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錠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蟾酥錠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蟾酥錠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蟾酥錠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好朱砂4錢(研),原麝香1錢(研),蟾酥5分(研),明雄4錢(研),旱螺10個。
【制法】上為末,加糯米粥和為錠。
【功能主治】瘡毒,蟲蝎咬。
【用法用量】用時以口水磨擦。
【摘錄】《王氏醫(yī)存》
【處方】蟾酥2錢(火酒化),金腳蜈蚣1條,膽礬1錢,乳香1錢,雄黃2錢,麝香1錢,沒藥1錢,銅青1錢,冰片5分,寒水石2錢,血竭1錢,大蝸牛21個。
【制法】上為末,蝸牛搗,作錠。
【功能主治】陰癥疔瘡。
【用法用量】每用米醋磨搽,或用辰砂、金箔為衣更妙。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像蟾酥錠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fù)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
擴展閱讀
導(dǎo)讀:中藥蟾酥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蟾酥的功效與作用、蟾酥圖片、蟾酥的藥用價值、蟾酥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蟾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蟾酥簡介蟾酥圖片蟾酥的功效與作用蟾酥的藥用價值蟾酥的炮制方法蟾酥的用法蟾酥的副作用蟾酥醫(yī)書記載蟾酥簡介
蟾酥,中藥名。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膚腺所分泌的白色漿液,經(jīng)收集加工而成。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棕褐色或紅棕色。團塊狀者質(zhì)堅,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角質(zhì)狀,微有光澤;片狀者質(zhì)脆,易碎,斷面紅棕色,半透明。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蟾酥圖片
蟾酥的功效與作用
解毒,消腫,強心,止痛。治疔瘡,癰疽,發(fā)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fēng)、蟲牙痛。
1、《藥性論》:腦疳,以奶汁調(diào)滴鼻中。
2、《日華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腎冷,并助陽氣,以吳茱萸苗汁調(diào)敷腰眼并陰囊。
3、《本草衍義》:齒縫中血出,以紙紝子蘸干蟾酥少許,于血出處按之。
4、《醫(yī)學(xué)入門》:主癰疽疔腫瘰疬,一切惡瘡頑癬。
5、《綱目》:治發(fā)背疔瘡,一切惡腫。
6、《本草正》:治風(fēng)、蟲牙痛,以紙拈蘸少許點齒縫中。
蟾酥的藥用價值
1、治內(nèi)疔:蟾酥,取時用桑葉一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陰干用。病勢重者用二粒,輕者用一粒,置病人舌上噙化,化后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再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臟腑利數(shù)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2、治疔腫:蟾酥一枚,為末,以白面和黃丹,丸如麥顆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濟生方》蟾酥丹)
3、治肉刺(雞眼):用針撥破,以蟾酥五分(湯化),調(diào)鉛粉一錢,涂之裹之。(《外科大成》)
4、治時邪癘毒,爛喉丹痧,喉風(fēng)喉癰,雙單乳蛾諸癥,茶湯不能進者;并治疔瘡對口,癰疽發(fā)背,腸癰,腹疽,乳癰,乳巖,一切無名腫毒;兼治小兒痰急驚風(fēng),肺風(fēng)痰喘危在頃刻:關(guān)西牛黃一錢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燒酒化),上辰砂一錢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當(dāng)門子一分五厘。上藥共研細末,米漿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視病勢輕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5、治牙痛:蟾酥一字(湯浸研),麝香一字。上藥和研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圣惠方》)
