去蘆頭)茯神(去木)白術(shù) 麻黃(去根、節(jié))各30克 芎藭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各22克
【制法】上九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風(fēng)邪上侵,頭眩心悶,起即欲倒,頭痛眼疼,視物轉(zhuǎn)動。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竹瀝10毫升,更煎沸,空腹時溫服,日二次,夜一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處方】菊花1兩,茯神1兩(去木),防風(fēng)1兩(去叉),玄參1兩,升麻1兩(銼),石膏1兩(碎),芎?1兩(銼),葛根(銼)1兩,大黃(銼,炒)1兩半。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息肉淫膚,初發(fā)瞼毗,漸漸脹起,攀系白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放溫服,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九
【處方】菊花1兩,石膏1兩(碎),芎?半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處方】菊花3錢(去蒂),蘇葉1錢半,白芍1錢半(酒炒),當(dāng)歸2錢,阿膠3錢(糯粉炒),人參1錢半,麥冬3錢(去心),炙草5分,蘇梗3錢,大棗3個。
【功能主治】懷妊四月,脈滑疾者。
【用法用量】水6升,煮藥取2升,入清酒1升,并膠,煎取1升,溫服。肝虛,宜烏雌雞煮汁煎藥。
【各家論述】陰陽踞定,胎已成形,血?dú)饩阕o(hù)其胎,宜疏熱補(bǔ)虛以養(yǎng)胎息。蘇葉疏血?dú)庖酝ㄑ},人參扶元?dú)庖蚤L胎元;菊花清郁熱,阿膠補(bǔ)陰血;白芍?jǐn)筷幒脱?;麥冬潤燥清心;?dāng)歸養(yǎng)血榮經(jīng)脈;炙草緩中益胃氣;生姜溫胃通神明;大棗益脾壯元?dú)猓桓翁撘嘤秒u汁煮藥,和酒;胎熱者加條芩、山梔泄熱安胎,無不熱解經(jīng)榮而胎元日長矣。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別名】麻黃雌雞散、麻黃雌雞湯
【處方】菊花如雞子大1枚,麥門冬1升,麻黃3兩,阿膠3兩,人參1兩半,甘草2兩,當(dāng)歸2兩,生姜5兩,半夏4兩,大棗12個。
【功能主治】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慍慍欲嘔,胸膈滿不欲食;有熱,小便難,數(shù)數(shù)如淋狀,臍下苦急。卒風(fēng)寒頸項強(qiáng)痛寒熱,或驚動身軀,腰背腹痛,往來有時,胎上迫胸,心煩不得安,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麻黃雌雞散(《圣惠》卷七十六)、麻黃雌雞湯(《普濟(jì)方》卷三三七)。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胎息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養(yǎng)胎,屬手少陽,火氣用事最易損墜,若寒郁火邪,惡阻彌甚,熱蒸子臟,溲數(shù)異常,然胎已成形,未必便下,必卒受風(fēng)寒或有所驚動,勢難叵測,不得不于安胎劑中兼麻黃一味以開泄之,雖與前艾葉湯并用麻黃,其間輕重迥殊,余味大都相類,彼以胎未具體,固宜艾葉、丹參之溫以助之;此以相火養(yǎng)胎,又需麥冬、菊花之清以潤之,其用半夏者,專滌胞門垢膩,無慮辛散傷胎也。
【摘錄】《千金》卷二
【處方】菊花1兩,升麻1兩,獨(dú)活1兩(去蘆頭),防風(fēng)1兩(去叉),知母1兩(焙),黃芩1兩(去黑心),玄參1兩,藁本1兩(去苗土),大黃1兩(銼,炒),梔子仁1兩,前胡1兩(去蘆頭),桔梗1兩,甘草1兩(炙,銼),麥門冬1兩(去心,焙),生干地黃(焙)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勞客熱,毒氣上攻,口中生瘡,齒斷肉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甘菊花1兩,大黃(銼,炒)半兩,茯神3分(去木),玄參3分,淡竹葉3分,升麻3分,犀角3分(鎊),決明子3分,黃芩3分(去黑心),黃連(去須)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毒上沖,眼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處方】菊花如雞子大1把,麥冬3合,大棗12個,人參5錢,當(dāng)歸6錢,甘草6錢,阿膠1兩,生姜1兩6錢。
【功能主治】曾孕四月而墮者。
【用法用量】以水3斗,煮半,納清酒1升,并膠,煎取1升,分2服。
【摘錄】《產(chǎn)孕集》卷上
【處方】甘菊花、獨(dú)活、茵芋、防風(fēng)、細(xì)辛、蜀椒、皂莢、桂心、杜蘅、莽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頭風(fēng)、白屑。
【用法用量】上藥水煮,沐頭。
【摘錄】方出《外臺》卷三十二引《集驗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一
【處方】甘菊花半兩(擇),地骨皮半兩(去土),升麻半兩,防風(fēng)半兩(去叉),黃連半兩(去須),赤茯苓(去黑皮)半兩,萎蕤1兩,柴胡1兩(去苗),木通(銼)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肝風(fēng)邪熱沖眼,色赤痛癢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半,加竹葉7片,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末1錢匕,食后、臨臥溫服。如腹臟易利,即少用芒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處方】菊花1兩,升麻1兩,黃連1兩(去須),防風(fēng)1兩(去叉),木通1兩(銼),白茯苓1兩(去黑皮),萎蕤1兩,地骨皮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fēng)毒氣攻,眼生瘡爛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煎至8分,濾去滓,空心、日午、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菊花湯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說到甘菊花湯,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甘菊花1兩,地骨皮1兩,升麻1兩半,黃連(去須)2兩,茯神(去木皮)2兩,葳蕤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木通(銼)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毒沖眼,赤眼。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甘菊湯”。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別名】菊花湯
【處方】甘菊花1兩,甘草(炙)1分,防風(fēng)(去叉)半兩,山茱萸7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鼻多涕,是腦門為風(fēng)冷所乘。
【用法用量】菊花湯(原書卷一八○)。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
【處方】菊花5錢,升麻5錢,旋覆花5錢,石決明5錢,川芎5錢,大黃(炒)5錢,石膏,羌活,地骨皮,木賊(炒),青葙子,黃芩,防風(fēng),梔子仁,草決明,荊芥,黃連,甘草。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內(nèi)外障翳,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服5錢,蜜1盞,煎至7分,食后溫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甘菊花湯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甘菊花湯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說到清肺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清肺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薏苡仁 防己 杏仁 冬瓜子仁各23克 雞子白皮7.5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肺經(jīng)實熱內(nèi)壅,發(fā)熱汗出若露,咳嗽氣喘,咽中塞如嘔狀,或唾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先以葦葉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藥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別名】紫菀湯(《普濟(jì)方》卷一八四)。
【處方】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訶子(煨,去核)各60克 漢防己30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上氣咳逆,喉中如水雞聲,喘息不通,呼吸欲絕,脈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雞子白皮1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處方】麥冬 天冬 知母 貝母 甘草 橘紅 黃芩 桑皮
【功能主治】治肺經(jīng)燥熱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一
上文是對清肺湯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清肺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