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白術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黃連白術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黃連白術湯,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黃連(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旋覆花(炒.一兩) 甘草(炙.半兩) 黃芩(去黑心.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白術(半兩) 桂心(七錢) 白茯苓(去皮.七錢) 陳皮(去白.焙.七錢) 桔梗(炒.七錢) 地骨皮(一兩二錢) 桑白皮(一兩半)
【炮制】上剉如麻豆大。Ys630.CoM
【功能主治】治風證,寒熱二氣交爭,調(diào)順陰陽。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黃連1兩(去須),麥門冬(去心,焙)1兩,白術半兩,旋覆花半兩(炒),甘草半兩(炙),黃芩半兩(去黑心),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桑根白皮1兩半,桂7錢(去粗皮),桔梗7錢(炒),白茯苓7錢(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7錢,地骨皮1兩2錢。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調(diào)順陰陽。主風成寒熱,二氣交爭。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三
【處方】白術4錢,黃連2錢半,陳皮2錢半,丹皮2錢,木通1錢半,茯苓1錢半,山萸1錢半,人參1錢半,炙草3分。
【功能主治】月經(jīng)來止,多少不勻。
【摘錄】《婦科玉尺》卷一
通過以上對黃連白術湯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黃連白術湯。
相關閱讀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白術湯,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白術湯嗎?白術湯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白術(二錢) 厚樸(姜制.二錢) 防風(去蘆.二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 橘紅(一錢) 白蘚皮(一錢) 五加皮(一錢)
【功能主治】治脾經(jīng)受病,多汁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動,不能飲食,口角兩邊黃者可治;其狀但踞而腹?jié)M,通身黃白色,口吐醎水,風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壯,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白術散(《醫(yī)學六要》卷二)。
【處方】白術 人參 草果仁 干姜(炮)厚樸(姜制,炒)肉豆蔻(面裹,煨)橘皮(去白)木香(不見火)麥蘗(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脾勞虛寒,嘔吐不食,腹痛泄瀉,胸滿喜噫,多臥少起,情思不樂,腸鳴體倦。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白術(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炒)3分,人參1兩,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枇杷葉(去毛,炙)半兩,白茅根半兩,蘆根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弱,留飲停積,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白術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霍亂,脾胃氣攻,腹脹滿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大棗3個(擘,去核),水1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早晨、午時、日晡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白術2兩,人參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腹脹不能食,背上冷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2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1分,白豆蔻(去皮)半兩,高良姜各半兩,茯神(去木)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愈后,胃虛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白術1兩半,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芍藥1兩半,桑根白皮(銼)2兩,木通(銼)2兩,牽牛子1兩半(搗,取粉1兩,旋入)。
【制法】上藥除牽牛粉外,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腸胃冷氣,臌脹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入牽牛粉半錢,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銼)1兩,木瓜(去瓤,切,焙)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惡,霍亂吐利,手足麻痹或轉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白術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當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桔梗(去蘆頭,銼,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分,細辛(去苗葉)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腹脹腸鳴切痛,發(fā)作有時。