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蘇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雞蘇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用過或者聽說過雞蘇湯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雞蘇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雞蘇2兩半,地黃汁5合,桑根白皮(銼)1兩,生姜汁5合,葛根(銼)2兩,小薊根(切)2兩,淡竹茹2兩。
【制法】上除地黃、生姜汁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墜墮撲損,內(nèi)傷吐血,及暴熱,胸背上煩熱,心中欲吐,喉內(nèi)先覺血腥氣。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取1盞,去滓,入地黃汁、生姜汁各半合,更煎3-5沸,去滓溫服,每食后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處方】雞蘇1兩半,石膏(碎)1兩,淡竹葉(切)1兩,木通(銼)1兩,甘草(生,銼)1兩,滑石(碎)1兩,小薊根1兩,生地黃半斤(銼,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雞蘇1握(去根,銼,曬),石膏(碎)2兩,竹葉1握(切),蜀葵子(別為末)1兩,葵子(為末,每服旋入)1錢。
【制法】上除葵子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血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下葵子末1錢匕,更煎至8分,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四
【處方】雞蘇(去土)2兩,石膏2兩,竹葉(銼)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不絕。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六
通過上文對雞蘇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雞蘇丸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行適當(dāng)?shù)募庸ぃ缓笤侔匆欢ū壤M行調(diào)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雞蘇丸。
【處方】雞蘇葉250克 荊芥穗30克 防風(fēng)(去蘆頭)30克 黃耆(生用)生干地黃 桔梗(去蘆頭,炒)各15克 甘草 川芎 甘菊花各7.5克 腦子1.5克(別研)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30克作10丸。
【功能主治】治虛熱上壅,頭目不清,面赤咽干,痰嗽煩渴,衄血嗽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麥門冬(去心)煎湯嚼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
【處方】川貝母4兩(去心),蘿卜子1升。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婦女經(jīng)來??人?。
【用法用量】本方名“雞蘇丸”,但方中無雞蘇,疑脫。
【摘錄】《竹林女科》
【處方】薄荷葉1片,甘草4兩,桔梗4兩,川芎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上焦有熱,頭目昏眩,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每次1丸,含化,不拘時候常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引《德生堂方》
【處方】雞蘇薄荷葉8兩,川芎4兩,荊芥4兩,羌活2兩,防風(fēng)2兩,香白芷2兩,炙甘草2兩,細(xì)辛1兩。
【制法】上為末,蒸餅糊為丸。
【功能主治】男婦諸風(fēng)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風(fēng)風(fēng)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清茶送下。
【摘錄】《惠直堂方》卷二
【處方】雞蘇葉(干者)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桑根白皮(銼)1兩,芎?1兩,黃耆(炙,銼)1兩,甘草(炙,銼)1兩,生干地黃(切,焙)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腦熱肺壅,鼻淵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臨臥人參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六
【處方】遠(yuǎn)志(去心,炙)320兩,五爪橘紅160兩,紫菀160兩,知母160兩,白芍160兩,甘草160兩,麥冬160兩,冬花160兩,五味子(炙)160兩,葶藶子160兩,沙參160兩,兜鈴160兩,天冬160兩,瓜蔞仁(炒)160兩,桑皮160兩,百合160兩,法半夏160兩,黃芩160兩,桔梗160兩,前胡160兩,橘皮160兩,蘇葉320兩,蘇子320兩,麻黃640兩,生石膏320兩,杏仁(去皮,炒)640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過羅,用生姜160兩,紅棗160兩煎,水泛為小丸,每16兩用滑石、細(xì)粉4兩為衣,以外上墨汁衣闖亮。
【功能主治】潤肺止嗽,化痰定喘。主肺經(jīng)濕熱,咳嗽痰盛,經(jīng)久不止,喘息氣促,睡臥不寧。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有關(guān)雞蘇丸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相信聽說過雞蘇散的朋友應(yīng)該不是太多,但是雞蘇散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雞蘇散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處方】甘草(炙)30克 桂府膩白滑石180克 薄荷葉(末)7.5克
