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藥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赤芍藥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赤芍藥散。
【處方】赤芍藥、桂心、甘草(炙)、防風(fēng)(去叉)、川芎,各一兩。川烏(炮裂.去皮臍.二兩)。
【功能主治】治風(fēng)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陰縮,手足厥冷,腹中癘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稍熱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赤芍藥6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桂心90克 芎藭30克 當(dāng)歸60克 漢防己30~60克 萆薢30克(銼)桃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海桐皮60克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主歷節(jié)風(fēng),骨節(jié)疼痛,四肢微重,行立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取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處方】赤芍藥 當(dāng)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黃芩(去黑心)白術(shù) 甘草(炙,銼)各30克 阿膠(炙燥)60克 生干地黃(焙干)120克
【制法】上八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溫陽健脾,涼血止血。主虛寒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時用溫酒調(diào)下,日服三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八
【別名】白蘞散
【處方】赤芍藥3分,甘草3分,白蘞3分,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微炙)。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小兒王爛瘡,一身盡有如麻子,有膿汁,乍痛乍癢,或時壯熱。
【用法用量】白蘞散(《醫(yī)部全錄》卷四五六)。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
【處方】赤芍藥3分,知母3分,黃芩3分,玄參3分,麥門冬3分(去心),柴胡(去苗)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石膏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數(shù)日不解,心煩渴,小腹脹急,臍下悶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
【處方】赤芍藥3分,前胡半兩(去蘆頭),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犀角屑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蘆根半兩,大腹皮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噦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赤芍藥半兩,柴胡半兩(去苗),桔梗半兩(去蘆頭),木通3分(銼),赤茯苓半兩,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心腹脹滿,或時疼痛,飲食全微。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赤芍藥半兩,寒水石半兩,黃芩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寒熱往來,啼呼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加生地黃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赤芍藥3分,當(dāng)歸3分(銼,微炒),黃芩3分,黃連(去須,微炒)3分,伏龍肝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下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赤芍藥1兩,枳實3分(麩炒微黃),半夏(湯洗7遍去滑),黃芩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不經(jīng)發(fā)汗,后成狐惑,默默欲睡,坐起不安,咽中干,心腹?jié)M,身體痛,內(nèi)外似有熱,煩嘔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赤芍藥1兩,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芎?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fēng)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陰縮,手足厥冷,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赤芍藥1分,知母1分,子芩1分,人參1分(去蘆頭),枳殼1分(款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石膏3分,川麻1分,柴胡半兩(去苗)。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挾實,壯熱,憎寒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加青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別名】瞿麥湯
【處方】赤芍藥1分,瞿麥1分,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牽牛子1分(微炒),木通1分(銼),冬葵子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小便不通,心悶。
【用法用量】瞿麥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赤芍藥1兩,羌活1兩,仙靈脾1兩半,虎頭骨2兩(涂酥炙令黃),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芎?1兩,桂心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白虎風(fēng),筋骨疼痛,至夜加甚,四肢懈惰。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薤白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處方】赤芍藥2分,桔梗2分(去蘆頭),陳橘皮2分(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2分(銼),赤茯苓2分,肉桂半兩(去皺皮),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xì)辛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咳嗽引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赤芍藥3分,訶黎勒3分(煨,用皮),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肉豆蔻3分(去殼),人參3分(去蘆頭),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桂心3分,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脾胃氣滯,心腹脹滿,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赤芍藥3分,訶黎勒皮3分,白術(shù)半兩,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桂心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3分(去蘆頭),黃芩3分,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木香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結(jié)胸,心下結(jié)硬,煩悶腹脹。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芍藥散”。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赤芍藥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百合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赤茯苓1兩,牽牛子1兩(微炒),檳榔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血分,經(jīng)絡(luò)不通,頭面浮腫,腹脅妨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溫服。逐日以利為效,未利再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赤芍藥3分,玄胡索半兩,桂心半兩,芎?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牡丹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半兩,牛膝2兩(去苗),川大黃(銼,微炒)2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氣血壅滯,攻刺腰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次入酒2合,煎2-3沸,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五一
