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解毒湯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葛根解毒湯。
【處方】葛根、荊芥、前胡、牛蒡子、防風、連翹、淡竹葉、人參、柴胡、桔梗、赤芍藥、羌活、升麻、甘草。
【功能主治】辛平發(fā)散。主麻疹,值時令時寒時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麻科活人》卷二
【別名】解毒葛根湯
【處方】葛粉、天花粉、麥門冬、生地黃、升麻各等分,甘草減半。
【制法】上細銼。
【功能主治】止渴。主痘疹,發(fā)熱時便大渴,熱在里者。
【用法用量】解毒葛根湯(《幼幼集成》卷五)。《片玉痘疹》有酒芩。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葛根解毒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讀:葛根湯功效與作用。葛根湯,中醫(yī)方劑名。那么葛根湯功效與作用有哪些?葛根湯功效與作用,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方劑名】
葛根湯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切),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組成。
【用法】
先煎麻黃、葛根,去白沫,再入其他藥物同煎。日1劑水煎分3次服。
【方解】
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脈為君;麻黃、桂枝疏散風寒,發(fā)汗解表為臣;芍藥、甘草生津養(yǎng)液,緩急止痛為佐;生姜、大棗調(diào)和脾胃,鼓舞脾胃生發(fā)之氣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發(fā)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功效與作用】
解肌發(fā)汗,發(fā)散風寒,升津舒筋。
【主治】
外感風寒表實,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發(fā)熱惡寒,頸痛身疼,無汗惡風;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風寒表實兼引里邪之下利證。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腸炎,皮膚感染,頸椎病,神經(jīng)肌肉疾病,蕁麻疹等。
【臨床運用】
1、面癱應用本方加減:葛根30-40g,麻黃、桂枝、白芍各5-20g,甘草5-10g,生姜10-30g,大棗10枚。水煎,飯后服。老幼藥量酌減。
2、缺血性腦梗塞應用本方加減:葛根20-40g,麻黃36g,桂枝5-10g,白芍、當歸各10-20g,甘草6g,生姜3片,大棗5枚,丹參20-30g,紅花6-10g,川芎10-15g。上肢活動不便為主者加桑枝、雞血藤;下肢活動不便為主者加川斷、桑寄生、牛膝;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明顯者加全蝎、白附子,僵蠶;痰濁較重者加陳皮、半夏、天麻;血壓較高者加磁石、夏枯草。每日1劑水煎服。
3、頸椎病應用本方加減:葛根20-40g,麻黃6g,桂枝20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12g,大棗7枚。日1劑水煎服。
4、顳頜關節(jié)癥:應用葛根湯提取劑顆粒7.5g,每日分3次,飯前30分鐘口服,不并用其它治療。療程2周。
5、軟組織損傷應用本方加減:葛根50g,麻黃10g,桂枝、白芍各15g,生姜、甘草各10g,大棗6g。內(nèi)服或外敷,1日1劑,水煎分3次溫服。
【加減化裁】
若無汗而口渴者,為熱入陽明之腑,加知母;自汗而口渴者,加石膏、人參;自汗而口不渴者,乃陽明經(jīng)中風,去蘇葉,加桂枝;若春夏之交,惟恐夾溫暑之邪,不便用桂枝,加白術4.5克。
【使用注意】
1、外感風寒表虛證者禁用。
2、溫病初起而見發(fā)熱重。惡寒輕、口渴、脈浮數(shù)、舌邊尖紅者忌用。
3、汗出惡風者禁用。
4、有報道4例感冒患者服葛根湯后,發(fā)生急性胃粘膜病變。
5、《圣濟總錄》有同名葛根湯,由葛根、甘草、半夏、黃連組成,功用清胃止嘔,應注意區(qū)別。
以上就是葛根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加味葛根湯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加味葛根湯。
【處方】升麻、葛根、前胡、桔梗、山楂、青皮、木通、荊芥、撫芎、甘草、燈心。
【功能主治】小兒發(fā)熱,看有痘情,耳冷、尻冷、腳冷,眼如含水,懶于言笑。
【用法用量】用此方服至見點。如服后而不見點,是毒盛也,其癥必重。如見點如糠粞齊布,熱甚口臭,此脾經(jīng)痘也,死不治矣。
【摘錄】《醫(yī)宗己任編》卷三
【處方】升麻、干葛、赤芍、甘草、桔梗、柴胡、防風、荊芥、連翹、地丁、木通、麥冬。
【功能主治】痘失表,發(fā)熱譫語。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升麻、干葛、赤芍、甘草、荊芥穗、柴胡、牛蒡子(炒)、桔梗(洗)、連翹、木通、防風。
【功能主治】發(fā)表解毒托里。主痘疹蒸蒸作熱,煩躁昏眩,毒深痘密而重者,痘失表,發(fā)熱譫語。
【用法用量】淡竹葉為引,水1盞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六
上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加味葛根湯的資料,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學到一些關于藥品的知識。
葛根橘皮湯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葛根橘皮湯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葛根6克 橘皮6克 杏仁6克(去尖,皮)麻黃6克(去節(jié))知母6克 黃芩6克 甘草6克(炙)
【制法】上藥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冬溫,壯熱而咳,肌膚發(fā)斑,狀如錦紋,胸悶作嘔,但吐清汁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溫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四引《小品方》
【別名】葛根散、葛根湯、葛根陳皮湯