【功能主治】治傷寒中暑,表里俱熱,煩躁口渴,小便不通,瀉痢熱瘧,霍亂吐瀉,酒食中毒,石淋;產(chǎn)后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上藥為細(xì)末,每服9克,蜜少許,溫水調(diào)下,無蜜亦得,日三服。欲冷飲者,新汲水調(diào)服。
【摘錄】《宜明論方》卷十
【處方】雞蘇葉 黃耆(去蘆)生地黃(洗)阿膠(蛤粉炒)白茅根各30克 桔梗(去蘆)麥門冬(去心)蒲黃(炒)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勞傷肺經(jīng),唾內(nèi)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處方】雞蘇葉1兩,黃耆半兩(銼),羚羊角屑半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刺薊1兩,茜根1兩,生干地黃1兩,麥門冬3分(去心),黃芩3分,當(dāng)歸3分,伏龍肝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用法用量】方中茜根,《準(zhǔn)繩·類方》作“葛根”。
【摘錄】《圣惠》卷七十
【處方】雞蘇3兩,防風(fēng)(去叉)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水調(diào)下。更以雞蘇葉于新水內(nèi)揉軟,納鼻竅,血即止。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
【處方】雞蘇1兩,甘遂半兩(煨令黃),滑石1兩,葵子1兩,瞿麥1兩,桑根白皮1兩(銼),防葵1兩,榆白皮1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心腹妨悶,上氣喘急,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辰砂益元散加薄荷少許。
【功能主治】清肺熱。主暑月小便不利。
【摘錄】《麻科活人》卷三
【處方】雞蘇莖葉1兩,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1兩(湯浸,洗7遍去滑),桔梗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2兩,黃耆1兩(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臟壅熱,痰唾內(nèi)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
【處方】雞蘇1兩,葵子2兩,石膏2兩,生干地黃3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血淋不絕。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雞蘇莖葉1兩,黃蓍1兩(銼),甘草1兩(生用),干姜半兩(炮裂,銼),艾葉半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勞傷,或飽食氣逆,致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赤馬通汁1合,攪令勻,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
【處方】雞蘇葉1兩,黃芩1兩,當(dāng)歸半兩,赤芍藥半兩,阿膠2兩,伏龍肝2兩,刺薊1兩,生地黃1兩,黃耆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加生姜3片,竹茹彈子大,水煎服。
【摘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別名】生料雞蘇散
【處方】雞蘇葉1兩,黃耆(去蘆)1兩,生地黃(洗)1兩,阿膠(蛤粉炒)1兩,白茅根1兩,桔梗(去蘆)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蒲黃(炒)半兩,貝母(去心)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傷勞肺經(jīng),唾內(nèi)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生料雞蘇散(《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七)?!兜眯А酚猩0灼ぐ雰?,大棗一枚。
【摘錄】《濟生》卷二
【別名】雞蘇散煎
【處方】雞蘇葉1兩,當(dāng)歸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1兩,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伏龍肝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雞蘇散煎(《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摘錄】《圣惠》卷七十
【處方】雞蘇莖葉1兩,人參3分(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大腹皮3分(銼),芎?3分,苧麻根半兩(銼),當(dāng)歸1兩(銼,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疒丂)刺痛,氣脹,胎不安穩(wěn)。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雞蘇、木賊、荊芥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癇。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字,以茶清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五
【處方】蒲黃、茅根、薄荷、黃耆、雞蘇、貝母、麥冬、阿膠、梔子、甘草、桔梗、生地。
【功能主治】勞傷肺嗽,痰涎有血。
【用法用量】加生姜為引。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別名】雞蘇飲
【處方】雞蘇葉2兩,滑石3兩,刺薊根1兩(銼),木通2兩(銼),生干地黃2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血淋。