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去核),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1兩2錢,人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吳茱萸(水浸1宿,微炒)3分,干姜(炮)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心痛如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白術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人參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干姜(炮)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泄痢,四肢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荊芥1穗,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白術(銼)1兩,甘草(炙,銼)1兩,莎草根(炒去毛)1兩,草豆蔻5枚(大者,去皮,炒),干姜(炮)半兩,陳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氣受冷,氣逆奔沖,嘔噦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白術2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遍)2兩,當歸(切,焙)2兩,人參2兩,干姜(炮裂)2兩,甘草(微炙)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霍亂下利不止而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人行5-6里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
【處方】白術半兩,丁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木香半兩,大腹(銼)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訶黎勒(炮,去核)3分,草豆蔻(去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嘔吐厥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白術(土炒)4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小便清長而瀉者。
【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棗2個,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處方】白術3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2兩,當歸(切,焙)2兩,陳橘皮(去白,焙)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煮小麥汁1盞半,加竹葉1握,生姜半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白術1兩,麻黃(去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3兩,石膏1兩,葛根(銼)1兩,何首烏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壯熱憎寒,頭疼體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蔥白1寸,煎取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白術3兩,防己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3兩,人參3兩,甘草(炙,銼)2兩半,當歸(焙)1兩,芍藥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歷節(jié)風,四肢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盞,入醋少許,更煎3-4沸,去滓溫服。當覺體中熱痹;未覺,加藥末并醋,如前煎服。
【注意】忌一切發(fā)物。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
【處方】白術半兩,半夏半兩,當歸半兩,厚樸半兩,生姜屑半兩,舶上丁香皮3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胸膈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脈沉細無力。
【用法用量】方中生姜屑,《陰證略例》作“干姜”。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白術1兩,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四逆,內(nèi)有久寒,汗出脈微。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白術5兩。
【功能主治】風癇,瘛疭,身汗而頭獨無。
【用法用量】白米泔2升,煮3沸,適寒溫洗頭及身。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二引《嬰孺方》
【處方】白術1兩,人參1兩,蓽澄茄1兩,訶黎勒(爆,去核)2兩,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黃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白茯苓3分,麥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實(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痹,心腹脹滿,不欲飲食,食則氣滯體重,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九
【處方】白術4兩,五味子4兩,甘草4兩,石膏4兩,干姜3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3日,頭疼壯熱,骨節(jié)酸痛,有汗或無汗。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立勝散”。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處方】白術2兩,石膏2兩,干姜(炮)半兩,五味子(炒)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芎藭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風傷寒,初受病1日至3日,頭痛肢體疼,煩躁,惡風,身熱憎寒;妊娠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白術(銼,炒)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兩,黃耆(細銼)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時氣出汗吐下后,四肢羸劣,嘔逆減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羊腎1具(治如食法),白術5兩,生姜6兩,玄參4兩,澤瀉2兩,芍藥3兩,茯苓3兩,淡竹葉(切)2升,生地黃(切)1升。
