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術(shù)勝濕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蒼術(shù)勝濕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蒼術(shù)勝濕湯這款方劑。
【處方】蒼術(shù)5錢,羌活3錢,防風3錢,防己3錢,木瓜3錢,懷牛膝3錢,肉桂1錢,茯苓2錢,甘草梢1錢。
【功能主治】寒濕腳痹,及腳氣之挾寒由冒雨忍濕而得之者。
【用法用量】水1大碗,煎至半碗,入好酒半碗,煎數(shù)沸,熱服。
【注意】其人少壯,氣血強盛者宜;若虛弱衰老者,則非可用也。
【各家論述】當歸拈痛湯治濕著之挾熱者。此以治濕著之挾寒者,故用蒼術(shù)之辛烈以君之,而羌活、防風佐之,本能行經(jīng)燥濕,活骨舒筋,非風以勝濕之說;防己以逐而行之,木瓜以收而消之,肉桂及酒,所以勝寒而活其血,牛膝、草梢,使一于下行而無堅不破矣。然則此之攻之,不太猛乎?曰羌活、防風性能上升,而術(shù)、草、桂、苓則未嘗非補正也;此用蒼術(shù)為君,則異于防己飲之平用二術(shù),古人餌術(shù)皆以為補養(yǎng),實補脾君藥也。
【臨床應(yīng)用】寒濕腳痹:子族中有以養(yǎng)池魚為業(yè)者,嘗負籃撈采萍及薀藻以供魚食,籃著髀股間衣褲皆濕,日久冷濕深積,致左腿痹痛,不能行動,皮膚腫硬有如死肌,醫(yī)者以治風閉痹諸方治之罔效,且更時作寒熱。予診其脈沉遲而澀,因制此方與之,且囑之曰,服此覆被取汗,當作大痛,宜耐痛無害也,痛定則愈矣。其人服之,果壯熱大痛,幾不可忍,然其痛自髀走股,自股走膝,自膝下脛下足跗,其痛漸輕,至足大趾痛止汗收,渙然起立,行走如常矣。后稍加減以治寒濕腳氣,亦每即效。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六
有關(guān)蒼術(shù)勝濕湯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擴展閱讀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防風勝濕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防風、川芎、蘇葉、前胡、澤瀉、陳皮、厚樸、杏仁、腹皮、茯苓。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利水。主小兒疹出時飲冷形寒,或入水洗浴,或飲水食瓜,脾傷于濕,不能運通水道,致令水邪留滯,疹毒內(nèi)攻,疹出一時即沒,食少腹脹,喘促目閉,四肢軟弱,小水不利,其臍凸出寸許,按之虛軟有聲,舉之隨手而起。
【用法用量】加蔥白2個,水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中
【處方】防風、荊芥、蒼術(shù)、白芷、羌活、川芎。
【功能主治】濕氣霍亂應(yīng)汗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防風、荊芥、葛根、白芷、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風濕咳嗽。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以上就是利用防風勝濕湯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常識問題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防風勝濕湯治療疾病的的同時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導(dǎo)讀:羌活勝濕湯的功效與作用。羌活勝濕湯,中醫(yī)方劑名。那么羌活勝濕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羌活勝濕湯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了解下。
【方劑名】
羌活勝濕湯
【出處】
《內(nèi)外傷辨惑論》
【組成】
羌活、獨活各6g,藁本、防風、甘草(炙)各3g,蔓荊子2g,川芎1.5g。
【用法】
上畋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溫服,空心食前?,F(xiàn)代用法:水煎,食前溫服。
【方歌】
羌活勝濕羌獨芎,蔓甘藁本與防風,風濕在表頭身痛,祛風除濕有奇勸。
【方解】
本方證多由汗出當風,或久居濕地,風濕相搏,郁于肌表所致。風濕之邪客于肌表,經(jīng)脈不暢,故頭痛身重,或肩背疼痛不可回顧,或腰脊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苔白脈浮,為風濕在表之征。治以祛風勝濕。方中羌活、獨活辛溫發(fā)散,祛風勝濕。其中羌活善祛上半身風濕,獨活善祛下半身風濕,二藥合用,能散周身風濕,舒利關(guān)節(jié)而通痹止痛,共為君藥。防風祛風除濕以解表;藁本辛散溫通,能散風寒濕邪止頭痛,共為臣藥。川芎活血祛風止痛;蔓荊子辛散祛風止頭痛,共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服后若微發(fā)其汗,效果更佳,能使風濕盡去,諸痛則止。
【功效與作用】
發(fā)汗祛風,除濕止痛。
【主治】
風濕在表證。頭痛身重,肩背疼痛不可回顧,或腰脊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苔白脈浮。
【配伍特點】
綜合全方,以辛苦溫散之品為主組方,共奏祛風勝濕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風濕隨汗而解。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風濕在表的常用方,以頭痛身重,腰脊疼痛,苔白脈浮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感冒、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濕性心肌炎、神經(jīng)性頭痛等屬風濕在表者。
【加減化裁】
若濕邪較重,肢體酸楚甚者,可加蒼術(shù)、細辛以助祛濕通絡(luò);郁久化熱者,宜加黃芩、黃柏、知母等清里熱。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脾胃論》卷上:如肩背痛,不可回顧,此手太陽氣郁而不行,以風藥散之。如背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上沖頭痛者,乃足太陽經(jīng)之不行也,以羌活勝濕湯主之。
2、方論選錄張璐《張氏醫(yī)通》卷13:此治頭項之濕,故用羌、防、芎、藁一派風藥,以祛上盛之邪。然熱雖上浮,濕本下著,所以復(fù)用獨活透達少陰之經(jīng)。其妙用尤在緩取微似之汗,故劑中加用甘草,以緩諸藥辛散之性,則濕著之邪,亦得從中緩去,無藉大開汗孔,急驅(qū)風邪之法,使肌腠餒弱無力,濕邪因之內(nèi)縮,但風去而濕不去也。
以上就是羌活勝濕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蒼術(shù)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下哦。
【處方】防風 黃柏各3克 柴胡6克 蒼術(shù)9克
【功能主治】清化濕熱,祛風止痛。主濕熱下注,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上藥都作一服。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蒼術(shù)(制)白芍藥 枳殼 白茯苓 白芷 廣陳皮 川芎 炙半夏 升麻 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藥銼末。