【用法用量】雞蘇飲(《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雞蘇散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雞蘇散的認(rèn)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rèn)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雞蘇飲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雞蘇飲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xì)的介紹一下。
【處方】雞蘇半兩,人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大腹皮半兩,芎?半兩,苧麻根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氣脹疼痛,胎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處方】雞蘇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射干1兩半,白芷1兩,桔梗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大黃(銼,炒)1兩,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半兩。
【功能主治】衄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3片,煎取6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
通過小編介紹的雞蘇飲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雞蘇飲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雞蘇飲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龍腦雞蘇圓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柴胡(要真銀州者)二兩(同木通以沸湯大半升浸一、二宿,絞汁后入膏),木通(同柴胡浸)、阿膠(炒微燥)、蒲黃(真者.微炒)、人參,各二兩;麥門冬(湯洗.去心.焙研)四兩,黃蓍(去蘆)一兩,雞蘇(凈葉)一斤(即龍腦薄荷也),甘草(炙)一兩半,生干地黃末(六兩.后入膏)。
【炮制】上除別研藥后入外,并搗,羅為細(xì)末,將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后下生干地黃末,不住手?jǐn)?,時時入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將其馀藥末同和為圓,如碗豆大。
【功能主治】除煩解勞,消谷下氣,散胸中郁熱,主肺熱咳嗽,治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熱淋、勞淋、氣淋,止消渴,除驚悸,涼上膈,解酒毒。又治胃熱口臭,肺熱喉腥,脾疸口甜,膽?zhàn)憧诳?。常服聰耳明目,開心益智。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嚼破熱水下,不嚼亦得。虛勞煩熱,消渴驚悸,煎人參湯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像龍腦雞蘇圓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fù)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
不同的人群應(yīng)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龍腦雞蘇丸。
【處方】柴胡(要真銀川者)60克(銼,同木通以沸湯100毫升浸一二宿,絞汁后入膏)木通(銼,同柴胡浸)阿膠(炒微燥)蒲黃(真者,微炒)人參各60克 麥門冬(湯洗,去心,焙干)120克 黃耆(去蘆)30克 雞蘇(凈葉)500克 甘草(炙)45克 生干地黃末(后入膏)180克
【制法】上除別研藥后入外,并搗羅為細(xì)末,將好蜜1千克先煉一二沸,然后下生干地黃末,不住手?jǐn)?,時時入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將其余藥末同和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治肺熱咳嗽,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熱淋、勞淋、氣淋,胃熱口臭,肺熱喉腥,脾疽口甜,膽?zhàn)憧诳唷?/p>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嚼破熱水下,不嚼亦得。虛勞煩熱,消渴驚悸,煎人參湯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將麥門冬(湯浸去心),煎湯下,并食后、臨臥服之。惟血崩下血,諸淋疾,皆空腹時服。治淋用車前子湯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雞蘇葉(龍腦薄荷是也),黃耆2兩,麥門冬(去心)4兩,甘草1兩半,黃連1兩,干地黃6兩(為末),人參2兩,木通2兩,新蒲黃2兩,阿膠(炒焦)2兩,柴胡(銀州鼠尾紅色者)2兩(銼,同木通沸湯半升,浸1日夜,絞取汁)。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西路好蜜2斤余,先煉1-2沸,然后下生地黃末,不住手?jǐn)?,時時入絞下者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火緊,焦了;然后將余藥末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除勞解熱,下氣散郁,清神爽氣,潤肺開心,益志滋肝,補腎,令人身強體輕,耳目聰明,利膈,化熱痰,去膀胱中積熱。主肺熱咳血,心熱驚悸,脾胃熱口甘吐血,肝膽熱氣出口苦,腎熱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痢、五淋、血崩。
【用法用量】《蘭臺軌范》有黃芩,無黃耆。
【摘錄】《元戎》卷五
【別名】雞蘇丸
【處方】柴胡(要真銀州者)2兩(銼,同木通以沸湯大半升浸1-2宿,絞汁后入膏),木通2兩(銼,同柴胡浸),阿膠2兩(炒微燥),蒲黃2兩(真者,微炒),人參2兩,麥門冬(湯洗,去心,焙干)4兩,黃耆(去蘆)1兩,雞蘇(凈葉)1斤(即龍腦薄荷也),甘草(炙)1兩半,生干地黃末6兩(后入膏)。