【處方】赤芍藥2兩,蓬莪荗1兩,當(dāng)歸1兩,芎?1兩,黃橘皮1兩,干姜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兒枕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虿伙嬀?,以水1盞,同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七
【別名】赤芍藥湯
【處方】金銀花半兩,赤芍藥半兩,大黃7錢半,瓜蔞大者1枚,當(dāng)歸3錢,枳實3錢,甘草3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疔瘡癰疽,初覺憎寒疼痛。
【用法用量】赤芍藥湯(《明醫(yī)指掌》卷八)。
【摘錄】《活法機(jī)要》
【處方】赤芍藥3分,柴胡1兩(去苗),庵(艸閭)子半兩,土瓜根半兩,牛膝3分(去苗),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牡丹半兩,桂心半兩,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樸消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通,心腹脹滿,腰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牡丹皮1兩,白茯苓1兩,赤芍藥1兩,吳白芷1兩,甘草1兩,柴胡3兩(去蘆)。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不和,心胸?zé)?,不思飲食,四肢少力,頭目昏眩,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一鐘,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至7分,食后溫服。
【摘錄】《博濟(jì)》卷四
【處方】赤芍藥1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白術(shù)1兩,前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3分(去蘆頭),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八月傷寒,頭痛壯熱,小便赤黃,心腹氣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赤芍藥1兩,人參1兩(去蘆頭),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生干地黃1兩,紅蘭花1兩,藕節(jié)1兩,羚羊角屑3分,芎?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不散,乍寒乍熱,骨節(jié)煩痛,唇口干焦,心胸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黑豆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赤芍藥1分,桂心2分,白術(shù)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川大黃1分(銼,炒微赤)。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小兒初生及一年內(nèi),兒多驚啼不休,或不得眠臥,時時肚脹。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前至5分,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二
【處方】赤芍藥1兩,茺蔚子1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芎?3分,藁本3分,桂心3分,黃耆3分(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芷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眼撞打著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赤芍藥(以沸湯浸7遍,每遍以瓦盆蓋少時,數(shù)足取出,炒燥)。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陽證咳逆。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豆豉3兩,生姜1片,水7分,煎至5分,放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七
【處方】赤芍藥、香附子、地榆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赤痢,用赤芍藥末1錢,香附子末半錢,地榆末1錢,蜜1匙,水1盞,煎5-7沸,空心溫服;白痢者,香附子1錢,芍藥半錢,地榆1錢,蜜1匙,水1盞,煎7分,空心溫服,日2次,小兒加減與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一
【處方】生地黃、黃芩、川芎、當(dāng)歸、木通、甘草、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胎熱發(fā)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淡竹葉同煎服。
【摘錄】《袖珍小兒》卷二
【處方】赤芍藥2兩,黃柏2兩(以蜜拌合涂,炙令盡,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淡漿水一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赤芍藥3分,柴胡1兩(去苗),茯苓1兩,大麻仁1合,木通半兩(銼),檳榔3枚。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下焦有熱,小便不利,骨節(jié)疼痛,肌肉急,腹內(nèi)痞滿。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豆豉50粒,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赤芍藥2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兩,芎?1兩,當(dāng)歸2兩,漢防己1兩,萆薢1兩(銼),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海桐皮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歷節(jié)風(fēng),骨節(jié)疼痛,四肢微腫,行立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赤芍藥1錢(酒炒),白茯芩1錢,甘草5分(炙),柴胡5分。
【功能主治】血風(fēng),煩悶不食,體倦頭眩,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六
【處方】赤芍藥1兩,買子木3分,夜合花1分,當(dāng)歸3分(銼碎,微炒),骨碎補3分,芎?1兩,桂心1兩,質(zhì)汗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墜落車馬傷折,內(nèi)損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赤芍藥3分,赤茯苓1兩,桔梗3分(去蘆頭),貝母1兩(煨令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款冬花半兩,獺肝半兩(微炙),紫苑半兩(洗去苗土)。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痿,咳唾如稠膠,日夜計升以上,坐臥不安,脅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赤芍藥散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guān)注一下赤芍藥散。
ys630.coM延伸閱讀
