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嗽噙化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久嗽噙化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久嗽噙化丸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真龍腦薄荷葉105克 百部桔梗
【制法】上藥研極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嗽。
【用法用量】不時噙化,臨臥更佳。
【摘錄】《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卷二
【處方】真龍腦薄荷葉3兩5錢,百部(酒浸,去心)3兩5錢,麥門冬(去心)2兩,天門冬(去心)2兩,桑白皮(蜜炙)3兩,枇杷葉(蜜炙)3兩,貝母(去心)2兩,桔梗(米泔浸,蒸,去蘆)1兩,甘草(蜜炙)7錢,天花粉2兩,玄參1兩,北五味(蜜炙)1兩,款冬花蕊2兩,紫菀8錢,真柿霜2兩,橘紅1兩。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久嗽。
【用法用量】不拘時候噙化,臨臥更佳。
【摘錄】《廣筆記》卷二
上文主要介紹了久嗽噙化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ys630.COm精選閱讀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安肺寧嗽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嫩桑葉30克 兒茶30克 硼砂30克 蘇子30克(炒,搗)粉甘草30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肺郁痰火或陰虛肺熱所致之咳嗽,兼治肺結核。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嫩桑葉1兩,兒茶1兩,硼砂1兩,蘇子1兩(炒,搗),粉甘草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3錢重。
【功能主治】肺郁痰火及肺虛熱作嗽;兼治肺結核。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
【各家論述】肺臟具辟之機,治肺之藥,一過于散則有礙于(合羽),過于斂則有礙于辟。桑得土之精氣而生,故長于理肺家之病,以土生金之義也;至其葉涼而宣通,最解肺中風熱,其能散可知;又善固氣化,治崩帶脫肛,其能斂可知,斂而且散之妙用,于肺臟(合羽)辟之機尤投合也。蓬砂之性涼而滑,能通利肺竅;兒茶之性涼而澀,能安斂肺葉,二藥并用,與肺之(合羽)辟亦甚投合。又佐以蘇子之降氣定喘,甘草之益土生金,蜂蜜之潤肺清燥,所以治嗽甚效也。蓬砂、兒茶,醫(yī)者多認為瘡家專藥,不知其理痰寧嗽,皆為要品。且二藥外用,能解毒化腐生肌,故內(nèi)服亦治肺結核,或肺中損爛,亦甚有效驗。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上文所說的關于安肺寧嗽丸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來進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解肌寧嗽丸。
【處方】紫蘇葉48g 前胡80g 葛根80g 苦杏仁80g 桔梗80g 半夏(制)80g 陳皮80g 浙貝母80g 天花粉80g 枳殼80g 茯苓64g 木香24g 玄參80g 甘草64g
【性狀】為黑綠色的大蜜丸;味微苦、辛。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兒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口服,小兒周歲一次半丸,二歲至三歲一次1丸,一日2次。
【規(guī)格】每丸重3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麻黃5兩,前胡20兩,菊花20兩,黃芩20兩,枳殼(炒)20兩,桑葉10兩,桔梗10兩,橘皮10兩,紫蘇葉10兩,貝母10兩,生石膏16兩,杏仁(去皮炒)8兩,甘草5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錢。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止嗽化痰。主小兒感冒風寒,憎寒發(fā)熱,咳嗽氣促。
【用法用量】每服1丸,3歲以下兒酌減,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紫蘇葉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陳皮80g,浙貝母80g,天花粉80g,枳殼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參80g,甘草64g。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大丸,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主小兒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小兒周歲1次半丸,2-3歲1次1丸,1日2次。