【制法】上除別研藥后入外,并為細(xì)末,將好蜜2斤先煉1-2沸,然后下生干地黃末,不住手?jǐn)?,時時入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將其余藥末同和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除煩解勞,消谷下氣,清熱理血,散胸中郁熱,涼上膈,解酒毒,聰耳明目,開心益智。主肺熱咳嗽,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熱淋,勞淋,氣淋,消渴,驚悸,胃熱口臭,肺熱喉腥,脾疸口甜,膽?zhàn)憧诳唷?/p>
【用法用量】雞蘇丸(《普濟方》卷五十八引《如宜方》)。
【各家論述】《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少陽藥也。肺本清肅,或受心之邪焰,或受肝之亢害,故見諸證。薄荷辛涼,輕揚升發(fā),瀉肺搜肝,散熱理血,故以為君;生地黃涼血,炒蒲黃止血,以療諸血;柴胡平肝解肝熱,木通利水降心火,麥冬、阿膠潤燥清肺,參、耆、甘草瀉火和脾。此亦為熱而涉虛者設(shè),故少佐參、耆也。
【摘錄】《局方》卷六
【處方】龍腦(研)1分,雞蘇1兩,甘草1兩(炙),烏梅1兩(用肉),紫蘇葉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白梅半兩(用肉),人參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分,麝香1錢(研),甜消(研)1錢。
【制法】上為末,再同研勻,煉沙糖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上膈虛熱,咽干。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人參湯嚼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四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龍腦雞蘇丸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fù)擔(dān),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個分支,是中醫(y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參蘇半夏湯就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處方】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木香1兩,五味子2兩,桑白皮(炒)2兩,陳皮(去白)2兩,白術(shù)2兩,紫蘇葉2兩,半夏(生姜制)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痰涎,咽膈不利,喘滿,氣不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大盞半,生姜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處方】半夏2錢,甘草5分,陳皮1錢5分,茯苓1錢5分,桔梗1錢5分,枳殼1錢5分,干葛1錢5分,前胡1錢5分,紫蘇1錢5分,桑皮1錢5分,杏仁1錢5分。
【功能主治】感寒咳嗽。
【用法用量】水1鐘半,加生姜3片,煎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四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參蘇半夏湯,我們知道參蘇半夏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蘇葉是一個很常見的植物,這樣植物形狀很特別,那這樣的植物不僅可以觀賞,同時對治療疾病上,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蘇葉的功效與作用有著很多方面,根據(jù)自身疾病進行選擇,使得疾病疾病治療上,可以得到很好效果,那選擇它也是不能隨意進行,它疾病治療種類,也是有著一些限制。
那蘇葉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同太了解的,所以選擇它之前,也是需要對它進行一些了解,同時對出現(xiàn)一些疾病的時候,也都知道可以選擇它進行治療。
蘇葉的功效與作用:
蘇葉的功效:
蘇葉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紫蘇的帶枝嫩葉,蘇葉有散寒解表、理氣寬中的功效,蘇葉別名赤蘇、紅蘇、紅紫蘇、皺紫蘇、紫蘇、紫蘇葉,蘇葉主治風(fēng)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
蘇葉用于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蘇葉能發(fā)散表寒,開宣肺氣,蘇葉可與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蘇葉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蘇葉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蘇葉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蘇葉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jié)者,蘇葉常與半夏、厚樸同用。蘇葉又用于妊娠嘔吐,胸腹?jié)M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蘇葉用于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別名:赤蘇、紅蘇、紅紫蘇、皺紫蘇
蘇葉的功效與作用
處方用名:紫蘇、紫蘇葉。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脾經(jīng)。
功能:散寒解表,理氣寬中。
主治:用于風(fēng)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
用法用量:煎服,5-9克,不宜久煎。
蘇葉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紫蘇的帶枝嫩葉。
蘇葉的作用:
蘇葉也叫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fēng)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癥。種子也稱蘇子,有鎮(zhèn)咳平喘、社痰的功能。蘇葉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