你知道赤芍藥方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赤芍藥方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赤芍藥3分,玄胡索半兩,桂心半兩,芎?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牡丹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膝2兩(去苗),川大黃1兩(銼,微炒),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壅滯,攻刺,腰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2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次入酒2合,更煎2-3沸,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赤芍藥方的功效與作用了吧?赤芍藥方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diào)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大家都知道赤芍藥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那知不知道赤芍藥湯的功效和作用呢?赤芍藥湯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為大家解惑。
【處方】赤芍藥1兩,生干地黃(焙)1兩,大黃半兩(銼,炒),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癉臟熱,唇焦口氣,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赤芍藥1兩,檳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小便澀少,疼痛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八。為《活法機(jī)要》“赤芍藥散”之異名
【處方】赤芍藥2兩,牡丹皮2兩,丹參2兩,生干地黃(炒)2兩,牛膝1兩半(酒浸,切,焙),土瓜根1兩半,當(dāng)歸1兩半(切,焙),桂1兩半(去粗皮),黃芩(去黑心)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40枚。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月候不調(diào),或多或少,或先或后,腰腳疼痛,手心煩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下樸消半錢匕,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赤芍藥1兩半,黃耆1兩半(銼),熟干地黃1兩半(焙),防風(fēng)1兩半,五味子1兩半,桔梗1兩(炒),白茯苓1兩(去黑皮),羚羊角(鎊)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調(diào),胸膈氣悶,臍腹疼痛,頭眩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赤芍藥2兩,半夏(湯泡7次)1兩半,橘紅1兩。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血嘔。瘀血蓄胃,心下滿,食入即嘔血。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7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jì)生》卷二
【處方】赤芍藥(銼,炒)2兩,桔梗(炒)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中惡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怎么樣?今天介紹的關(guān)于赤芍藥湯的相關(guān)知識大家都記住了嗎?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這些好處多多的中藥方劑哦!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赤芍藥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芍藥1兩(用赤的),好乳香半錢,接骨木半兩,川當(dāng)歸1兩,川芎1兩,自然銅1兩。
【制法】上為末,用黃蠟4兩溶,入前藥末,攪令勻,候溫軟,眾手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打傷筋骨,或內(nèi)剉,或傷損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用法中接骨方用川烏、草烏各1兩,為末,用姜汁調(diào)作卷子,貼損處,又將綿縛定。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
【處方】赤芍藥3分,桂心1分,柴胡半兩(去苗),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赤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可思飲食,食即不消。
【用法用量】2歲以上服3丸,粥飲化下;4-7歲服7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赤芍藥半兩,艾葉半兩,附子半兩,干姜半兩,陳皮1兩,當(dāng)歸1兩,川芎3分,甘草3分,吳茱萸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虛腹脅(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酒或醋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五
【別名】芍藥丸
【處方】赤芍藥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半兩(去苗),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丁奚,雖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小兒寒熱久不解,仍不能食飲,苦食不消,哺露堅痞腹大,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芍藥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羌活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兩,檳榔1兩,大麻仁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小便難,臍腹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溫水送下,晚再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赤芍藥1兩,桔梗1兩(去蘆頭),細(xì)辛1兩,桂心1兩,木香1兩,干姜1兩(炮裂,銼),檳榔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疝,心腹(疒丂)刺疼痛,脅下滿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日4-5次。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赤芍藥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白術(shù)1兩,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干姜3分(炮裂,銼),人參3分(去蘆頭),肉豆蔻半兩(去瓤),雄雀糞半兩(微炒),郁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脹滿,臍下有積聚,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赤芍藥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朱砂半兩(細(xì)研),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兩。
【制法】上為末,入朱砂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尸鬼疰,中惡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暖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五