【摘錄】《中國藥典》一部
解肌寧嗽丸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化癖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化癖丸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化癖丸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京三棱(煨,銼)1兩,石三棱半兩,雞爪三棱半兩,廣術(煨,銼)半兩,木香半兩,茯苓(去皮)半兩,枳殼(麩炒,去瓤)3錢半,檳榔3錢,青皮(去白)3錢,蓽澄茄3錢,蓽茇3錢,硇砂(另研)2錢半,枳實(麩炒,去瓤,生)1兩,陳皮(去白),黑牽牛(4兩取頭末)1兩,青礞石半兩(另研),香附子(炒)1兩,大黃(另取末)1兩半。
【制法】上藥除大黃末外,為細末,用米釅醋2升,入大黃末同熬成膏子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消化癖積,寬胸順氣,美進乳食。主小兒脅下癖積堅硬,面色萎黃,煩躁發(fā)熱,口燥咽干,肌肉消瘦,不進乳食,心腹脹滿,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40丸,空心、臨臥乳汁送下,或溫米湯亦可,1日2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一引《保嬰方》
【處方】錦荘黃1兩(酒蒸),炮黑姜5錢,熟附子3錢,九肋鱉甲8錢。
【制法】用好醋,將鱉甲煮一炷香時取起,再用酥炙黃色,同上3味共為細末,以過3年老陳醋1升,熬至半升,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癖積心腹,內(nèi)結如拳,及臍腹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或15丸,空心米湯送下。取下積如魚腦敗血,爛肉青泥即愈。以后須用補脾藥調(diào)理。
【摘錄】《春腳集》卷四
【處方】南木香半兩,陳皮(去白)半兩,莪術(去毛,炒)半兩,三棱(炮,銼)半兩,青皮(巴豆9粒,去殼膜心,微炒)半兩,枳殼(水浸潤去殼,銼片,麥麩炒微黃)半兩,檳榔半兩,白術2錢,丁香2錢,細墨(燒存性)4錢。
【制法】上除木香、檳榔、丁香不過火,余7味焙,同前3味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癖結氣塊,在兩脅之間,日久不化,乍寒乍熱,臟腑不調(diào),米谷不消,哽氣喘促,胸腹?jié)M悶及丁奚哺露。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1丸,空心清米湯送下;有寒熱往來,以柴胡飲間服。
【注意】忌油膩生冷飲食。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生姜(切片子,曬干為末)2錢,丹砂(研)2錢,巴豆霜1字,硇砂(研)2錢,白滑石(搗研)2錢。
【制法】上為末。粟米飯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乳癖,肌瘦寒熱,脅下鞕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奶食后臨臥薄荷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別名】化癖丹
【處方】巴豆霜半兩,膩粉1錢,硇砂1字,雄雀糞1分,黃鷹糞1分,朱砂1錢(細研)。
【制法】上為末,用糯米飯為丸,如黍米粒大。
【功能主治】小兒乳癖,結塊久不消化,諸藥無效。
【用法用量】化癖丹(《雞峰》卷九)。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化癖丸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化痞丸。
【處方】莪術(醋炒)海浮石(煅)瓦楞子(煅)干漆 大茴香 山楂 穿山甲 丁香 五靈脂 白芷 陳皮 延胡索 木香 牡丹皮 青皮 桔梗 枳殼 胡椒 神曲 蒲黃 香附 桃仁 紅花 川芎 當歸 厚樸 砂仁 鱉甲(醋炒)樸消各9克 阿魏15克 小茴香 赤芍藥 使君子(凈肉)桂皮 鐵花粉各120克 水紅花子12克
【制法】上為末,皂角煎湯泛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癥消痞。治癥瘕痞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體壯者可加至40~50丸,酒送下,一日三次。(一料可活二人)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引劉長隨方