【處方】葛根2兩,橘皮2兩,杏仁2兩(去尖皮),麻黃2兩(去節(jié)),知母2兩,黃芩2兩,甘草2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紋,壯熱而咳,心悶,嘔但吐清汁。時氣2-3日不解,頭痛,壯熱惡寒。
【用法用量】葛根散(《圣惠》卷十五)、葛根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二)、葛根陳皮湯(《永類鈐方》卷八)。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冬月腠理閉密,故用麻黃以發(fā)表;肌屬陽明,故用葛根以解肌;咳為肺氣不利,故用橘皮、杏仁以利氣;悶為心膈有熱,故用黃芩、知母以清熱;辛甘發(fā)散為陽,故佐以甘草,且調(diào)諸藥而和中也。
【摘錄】《外臺》卷四引《小品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葛根橘皮湯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葛根橘皮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防風葛根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防風、葛根、白芷、花粉、薄荷、貝母、玉竹、知母、甘草、石膏。
【功能主治】太陽兼陽明風熱上壅。
【摘錄】《不居集》下集卷二
【處方】葛根4兩,麻黃3兩,芍藥2兩,防風2兩,桂枝1兩。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胎前痙,由風寒濕邪乘虛而感,口噤,角弓反張,太陽無汗者。
【用法用量】每用1兩,先煮麻黃,去上沫,入后藥,同煎數(shù)沸,溫服。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十一
【處方】防風8分,甘葛8分,茯苓8分,麥門冬(去心)8分,芍藥6分,黃芩6分,犀角4分,甘草3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風虛,頭目痛,語言時僻。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取7合,分為2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一
【處方】防風2兩,葛根2兩,川芎2兩,生地黃2兩,杏仁1兩半(制),麻黃(去節(jié))1兩半,桂心1兩,獨活1兩,甘草1兩,防己1兩。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腰背強直,時復反張。
【用法用量】每次4錢,水煎服。
【摘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防風葛根湯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防風葛根湯之前還是要結合一下自身的體質(zhì),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說到葛根豬苓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葛根豬苓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小常識。
【處方】葛根(用雪水或秋露潤透,陰干,銼碎)1兩,豬苓(削去黑皮,切作薄片,在流水浸1宿,取出銼片,用升麻葉拌蒸1日,去葉曬干;如無葉,升麻亦可用)5錢,澤瀉(銼碎,酒浸1宿,取出曬干)5錢,茯苓(搗細,水飛,去膜,澄清,曬干)5錢,滑石(取潔白者,以竹刀刮凈,研如粉,每兩用牡丹皮2兩同煮3炷香,去牡丹,以東流水淘過,曬干)7錢,石膏(煅赤,研細,甘草水飛過,澄,曬,再研)1兩,阿膠5錢,地骨皮(東流水洗凈,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水浸1宿,焙干)、梔子(去殼取仁,用甘草水浸1宿,取出曬干,搗篩為末)5錢。
【功能主治】癉瘧。
【用法用量】方中地骨皮用量原缺。
【摘錄】《痎瘧論疏》
葛根豬苓湯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葛根豬苓湯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眾所周知,浮萍葛根湯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浮萍葛根湯的相關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浮萍葛根湯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浮萍3錢,葛根3錢,石膏3錢,玄參3錢,甘草3錢,芍藥3錢。
【功能主治】溫疫,陽明經(jīng)證,目痛鼻干,煩躁不臥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摘錄】《四圣懸樞》卷二
【處方】浮萍3錢,葛根2錢,石膏(煅)2錢,元參2錢,生姜3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瘟疫,陽明經(jīng)證,目痛鼻干,煩渴不眠。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摘錄】《治疫全書》卷五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浮萍葛根湯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浮萍葛根湯的認識會更加清晰。浮萍葛根湯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葛根白虎湯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葛根白虎湯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葛根白虎湯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合養(yǎng)生。
【處方】葛根6克 石膏15克 花粉9克 石斛9克 連翹4.5克 薄荷3克 防風3克 桔梗3克 淡竹葉20張 白茅根15克
【功能主治】清胃瀉火。治齒痛實證,屬于陽明風火上升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四
【別名】防葛石膏湯
【處方】葛根、石膏、知母、防風、甘草、粳米。
【功能主治】陽明自汗惡熱,外猶惡風寒,而內(nèi)已煩渴者。
【摘錄】《醫(yī)級》卷七
看了上面關于葛根白虎湯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