【處方】赤芍藥1兩半,大黃1兩半(銼,炒),吳茱萸1兩半(湯洗,焙,炒),干姜1兩半(炮),厚樸1兩半(去粗皮,生姜汁炙,銼),細(xì)辛1兩半(去苗葉),牡丹(去心)1兩半,芎?2兩,當(dāng)歸(炒,切)2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涂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調(diào),或多或少,臍下塊結(jié),痛如錐刺,不治即成勞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久冷勞可服至40丸,空心酒送下。覺暖即減丸數(shù)。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赤芍藥半兩,柴胡半兩(去苗),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1分,赤茯苓半兩,訶黎勒皮半兩,木香1分,檳榔半兩,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傷飽,心胸妨悶,脅下或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赤芍藥1兩半,苦參3兩,黃芩1兩(去黑心),山梔仁1兩,車前子1兩(微炒),瞿麥穗1兩,冬葵子(炒令香)1兩半,大黃(炒)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臟勞熱,久積毒氣,小腸氣癃結(jié),少腹急,小便淋瀝,白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溫水送下,夜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赤芍藥2兩,熟干地黃2兩(焙),紫蘇子(微炒)2兩,貝母1兩半(去心),桑寄生1兩半,人參1兩半,鱉甲1兩半(去裙襕,醋炙),當(dāng)歸1兩半(切,焙),芎?1兩半,苦參1兩,訶梨勒1兩(煨,去核),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稟受怯弱,月水不調(diào),或來或止,身體疼痛,時有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赤芍藥1兩1分,桂(去粗皮)1兩,瞿麥(取穗)3分,大黃(銼,炒)1兩半,檳榔2兩(銼),當(dāng)歸2兩(切,炒),羌活(去蘆頭)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風(fēng)氣壅結(jié),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
通過以上介紹,對赤芍藥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赤芍藥丸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你知道紅芍藥散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紅芍藥散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紅芍藥1兩,川大黃半兩,甘草半兩,地黃1兩(干者)。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臟熱,唇焦口氣,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中盞,煎至6分,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處方】紫菀、桔梗、紅芍藥、蒼術(shù)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羊肝4兩,劈開摻藥3錢,麻扎定,火內(nèi)燒令香熟。
【功能主治】心病口瘡。
【用法用量】空心食之。大效后,用白湯下。5服安康。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一
在通過上文對紅芍藥散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jìn)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白芍藥散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白芍藥散的相關(guān)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白芍藥30克 牡蠣30克(燒為粉)熟干地黃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炮裂,銼)鹿角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烏賊魚骨30克 黃耆30克(銼)龍骨30克
【制法】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不止,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時以溫酒調(diào)下3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處方】白芍藥半兩,白茯苓半兩,當(dāng)歸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半兩,香附子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癃疾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白芍藥1兩,犀角末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咯血,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1錢,新汲水下。以血止為度。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處方】白芍藥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芩1兩,白術(shù)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生干地黃4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虛損勞極,面色枯悴,或時唾血、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糯米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白芍藥1兩,桂心1兩,白術(shù)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茯苓1兩,五加皮1兩,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虛損,小腹拘急,腰背強疼。夜夢失精,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白芍藥1兩,牡蠣1兩(燒為粉),熟干地黃1兩半,白芷3分,干姜3分(炮裂,銼),桂心1兩,烏賊魚骨1兩(炙黃),黃耆3分(銼),五色龍骨1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婦人漏下五色不止,淋瀝連年,黃瘦萎悴。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白芍藥2兩,干姜半兩。
【制法】上銼細(xì),炒令黃色,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婦人帶下赤白,年月深久不愈,腹臍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見《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處方】白芍藥1兩,牡蠣1兩(燒為粉),熟干地黃1兩,桂心1兩,干姜1兩(炮裂,銼),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烏賊魚骨1兩,黃耆1兩(銼),龍骨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不止,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白芍藥1兩,牡蠣粉1兩,熟干地黃1兩,白術(shù)2兩,麒麟竭3兩,柏子仁2分,烏賊魚骨1兩(炙黃),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龍骨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斷,淋瀝連年不絕,黃瘦,虛勞盜汗,便濁走失,血少筋痿。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看完了本文對白芍藥散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xué)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芍藥清肝散,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白術(shù)0.9克 甘草(炙)0.75克 川芎0.9克 防風(fēng)0.9克 荊芥0.75克 桔梗0.9克 羌活0.9克 芍藥0.75克 柴胡0.6克 前胡0.75克薄荷0.75克 黃芩0.75克。山梔0.6克 知母0.6克 滑石0,9克 石膏0.9克 大黃1.2克 芒消1克
【功能主治】治風(fēng)熱上攻,眼目昏糊,眵多眊燥,緊澀羞明,赤脈貫睛,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上為粗末,作一服。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食后熱服。
【摘錄】《原機(jī)啟微》卷下
以上就是關(guān)于芍藥清肝散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芍藥清肝散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