6、治小孩子疳瘦:蟾酥眉脂,以朱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藥性論》)
蟾酥的炮制方法
1、乳蟾酥
系用鮮牛奶浸漬,取蟾酥塊搗碎,置磁盆中加入鮮牛奶。時時攪動,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狀,職出置盆中,放通風(fēng)潔凈處隙干,碾成細粉但夏季炎熱時不宜采用,固易于酸敗。(每蟾酥10斤,用鮮牛奶20斤)
2、酒蟾酥
取蟾酥塊搗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債。時時攪動,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狀,職出置盆中,放通風(fēng)潔凈處隙干,碾成細粉。(每蟾酥10斤,用白酒20斤)
蟾酥的用法
蟾酥粉:取蟾酥,搗碎,加白酒浸漬,時常攪動至呈稠膏狀,干燥,粉碎。每10kg蟾酥,用白酒20kg。
蟾酥的副作用
有毒,孕婦慎用。外用時注意不可入目。
蟾酥醫(yī)書記載
1、《本草經(jīng)疏》:蟾酥,其味辛甘,氣溫散,能發(fā)散一切風(fēng)火抑郁、大熱癰腫之候,為拔疔散毒之神藥,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發(fā)汗散毒藥中服者,尤不可多。
2、《本草匯言》:蟾酥,療疳積,消臌脹,解疔毒之藥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滯諸疾,如積毒、積塊、積脹、內(nèi)疔癰腫之證,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以上就是一些蟾酥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蟾蜍是很常見的一種動物,蟾蜍也被大家稱之為是蛤蟆,其實蟾蜍還具有藥用價值的,蟾蜍具有消腫止痛,像咽喉腫痛的或者是牙齦膿腫等疾病都是可以用蟾蜍來治療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蟾蜍,孕婦最好不要服用蟾蜍,那中藥蟾酥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
蟾酥的作用:
蟾酥能解毒,消腫,強心,止痛,蟾酥治疔瘡,癰疽,發(fā)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fēng)、蟲牙痛。
1、蟾酥治疔腫:蟾酥一枚,為未,以白而和黃丹丸如麥顆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濟生方蟾酥丹)
2、蟾酥治諸般痧證:上西黃一錢蟾酥五錢 真茅術(shù)—兩飛凈朱砂五錢 明雄黃五錢麝香一錢六分 丁香五錢.共為極細末水泛為丸 如肥芥子大.輕者一粒重者二粒 噙于舌底化完立愈.(《絳囊撮要》蟾酥丸)
3、蟾酥治疔黃及一切惡瘡: 蟾酥、輕粉各一錢,以川烏、蓮花蕊、朱砂各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二餞,窟香半錢。上為細末,糊丸菀(豌)豆大。每服一九,病重者二丸,生蔥三五莖搗爛,包藥在內(nèi),熱酒和蔥送下,取汗。(《玉機微義》蟾酥丸)
4、蟾酥治一切牙疳齒齦蝕爛 口臭出血:蟾酥、輕粉(別研)、定粉、人中白和一錢麝香一字(別研).上件為細末.臨臥 鹽湯漱口了貼藥末在患處用薄紙蓋之.(《楊氏家藏方》必勝散)
5、蟾酥治內(nèi)療:蟾酥,取時用桑葉一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陰干用,病勢重者用二粒,輕者用一粒,著病人舌內(nèi)噙化,化后良久,用并花水灌漱,再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渭吞下,得臟腑利數(shù)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6、蟾酥治小孩子疳瘦:蟾酥眉脂,以朱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藥性論》)
7、蟾酥治發(fā)背癰疽,無名腫毒,惡毒療瘡:蟾酥二錢,血竭二錢,蝸牛甘個(瓦上焙干,肉殼俱用),銅綠二分半(與上三味同研),枯白礬一錢,輕粉二錢(二味同研),朱砂三錢(研細,留一錢為衣)。上為細末,用人乳計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搗蔥二根令爛,裹藥三丸在內(nèi)吞下,熱酒送之。(《古今醫(yī)鑒》化生丸)
8、蟾酥治被傷風(fēng)?。后杆侄X(湯化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兩。為末,合搗丸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九,豆淋酒下。(《圣惠方》)