【功能主治】腎熱,面黑目白,腎氣內(nèi)傷,耳鳴吼鬧,短氣,四肢疼痛,腰背相引,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羊腎、竹葉,取1斗,去滓澄之;下藥煮取3升,分3服。不已,3日更服1劑。
【摘錄】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四
【處方】白術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干木瓜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霍亂吐利,腳轉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白術、川芎、蔓荊子、沒藥、白蒺藜(去刺)、黃芩、防風、五味子、菊花、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眼痛而憎寒,此乃氣衰血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處方】白術9g,茯苓9g,橘絡3g,甘草3g,荊芥1.5g。
【功能主治】健脾除濕,疏風散邪。主粟瘡。脾虛有濕,外受風邪,癥狀輕微,顆粒稀少,形體瘦弱者。
【各家論述】方中白術、茯苓、甘草健脾除濕。橘絡理氣健脾,通絡脈以除胞臉之濕滯。荊芥疏散風邪,五味合用,具有健脾除濕,疏風散邪之功。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處方】白術1兩,葛根1兩,升麻半兩,黃芩半兩,芍藥2兩,甘草2錢半。
【功能主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搐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白術2兩,半夏1兩(生姜汁浸1宿,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痰盛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白術、白茯苓、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痰潮上如涌泉,久不可治者,形肥脈緩,體重嗜臥,痰滑。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病大者1兩,水2盞,加生姜7片,煎至1盞,取清,調(diào)神曲末2錢,頓服之。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白術1兩,人參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銼)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實(去瓤,麩炒)半兩,木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氣短力乏,言語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白術1兩,枇杷葉(炙,去毛)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麥糵(炒)1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白術(銼,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白術(切,炒)1兩半,當歸(銼,炒)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大黃(銼,炒令香)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壅滯,攻心腹疼痛,或拘急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白術3分,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當歸(切,焙)半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風,泄痢不止,腹脹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半盞,加生姜2片,煎至3分,去滓?guī)岱烈?-4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白術3兩,寒水石1兩,當歸1兩,黃芩1兩,芍藥1兩,人參1兩,石膏1兩,干葛1兩,防風1兩,縮砂1兩,藿香1兩,甘草1兩,茯苓1兩,木香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養(yǎng)液潤燥,開通結滯,令血昌盛。主妊娠血液虛衰痿弱,難以運動,氣滯痹麻,營衛(wèi)不能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宣明論》卷十一
【處方】白術(凈)8錢,生薏米7錢。
【功能主治】腰濕痛,如擊重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別名】茯苓半夏湯
【處方】炒神曲2錢,陳皮3錢,天麻3錢,白術5錢,白茯苓5錢,麥糵面(炒黃色)5錢,半夏5錢。
【功能主治】驅風導痰,祛宿食。主風邪覊絆于脾胃之間,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
【用法用量】茯苓半夏湯(《東垣試效方》卷三)。
【各家論述】《杏苑》:脾胃虛弱,覊風挾痰,宿食不化而作惡者,法當治中為本,驅風導痰,祛宿食為標。是以用白術補中氣,神曲、麥芽消宿食,天麻驅風、茯苓、半夏豁痰,用橘紅、生姜散逆氣以止嘔吐。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別名】三物湯、痢下白術湯。
【處方】白術、黃芩、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孕婦痢嘔吐血,孕婦下痢,脈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三物湯(《濟陰綱目》卷九)、痢下白術湯(《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妊娠胎熱內(nèi)熾,脾弱不能健運,血得偏滲腸間,故下痢赤白,胎孕因之不安。黃芩清熱安胎,白術健脾止痢,當歸養(yǎng)血以引血歸經(jīng)。使脾氣健旺,則胎熱自化,而胃氣清和,血無不歸,何有下痢赤白,胎孕不安乎!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白術半兩,人參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葛根(銼)半兩,藿香(去梗)半兩,桔梗(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頭痛肌熱,喘粗。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四