【處方】木香1兩,人參1兩,黃耆1兩,當歸1兩,桔梗1兩,黃連1兩,三棱1兩,莪術1兩,鱉甲1兩,夜明砂1兩,綠礬1兩,枳實1兩,使君子1兩,苦楝根1兩,訶子1兩,蛤蟆灰7錢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癖進食,止瀉和胃追蟲。主諸疳癖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注意】忌生冷、雜果發(fā)脾之物。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六
【處方】黑丑(半炒半生)1兩,檳榔1兩,沉香1兩,阿魏1兩,針砂(醋炒)5錢,官桂1兩2錢,青皮(醋炒)1兩2錢,白術(土炒)1兩2錢,蒼術(米泔浸,炒)1兩2錢,枳殼(麩炒)1兩2錢,半夏(姜制)1兩2錢。
【制法】上為末,醋打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積氣成塊,并瘧母而成痞塊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姜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四
對于化痞丸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化疬丸,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歸尾5錢,蛇蛻(焙)5錢,乳香(去油)2錢,全蝎(去頭足,炙)2錢,大黃2錢,沒藥(去油)2錢,荊芥2錢,桔梗2錢,連翹2錢,黃芩2錢,蟬蛻20個,羌活,僵蠶(炒)25條,朱砂(為衣)2錢半,防風2錢半,雄黃7分,廣膠(土炒)1兩,穿山甲(足上者佳)4兩(分4制,紫草5錢,紅花5錢,豬牙皂5錢,蘇木5錢,每味制山甲1兩),大蜈蚣16條(分4炙,姜汁、香油、酥油、米醋,每味炙蜈蚣4條,急研末,與山甲各1錢加入前藥)。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朱砂為衣,每重1錢2分,曬干收貯罐內(nèi)。
【功能主治】瘰疬,癰疽。
【用法用量】遇癥酒下1丸。
【摘錄】《外科集腋》卷三
看了上文對于化疬丸的介紹,我們對于化疬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化積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三棱 莪術 阿魏 海浮石 香附 雄黃 檳榔 蘇木 瓦楞子 五靈脂
【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治諸積。
【用法用量】每次3~6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處方】黃連1兩半(一半用吳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用益智炒,去益智),山梔(炒)半兩,川芎半兩,三棱半兩,莪術(醋煮)半兩,神曲半兩,桃仁(去皮尖)半兩,香附(童便浸)1兩,蘿卜子(炒)1兩半,山楂1兩。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服。
【功能主治】食塊,死血、痰積成塊,在兩脅動作,腹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時止。
【用法用量】口服。
【各家論述】《濟陰綱目》汪洪箋釋:此方以茱萸制連而治左,以益智制連而治右,以山梔治塊中之火,其余破氣消食散血,誠穩(wěn)當藥也。
【摘錄】方出《丹溪心法》卷三,名見《濟陰綱目》卷五
【別名】化痞丸
【處方】三棱、莪術、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黃、五靈脂、蘇木。
【功能主治】諸氣內(nèi)痛,痞積疼痛。
【用法用量】化痞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處方】二丑4兩,三棱1兩,莪術1兩,檳榔1兩,茵陳1兩,牙皂1兩,枳殼1兩,大黃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滴為丸。
【功能主治】積聚、痞塊。
【用法用量】早、晚每服2錢,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別名】龜鱉化痞丸
【處方】青皮1兩,公丁香5錢,硇砂5錢,龜版(醋炒)8錢,檳榔1兩,廣木香5錢,莪術(醋炒)1兩,牙皂5錢,阿魏(醋化)6錢,鱉甲(醋炒)8錢,枳實(麩炒)1兩,甘草5錢,廣陳皮1兩,枳殼(麩炒)1兩,三棱(醋炒)1兩,二丑1兩5錢。
【制法】上為細末,以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濕氣結,癥瘕積聚,痞塊,脾臟腫大。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2錢,以姜湯送下;小兒、老人減半。
【注意】孕婦、貧血及無痞塊者忌服;并忌豬肉、南瓜、甲魚、馬齒莧、生冷等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化積丸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化堅丸。