9、蟾酥治時邪病毒,爛喉丹痧,喉風(fēng)喉癰,雙單乳蛾諸癥,茶湯不能進者;并治療瘡對口,癰疽發(fā)背,腸癰,腹疽,乳癰,乳巖,一切無名腫毒;兼治小兒痰急驚風(fēng),肺風(fēng)痰喘危在頃刻:關(guān)西黃一錢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燒酒化),上辰砂一錢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當(dāng)門子一分五厘。上藥共研細末,米漿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視病勢輕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10、蟾酥治風(fēng)蛀諸牙疼痛:蟾酥少許,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燒焦)。上共研如泥,以綿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蛙處,風(fēng)牙塞牙縫中,吐涎盡。(《景岳全書》蟾酥膏)
11、蟾酥治喉痹:皂角、草烏頭各等分。研細末,用蟾酥調(diào)合為小丸(小豆大)。每研一丸,點患處。(《吉林中草藥》)
12、蟾酥治牙痛:蟾酥一字(湯浸,研)。上藥和研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干病處咬之,有涎即吐卻。(《圣惠方》)
13、蟾酥治瘡瘍腫木硬:蟾酥、麝香各一錢。各同研極細,以兒乳汁調(diào)如泥,入磁合內(nèi)盛,干,不妨,每用少許于腫處,更以膏督藥敷之,毒氣自出,不能為瘡,雖有瘡亦輕。(《素問病機保命集》針頭散)
14、蟾酥治腫毒:蟾酥、石灰各等分。和勻成小講,貼瘡頭上,以膏蓋之即破。(《經(jīng)驗廣集》蟾靈膏)
15、蟾酥治一切惡瘡:蟾酥、干胭脂、輕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錢,百草霜不問多少。上為細末,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蔥一根,刀剖開,將藥包裹在里,用生絲線縛,文武火燒蔥熟,:將蔥帶藥,口內(nèi)嚼碎溫服,用衣服蓋之,汗出為效。(《普濟方》蟾酥托里丸)
16、蟾酥治瘰疬: 蟾酥如大豆許,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上各另研,和作一處,再研,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九或二、三九,納入針竅中。如膿未盡,再用數(shù)九,以膿盡為度。(《醫(yī)學(xué)正傳》蟾酥膏)
17、蟾酥治癰疽初起,木腫作痛,皮色不紅者:酥片一錢,蝎尾四餞,甲片、娛蟻、藤黃、雄黃、乳香、沒藥、川烏各二錢,草烏一錢,銀朱二錢,麝香三分。研極細末,摻膏藥內(nèi)貼。(《藥啟秘》蟾酥散)
蟾酥錠子大家吃過嗎?蟾酥錠子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yīng)用也非常廣泛,那么蟾酥錠子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蟾酥不拘多少,八角兒4個(冬月天無八角,只用八角兒窠3個,用楊柳上者),粉霜少許,雄黃少許,麝香少許,巴豆1個(去皮)。
【制法】將八角兒先研如泥,化開黃蠟少許,入前藥末,和成膏子,如麥粒大。
【功能主治】魚臍疔瘡。
【用法用量】如有患瘡者,先用針針破。疼時,用榆條兒送下藥,后用雀兒糞于瘡口內(nèi)放2個。如瘡回者,不須下藥;如不痛依再下藥。
【注意】忌飲冷水。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四
【處方】天南星2錢,款冬花2錢,巴豆2錢,黃丹2錢,白砒2錢,獨活5分,斑蝥(去頭足)10個。
【制法】上為細末,用新蟾酥和,如黍豆大錠子。
【功能主治】疔毒攻心,欲死者。
【用法用量】若遇疔瘡,先刺,后入錠子。如覺痛,不須用此,止以膏藥貼之,膿自出矣。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一
上面介紹了蟾酥錠子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蟾酥錠子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fēng)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蟾酥丸。
【處方】川烏 蓮花蕊 朱砂各7.5克 乳香 沒藥各6克 輕粉 蟾酥各3克 麝香1.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糊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主疔黃及一切惡瘡。
【用法用量】每服1丸,病重者2丸。用生蔥3~5莖嚼極爛,吐于手心,包藥在內(nèi),熱酒和蔥送下,或用蔥煎水送服。取汗。
【摘錄】《玉機微義》卷十五引郭氏方
【別名】蟾酥解毒丸(《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九)。