【處方】人參1兩,白茯苓1兩,白術1兩,木香1兩,甘草1兩,黃耆1兩,干葛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泄瀉,胃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不同陰陽,并宜服之。
【摘錄】《玉機微義》卷六引《易簡》
【處方】白術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當歸(切,焙)1兩,牡蠣(熬)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腹脹,虛熱不能食。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溫2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別名】白術散、小白術散。
【處方】白術3錢,芍藥3錢,干姜半兩(炮),甘草2錢(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大腸經(jīng)動,下痢為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得之秋冬者。
【用法用量】白術散(《醫(yī)統(tǒng)》卷三十五)、小白術散(《赤水玄珠》卷八)。
【摘錄】《保命集》卷中
【別名】白術散
【處方】半夏曲半兩,白術2錢,檳榔2錢半,木香1錢,甘草1錢,茯苓2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補中豁痰。主胃中虛損,及有痰而吐者。
【用法用量】白術散(《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二)。
【各家論述】《杏苑》:治中氣挾痰作吐,法當補中豁痰。是以白術、炙草補中,茯苓、半夏豁痰,木香、檳榔散逆氣以止嘔。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葛根湯加桂心、黃耆、白術。
【功能主治】柔痙。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錄】《玉機微義》卷三十九
【別名】白術散
【處方】白術2兩,五味子1兩,茯苓1兩,甘草1分,半夏4個(洗去滑,切作16片)。
【制法】上為散,分作16服。
【功能主治】五臟傷濕,咳嗽痰涎,憎寒發(fā)熱,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白術散(《得效》卷五)。
【摘錄】《三因》卷十二
【處方】白術1兩,木香半兩,青橘皮半兩,神曲1兩,麥糵1兩,人參1兩,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檳榔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逆惡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御醫(yī)撮要》
【處方】白術1兩,人參3錢,桔梗(銼,炒)3錢,訶黎勒(煨,取皮)3錢,桂(去粗皮)3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半夏(湯洗7遍,生姜汁制)半兩,甘草(炙,銼)半兩,五味子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嘔吐涎沫,心胸不快,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溫服,1日2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白術4分,甘草4分,桑白皮3分,茯苓2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水氣口渴;脾虛氣上,食少發(fā)渴。
【用法用量】每覺渴時點1錢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切不可飲冷。
【摘錄】《雞峰》卷十九
【處方】白術1錢(土炒),人參1錢,茯苓1錢,牛膝1錢,黃柏1錢,蒼術7分(泔制),當歸1錢,白芍藥1錢(酒炒),木瓜1錢,柴胡5分,廣皮1錢。
【功能主治】腳氣,氣血虧損,足脛疼痛。
【用法用量】加大棗2枚,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徹》卷二
【處方】白術8分,紫蘇8分,芍藥8分,金銀花8分,葛根3分,荊芥2分,干姜2分,知母2分,獨活2分,甘草2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痛風。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續(xù)名家方選》
【處方】白術1錢半,陳皮1錢,白茯苓1錢,五味子1錢,半夏1錢,杏仁1錢,
說到黃連竹茹湯,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黃連1錢(姜汁炒),山梔1錢(炒黑),竹茹1錢,人參5分,白術(去蘆)、茯苓(去皮)、陳皮、白芍(炒)、麥門冬(去心),甘草3分,炒米1撮。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胃熱,煩渴嘔吐。
【用法用量】加烏梅1個,棗1枚,水煎,徐徐溫服。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黃連1錢,竹茹1錢,麥門冬1錢(去心),山梔1錢,陳皮1錢,半夏1錢,砂仁5分,沉香5分,木香5分,茴香5分,蘇子8分,甘草2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胃中痰火發(fā)呃。
【用法用量】加姜1片,烏梅1個,水煎,磨沉香、木香調(diào)服。
【摘錄】《回春》卷三
以上就是本文對黃連竹茹湯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黃連竹茹湯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黃連清心湯的作用。
【處方】黃連半兩加【涼膈散】大黃(二錢),連翹(四錢),黃芩、薄荷、山梔子、樸硝、甘草,各一錢。
【功能主治】火證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入蜜一匙,竹葉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滓,溫服,不以時候。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清心散