【處方】大生地4兩,川芎(酒炒)2兩,白芍(酒炒)2兩,川楝子(連核打炒)2兩,當歸(酒炒)2兩,丹參(酒炒)2兩,牡蠣(煅)3兩,夏枯草(烘)3兩,花粉(炒)2兩,香附(醋炒)2兩,半夏(炒)2兩,石決明(煅)3兩,郁金(炒)2兩,青皮(炒)2兩,橘核(炒)3兩,全蟲(酒炒)1兩5錢,沉香(鎊研)5錢,茯苓2兩,刺藜(炒)2兩,土貝母(去心)2兩,延胡(炒)2兩,柴胡(炒)5錢,蘇梗粉1兩,兩頭尖(炒)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肝經(jīng)郁火,乳痰、乳癖,及頸項失營、馬刀,郁痰疬核。
【用法用量】每朝服5錢,陳酒送下。
【摘錄】《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處方】方八(刮去皮,麻油熬至浮,取出凈,曬干,研)2兩,芫花(炒炭)5錢,甲片(炒黃)2兩,川烏(姜汁制,炒)5錢,草烏(姜汁炒,制)5錢,乳香(去油)3錢,沒藥(去油)3錢,當歸2兩,延胡2兩,全蝎(酒洗,炒)5錢。
【制法】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每服14丸,陳酒送下。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青囊秘傳》
【處方】甘草2兩,丹皮3兩,橘皮3兩,桃仁3兩,杏仁3兩,桂枝3兩。
【制法】煉蜜、陳醋為丸,如酸棗大。
【功能主治】中氣不運,積聚在臟腑者。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米飲送下,1日2次。若內(nèi)在臟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經(jīng)絡者,以化堅膏消之。
【摘錄】《醫(yī)學摘粹》卷三
看完了上文關于化堅丸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化堅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化堅丸的時候,應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化堅丸的藥效 。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化滯丸。
【處方】荊三棱1兩,蓬莪術1兩,桔梗1兩,大黃1兩,陳橘皮1兩(用溫湯洗過),半夏1個(破作兩片),白術1兩(與前件并銼如皂角子大),旋覆花1兩,鱉甲(去裙)2兩(作4片),葶藶子1兩半(淘凈,生絹袋盛之),紫蘇葉1兩,木香3兩(研干),沉香半兩(銼細,生用),麥蘗1兩(微炒),檳榔半兩(生用),舶上茴香半兩(水淘去土,干稱),硼砂1兩半(細研銼,用瓷器納入前藥內(nèi),用米醋3升浸,重湯煮取2升半)。
【制法】上用煮藥,作一處焙羅,和入生藥,除木香、沉香、麥蘗、茴香、檳榔不入醋煮,余皆煮藥作一處,焙搗羅為細末,用煮藥醋調(diào)面糊煮,搜和,入石臼中多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寬中化痰,快美飲食,消化停滯。主脾肺氣滯,水飲停積,膈痹口滿,咳嗽涎壅,嘔吐頭昏,飲食不下;或痰痞氣膈,陰陽不通并厥,口噤昏默,不省人事,狀似中風;及恚怒氣逆,飲食湯水,停聚胸膈成病,以致十膈五噎,翻胃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熟水送下;婦人血.氣心痛,炒姜醋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九引《家藏經(jīng)驗方》
【處方】巴豆1錢(去油),三棱2錢,莪術2錢,青皮1錢,陳皮1錢,黃連3錢,半夏3錢,木香2錢,丁香1錢。
【功能主治】一切寒熱氣滯之積。
【用法用量】煉蜜為丸服。
【摘錄】《血證論》卷八
【處方】巴豆6錢(醋制),烏梅肉5錢(焙干)。
【功能主治】內(nèi)消飲食。主
【用法用量】白面8錢,調(diào)糊為丸服。
【注意】妊娠勿服。
【摘錄】《醫(yī)門八法》卷二
【處方】黃丹1兩,黃蠟1兩,巴豆肉3錢。
【制法】上藥黃丹、巴豆2味,同細研,用碗1個,香油少許,慢火化開蠟后,3-4次下前藥,調(diào)勻,滴入水不散為度,都傾入水中,取出。
【功能主治】男女飲食不消,氣閉肚疼,里急后重,白瀉。
【用法用量】每服如蘿卜子大,水大積者15丸,生姜湯送下;水小積者,虛實隨加減用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二
【處方】廣木香2錢半,丁香2錢半,青皮(去瓤)2錢半,陳皮(去白)2錢半,黃柏皮2錢半,莪術(慢火煨)4錢8分,半夏(姜汁和成餅曬干)2錢5分,巴豆(去殼,火炒過)。
【制法】上藥用砂鍋好醋浸一時,慢火熬干,炒黃,烏梅肉5錢焙干,共為末,用面醋打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一切雜積、酒積,胸膈膨脹,嘔吐酸水,泄瀉痢疾,婦人血氣。
【用法用量】方中巴豆用量原缺。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六
以上就是化滯丸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