1、蘇葉60克,煎濃汁當(dāng)茶飲,或加姜汁十滴調(diào)服,可解食魚、鱉中毒。
2、蘇葉治療尋常疣:鮮紫蘇葉外擦患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一般3~5次可愈。
3、蘇葉15克,水煎加紅糖6克沖服,治寒瀉。
4、蘇葉治療子宮出血:將紫蘇制成每ml相當(dāng)于原生藥2g之水提取液,分裝成5ml安瓿。使用時以無菌棉球、紗布或擦鏡頭紙浸潤紫蘇液貼敷于出血處。
5、紫蘇葉60克,煎湯熏洗,對子宮下垂有療效。
6、蘇葉用於急性胃腸炎:紫蘇葉 10 克,藿香 10 克,陳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7、蘇葉用於胸膈痞悶、呃逆:紫蘇梗 15 克,陳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8、蘇葉用於感冒:紫蘇葉 10 克,蔥白 5 根,生姜 3 片,水煎溫服。
9、蘇葉用於外感風(fēng)寒頭痛:紫蘇葉 10 克,桂皮 6 克,蔥白 5 根,水煎服。
10、蘇葉用於孕婦胎動不安。麻根 30 克,紫蘇梗 10 克,水煎服。
11、蘇葉用於食蟹中毒:紫蘇葉 30 克,生姜 3 片,煎湯頻飲。
12、蘇葉用於陰囊濕疹:紫蘇莖葉適量,水煎泡洗患處。
13、蘇葉用於妊振嘔吐:紫蘇莖葉 15 克,黃連 3 克,水煎服。
14、蘇葉用於水腫:紫蘇梗 20 克,蒜頭連皮 1 個,老姜皮 15 克,冬瓜皮 15 克,水煎服。
蘇葉理氣,和營。治感冒風(fēng)寒,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并能解魚蟹毒。用于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
蘇葉用于妊娠嘔吐,胸腹?jié)M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
蘇葉用于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蘇葉治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本品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jié)者,常與半夏、厚樸同用。
通過以上介紹,對蘇葉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了解,因此對這樣藥物選擇,都是可以放心選擇,它對治療感冒疾病效果是很不錯的,感冒是生活中中很常見的疾病,這樣疾病在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是很容易患有的,所以選擇蘇葉治療是不錯之選。
小蘇蘇棵花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小蘇蘇棵花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的了解小蘇蘇棵花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半邊花、半瓣花、壩子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細(xì)皺香薷的花。
【原形態(tài)】細(xì)皺香薷,半灌木,高0.3-1.5m。枝四棱形,密被白色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5-2.5cm,密被白色柔毛;葉片卵形或橢圓狀菱形,長2-7.5cm,寬1-3.5cm,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鋸齒,近基部全緣,上面具皺紋,被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輪傘花序多樺密集成假穗狀花序,著生于主莖及側(cè)枝頂部,長5-15cm,序軸密被灰白色絨毛;苞片鉆形,被灰白色絨毛;苞片鉆形,被灰白色絨毛;花萼釧形,長約1.5mm,外面被灰白色絨毛,萼齒5;花完淡紫色或白色,長約4mm,外面被柔毛,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圓形,邊緣嚙蝕狀,側(cè)裂片短,半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絲略被毛,花藥2室;子房4裂,花柱超出雄蕊,柱頭2裂。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mm,淡黃色?;ㄆ?-11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800m的山坡草地、空曠地、路旁、林下或灌叢中。
【功能主治】。主脫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小蘇蘇棵花的功效與作用了吧?小蘇蘇棵花的藥用價值極高,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判斷,這點希望大家注意。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可保立蘇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黃耆45克(生)黨參9克 白術(shù)6克 甘草6克 當(dāng)歸6克 白芍6克 棗仁9克(炒)山萸3克 枸杞子6克 故紙3克 核桃1個(連皮打碎)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溫養(yǎng)脾腎。治小兒因傷寒、瘟疫或痘疹、吐瀉等癥,病久氣虛,致患慢驚,四肢抽搐,項背后反,兩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重用黃耆大補元氣,黨參;白術(shù)、甘草益氣健脾;當(dāng)歸、白芍養(yǎng)血;山萸肉、枸杞子、破故紙、核桃仁益腎;炒棗仁安神定驚。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血,溫補脾腎之功。
【摘錄】《醫(yī)林改錯》卷下
以上就是對可保立蘇湯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當(dāng)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藥的話,最好可以咨詢一下相關(guān)的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