【功能主治】祛風化濕,理氣健脾。主太陰經(jīng)頭風頭痛,腹中脹痛,食欲不振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3片,白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錄】《審視瑤函》卷三
【處方】蒼術(shù)、柴胡、黃芩、半夏、青皮、草果、檳榔、川芎、生姜、蔥白。
【功能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瘧發(fā)3-4度后,用水、酒各半煎,溫服。取汗。
【摘錄】《慈幼新書》卷九
【處方】蒼術(shù)1錢(泔制),葛根1錢,山梔1錢(炒黑),茯苓1錢,澤瀉1錢,廣皮1錢,山楂2錢。
【功能主治】濕氣郁熱,睪丸腫痛。
【用法用量】加燈心1握,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徹》卷二
【處方】蒼術(shù)、黃柏、柴胡、防風、附子、杜仲、川芎、肉桂。
【功能主治】濕熱腰腿疼痛,兩脅搐急,露臥濕地,不能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作湯服。
【摘錄】《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處方】蒼術(shù)4兩,草烏頭1錢,杏仁30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秋深久瘧,瘧氣入腹,胃中無物,又無痰癖,腹高而食少。
【用法用量】都作1服,水3升,煎至1半,均作3服,1日服盡,迎發(fā)而服。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人參(去蘆)半兩,蘆萚半兩,扁豆藤2兩,蒼術(shù)1撮。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7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人參1兩,木瓜1個,蒼術(shù)1撮。
【功能主治】小兒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7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蒼術(shù)2兩,防風1兩。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瀉痢久不止,臟腑虛滑,谷不化。
【用法用量】用水1碗,煎至1大盞,絞清汁,送下桃花80-90粒。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炒)1錢2分,藁本1錢,白芷1錢,羌活1錢,川芎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脾虛視物不真。
【用法用量】加蔥、生姜,水煎服。
【摘錄】《異授眼科》
【處方】蒼術(shù)8分,藁本5分。
【功能主治】諸疝心痛,時痛時止,久不已。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疝氣證治論》
【處方】南蒼術(shù)片1斤。
【功能主治】膿窠疥。
【用法用量】水1鍋,煎至8分,去滓,取汁浸洗,久之,次取滓置炭火于斗內(nèi),加術(shù)于火上焚之,以手架斗上熏之,上以綿帛蓋之,勿令泄氣。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蒼術(shù)湯這種中藥方劑的一些介紹,現(xiàn)在人們對養(yǎng)生都已經(jīng)重視起來,特別是各大電視上都會報道一些有關(guān)養(yǎng)生的方法,從飲食方面到運動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學習一些這樣的方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好的調(diào)養(yǎng)。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蒼術(shù)地榆湯,那么蒼術(shù)地榆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蒼術(shù)60克 地榆30克
【制法】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健脾燥濕,涼血止血。主脾經(jīng)受濕,痢疾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蒼術(shù)2兩,地榆1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瀉利,先血后便者。脾經(jīng)受濕,下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1兩,水煎服。
【各家論述】1.《醫(yī)林纂要》:蒼術(shù)燥濕開郁,地榆酸寒色紫,以專去下焦大腸血分之熱,瀉肝斂氣,用其酸以收,以斷下也。
【摘錄】《保命集》卷中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蒼術(shù)地榆湯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蒼術(shù)地榆湯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說到防風蒼術(shù)湯,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麻黃8分,防風1錢,蒼術(shù)2錢,白術(shù)3錢。
【功能主治】散風邪,健脾疏壅。主風壅肝木,損傷脾土,不能輸布水濕,飧泄身熱,脈弦腰重,微汗頭疼。
【用法用量】水煎熟,熱服。取汗。
【各家論述】麻黃解熱助表,防風以散風邪,蒼術(shù)、白術(shù)補中健脾,疏壅濕以止泄。
【摘錄】《杏苑》卷四
【處方】防風、蒼術(shù)、桔梗、陳皮、桃仁、白芷、川芎、當歸、枳殼、厚樸。
【功能主治】因風腰痛,左右無定處,牽引兩足,脈浮。
【用法用量】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處方】防風半兩,蒼術(shù)1兩,石膏1兩,炙甘草半兩,川芎2錢半,黃芩2錢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解表,透斑疹。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3片,薄荷7葉,水煎,每日2次。
【摘錄】《田氏保嬰集》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防風蒼術(shù)湯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蒼術(shù)除濕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茅山蒼術(shù)1錢(泔制),黃柏7分(酒炒),生地1錢,宣木瓜1錢,米仁2錢,牛膝1錢,當歸1錢,獨活7分,廣皮8分,茯苓1錢,燈芯1握,生姜1片。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水煎服。飲酒人,加葛根、澤瀉各1錢,或加漢防己。
【摘錄】《古今醫(yī)徹》卷二
【處方】蒼術(shù)、白術(shù)、厚樸、白茯苓、陳皮、甘草、半夏曲。
【功能主治】外感頭痛,邪在太陰經(jīng)。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上文介紹了蒼術(shù)除濕湯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guān)的用藥禁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