【處方】蟾酥6克(酒化)輕扮1.5克 枯礬 寒水石(煅)銅綠 乳香 沒藥 膽礬 麝香各3克 雄黃6克 蝸牛21個 朱砂9克
【制法】上藥各別研末,稱準(zhǔn)。先將蝸牛研爛,再同蟾酥和研稠粘,再入各藥,共搗極勻,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定痛。主熱毒內(nèi)蘊,致患疔瘡、發(fā)背、腦疽、乳癰、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惡瘡。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蔥白17厘米,患者自嚼爛,包藥在內(nèi),用熱黃酒50毫升送下,蓋被約一小時出汗為效。甚者再進一服。外用制成藥條插瘡口中,或做藥餅貼蓋瘡口。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二
【處方】蟾酥半兩,麝香(研)半兩,犀角(鎊)半兩,牛黃(研)半兩,丹砂(研)半兩,蘆薈(研)半兩,天竺黃半兩,益智(去皮)10個,青黛(研)半兩,干蝸牛5個(全者),白花蛇1寸(去皮骨,炙)。
【制法】上為末,用豮豬膽汁為丸,如米粒大,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利胸膈,墜涎,壓心臟積熱,順氣,進奶食。主小兒疳渴不止,及急慢驚風(fēng),胸膈有涎,天釣疳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煎薄荷湯送下;驚風(fēng),用剪刀股研,薄荷湯送下;慢驚風(fēng),煎荊芥湯送下;疳氣,麝香湯送下;驚風(fēng)搐搦,目睛上視,煎金銀酒化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癩蝦蟆1個(用油單紙搌住后半截,候眼角張上用油單紙取蟾酥,急去下水活之)、草烏1兩(研末)、豬牙皂(研末)各等分。
【制法】蟾酥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喉風(fēng)、喉癰、雙鵝,喉痹等。
【用法用量】研末,點患處。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三
【處方】川烏2錢半,蓮花蕊2錢半,朱砂2錢半,乳香2錢,沒藥2錢,輕粉1錢,蟾酥1錢,麝香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糊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疔黃,一切惡瘡。眉疽。
【用法用量】每服1丸,病重者2丸,生蔥3-5莖,嚼極爛,吐于手心,包藥在內(nèi),熱酒和蔥送下。如重車行5-7里,汗出為效。
【摘錄】《玉機微義》卷十五
【別名】蟾酥痧藥丸
【處方】蒼術(shù)3兩6錢,生軍6兩,麻黃3兩,天麻3兩,沉香5錢,檀香1兩,丁香6錢,廣木香1兩5錢,麝香3錢,雄黃3兩,朱砂1兩2錢,甘草2兩4錢,蟾酥6錢。
【制法】上為末,將蟾酥酒化為丸。
【功能主治】祛暑辟邪,利濕開竅。主心腹暴痛,兼受四時不正之氣,山嵐瘴毒,癲狂迷亂,五痢八疳。
【用法用量】蟾酥痧藥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度珖兴幊伤幪幏郊罚暇┓剑┍痉接梅ǎ河酶吡痪品簽樾⊥?,每分約二十粒,朱砂為衣,放于烈日下曬燥,趁熱裝蠟袋中,打光至亮為度。每服一分至二分,開水送下。
【摘錄】《飼鶴亭集方》
【處方】蟾酥1分(乳化開),麻黃末3分。
【制法】同酥調(diào)為丸,雄黃為衣,如黃豆大。
【功能主治】止痛散毒。主發(fā)背,乳癰,疔瘡。
【用法用量】每服3丸,酒送下。出汗即止痛散毒。其丸剩者,曬干可留。
【摘錄】《虺后方》
【別名】通治蟾酥丸
【處方】蟾酥1個(酥油炙,去骨),胡黃連1兩,宣連(去須)1兩,龍膽草1兩,陳皮1兩,川楝子(去核)1兩,木香1兩,使君子(去殼)1兩,蕪荑1兩,麝半錢(或不入),巴豆2-7粒(去油),茴香1兩(炒)。
【制法】上為末,豬膽汁為丸或糊丸,青黛為衣。
【功能主治】殺蟲,止腹痛,退虛熱。主小兒諸疳,或因病后通泄太過成疳。
【用法用量】通治蟾酥丸(《普濟方》卷三七九)。
【摘錄】《得效》卷十二
【處方】沉香(鎊,研細)3錢,母丁香3錢,朱砂(水飛)3錢,雄黃3錢,廣木香1兩,麝香3錢,茅山蒼術(shù)(米泔浸,去毛凈,末)2兩,真蟾酥3錢。
【制法】上俱忌見火,為細末,將火酒化蟾酥為丸,如丸不就。少加米飲,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痧脹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3丸,放舌尖上化下。
【摘錄】《種福堂方》卷二
【處方】蟾酥2分,牛黃3分,人牙1個,雄黃3分,珍珠3分,朱砂5分,生蝎5分,僵蟲5分。
【制法】上為細末,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痘驚風(fēng)及一切不起之癥。