【處方】涼膈散加黃連半兩。
【功能主治】諸火熱之證。
【用法用量】清心散(《法律》卷三)。本方方名,《袖珍》引作“清心湯”。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當歸、白芍、生地、麥冬、山梔、連翹、甘草、薄荷。
【功能主治】暴熱外侵,目赤,喉痛,胸滿氣喘者。
【摘錄】《醫(yī)學傳燈》卷上
通過上面的關于黃連清心湯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黃連清心湯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當歸黃連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當歸、黃連、生地、銀花、花粉、大力、荊芥、僵蠶、丹皮、燈草。
【功能主治】痘瘡,色灰白而不癢者。
【摘錄】《已任編》卷三
【處方】當歸(切,焙)3分,黃連(去須,炒)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3分,地榆1兩,犀角屑3分,甘草(炙,銼)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后重下痢,赤白滯下,腹內(nèi)結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八
其實用當歸黃連湯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服用。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黃連龍骨湯。
【處方】黃連3兩,黃柏3兩,熟艾(如雞子大)1枚,龍骨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時行數(shù)日而大下,熱痢時作。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注意】忌豬肉、冷水。
【各家論述】黃連止利除熱,黃柏止利除熱,熟艾除熱毒止利,龍骨止利除熱。
【摘錄】《外臺》卷三引《崔氏方》
【處方】黃連1兩,黃芩1分,芍藥1分,龍骨半兩。
【功能主治】少陰脈沉,腹痛,咽痛,苦煩,體猶有熱。
【用法用量】分3服。每服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服。
【摘錄】《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有關黃連龍骨湯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黃連犀角湯這種中藥方劑。
【別名】黃連犀角散(《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黃連3克(去毛)烏梅14枚(擘)犀角9克 青木香1.5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清熱殺蟲。治傷寒及諸病之后,下部生瘡者。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引《深師方》
【處方】黃連、犀角、烏梅、木香、桃仁。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傷寒狐惑。唇口生瘡,聲啞,四肢沉重,惡聞食氣,默默欲臥,目閉,舌白,面目間黑色,變易無常。蟲蝕下部為狐,而唇下有瘡,其咽干;蟲蝕其臟為惑,上唇有瘡,聲啞。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二
【處方】黃連半兩,犀角1兩,烏梅7個,沒藥1分。
【功能主治】傷寒及諸病之后,內(nèi)有(匿蟲)出下部者。
【用法用量】水2大盞半,煎至1盞半,分3服。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三十二
【別名】黃連解毒湯、黃連犀角散、清熱黃連犀角湯
【處方】黃連1兩(去毛),烏梅14枚(擘),犀角3兩,青木香半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傷寒及諸病之后,蟲蝕脫肛及狐惑病。傷寒及諸病之后,內(nèi)有瘡出下部煩者。狐惑,咽干唇焦,口燥熱盛。肛門生蟲下脫,脈數(shù)者。狐惑病,咽干聲嗄。
【用法用量】黃連解毒湯(《治痘全書》卷十四)、黃連犀角散(《張氏醫(yī)通》卷十四)、清熱黃連犀角湯(《麻疹闡注》)。
【注意】忌豬肉、冷水。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犀角清心胃之火以及腸,黃連清心脾之火以及肛,木香調(diào)氣醒脾胃,烏梅殺蟲收脫肛。為散連滓,以誘入蟲口也,使蓄熱頓化,則腸胃肅清而蟲自不生,亦無不化,肛門焉,有下脫之虞?此清熱殺蟲之劑,為蟲蝕脫肛之專方。
【摘錄】《外臺》卷二引《深師方》
上文主要介紹了黃連犀角湯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黃連厚樸湯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黃連厚樸湯,因為黃連厚樸湯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現(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黃連1兩1分(去須),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1分,桑耳1兩半,茯神1兩半(去木),天雄1兩半(炮裂,去皮臍),射干1兩半,黃耆(銼,炒)1兩半,代赭1兩(碎),枳殼1兩(去瓤,麩炒),桔梗1兩(銼,炒),地榆1兩,當歸(切,焙)1兩,白術半兩(銼,炒),桂半兩(去粗皮),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氣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3片,煎取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黃連3錢,厚樸2錢。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熱煩渴,自得病2日后,大便自利,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生姜1小塊,切碎,同藥和為一處,以酒拌均勻,砂鍋內(nèi)慢火炒藥,以酒干為度,去生姜,作1服。用水1盞半,煎7分,去滓,溫服,滓再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三引《德生堂方》
【處方】黃連8分,厚樸6分(制),阿膠6分,當歸6分,艾葉4分,黃柏4分,干姜5分。
【功能主治】妊娠腹痛,下痢膿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每服方寸匙,空心以米飲調(diào)下,每日3次;或水煎服。
【摘錄】《產(chǎn)科發(fā)蒙》卷二
【處方】黃連(酒炒)1錢,楂肉1錢,連翹1錢,陳皮1錢,山梔1錢,柴胡5分,厚樸1錢,六一散2錢半。