【用法用量】人參湯送下。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上西黃1錢,蟾酥5錢,真茅術(shù)1兩,飛凈朱砂5錢,明雄黃5錢,麝香1錢6分,丁香5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端午日水泛為丸,如肥芥子大。
【功能主治】諸般痧癥。
【用法用量】輕者1粒,重者2粒,噙于舌底,化完立愈。
【摘錄】《絳囊撮要》
【處方】蟾酥1兩,青黛1兩,龍膽草1兩,膩粉半錢,茴香1錢,板青半兩,陳皮半兩,木香半兩,使君子半兩,夜明砂半兩,川黃連半兩。
【制法】上為末,粟米粥同豬膽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消積思食。主小兒疳。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飯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吉氏家傳》
【處方】蟾酥半錢(研入),干蝎1分(微炒),白附子1分(炮裂),龍腦半錢(細研),麝香半錢(細研),朱砂2錢(細研),青黛1錢(細研)。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以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口噤搐搦,多涎,悶亂。
【用法用量】先用奶汁化破1丸,滴在鼻內(nèi),良久如嚏得數(shù)聲,即便以薄荷汁下1丸。不嚏者難治。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蟾酥1字(湯浸,研),麝香1字。
【制法】上研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牙疼??诏彛e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綿裹,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蟾酥、雄黃。
【制法】將活蝦蟆以手指甲擠白漿如乳汁者,逼板上取下,為蟾酥,于五月五日午時取者為佳,每1兩用透明雄黃1兩5錢,為細末,搗拌勻,為丸如小綠豆大,用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諸惡毒發(fā)背。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好酒3-4盞吞下。毒在上,飽服;在下,空心服;年幼者只可1-2丸。服后用綿被蓋毒上,少睡1-2時即散,3-5日毛管黃水出即愈。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八
【處方】麝香1錢,雄黃1錢,蟾酥1錢,草烏1錢,黃蠟1錢,胡椒1錢。
【制法】將蠟化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蝎子蜇疼痛。
【用法用量】牙痛咬蝎涂之。
【摘錄】《魯府禁方》卷四
【別名】蟾酥解毒丸
【處方】雄黃1錢,乳香1錢,蟾酥1厘。
【制法】上藥用黃酒、熟面糊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疔瘡惡毒,走黃疔,耳疔。
【用法用量】蟾酥解毒丸(《惠直堂方》卷三)。《惠直堂方》本方用法:舌下噙之即黃出。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處方】蟾酥。
【制法】取時,用桑葉1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陰干用。
【功能主治】內(nèi)疔。
【用法用量】病勢重者用2粒,輕者用1粒,著病人舌內(nèi)噙化,化后良久,用并花水灌漱,再用雄黃丸7丸,冷茶清吞下。得臟腑利數(shù)行,其病應(yīng)手而愈。
【摘錄】《急救仙方》卷二
【處方】蟾酥2錢(人乳化),雄黃1兩,人指甲不拘多少(焙,研),麝香2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入蟾酥內(nèi),和勻成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雙單蛾。
【用法用量】噙化1丸??挚谏嗦槟荆萌巳榛_,雞翎掃患處更妙。如治瘡毒,量癥大小,多則5-6丸,酒煎蔥白2寸送下。外用蔥湯調(diào)敷。
【摘錄】《惠直堂方》卷二
【處方】雄黃2分4厘,朱砂2分4厘,黃連2分4厘,乳香2分4厘,冰片1分3厘,麝香1分3厘。
【制法】上為末,蝦蟆膽5-6個滴取汁,和藥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送下。
【摘錄】《惠直堂方》卷四
【處方】蟾酥1分,豬膽2個,青黛3分,龍腦3分,朱砂3分(細研),麝香1分,蟬殼1分(微炒,去足),干地龍1分(微炒),蛇蛻皮灰1分。
【制法】除蟾酥外,余藥為細末,以豬膽化蟾酥和丸,如粟米粒大。
【功能主治】小兒干疳。乳食不成肌膚,日漸羸瘦,身體壯熱,毛發(fā)干枯,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溫水送下。研,吹鼻內(nèi)。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
【處方】蟾酥、牛黃、人牙、珍珠、朱砂。
【功能主治】痰涎驚狂。痘頂陷而作驚狂。
【用法用量】《慈幼新書》本方有雄黃。用量用法為:蟾酥、牛黃、人牙、雄黃、珍珠各三分,朱砂三厘。乳汁為丸,如黍米大。每服數(shù)丸,人參湯送下。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
【處方】蟾酥1分(研入),麝香1分,五靈脂1分,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制法】上為極細末。用酒半盞,同入銚子內(nèi),以慢火熬,不住手?jǐn)?,候堪丸,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蛔疳,蟲毒腹脹痛,青筋急滿,日漸枯瘦,食物不著肌肉,或時下蛔蟲,或時腹內(nèi)多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及晚后以陳橘皮煎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
【處方】杜蟾酥(燒酒化開)3錢,明雄黃(水飛)3錢,丁香2錢,木香2錢,沉香2錢,茅山蒼術(shù)(土炒焦)4錢,朱砂(飛)1錢5分,當(dāng)門子1錢,西牛黃3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擇凈室中研勻,同蟾酥,加糯米粽尖五個,搗千余下,丸如椒子大,曬干,盛于瓷碗內(nèi);再用朱砂1錢5分,燒酒調(diào)涂碗內(nèi),蓋好,用力搖一二千下,則光亮矣,密收瓷瓶內(nèi)。
【功能主治】暑月食涼飲冷,食物不慎,兼吸穢惡,成痧脹腹痛,或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3粒(輕者1粒,重者5粒)泉水送下。
【摘錄】《霍亂論》卷下
【處方】雄黃3錢,麝香3分,木香1錢,丁香1錢(以上俱不見火),蒼術(shù)3錢,蟾酥1錢,石蟾蒲1錢(炒),山茨菇1錢半(炒)。
【制法】上為末,火酒化蟾酥為丸,如粟米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痧脹腹痛。
【用法用量】如難丸,少加米飲。每用2-3丸,放舌尖上化下。加入西牛黃、金箔,端午日午時合尤妙。
【摘錄】《種福堂方》卷二
【處方】朱砂、雄黃(飛,研)、蟾酥(酒研,化和)。
【制法】上為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疔瘡。
【用法用量】每2丸用金銀花、紫花地丁、稀薟、夏枯、車前、鐵屑帚、草木賊、過山龍各2錢,陳煮酒2碗,煎8分吞,下滓,水煎熱服?;鸷婧裆w,汗出,大便瀉,小便長,愈。未效,再多服,漸與粥湯。危者,兼服八寶散。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八
【處方】麝香3錢,丁香6錢,大黃6兩,雄黃3兩6錢,茅術(shù)3錢,麻黃3兩6錢,天麻3兩6錢,朱砂3兩6錢,蟾酥9錢,甘草3兩6錢。
【制法】上為細末,將燒酒化烊蟾酥為丸。
【功能主治】一切痧穢等惡氣,中人臟腑。
【用法用量】如不敷,再加糯米糊和為丸,朱砂為衣。
【摘錄】《傷科補要》卷三
雖然說蟾酥丸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蟾酥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xué)習(xí)下哦。
【處方】蟾酥5片(湯浸濕),膩粉1錢。
【制法】將蟾酥于盆中,以膩粉同和令勻。
【功能主治】肉刺。
【用法用量】先用針撥破頭邊,以后涂藥,密裹之。
【摘錄】《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處方】蟾酥少許,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燒)。
【制法】上研如泥,以綿裹,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風(fēng)蛀諸牙疼痛。
【用法用量】如蛀牙,扎入蛀處;如風(fēng)牙,扎入牙縫中,吐涎盡愈。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六十四
【別名】蟾捻子、蟾酥拈子
【處方】蟾酥如大豆許,白丁香15個,寒水石些少(煅),巴豆5粒,寒食面些少。
【制法】上藥各為末,和作1處,再研,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蟾捻子(《瘍科遺編》卷下)、蟾酥拈子(《金鑒》卷六十四)。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六
【處方】蚵蚾汁。
【制法】捕蚵蚾大者1個,削竹篦子刮其眉,即有汁粘其上。
【功能主治】疳蝕癰腫,一切齒痛。
【用法用量】以汁點痛處。
【摘錄】《醫(yī)說》卷四引《類編》
上面就是本文對于蟾酥膏這種方劑的一些介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