【功能主治】膨脹,獨肚腹團團而便堅,脈實大洪數(shù)者,乃心脾二經(jīng)積熱,克制金水,而肺胃清氣不升,而失下潤之化也。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二更時熱服。
【摘錄】《風癆臌膈》
黃連厚樸湯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黃連赤石脂湯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黃連3錢,赤石脂3錢半(凈),滑石3錢,生芍兩錢半,黃芩2錢半,甘草3分。
【功能主治】泄火救陰,苦寒滌熱。主郁火下痢。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用】郁火下痢:病者:蔣遼,年五十,業(yè)工,住石馬。病名:郁火下痢。原因:盛暑吃燒餅致病。癥候:脈沉數(shù)有力,頭痛發(fā)熱,小便赤短,赤痢日夜30-40回,骨瘦如柴,口渴,舌苔焦黃,經(jīng)過8-9天,勢頻危篤。診斷:煙客血燥,暑熱熏蒸,因燒餅引動浮火,郁為赤痢。治療:泄火救陰,苦寒滌熱。處方:黃連赤石脂湯。效果:1劑勢減,3劑痢止。詎停藥再病,急連服5劑痊愈。煙癮亦除。此系久利血虛,故以赤石脂合芩連澀之,非久病者,不宜用此。
【摘錄】《全國名醫(yī)驗案類編》(續(xù)編)卷十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黃連赤石脂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胡黃連湯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的一些醫(yī)學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胡黃連湯這種方劑吧。
【處方】胡黃連 柴胡(去苗)鱉甲(去裙襕,醋炙)甘草(炙,銼)白蒺藜(炒)黃耆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15克 威靈仙(去土)30克
【制法】上八味,銼如麻豆。
【功能主治】治虛勞,寒熱心悸,骨節(jié)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童便、酒共80毫升,烏梅1枚打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胡黃連1兩,皂莢(去皮,涂酥多令黃)1兩,白檳榔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干,研如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呀呷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胡黃連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白蒺藜(炒)半兩,黃耆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威靈仙(去土)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虛勞,寒熱心松,骨節(jié)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童子小便、酒共半盞,烏梅1個(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看了上面對于胡黃連湯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白芷黃連湯,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白芷黃連湯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白芷1兩半,黃連(去須)1兩,地榆1兩半,當歸(銼,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木香1兩,赤石脂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芎藭1兩半,訶黎勒皮(煨)1兩,肉豆蔻1枚(煨,去殼),白術1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因傷水飲后,變成暴泄。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白芷1兩半,黃連(去須)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地榆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桂(去粗皮)1兩,當歸(銼,焙)1兩半,黃耆(細銼)1兩,赤石脂1兩半,白術1兩,訶黎勒(煨)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龍骨1兩半,吳茱萸(洗,焙炒)半兩,芎藭1兩半,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下痢膿血,食物不得,氣脹腹?jié)M。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三
看了上面對于白芷黃連湯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大家都知道黃連香薷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那知不知道黃連香薷湯的功效和作用呢?黃連香薷湯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為大家解惑。
【處方】香薷(三錢) 厚樸(姜制.二錢) 黃連(二錢)
【功能主治】治伏暑傷冷,霍亂轉筋,心腹撮痛,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上先將厚樸、黃連二味,同用生姜四錢,一處搗細于銀石器內(nèi),慢火同炒令紫色。取起入香薷,入水一盞,酒一盞,煎八分。去滓,用磁器盛于新汲水中,沉令極冷服。
【注意】如炒煮藥,莫犯銅鐵器。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黃連香薷散、黃連香薷飲
【處方】香薷3錢,厚樸2錢(姜制),黃連2錢。
【制法】上先將厚樸、黃連2味,同生姜4錢,一處搗細,于銀石器內(nèi)慢火同炒令紫色,取起,入香薷,入水1盞,酒1盞,煎8分,去滓,用瓷器盛,于新汲水中沉令極冷服。
【功能主治】伏暑傷冷,霍亂轉筋,心腹撮痛,四肢厥冷。中暑熱盛,口渴心煩,或下鮮血。
【用法用量】黃連香薷散(原書卷十三)、黃連香薷飲(《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
【注意】如炒、煮藥,莫犯銅鐵器。
【摘錄】《奇效良方》卷五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黃連香薷湯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